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25 更新时间:2024/1/25 8:26:29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司马光是中国北宋名人,一生留下无数美谈,其中最为人广知的是“司马光砸缸”和《资治通鉴》。尤其是《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几乎属于古代文人必读书籍,从宋至今一直受到高度评价,可以说是堪比《史记》的史学著作。

然而史学地位崇高的司马光,在他为相期间,要将王安石打下的领土,一寸不要,全部归还西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北宋建立以来,主要有三个强敌,即北有契丹辽国,西有吐蕃诸部,西北西夏侵扰。其中,辽国威胁最大,但西夏最为烦人,犹如打不死的小强,甩不掉的狗皮膏药,每年都要侵扰北宋,实在让人恶心。

宋仁宗在位时,对西夏主要以防守为主,但宋神宗雄才大略,继位之后想改变宋弱局面,最好能够消灭西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宋神宗继位之后,开了王安石变法,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军,但鲜为人知的是,宋神宗国内变法,但在对外也不放松,而是开疆拓土了2000里。

历史上的改革家,往往都有一个军事帮手,比如张居正之于戚继光,王安石的帮手就是王韶

1068年,王韶上书《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战略,主要方略是:要想攻取西夏,就应当先收复河、湟二州之地,这样夏人就有腹背受敌之忧,并隔绝西夏与吐蕃的联系。

王韶的目的与宋神宗、王安石等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朝廷高度重视,王韶得到王安石的鼎力支持,很快就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以一文人出掌军事,担负起了收复河湟的任务。

唐朝时,吐蕃帝国达到巅峰,唐末时虽然崩溃,但北宋时残余势力还很强大,占据着河、湟二州。因此,王韶想要实现战略目标,就不仅要和西夏作战,还要和吐蕃作战。

数年之后,王韶率军击溃羌人、西夏的军队,设置熙州,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对于熙河之役的胜利,史书评价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对于饱受外患的北宋是极大的鼓舞,使北宋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达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一改宋朝西北战略形势。哪怕保持现状不再进取,一直僵持下去,西夏都很难再对宋朝构成什么威胁。

王韶的胜利,给王安石变法增加了重要砝码,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应却令人难以理解。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成为宰相。由此,宋朝迎来一次剧变,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贬斥改革派,史称“元祐更化”。

司马光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条例,注意是全面彻底一丝不留,但王韶打下的领土是王安石为相时的战绩,也是王安石鼎立支持的结果,这该怎么办呢?

令人无语的是,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积极军事政策下,王韶开边取得的领土,本是“夏国旧日之境”,应该全部归还,一寸不留。

司马光的逻辑是:如果不归还领土,那么西夏必不罢休,两国再起刀兵,岂非祸国殃民劳民伤财?如今看来,司马光这个逻辑太扯淡,因为王韶取得的领土,只是收复汉唐旧土罢了,何曾是党项人的领土?况且,在那个年代,岂有流血开拓下的领土归还道理?

但就是这么一个逻辑,却得到很多保守党的支持,最典型的是范纯仁(范仲淹次子),认为宋朝打下来的这些土地,犹如“窃人之财”,非常的不要脸、不道德。

不过,北宋朝廷也有有识之士,拿着地图当庭责问司马光,唐朝时因为丢失河湟地区,导致回鹘、吐蕃长驱直入关中和长安,如今一旦“归还”,那么要重演旧日悲剧吗?

无奈之下,司马光不敢将河湟地区送给西夏,但却坚持将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地送还。讽刺的是,四地送给西夏之后,西夏并未领情,还是不停侵扰宋朝,相反失去了四地,宋朝防御形势更糟糕。

除了让宋朝西北局势继续糜烂、消耗无数军费之外,司马光还开启了宋朝党争的潘多拉盒子,严酷对待改革派之余,却重用了以蔡京为代表的一大批奸臣,导致日后在新旧党争时,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朝堂变得与晚明党争一样激烈,连苏轼都批判他。明朝陈汝锜认为北宋亡于司马光,“靖康之祸,论者谓始于介甫(王安石),吾以为实始于君实(司马光)。非君实能祸靖康,而激靖康之祸者君实也”。

可见,司马光对王安石的恨,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了,将一个即将复兴的王朝生生推向灭亡,司马光死后40年,北宋就迎来了靖康之祸。历史上的司马光,可以是一个顶尖的文学家、史学家,但成为政治家却是宋朝的不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是如何创造奇迹的?三千五百对十万为何能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军事指挥作战能力无人能及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在决定天下归属

  • 为何说柴荣是五代十国最可惜的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皇帝最可惜,他英明神武,却没能统一天下,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人世。那么这位皇帝到底是谁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此人就是后周世宗柴荣!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根据史料记载,柴荣是邢州尧山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柴荣能做皇帝,与

  • 崔琰是什么人?为何落得一个被冤杀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崔氏这个现在看来十分平凡的姓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点都不平凡。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一带)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从兄,丞相曹操谋士。对于崔琰这位东汉末年的谋士,体态雄伟,相貌俊美,

  • 唐朝历史上,身份最尴尬的亲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有一位身份非常尴尬的亲王,他就是曹王李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为什么说李明的身份尴尬呢?原来李明虽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然而他的母亲却是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杨氏。众所周知,李世民、李元吉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换言之,曹王李明是李世民与弟媳杨氏所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史

  • 鱼玄机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唐朝女冠现象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鱼玄机,初名鱼幼薇,字蕙兰,晚唐女诗人,与温庭筠的关系很好。她喜欢读书,擅长吟诗作赋,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繁荣昌盛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将诗歌推至巅峰阶段,为中国诗歌史抒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 如果糜芳和傅士仁没有背叛的话 关羽翻盘的机会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樊城之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傅士仁和糜芳当初没有投靠东吴的话,关羽最后有翻盘的机会吗?历史没有假设,傅士仁、糜芳背叛蜀汉投靠东吴已成历史定案,是永远也改不了的事实,但后人怜惜关公的命运,总想来个反复,搞个如果,看能否让关公走活,以偿心愿。那么

  • 萧朝贵狠心将父母处死,背后什么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父母不狠心教不好孩子,恨自己的父母,父母自私不为儿女着想

    萧朝贵是太平天国的第三号人物,可他竟不顾亲情,将自己的父母处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事情还得从萧朝贵特殊的身世说起!萧朝贵原本不姓萧,他的生父名叫蒋万兴,是广西桂平县平在山人。那么,萧朝贵怎么又改姓萧了呢?目前史学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过继说。蒋万兴把萧朝

  • 探索明代才女冯小青短暂的一生,她留下了哪些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杭州西湖边,有明代才女冯小青的墓地。据清初《女才子书》记载,冯小青本名玄玄,字小青,大约生于是明朝万历年间,张岱的《西湖梦寻》中有一篇《小青佛舍》,记述了她短暂的一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冯小青本来是广陵﹙今扬州﹚一个官宦世家的女儿,父亲冯紫澜,是当地有名的儒生。

  • 曹操不是知道司马懿有野心吗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操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既然了解司马懿有这样的野心,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操心里有什么顾虑存在?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的这首诗,完美地解释了曹操为啥不干掉司马懿这个问题。周公旦在辅佐周成王的整个过

  • 花蕊夫人有着怎样的经历?她为什么会被赵光义一箭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后蜀后主孟昶慧妃费氏,赐号花蕊夫人,她擅长宫词,是个才女。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五代十国时候,被称为花蕊夫人的,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是前蜀皇帝王建的淑妃徐氏,她是成都人,和她的姐姐都受到王建的宠幸,宫中号称为花蕊夫人;第二个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