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丕称帝后刘备为什么说刘协已死 刘备就不想救刘协吗

曹丕称帝后刘备为什么说刘协已死 刘备就不想救刘协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76 更新时间:2024/1/17 16:37:27

对刘备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谋朝篡位称帝之后,刘备在做什么?刘备为什么不去就汉献帝?刘备说刘协已死的原因是什么?

在三国乱世的前期,汉献帝的政治价值是极高的。谁能够拥有皇帝,谁就拥有了道德和法理上的制高点。曹操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举从众多的诸侯中脱颖而出。

这事儿如果放在刘备身上,其实收益会更大。

因为他乃是以刘氏宗亲自居,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救到汉献帝,自然对自己的事业大有裨益。以他刘氏宗亲的身份,如果学董卓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显然阻力要小上很多,毕竟是一家人。届时诸如曹操、孙权这些外姓人,如果不听话,那就是乱臣贼子,道义上失了先机。

此外,对于刘备个人来说,因为姓刘,完美的的避开了“非刘姓不可称王”的铁律,那么他不管是称公还是封王,都算得上名正言顺,而后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取而代之,那也是合情合理。

总而言之,救到汉献帝,好处多多,但显然刘备当时没那个实力。

早期的刘备,大多数时候都还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比如初平年间,汉献帝在董卓控制之下,整日担惊受怕的时候。刘备只是在公孙瓒、田楷手下打工的马仔。兴平年间,好不容易走了大运,入主徐州,可毕竟远离长安洛阳,再加上实力弱小,汉献帝还是被曹操给抢了去。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运气好得不行,打谁谁嬴。刘备则是命运多舛,不仅被赶出了徐州,还不得不到曹操手下打工。

期间还参与衣带诏事件,结果大家也了解,胳膊拧不过大腿,举事失败。刘备也因此成为了曹操的死对头。当然,此时的刘备还没资格当曹操对手,一路上被曹操给狂揍,最终逃到荆州,靠着和东吴结盟,在赤壁之战中翻了盘。

看得出来,刘备早期一直在颠沛流离,没有固定的落脚之处,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二人,甚至一度还要在曹老板手下艰难度日。这样的实力要从重兵守护的许昌把汉献帝就出来,几乎是天方夜谭。就算是发生奇迹营救成功,刘备也只能带着汉献帝四处跑路。

所以,救汉献帝这事儿,不是刘备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他行不行的问题。刘备如果想要达成这一目的,那就是必须得击败曹操。

所以我们看到刘备借荆州、图西川,争汉中,裂土封王,一步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与曹操分庭抗礼。此时的他拥有了救汉献帝的实力,但却失去了救汉献帝的机会。

公元220年,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此时的刘备就不需要救汉献帝了,因为汉朝皇帝没了。

实际上,曹丕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在封地山阳郡,汉献帝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后来还死在了曹丕的后面。

反观刘备,在听说汉献帝禅让后,就假传消息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死了,迫不及待的称帝,完全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此时不要说营救汉献帝,要是汉献帝敢跑到刘备的地盘,刘备立即就会杀了他。因为对于刘备来说,他一直想要救的不是刘协,而是汉朝的皇帝,从而借助救主之名,获得天下民心,从而为自己的事业加码。

但汉献帝禅让曹丕之后,那就已经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他如果此时去把汉献帝救回来,自己该如何自处?

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初落魄的时候了,坐拥荆州、益州,又在汉中击败老对手曹操,正是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如果此时把汉献帝营救回来,以刘备的野心是不可能还政给汉献帝的,不仅处处掣肘,而且会损害一贯树立的忠于汉室的形象,可谓得不偿失。

进一步来说,即便是刘备愿意,跟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文臣武将,又怎么会愿意呢?比如张飞赵云魏延诸葛亮等人,无疑是对刘备更加忠心耿耿,而不可能支持汉献帝刘协到蜀地当皇帝。

