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崇焕被凌迟时百姓争噉其肉 百姓为什么会如此痛恨袁崇焕

袁崇焕被凌迟时百姓争噉其肉 百姓为什么会如此痛恨袁崇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18 更新时间:2024/3/4 2:43:2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崇焕和百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崇焕剧照)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的八月,盛夏时分,烈日炎炎。北京西市刑场上,有一位明朝军事家正被处以碟刑,这是一种比凌迟残酷百倍的酷刑,要求刽子手割够上千刀才能让犯人死去。

崇祯皇帝盛怒之下,选择了京师最有经验的刽子手亲自对这位将领施刑,并要求他一定要割够这个数字。刽子手左右为难,他深知一般犯人最多割到过百刀就会毙命,而在他的经验下,最多也就割过3357刀。

于是,崇祯皇帝就立刻要求刽子手割够3357刀处死这位将领,少一刀都不算行刑成功。这位触怒崇祯皇帝龙威的,就是明代著名军事家袁崇焕。

根据史料记载,袁崇焕死得极为惨烈。在朝廷散布的舆论影响下,京师百姓对袁崇焕通敌叛国的事实深信不疑,纷纷"争噉其肉",甚至有百姓花钱买其肉食之,吃一句骂一句。

(崇祯剧照)

而据当前掌握的史料和学术界的研究,袁崇焕曾经为保家卫国付出了无数心血,且通敌叛国的事实也并非存在,面对历史考证与他的下场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不禁让人思考,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呢?

富有胆略,身居南国不忘辽东战事

袁崇焕年少之时便充满一腔热血,颇具敢为天下先的士大夫气质。但他的入仕之路并不平坦,自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参加乡试成为举人后,就屡屡在科举场上失利。直到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才考中进士,此时的他被派往福建邵武做了知县。

崇焕虽暂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小小县令,但他总是十分关心明朝在东北的边防军务。每日,除了处理县中的常规事务外,他总是从军士中寻找熟知东北后金事务的老兵进行攀谈。

久而久之,袁崇焕对辽东战事的形势了然于胸。此时他的心中,那颗在战争前线保家卫国的种子已经慢慢发芽,准备好为拯救国家付出自己的满腔热血。

(《袁崇焕》剧照)

终于,那是在天二年(公元1622年)的正月,京师吏部注意到了袁崇焕,并且在时任监察御史侯恂的推荐之下,破格进入兵部,做了掌管国家疆土的主事。

此时袁崇焕可谓是如鱼得水,终于找到了可以发挥自我军事才华的平台和机会。而之后的他,确实也证明了自己富有胆略。

入职兵部不久,面对来势汹汹的后金八旗兵,他凭借着对后金的了解,成功守卫了明朝战略重镇广宁。他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和胆略,也引得众多官员称赞。

此时在军事方面初出茅庐的袁崇焕,可谓是春风得意。不久以后,他被破格成为佥事,负责管理山海关外的军队。

袁崇焕赴任山海关后,治军方面总是身体力行,勤于职守,深得将士信任,不久便在军中树立了威望。之后,他屡立军功,不久后升为兵备副使,再升山东右参政。

直到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袁崇焕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时,修缮城防,扩充战备,收复了失地二百余里,此时的袁崇焕,开启了他独当一面的军事生涯。

(《袁崇焕》剧照)

四十五岁进入京师任官,颇受崇祯器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封建时代中,对于富有才干的臣子,能遇到一位赏识自己,赋予重任的明君,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而四十五岁的袁崇焕与崇祯皇帝,就有过这样一段短暂的蜜月期。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继承皇位,此时的大明王朝,被崇祯皇帝的先辈们折腾的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他深知穷则变变则久的道理,也明白再不改革朝政,明王朝危矣。

崇祯皇帝虽是末世之君,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勤于政事,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崇祯皇帝执政不久后,怀着扭转危局的决心,率先用计铲除了魏忠贤客氏,在顶层改革上为明王朝的重新振兴奠定了基础。

