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为什么会在乌江自刎 项羽真的被逼走投无路了吗

项羽为什么会在乌江自刎 项羽真的被逼走投无路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25 更新时间:2024/1/18 19:38:23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自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李清照追思楚霸枭雄项羽,追随项羽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节。赞赏他身上的那种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

能让后世女诗人如此怀念如此敬佩的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项羽,真男儿。一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道尽了他的豪迈不群。一句“彼可取而代之”,说尽了他的自命不凡。一句“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言尽了他的重情重义。

垓下之战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刘邦部下多股兵力从各个方向合力进攻项羽。项羽一方的形势十分危急,无奈只能不断向东南方向撤退,一路退到垓下这个地方。

退到垓下之后,项羽并没有气馁,开始整顿自己还剩的十万大军,一心想着反攻回去。此时刘邦一方韩信彭越英布等与刘邦会合。在垓下将项羽的十万大军层层包围。项羽节节败退。

一天夜里,楚军营到处回荡着楚歌,楚军以为汉军已经把楚地全部攻陷了,士气大减。项羽带领一小纵部队连夜突围,逃到乌江边的时候,身边就只剩下了二十八个人。

项羽自觉无力回天,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便在奋力搏杀之后,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重情义的仁爱者

有人说,项羽妇人之仁。四面楚歌时心心念念牵挂的仍是他的宝马和美女无处安置。但为何不想想这儿女情长是他重情重义的最好证明。

东城快战,项羽心死而意未平,认输而不服气。至死未悟他失败的真正原因,但项羽却愿意为了手下的人溃围、斩将、刈旗、取彼一将,拼死想为他们杀出重围。

项羽明明有机会东渡乌江,卷土重来。但他宁愿牺牲生命,也不肯苟活。项羽觉得他有愧于江东父老,即使他们不责怪他,他也无颜再面对他们。所以项羽面对死亡,镇定安详。

项羽是一个重情义的仁爱者。

为何不肯过江东

项羽究竟是为何不肯过江东,古往今来的人们纷纷猜测,看法却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司马迁认为:项羽之所以自杀不肯过江东,是因为他失败后羞见江东父老。这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说法。

张子侠先生认为项羽羞见江东父老这个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漏洞百出。项羽在自杀之前曾遭遇了很多次的失败。他的军队在垓下被刘邦大军团团包围。虞姬不得不自杀而手下的亲信也都散落在外。

而后项羽又受到农夫的欺骗而深陷大泽之中,一代枭雄此时狼狈不堪。身边就只剩下了二十八个骑兵,无比窘迫。

如果说项羽是因为自己葬送了八千个江东子弟而无颜再见江东的父老。那么发生在这件事情之前的那些失败,他为什么没有因为羞愧而自杀呢?

事实与这个观点恰恰相反,之前的那些失败,虽然也让项羽陷入窘迫之中,但是他仍旧想着要东山再起。

而他被刘邦大军追赶时的一系列逃跑的路线正表明了项羽本来是打算退守到江东伺机以待的。

可是为什么他一路来到乌江,并且有人主动表示愿意帮助他渡河的时候,他却萌生出了羞愧之心,一定要与刘邦决一死战呢?这一风格很显然与他一直以来按部就班的撤军计划不符。

因此张子侠认为,是司马迁为了情节能更加完整丰富,所以才自己补充了这一结局。但后人却将此当成了真实的历史,并且将这一事件广为散布。

此外还有一种分析认为这与楚国历来的的传统习惯密切相关。项羽是楚国人,楚人一直就有着兵败自杀的传统。

比如说春秋时期,打了败仗的楚国将军子玉,就是在兵败之后自杀而亡的。楚国的大夫屈原也是因为楚国战败,觉得希望渺茫,才投汨罗江而死。

项羽当时已经是弹尽粮绝,无力挣扎。兵败至此,对于项羽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决定无论如何都决不渡过江东。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刘子翚的《屏山全集》。他的观点是项羽之所以说出无言面对江东父老的那样一番话,是因为他怀疑亭长这个人有诈。

因为在当时刘邦正在悬赏,用千金邑、万户侯这样的好条件来买项羽的性命。而在项羽身处那样的困境之时,居然有人愿意主动相助。项羽难免怀疑亭长是在诓骗自己,所以他假借无言面对江东父老地话来拒绝亭长。