从这一点来看,刘备没有迎接汉献帝刘协,反而自己当皇帝,才是适合蜀汉文臣武将期望的行为。如果刘备真的迎接汉献帝刘协到蜀地当皇帝,反而可能造成蜀汉的内部消耗,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在蜀汉本来就相对弱小的背景下,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加快蜀汉的灭亡。

所以与其给自己找个麻烦回来,还不如称汉献帝已死。

如此一来自己作为汉室血脉传承,担起大旗,号召天下,如此更好证明曹魏的得位置不正。刘备当时的口号是还都洛阳,在外人眼里可谓当时大汉的绝对忠诚者,而且还是汉室后裔,师出有名匡扶正义,所以才有众多人追随与他。

所以对于刘备来讲,营救汉献帝,自始至终,更多的只是一个口号。如何让自己在这乱世之中出人头地,打下一片天地才是最为重要的。他和曹操这些人,其实没什么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何形象?她的武器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水浒传中的那些美貌女将们,就感到十分的敬佩,她们以女性的身份却做了男人都不敢做的事情。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通行版水浒传中,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如果我们把水浒传与宋元话本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许多遗漏的情节,比如武松为何拜菜园子张青为兄,比如母夜叉孙二娘绰号的由来

  • 公孙瓒拥有天下最强大的骑兵和一州之地 公孙瓒为什么会早早出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公孙瓒和袁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论实力公孙瓒比肩袁绍,公孙瓒又有最强的骑兵,公孙瓒最后为什么会失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刘表、孙坚、孙权、刘备等等。这些群雄打到最后就剩下三个:曹操、刘备和孙权,然后天下三分

  • 胡善祥被废后是什么样的真相?她与朱瞻基和孙皇后三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宣宗朱瞻基尽管只当了十年的皇帝,但他在位期间,对促进明朝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政治上,非常重视吏治的整顿和国家财政的管理,经济上

  • 如果从汉献帝的角度来看 董卓和曹操有没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董卓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和曹操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汉献帝是怎么看待两人的?首先,皇帝杀权臣失败,很多是技术上没处理好,比如杀董卓、司马昭等。技术上处理好的,粱冀、宇文护、鳌拜、魏忠贤什么的,结果就很好。回到曹操的问题上,其实曹操的班底里有很多

  • 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与她相比武则天都要甘拜下风?此女子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01公元510年,农历三月十四。北魏宣武帝元恪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宠妃胡充华诞下的皇子元诩,也是他现存的唯一的儿子。坐拥六宫佳丽,子嗣却这般稀少,倒不是元恪的生理出现了障碍,而是因为他爹孝文帝立下的一项奇葩制度造

  • 同样都是被大臣拥立的皇帝 汉文帝为何没有像汉献帝一样成为傀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文帝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献帝和汉文帝都是被大臣拥立才当上的皇帝,两人的结果为什么完全不同?“比较法”是读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但如果流于表面,很容易贻笑大方。东施说了,我也想做西施啊,刘娥说了,谁不想当武则天?汉献帝刘协撇撇嘴:要不你来试试?两个人的

  • 汉献帝禅让之后得以善终 刘备为什么给刘协举行丧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退位后都没有被曹丕所害,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备为什么要替刘协发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然而汉献帝却得以善终,病

  • 魏惠王如果重用商鞅的话 整个战国的局势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魏惠王和商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惠王当初如果重用商鞅的话,战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局势会不会被改写?这个得分两层来看,对于魏国来说,局势改变不会太大,但对战国整体而言,改变将是翻天覆地的。对于魏国而言,情形根本不会好转,主要源于魏国已经没有深彻

  • 商鞅从魏国去到秦国 商鞅为什么会离开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期,魏惠王前来探视,在这个时候,公叔痤就推荐商鞅。只可惜当时的魏惠

  • 王恭妃:一生看似尊贵显赫,实则遭到百般摧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朱翊钧的后宫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没有诞下皇子的王喜姐稳坐皇后之位,诞下太子朱常洛的王恭妃不仅没能母凭子贵,反而受尽冷落、一生凄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王恭妃的故事。王氏的出身不高,她出生于一个中下级军官家庭,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