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七位君王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七位君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52 更新时间:2024/1/2 16:54:36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惠文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吞灭中山,大败林胡、楼烦,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能和当时战国七雄中最强的秦国叫板,让赵国君主能够正式称王的赵武灵王做梦可能都不会想到,自己戎马一生,居然会落得饿死沙丘宫的下场,而下达这一命令的竟然是自己仅有十四岁的小儿子赵惠文王。王位之争没有亲情可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上位仅仅四年,赵惠文王是以血亲铺路,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七位君王呢?

一、爱屋及乌,埋下隐患

赵武灵王可以说是一代雄主了,对外打服了林胡、楼烦,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对内发展经济、军事,使得赵国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赵武灵王也成为了天下霸业的有力竞争者之一,甚至敢伪装成使臣随从秘访秦国,可见其气概与胆量的不凡。然而英雄也难过美人关,赵武灵王曾在梦中与一女子邂逅,共度良宵后十分留恋她,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境地。哪怕明知应该尽早结束这场单相思,在一次酒宴上,赵武灵王还是向群臣说起了这场“奇遇”,还具体地描绘了少女的形象。说者无心听者留意,听到赵武灵王的异梦后,大臣吴广觉得就是在描述自己的女儿吴娃,于是将爱女献给赵王。

赵武灵王虽然一心扑在赵国的事业上,但在第一任妻子韩夫人去世后,便有些闷闷不乐,而甚有美色的吴娃一下子俘获了雄主的心。“娃,美也。吴有馆娃之宫。”赵武灵王十分宠爱年轻美丽的妻子,没过几年,吴娃就为赵武灵王生下了公子何,即日后的赵惠文王。然而吴娃的一生极其短暂,这位让赵武灵王能够“爱幸之,不能离”的奇女子将她短暂的青春奉献给了赵王,却从未向赵王索要或要求一件事,这让赵武灵王愧疚不已,为了使吴娃放下对幼子的牵挂,赵武灵王毅然废掉了先前所立的储君,也就是自己的长子公子章,而立公子何为太子。赵武灵王这般不计后果的行为为日后赵国大乱埋下了隐患,但在吴娃病榻前的赵王显然没有考虑这么多,现在的他只有虽为一国之君和爱妻深切的丈夫对生死难料的无奈。“吴女苕颜,神寤赵灵,既见嬖近,惑心乃生,废后兴戎,子何是成,主闭沙丘, 国以乱倾。”

二、壮志依旧,祸乱将起

公子何虽然年幼,但却聪明机巧,深有其母之智,再加上爱屋及乌,使得赵武灵王很是喜欢。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赵武灵王做了一个荒谬却又合理的的决定:在自己正值壮年的时候将王位禅让给公子何。赵武灵王想的很好,一是他对赵国先代至亲相残的做法深恶痛绝,而考虑到自己常年在外带兵打仗,说不定哪一天遭遇不测,将还年幼的太子早点送上王位也是断绝了未来兄弟相残的局面,二来赵武灵王认为此时六国凋敝,唯有一直置身事外的赵国实力强盛,公子何能够担起处理赵国内政,自己就能够放手同列国进行军事斗争了。

赵武灵王禅让后,赵何继位,史称“赵惠文王”,由重臣肥义辅佐。肥义曾受赵肃侯赏识器重,赵肃侯去世后肥义又跟随赵武灵王,“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及听政,先问先王贵臣肥义”,同时他也是“胡服骑射”的强有力推行者,现在他成了赵惠文王的保命符。然而赵惠文王的长兄公子章也并非平庸之辈,不仅孔武有力还胸怀大志,也是君王的不二人选,只不过因为生母早逝,赵武灵王宠爱吴娃而导致他失去了原本的太子之位。在见到无辜被废后,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孝敬自己的长子在朝见弟弟赵惠文王表现出的萎靡颓废,让赵武灵王十分痛心,同时出于愧疚,赵武灵王不仅将公子章封为安阳君,还对他厚礼有加。除了吃住与父亲都在一起之外,就连其的仪仗用度与赵王近乎相同,父亲和兄长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赵惠文王和肥义的警惕,但也仅仅是小心谨慎,直到两人同时跳出来“搞事”,才让赵惠文王决定痛下杀手。

三、老骥伏枥,胜者为王

当美人不在怀中,时间的流逝冲刷了心中的愧疚,赵武灵王的雄心壮志又回来了。然而从立幼子为王,自己则顶着“主父”的名头后,赵武灵王发现自己在慢慢远离赵国权力的中心,这让“清醒”过来的赵武灵王不甘心就此沉沦。同时,公子章也是个骄傲的人,他难以容忍幼弟骑在自己头上,而辅相田不礼火上浇油,加上父亲对自己的厚待和朝中大臣的倒戈,让他原本冷却的心再度火热,公子章重新培养党羽,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称代王,这是公然分裂赵国了,一下引起了赵惠文王和肥义的反对。肥义不愧是历仕三朝的元老,一下就弄清楚了赵武灵王的真实意图,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明说立公子章为代王的弊端,同时也暗示了赵武灵王不可能再重新执掌王位。但说到底肥义不过是一个臣子,而赵惠文王也只是自己的儿子,赵武灵王并没有打消夺权的念头。在肥义将情况如实禀告给赵惠文王后,和父亲、兄长同样雄心壮志又渴望手握王权的赵惠文王自然也不想拱手相让,双方离大打出手就差一个导火索了,而火苗正是由赵武灵王点燃。