而后,崇祯皇帝接受廷臣推荐,召回了袁崇焕,而这也是袁崇焕与崇祯皇帝蜜月期的开始。刚开始,崇祯皇帝先擢升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同年七月,四十五岁的袁崇焕奉命来到北京。

(魏忠贤剧照)

那次召见,对于君臣二人均是人生中极为闪亮的时刻。血气方刚的袁崇焕充满着建功立业的自信,崇祯皇帝渴望明朝中兴的心情又十分急迫。当崇祯皇帝询问袁崇焕如何收复辽东失地时,袁崇焕的自负以及对时局判断的过于简单,竟然说预计五年时间,可以全部收复辽东。

听得此话,崇祯皇帝喜出望外,立即承诺:"只要辽东能够收复,奖赏乃至封伯封侯,我决不吝惜。若你努力从事,击退后金,解除其威胁,你的子孙也会受到恩惠及封赏"。

召见后,当朝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五年收复辽东的具体计划是什么时,袁崇焕似乎才从情绪的迷雾中清醒过来,认识到按照当前的时局,的确很难实现。而君臣二人此次的对话,也确实埋下了终将引爆的炸弹。

(袁崇焕剧照)

皇太极反间成功,袁崇焕蒙受"岳飞式"冤屈

崇祯元年(公元1628)八月,袁崇焕抵达山海关,开始实施五年收复辽东的壮举。此时的他,既怀抱着对崇祯皇帝一诺千金的责任,又面临着辽东明军内部士兵哗变,军心不稳的问题。

下车伊始,他处理了宁远川湖兵士哗变,斩其首恶,杀了有叛国之迹,且飞扬拔扈的毛文龙。与此同时,改革了兵制,使其更适宜于对抵御后金,辽东防线更加坚固。

此时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十分信任。只要涉及袁崇焕在辽东的举措,无论是事先奏请,还是事后补报,都得到他的"嘉奖",那帮远离一线的文武百官更是将收复辽东之希望,系于袁崇焕一人身上。盲目的乐观与信任,笼罩着整个京师。

(《袁崇焕》剧照)

当然,袁崇焕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明白收复辽东和抗击防御后金是两件事,收复不仅要保全当前土地,更要主动出击,而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支撑不起他秣马厉兵,纵横捭阖。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时,皇太极在与袁崇焕的交手中愈加聪明,他联合了蒙古科尔沁等部落,避开宁远、锦州,由蒙古境入侵,直抵长城,再分兵三路,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南下。

由于明朝北方防线塞垣颓落,部伍废弛,毫无抵御能力,一遇后金兵士,便四散溃逃,如入无人之境,攻城掠县,大肆抢劫。这就是史上的"己已之变"。

崇祯皇帝和京师百官面对此种局面,十分惊恐。一面宣布京师戒严,一面敕令各镇兵马赴京勤王。袁崇焕在未得诏令之前,即率领祖大寿、何可刚等将士驰赴京师救援,于十一月十日抵达蓟州。

(崇祯剧照)

此时的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袁崇焕亦十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这场京师保卫战中,袁崇焕的列阵布兵让皇太极的兵马死伤甚众,再加上之后金兵马是长途跋涉作战,速攻不下的话,战争局势便有利于明朝。

此时的皇太极挖空心思,最终利用俘虏的明朝太监杨春、王德成,故作耳语让二人听见后金与袁崇焕有密约,并故意放走二人。

皇太极的离间计在君臣反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崇祯皇帝还是对袁崇焕动了疑心。加上阉党作祟,勾结温体仁对袁崇焕肆意陷害,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朱由检下达圣谕说:

(古代碟刑)

”袁崇焕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虏,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郊,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

