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昭襄王时代发生了四次大战,是秦国关键的决胜时期

秦昭襄王时代发生了四次大战,是秦国关键的决胜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82 更新时间:2024/1/21 2:27:50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他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我们回顾战国历史的时候,便能发现,秦国的崛起并不是一朝的事情。如果,我们以秦孝公任用商鞅奖励耕战为起点的话,那么到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彻底荡平山东列国为结束的话。便能发现,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以至于,先后历经了秦国七代君主,才彻底的完成荡平六国的大业。而当我们再回首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便能发现,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则成为了最为关键的决胜时代。

历史上的秦昭襄王嬴稷,可以说是一个战国时期少有的一代雄主。所以称其为雄主,在于其在位半个世纪多的时间中,奠定了日后秦始皇荡平六国的基础。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在秦昭襄王时代,战国时期数场著名的大战,都爆发在这个历史时期。以至于,在经过数场生死大战后,都会有一个诸侯国开始走向衰弱。并且,从秦国的发展史上来看的话,秦昭襄王时期起到了一个承上下的作用。这是因为,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商鞅变法的成果已经完全转变成了一种优势,这便是承上。而启下,则在于秦昭襄王时期,虽然没能荡平列国,但是经过战火的洗礼,山东列国再也没有力量对抗秦国。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个秦昭襄王时代,给予山东列国的沉重打击。

首先,秦昭襄王时代,对于山东列国来说简直就是如同噩梦一般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秦国近乎将所有的对手,都赶下了历史的舞台。而这中间的四场旷世大战,则奠定了秦国日后荡平六国的基础。而这中间的第一场大战,当首推伊阙之战。在战场战役中,秦国名将白起,凭借劣势兵力,迅速的击穿了韩、魏联军的阵线,在大败联军的同时,还俘虏了魏国主将公孙喜。

根据史料记载伊阙之战,韩、魏联军的损失达二十四万之巨。在损失大量有生力量的同时,这场战役也使得韩、魏两国失去了大量的领土。以至于,在这场战役后,魏国再也无法单独对秦国构成威胁。秦国的东出因此次战役,再无阻力。并且,韩、魏所损失的河东、武遂则使得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增长。至此,韩、魏彻底的成为了在诸侯间左右摇摆的存在。

第二场大战,则是五国伐齐之战。这场大战中以秦、赵、燕、魏、韩五国之兵力,迅速的席卷了整个齐国。这中间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全部都落入了联军的手中。虽然,齐国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得以复国。但是,因为战争对齐国的破坏,使得齐国彻底的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能力。同时,在这场大战之后,齐国对于列国之间的事务,也采取了不干预的态度。以至于,在日后秦始皇扫平六国的过程中,齐国则一直保持着一种沉默,直到其余五国被灭,齐国才不得已选择投降。

第三场大战,为白起伐楚之战。根据《史记》记载,秦将白起曾三次领兵伐楚,而第三次更是占据了楚国经营八百年之久的国都。当然,在白起伐楚的背后,实际上是无数条楚国人生命的黯然。在此后的岁月中,虽然楚国的明君楚考烈王,席卷了整个泗上地区,并绕过秦军的兵锋,收复了一些城池。但是,楚国的国力,直到灭亡也没有在恢复到此前的境地。

第四场大战,便是长平之战。战国时期一直孱弱的赵国,在列国纷纷走向衰弱之后,开始一跃成为了强国的存在。因此,秦昭襄王末期,同赵国进行决战,成为了秦国的必然选择。同时,这场大战不仅决定了秦、赵两国的命运,也决定了日后列国是否有能力抵抗秦国的攻势。而这场大战的结局,想必每个人都清楚,那就是战国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样的情况,在决定了赵国日后命运的同时,也使得列国中再也没有任意一国能够单独抗衡秦国。

历史上的秦昭襄王时代,可以说是秦国关键的决胜时期。通过以上四场大战,我们便能发现,秦昭襄王极大的加快了秦国荡平列国的步伐,以至于在秦昭襄王离世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秦国便彻底的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孙权明知结果为什么还要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孙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权了解刘备借荆州,肯定是不会还的,孙权为什么还要借?孙权喜欢助人为乐吗?很讨厌有些人拿着历史来做类比。甚至借着侃历史,把一些问题归结到民族性上。当然了,借古喻今不是说不可以。问题是脑补也要讲点依据妥否?要论据没论据、要论点没论

  • 能和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大臣,李严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章武三年春二月,刘备将后主刘禅托付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

  • 三国历史上的三次著名刺杀行动,影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有三次著名的刺杀行动且都成功了,这三次刺杀行动带来了哪些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江东“小霸王”孙策被刺杀孙策有“小霸王”之称,而孙策也不虚此号,确有“霸王”项羽的风范。都说江东基业历经三世,但真正打下江东基业的是孙策。孙策起初跟随的袁术,但心中有大志,不甘心一直屈居与

  • 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最后都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灭蜀之战的惨烈公元293年,曹魏发动灭蜀之战。此战有司马昭全权负责,前期钟会大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汉中,只是在剑阁之地,受到了姜维、张翼、董厥等人的阻拦。随着邓艾偷渡阴平,邓艾大军突降江油,江油太守出城投降,邓艾大军

  • 成就霸业让魏国成为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史学家把“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作为战国开始的标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之孙。周定王十六年(前453),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一起讨伐智氏,三分智地,史称“三家分晋”。此事件揭开了战国七雄兼并的序幕,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魏文侯

  • 为何说张任死得比魏延还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人认为魏延的死非常可惜,还有一个人,他的死比魏延更可惜,他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魏延的遗憾结局关于魏延的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些《三国演义》的忠实爱好者,一直认为魏延的死是诸葛亮的责任。因为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是关羽将魏延介绍给刘备,刘备本来想重用魏延,但是

  • 夷陵之战东吴作为胜利一方 曹丕为什么大举进攻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丕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孙权击败刘备之后,蜀汉正是虚弱之际,曹丕为什么没有进攻刘备,反而大举进攻东吴?关羽覆败之前,曹魏和刘备两个集团之间,在两条战线上对峙,一条战线是在关中和汉中这个方向,另一个是在荆州方向。关羽北伐,就是从荆州出发,直接进攻

  • 唐朝开国宰相刘文静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一对忘年交,一个叫刘文静,一个叫李世民。刘文静是武功人,李世民出生在李家武功别馆。两个人都是世家子弟,所以成了好朋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着老爸到了太原。刘文静在晋阳当县令,跟李世民是“他乡遇故知”,两个人的友谊因此更进一步。刘文静有个倒霉的亲

  • 雍正是因为追求长生而死吗?雍正死因大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全名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在康熙末年严峻的夺嫡形式下脱颖而出,成为康熙帝的继任者,乾隆帝的引领者。应该说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史书记载雍正心机颇深,性格刚毅,处事果断,严于律己也严

  • 雍正皇帝为什么能成功即位?雍正皇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十一年后晋封雍亲王。《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在康熙晚年的时候,诸皇子间勾心斗角,交结朝中势力,暗自分割阵营。在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后,争夺储位的战斗,由暗处转向明处,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诸皇子都在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