赵武灵王见立公子章为代王不成,便将之告诉给了公子章,意图激起兄弟俩的矛盾,自己好从中调停,借此重新掌握发言权。听完父亲的机会后,公子章果然大怒,想要带着党羽杀向都城邯郸。但围拢在赵惠文王身边的重臣肥义、宗室赵成、赵豹、大臣李兑也不是等闲之辈,将赵惠文王保护得好好的,不仅让公子章无处下手。此举也激发了赵武灵王的斗志,眼见在邯郸无法下手,以在沙丘选看墓地为名,让两个儿子随同。眼见是个火坑,赵惠文王又手握军队调度,可以以“谋反”的罪名拿下父亲和兄长,但赵惠文王还是选择跳进去,可能是他还怀着最后的希望,又或者是想要看看两人露出的獠牙有多渗人,坐实他们的罪名。结果便是,公子章以父亲的名义请赵惠文王到主父宫议事,肥义以身试险被杀,公子成和李兑将主父宫团团围住,杀死公子章和田不礼,将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在内宫,赵惠文王成功保住王位。

这场内乱因赵武灵王而起,也因其终结,对赵惠文王而言,他不仅失去了曾经疼爱自己的父亲和兄长,还失去了自己敬重的老师肥义;对赵国而言,这近乎是一场灾难,国力损失不说,也错过了对外发动战争的有利时机。虽然背负弑杀至亲的污点,但这也是赵惠文王保留自身性命的最佳选择了,而在他的带领下,赵国又迎来了一次腾飞,这也算不幸中的大幸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贵妃要给安禄山洗澡 唐玄宗得知为何一点也不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贵妃和安禄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杨贵妃一直唐朝历史中的活跃人物,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也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宠爱,此外还有杨贵妃认安禄山为“干儿子”,亲自给安禄山洗澡的荒诞闹剧。安禄山的母亲是突厥的一位巫师,每天的工作

  • 汉高祖刘邦能突围白登之围的真相是什么?靠一个小妾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能突围白登之围的真相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秦汉之际,汉高祖刘邦和一带霸王项羽,交战正酣,中原无暇北顾,给了匈奴崛起的机会冒顿单于杀父夺权,掌控了匈奴势力,之后四处征伐,迅速控制了辽东绵延到河西、西域的广大地域中原周边的游牧族、半游牧族如东胡、林胡、楼烦、白羊等

  •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率军征战的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赤壁之战后,曹操率军征战真是输多赢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他先是用声势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羸弱的刘琮,就此占据了荆州。本来曹操就是统一了北方的最大势力,此时夺得荆州,曹操的实力顿时大增,然而南逃的刘备和占据了江东的孙权联起手来,在赤

  • 郢靖王朱栋是什么身份?明朝难得的贤王却无法传承爵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郢靖王朱栋是什么身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封皇太子,幼子朱楠年幼未封之外,其余24人都封为亲王。这些亲王身为天皇贵胄,平日里在封国内飞扬跋扈,无人敢惹。朱元璋曾经亲手写过一本《御制纪非录》,对儿子们的恶行做了记录,其中老

  • 蜀汉灭亡后,张绍为何不反抗直接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张绍。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刘禅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

  •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他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的陆游、尤袤、范成大与杨万里四位诗人,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也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们代表着宋代是个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中兴”诗人,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爱国热情,用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他们都是爱国人士,可能我们没能在抗金最前线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但是他们在以另一种当时

  • 大唐名将郭子仪的仕途是什么样的?年近花甲才崭露头角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大唐名将郭子仪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郭子仪,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将领之一,被史学家赞为“再造王室,勋高一代”,是名副其实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栋梁。但谁能想到,直到58岁高龄时,他的仕途还是平平无奇、波澜不惊,甚至在史书中压根没留下什么值得称道的记录?

  • 此人平定三藩之乱,却被皇帝发配边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藩平定的原因,三藩之乱战役,清朝平定三藩之乱

    1681年,清军经过几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兵临昆明城下,并在一番血战后,夺取了昆明,至此三藩之乱宣告结束。消息传到北京,康熙帝非常高兴,重赏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然而没想到几年后,一位参加平三藩的功臣差点被杀,最后竟然被发配边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倒

  • 此人被凌迟处死,受刑时竟一语不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凌迟处死,中国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石达开怎么凌迟的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是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罚。根据记载,行刑时将犯人绑到木桩上,然后由专业的刽子手,用刀一片一片地剔取受刑人的肉,最多可达3600刀。在这个过程中,受刑人不会立即死去,要受尽折磨,直到最后一刀才能结果他的性命。即使铁打的汉子,也难以承受这样的刑罚,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

  • 揭秘:“三藩”中最冤枉的王爷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揭秘吧,揭秘网,揭秘那些破事

    三藩之乱是清朝前期规模最大的一场叛乱,所谓“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之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清朝而言,三个反王都是叛逆,然而其中有一位却堪称冤枉!因为他不仅帮助清朝平叛,立下战功,还被康熙帝罗织罪名,蓄意害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