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吗 历史上的郭嘉有多厉害

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吗 历史上的郭嘉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4/1/23 17:16:45

还不了解:三国郭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郭嘉到底是什么样的?郭嘉真的有那么厉害吗?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是真的吗?

207年,曹操在征伐乌丸时,他的谋士郭嘉病逝,享年38岁。郭嘉死后,刘备经徐庶、司马徽推荐,三顾卧龙岗,请出了诸葛亮。郭嘉未死之前,虽然天下已经大乱,各诸侯都在招揽人才,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却始终没有出山辅佐明主,即使刘表是诸葛亮的亲戚,诸葛亮也没有出山辅佐他,但郭嘉死后,诸葛亮却出山辅佐刘备,所以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一说。

历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么厉害?为何会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一说,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吗?

郭嘉是颍川郡人。三国时期,颍川郡可以说是当时人才的摇篮了,荀攸、荀彧、陈群钟繇、徐庶、钟会郭图等都出自颍川郡。天下大乱之后,由于袁绍和颍川郡的人才一样,都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出身,所以颍川郡的人才,很多投靠了袁绍,郭嘉和淳于琼、郭图等人一样,也投靠了袁绍。郭嘉是三国时期最顶尖的谋士,他只跟随袁绍几个月时间,就看出袁绍多谋寡断,难成大事,果断抛弃袁绍,转投了实力不如袁绍的曹操。从结局看,郭嘉的选择十分正确。

郭嘉到曹操帐下后,曹操因为得到了汉献帝,让他成了袁绍的头号强敌,两人迟早将有一战,但郭嘉并没有让曹操及早和袁绍开战,而是建议曹操趁袁绍攻打公孙瓒之际,先灭掉吕布和刘备。

吕布和刘备实力不如曹操,但他们可能会和袁绍联合对付曹操。吕布、刘备不除,在曹操和袁绍交战之际,他们可能会率兵袭击曹操后方,会让曹操腹背受敌,陷入麻烦。不过曹操攻打吕布时,由于吕布选择死守,让曹操数月苦攻不下,有了撤军的想法。这时郭嘉劝说曹操一鼓作气,拿下吕布,最终让曹操坚持下来,通过水淹下邳城之计,擒杀吕布,除掉了心腹大患。

随后,袁绍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和曹操开战了。但郭嘉很熟悉袁绍,优柔寡断,所以他劝说曹操先灭掉刘备。刘备实力弱小,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很快被曹操击败了,刘备逃到了袁绍阵营,而关羽被迫降了曹操。曹操在进攻刘备时,由于袁绍的优柔寡断,让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盟友。

即便没有了吕布和刘备,袁绍的实力也在曹操之上。曹营中很多人,开始暗中和袁绍联络,准备随时投降袁绍。曹操本人也心中没底,信心不足。郭嘉看出了这点,他提出了十胜十败论。虽然十胜十败论,无法从战术上帮助曹操,但却坚定了曹操的信心,帮助曹操赢下了官渡之战。

袁绍官渡惨败后,回去后就一病不起,不久病逝了。这个时候,曹操想乘机攻打袁尚袁谭,但郭嘉阻止了曹操。因为即便没有了袁绍,袁尚、袁谭的实力依然强大,他们手下有逢纪、郭图等人辅佐,要灭掉他们绝非易事。但郭嘉看出,袁尚、袁谭不和,如果曹操不攻打他们,他们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很快会出现内斗。袁尚、袁谭自相残杀之后,实力会大损,到时曹操再出兵攻打他们,可以毫不费力灭掉袁尚、袁谭。曹操依照郭嘉之计,顺利击败了袁尚、袁谭。

袁谭兵败后,逃到了南皮,并要联合乌桓峭王反抗曹操。郭嘉担心袁谭和乌桓峭王联合后,卷土重来,再成曹操的心腹之患,所以建议曹操急攻袁谭,将其斩草除根。此时,袁谭已成惊弓之鸟,士无斗志,面对曹军毫无抵抗力,最终兵败被曹军所杀。但是这个期间,郭嘉也病逝了。

郭嘉跟随曹操期间,基本上是算无遗策,给曹操出的建议都非常正确,帮助曹操灭掉了吕布、袁绍等强敌。郭嘉去世后,曹操率兵南下攻打荆州和江东,但在和周瑜对峙期间,曹操连中周瑜圈套,最终在赤壁惨败给了周瑜。曹操兵败后,哭诉着说,如果郭嘉还活着,他不会有今日之惨败。

