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谋士郭嘉到底有多传奇?他的才谋如何?

谋士郭嘉到底有多传奇?他的才谋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81 更新时间:2023/12/14 22:20:13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大乱出群雄,因为勇猛或是才策,涌现了例如诸葛亮、周瑜、关羽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前到后,郭嘉在曹操身边也不过区区十年,甚至于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替补曹操的另一个心腹——戏志才。为曹操的霸业郭嘉贡献了其一生的才智,却没能撑到与主公共享胜利果实的那一天,仅在三十八岁时病逝。“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这个让枭雄曹操爱其才干,“恨”其早逝的顶级谋士,是如何在乱世之中大放异彩的呢?

一、隐迹匿名,慧眼识主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归隐田居,躬耕于南阳,观天下大局的同时也在静候雄主。郭嘉也是如此,尽管年少有才但他并没有急于建功立业,而是“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在隐迹匿名的同时,郭嘉也与有志之士坐而论道,还因此结识了在日后推荐了自己的荀彧。

袁绍在北伐崛起后,郭嘉北行去凑了个热闹。在一番交谈后,郭嘉知道袁绍并非自己心目中的主公,并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在他看来,袁绍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仅仅是在做样子,根本不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大失所望的郭嘉又回去隐居了。直到曹操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的去世,经荀彧的推荐,郭嘉与曹操共论天下大事,也锁定了两人日后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

二、如鱼得水,屡献奇谋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时,对心怀不满的关羽、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而郭嘉的到来对于急需人才的曹操来说也正是如此。在召见了郭嘉,两人共论天下大事后,曹操直言不讳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曹操的营帐后也欣喜过望,认定了曹操有雄主之姿,“真吾主也”。之后,郭嘉就被拜为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忠心效力。

当时的曹操也才刚刚起步,有来自发小袁绍的压力,也有如刘表等诸侯的威胁。建安二年(197)正当曹操征讨张绣大败,袁绍写信羞辱之际,就连曹操自己的信心都不足,郭嘉则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不仅振奋了曹操等人的斗志,也确立了自己在曹操集团中的核心地位。建安三年(198),刘备为吕布所破,来投奔曹操,不仅是谋士程昱建议杀了刘备以除后患,就连郭嘉也提议痛下杀手,“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但曹操的不以为然最终使得猛虎归山,不甘久居人下的刘备不仅在离开曹操后就立刻与之反目,日后建立的蜀汉政权也成为曹魏的劲敌之一。

三、两虎相争,官渡大捷

同在北方的袁绍和曹操自然成了双方心目中的头号大敌,随着决战之日将近,曹操方面的处境越来越不好,有着袁绍和刘备虎视眈眈,江东豪杰孙策也准备发兵攻打许都。在三方势力的威胁下,曹操营中认为曹操必败之人越来越多,甚至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而郭嘉也不是省油的灯,为了帮助曹操打开局面,他先是建议出兵攻打立足未稳的刘备,在优柔寡断的袁绍还没做出决策时,曹操大破刘备,还擒了猛将关羽,袁绍也因此失去了腹背夹击曹操的良好时机。在郭嘉看来,来势汹汹的孙策也不足为惧,“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死于刺客之手,许都危机也因此解除。

官渡大捷后,袁绍病逝,所有人都主张将袁绍的两个儿子也一网打尽,只有郭嘉没有被连战连捷冲昏头脑,他认为袁谭袁尚不足为虑,但逼得太紧肯定会让他们暂时一直对外,“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假意向南攻击刘表,果然二袁反目,互相攻伐,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郭嘉在之后被封为洧阳亭侯。曹操不杀刘备,是因为之前有杀名士边让而引发张邈陈宫等兖州士大夫们集体造反的先例。为了使刘备心服自己,曹操还对刘备更加亲近,但还是小看了刘备的野心,成为曹操的一块心病。在官渡之战大胜后,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并且重用曾经诋毁过曹操的陈琳,果然起到了千金市骨之效,也改善了曹操在士人中的口碑。