君臣二人的蜜月期正式结束。最终,一心为君的袁崇焕落得个"岳飞式"的下场。

袁崇焕的死,让无数后人慨叹,这桩冤案也直到清初才得已昭雪。而那些争吃其肉的京师老百姓,也是在当朝皇帝的舆论引导下,误将一代忠臣当作卖国贼而待之。英雄已逝,愿历史可以善待那些被冤枉的忠臣义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袁崇源身为名将为什么会被凌迟处死 袁崇源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崇焕被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晚期国力已经衰弱不堪,因为魏忠贤党同伐异,很多的忠臣良将也都遭到了打压,内忧外患的局面崇祯皇帝没有办法控制,这时候一个人扛起了对抗清军的大旗,这个人就是一代名将袁崇焕。袁崇焕出生于广东,寒门出身的他35岁才考中进士,当时袁崇

  • 孙传庭身为明朝最后的名将 他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孙传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都不在朝夕之间。对大多数王朝而言,之所以会灭亡,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祸”。比如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以及元朝末年的“红巾起义”等等,这些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背后,往往伴随

  • 孙策死后孙权上位 孙权是怎么对待大哥的后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和孙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的孙策是一个非常骁勇之人,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与项羽相提并论。在他的带领下,孙家很快崛起,一统了整个江东。而他本人还颇有大志,有一统天下的志向,曾经计划北上袭击许都,迎接汉献帝到江东,以此挟天子而令诸侯。不过遗憾的是,孙策大业未

  •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一筐鱼给朱元璋 这鱼有什么含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送鱼,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有很多的谋臣,他们用兵如神,有雄韬伟略,可以说一个皇帝的成功,离不开一位谋臣军师,为皇帝出谋划策,说到谋臣,很多人都想到了诸葛孔明,诸葛孔明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当年帮助刘备一举拿下了皇位,不过,相比于诸葛孔明,还有一位谋臣更受大

  • 崇祯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朱三太子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子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亡国之君的结局大都很不堪,自己的性命堪忧固不待言,家族往往也会受其牵连,鲜有能得以善终者。作为大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在京师沦陷前,因不肯受辱自缢殉国,那么他的众多子女命运又会如何呢?那位困扰清朝半个世纪的“朱三太子”又是谁?

  • 窦宪大败北匈奴有功 窦宪名气为何比霍去病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窦宪和匈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匈关系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汉武帝之前,匈奴不断入侵,大汉不堪其扰;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匈奴被赶出漠南,双方力量对比颠倒;第三阶段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依附汉朝;第四阶段光武帝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投降东汉;第五阶段汉

  • 霍去病英年早逝又一生未娶 霍去病的儿子和孙子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霍去病儿子谁生的,霍去病的一生简介,霍去病一生成就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霍去病孩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建元元年,此时的汉武帝刘彻刚满十七岁,面对朝野之事,汉武帝显得很被动,即使先帝为西汉的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匈奴为患,边疆骚动依旧没有药到病除。无奈之下汉武帝只能与大月氏结盟,齐心合力共同击退匈奴,虽然此次战争使西汉经济的发展出

  • 毁掉蜀汉的真正凶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听到关羽阵亡,刘关张互相杀对方全家,诸葛亮害死关羽和张飞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网络配图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

  • 大玉儿孝庄太后为何与小玉儿从姐妹反目成情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玉儿和皇太极什么关系,孝庄秘史大玉儿和小玉儿,大玉儿就是孝庄吗

    大玉儿的故事经过无数影视作品的演绎恐怕在中国已经是尽人皆知,大玉儿就是清朝孝庄文太后,大玉儿是其闺中的名字,其本名是名布木布泰,是当时的蒙古王族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是皇太极的后妃,一生之中经历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皇帝,可以说是辅佐顺治和康熙的功臣。通过大玉儿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 美国作家评论李鸿章:一个伪善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作家的谎言解析影评,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当时大清国在国际上并不“高大”,但是有着高大身躯的李鸿章却能给傲慢的英国人一个先“身”夺人的印象。濮兰德在《李鸿章》里记载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网络配图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他的蓝色长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