刘子翚还认为:项羽之所以选择逃到垓下这个地方而不是其他别的地方,是希望自己能够逃脱的,但是因为受到了农夫的诓骗而陷入了大泽,他心里认定了人心之恶,所以他不敢再贸然的听信亭长的话。

项羽也不再寄任何希望去逃脱、去东山再起。选择了与刘邦殊死一战直到最后。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羽在当时已经意识到,天下英才已被刘邦尽数收入麾下,樊哙、卢绾、灌婴夏侯婴、英布、彭越、周勃曹参、还有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的韩信。

项羽自己孤身一人,虽有将帅之才,却已无可用之人。不管再怎么去努力,也终将是无力回天了。又何必白白让更多的人跟着自己流血牺牲。所以他选择放过自己,放过一心为自己效忠的好儿郎们。

成人之美也未尝不可。既然不能风风光光地赢,那洒洒脱脱地输也无妨,这也是英雄所为。

项羽究竟是不能过江东呢,还是他自己不肯过江东呢,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廉颇和王翦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否有资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战国四大名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关于战国四大名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够资格的两位名将。所谓战国四大名将,源于南北朝时梁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书中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一句话,由于《千字文》流传甚广,于是白起、王翦、李牧、

  • 朱标不死,朱棣不敢反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标和朱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作为皇帝,朱棣的文治武功在明朝君主中算比较不错的,被称为“永乐大帝”。但是靖难之役却是他永远的黑点,因为的皇位得来不正,是抢了自己侄子的江山。可能有的人想问了,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答案是否定的,直

  • 都为项羽效命,陈平与韩信的官职差别为何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韩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陈平和韩信两人的境遇比较相似,他们最开始都在项羽手下效命,后来才转入刘邦麾下。两人都是楚汉时期的英雄豪杰,都为刘邦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劳。而两人的遭遇又是截然不同的,陈平在项羽手下做事时,被授予上卿的爵位和都尉的官职;而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事时,就只当了个小小的

  • 蓝玉身为一代名将 蓝玉最后为什么会落到一张人皮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蓝玉结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开国功臣蓝玉被剥皮实草,在各地展示。一代名将蓝玉,为什么最终落得个只剩下一张人皮的下场?蓝玉,一个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将领。起初,他在开平王常遇春的麾下效力。只要他出战,基本上都能成功,所以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

  • 孟珙曾救下一人,四十多年后此人后代灭了南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孟珙是一代名将,他在南宋后期领兵抗击金朝、蒙古的入侵,保住了南宋的江山,被后世誉为“机动防御大师”。可是,孟珙生前却做了一件“错事”,他救了一个不该救的人,结果数十年后,这个人的儿子灭掉了南宋王朝。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不该救的人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情还

  • 朱元璋猜忌之心那么强 马皇后参政朱元璋为何没有不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马皇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言: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有多强?洪武时期曾经发生史上闻名的“四大案”,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更是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的代表,足可见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朱元璋剧照朱元璋猜忌之心,日益增长而且这份猜忌之心尤其是在做了皇帝之后,变得日益渐长

  • 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人是谁?为何与吕后、武则天并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被人与汉朝的吕后、唐朝武则天并称,后世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娥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因此

  • 孙尚香和刘备真的没有感情吗 孙尚香自杀是因为殉夫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尚香和刘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乱世的女人宛若漂萍,生死荣辱由不得自己,即使身份高贵者概莫能外。就汉末三国而论,悲情的女子并不在少数,而孙权的妹妹兼刘备的夫人孙尚香,便是其中的典型。那么问题来了,孙尚香既然跟刘备年龄差距很大,并且毫无感情,为何最终要选择自杀殉夫?其

  • 孙尚香比孙权小十一岁 两人真的是亲生兄妹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尚香和孙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导言一直以来,孙尚香是孙权的亲妹妹,这一点极少有人怀疑,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还是小说故事,抑或是现在的游戏,对这一个设定都从来没有变过,早已变成一个固定的事实。可是假如看一下他们的年纪便会令人觉得很诧异,孙坚死的时候,孙权才

  • 马超投靠刘备之后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马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马超可以说从小就好战,少年成名的他,曹操也多次召马超进京为官,但马超对此都拒绝了。马超作为一代枭雄,马超在投奔刘备之后,为什么再也当初的辉煌,马超为什么从此默默无闻,最后郁郁而终呢?首先第一点就是,马超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