这也让人觉得,如果郭嘉略微长寿一些,他可能会提醒曹操,让曹操不会犯将战船铁索相连的错误。不过曹操的这个失误,他的另两个谋士,荀攸和程昱也为他指了出来,惋惜曹操没有听从。曹操只要不将战船连接起来,周瑜就很难用火攻击败曹操,在郭嘉的帮助下,他有可能击败周瑜。不过历史没有假设,我们也无法推测出,假如郭嘉还活着,他和周瑜谁更胜一筹。

郭嘉虽然谋略出众,但实际上,曹营的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和程昱的才华,都可以比肩他,荀彧才是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也是曹营地位最高的谋士。郭嘉去世前,诸葛亮因为没有遇到明主,孙权和曹操不缺谋士,不太需要诸葛亮,刘表虽然到处拜访人才,但缺少远大志向,不是诸葛亮寻找的明主,所以他没有出山。而刘备就是诸葛亮要寻找的明主,所以遇到他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欣然出山。说诸葛亮害怕郭嘉而不出山,纯属无稽之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羽不死刘备不敢称帝吗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对关羽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不死,刘备就不敢称帝吗?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文臣武将多如牛毛,有的如星辰一般璀璨闪耀,有些却是如沙砾一样掩没在历史的车轮下。刘备手下的关羽,是历朝历代无数人崇拜的武圣,因为关羽忠义无双

  • 李白的前半生令人羡慕嫉妒,为何到了晚年却碌碌无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的生平吧。很多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是作为诗仙的他仕途不顺利,和性和性格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早期的经历诗仙。李白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家财万贯,所以小时候他就把月亮当作

  • 关羽死后刘备不应该是第一时间报仇吗 刘备为什么着急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称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被杀后,刘备在做什么?刘备为什么要称帝?刘备不应该先是报仇吗?寝席羹杯几载同,不知玄德访隆中。吕蒙陆逊诚奸贼,消为孙登作妇翁。公元219年,刘备赢得了汉中战役,并派遣刘峰和孟达占领上雍。同年,刘备成为汉中国王。但是,

  • 关羽生前多次要投降东吴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关羽和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临死前多次表示要投靠东吴,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孙权拒绝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虽然可以令读者产生更多的好感,因此喜欢关羽的人也越来越多。对比其他人来讲,关羽不仅忠心于自己的大哥,更是一位极为勇猛之人,他的优点被作者全面展示出来

  • 糜芳投降东吴是因为关羽吗 糜芳背叛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糜芳和刘备,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糜芳当初跟随刘备那么多年,都没有选择背叛刘备。刘备最辉煌的时候,糜芳为什么会投降东吴?仅仅是关羽那么简单吗?关羽兵败麦城,是令大家非常心痛遗憾的一幕,孙权的背盟行为,直接使得关羽兵败,最终身亡。而这一切后面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糜芳,是糜芳不做

  • 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解缙,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绝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解缙,字缙绅,号喜易,明朝著名官员、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大明百年难遇的著名才子,与徐渭、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曾编写过历史巨作《永乐大典》。这样一位大才子,最后却被埋入雪堆活活冻死,这究竟是怎样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解缙年少登科,步入仕途,名满天下,因自负其才

  • 蜀汉灭亡张飞一家都没有平安无事 关羽为什么会被满门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关羽一家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灭亡之后,张飞一家人都没有事情,关羽满门为什么都被杀了?东汉末年分三国,三个国家的主公能够成事,无外乎能人异士的帮扶。就像蜀汉的刘备,身边有关羽、诸葛亮也有张飞和庞统,这些人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才能大施拳

  • 谋士郭嘉到底有多传奇?他的才谋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大乱出群雄,因为勇猛或是才策,涌现了例如诸葛亮、周瑜、关羽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前到后,郭嘉在曹操身边也不过区区十年,甚至于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替补曹操的另

  • 魏延被夷三族的原因是什么 魏延谋反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魏延被灭三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一心为了蜀汉,魏延死后为什么还被夷三族?魏延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如果要说三国时期谁死得最惨最憋屈,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关羽、张飞、姜维、夏侯渊等人;不过,以上这些名将虽然死得惋惜,但却不憋屈,因为他们要么是自作自受,要么是战死

  •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太上皇呢?分别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太上皇这个词,我们一般人都知道。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上皇,也称太上皇帝,通常是皇帝退位或当朝皇帝父亲的头衔。历史上,除了部分被迫退位的皇帝之外,内禅的皇帝大多都能获得“太上皇”的称号,而除了个别皇帝外,太上皇大多没有实权。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太上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