袁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曹军诸将都认为此时再征乌桓会引起刘备的再度发难。但郭嘉却认为不足为虑,并且积极支持曹操远征,在郭嘉的谋划下,曹操得以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但天妒英才,郭嘉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患疾去世。“以成魏之霸业者,昱、嘉之谋为多,而曹公尤痛惜嘉之死也”,郭嘉与曹操君臣相知,待天下既定,曹操还想着将治国大事尽数托付给郭嘉,但英才的早逝成了曹操心中永远的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魏延被夷三族的原因是什么 魏延谋反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魏延被灭三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一心为了蜀汉,魏延死后为什么还被夷三族?魏延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如果要说三国时期谁死得最惨最憋屈,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关羽、张飞、姜维、夏侯渊等人;不过,以上这些名将虽然死得惋惜,但却不憋屈,因为他们要么是自作自受,要么是战死

  •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太上皇呢?分别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太上皇这个词,我们一般人都知道。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上皇,也称太上皇帝,通常是皇帝退位或当朝皇帝父亲的头衔。历史上,除了部分被迫退位的皇帝之外,内禅的皇帝大多都能获得“太上皇”的称号,而除了个别皇帝外,太上皇大多没有实权。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太上皇呢?

  • 益州民间对刘璋评价不错 张松法正李严等人为什么还要背叛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璋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张松法正李严为什么都要背叛他?民间不是刘璋评价不是还好吗?事实上,在益州的民间,刘璋这个人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因为他并没有胡乱对外发动战争,给了益州百姓安稳的生活。不过在益州官场上,刘璋的评价就比较差了,也正是因

  • 能收服高顺,吕布为何不能真正收服其他部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是汉末三国名将,也是汉末割据诸侯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关于高顺,史书记载的战绩令人惊讶,真正做到攻无不破战无不胜,堪称吕布手下第一悍将。《英雄记》: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三国志》: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只有700人,却“

  • 邓艾的智谋和武艺和姜维相比 两人谁更强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姜维与邓艾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姜维与邓艾相比,两人谁的智谋和能力更强一些?邓艾比得上姜维吗?因为邓艾无论是武艺还是智谋,都比姜维强了那么一点点。邓艾出身贫寒,因为曹操的移民政策,邓艾从自己的家乡南阳被迁到汝南,成为一名屯田军的新移民,没家世,没背景

  • 嘉庆皇帝杀和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皇帝杀和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和珅(1750-1799年),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奉天府开原县人,满洲正红旗,乾隆朝时期的权臣、商人。人之初,性本善。和珅幼时学习努力,精明强干,要说不是一个天生有劣根之人,笔者认为他是入仕后喜欢上了玩

  • 三国最痴情的猛将,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最痴情的猛将,你知道是谁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夏侯尚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太多故事,但事实上他是曹魏有名的武将,曹丕对夏侯尚有极高的评价:”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但曹丕也感叹:“不幸早殒,命也奈何!”这背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三国时期名将痴情

  • 法正与张松背叛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两人为什么要引狼入室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法正与张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法正与张松作为刘璋的部下,法正与张松为什么会帮助刘备夺取益州?两人为什么会背叛刘璋?建安十九年,刘备率诸葛亮、张飞、赵云、马超等把成都团团围住,然后派简雍去劝益州牧刘璋投降。刘璋不得已,只好向刘备投降,刘备遂夺得益州,自领益州牧

  • 在三国正史中除去吕布典韦太史慈,用戟的高手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冷兵器时代,刀排在第一位。 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三国正史中,用短刀的不少,用长矛长槊的也很多,比如吕布在长安城下单挑郭汜郭阿多,用的就是长矛:“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汉末

  • 朱元璋和陈友琼打仗时,元朝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和陈友琼决战时,元朝在干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战略决战,陈友谅中箭而死,朱元璋.取得战略全胜。此时元朝主力早已被北方向红巾军统帅刘福通给歼灭了,正在苟延残喘根本没有精力出兵南方。1351年,刘福福在颍州发动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