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昉一生政绩平平,却能得到谥号“文正”

李昉一生政绩平平,却能得到谥号“文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865 更新时间:2024/1/16 10:24:11

“文正”是古代文官梦寐以求的一个谥号,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统治者一般不会轻易,将此谥号赐予别人,也就显得尤其珍贵。所以那些拥有“文正”谥号的人,基本都是对国家极其有贡献,以及深受文人敬仰的对象。

比如魏征范仲淹、曾国藩等人,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些人也深受后世敬仰。但要是提起李昉这个名字,就有很多人摇头了,表示完全没印象。李昉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他去世于北宋太宗时期,谥号也是“文正”。

那么李昉生前有何政绩,为何能得到文正谥号呢?

初出茅庐

李昉出生于公元925年,他的父亲在后晋做官,凭借父荫,李昉长大后也得以入仕。史书记载:“(李昉)以荫补斋郎,选授太子校书。”虽说沾了父亲的光,可以进入官场做官,可李昉的起点并不高。太子校书这个职位,大概就是在太子府做图书管理员。

李昉心中有大志,不甘于只做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于是就去参加了科举。最终他成功高中进士,入职翰林院,接着被派到弘文馆。没想到,兜了这么一圈,他还是没离开这些书本。没办法,李昉就只好多看书,继续提升自己。

直到后周时期,周世宗见李昉是个人才,才决定提拔他,并让其负责一些重要工作,比如编撰史书之类的。能够得到重用,李昉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只是这时候,他还不知道官场的门道。

后来,李昉有一位族叔全家被杀,这件事深深刺激了李昉,这才让他懂得,想要在官场混,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他的这位族叔叫李崧,官做得很大,历任户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太子太傅等等。

同时,有一位奸相名叫苏逢吉,他看中了李崧的府邸,想要占为己有。李崧是个正直的人,自然不肯向其屈服,于是苏逢吉就陷害李崧,导致其全家被杀。自从发生了这件事,李昉就明白了,今后在官场上,还要谨言慎行才行。

浮浮沉沉

宋朝建立后,李昉得到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成为翰林学士,仍然负责之前的工作。

有一次,后周太祖的外甥李重进,请求与赵匡胤见一面。赵匡胤自然是不想见的,却又不好拒绝。就在这时,李昉为其想了个借口回绝,他不仅为赵匡胤解决了燃眉之急,也为自己挣得一个机会。

在这件事中,李昉给赵匡胤留下很好的印象,后者也一直惦记着,要找机会提拔一下李昉。然而朝中的礼部尚书陶榖,知道李昉和李崧的关系,他曾参与过陷害李崧一事,害怕李昉得到提拔会为族叔报仇,于是就不肯同意,皇帝要提高翰林学士地位的改革想法。

结果,李昉不仅没得到提拔,反而被贬为给事中,陶榖这才同意改革。两年后,李昉又被外放去做了衡州知州,好不容易回京了,再次被陶榖诬陷。就这样,李昉始终没能真正得到重用。

得谥“文正”

公元969年,李昉终于被宋太祖召回京,给了他中书舍人的职位。不过李昉真正开始青云直上,还是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后。宋太宗在位期间,李昉曾两次被拜为宰相,但要说李昉个人有多少政绩,还真谈不上,也就是为人正直、兢兢业业罢了。

那么既然此人政绩平平,为何去世后,却能得到文正谥号呢?李昉是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去世的,也就是说,他的“文正”谥号,正是宋太宗赵光义赐的。至于为何宋太宗愿意给他文正谥号,就要看他为宋太宗做过什么了。

原来,李昉入仕以后,长年和书本打交道,所以宋太宗在位时,就让其负责编撰《太祖实录》。众所周知,赵光义为何会继承皇位,一直众说纷纭。特别是“烛影斧声”之说,令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篡位。

而李昉在主持修撰《太祖实录》的时候,对这一段历史就处理得相当好。比如说“陈桥兵变”是被动的,太祖是为了宋朝江山社稷,才决定传位给弟弟,并非有什么“烛影斧声”之说。李昉这样说,赵光义能不高兴吗,之后便愈发重用他。

李昉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可他深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所以多次向皇帝请辞,不过都未能得到允许。至道二年,宋太宗让李昉随驾去南郊祭祀,不知是不是祭祀流程太过繁琐,把李昉给累着了,他当时突然扑倒在地,一病不起。数日后,李昉去世,享年72岁。宋太宗追赠其为司徒,谥号“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既然师承黄月英 那么黄月英的师傅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黄月英,黄月英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诸葛亮娶黄月英的故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黄月英和诸葛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诸葛亮的本事师承黄月英,那么黄月英的师傅到底是谁?他到底有多厉害?读过“三国”的人都了解,纵览整个三国历史,会发现这是一段战乱纷繁,并且波澜壮阔的时代。而每每在这种“乱世”之中,又总会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比如:大真似

  • 王安礼:为人勇敢正直,北宋著名文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安石政治对手,宋代词人王忠维作品,正直勇敢善良

    大家认识王安礼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其实,王安礼正是王安石的同母弟弟,大家之所以不知道他,是因为王安石的名气实在太大,所以身为他的弟弟,王安礼只能活在哥哥的光环下。但历史上的王安礼,不仅为人正直,敢于进言,还是个出色的文学家。哥哥的光环既然说王安礼活在哥哥的光环下,那么我们

  • 赵云作为公孙瓒手下的一员 赵云有没有参加过界桥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云为什么离开公孙瓒,公孙瓒手下的骑兵,公孙瓒手下的骑兵叫什么

    还不了解:赵云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作为公孙瓒白马义从之一,赵云有没有参加过界桥之战?历史上又是怎么记载的?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白马将军”,他叫公孙瓒。他手下有一支著名的骑兵部队,他们清一色的骑着白马,我们称之为“白马义从”。白马义从示意图白马义从的故事很

  • 孔融因为孝悌扬名天下,最后为何会死于不孝的罪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为什么说孔融不孝,孔融是死于不孝吗,孔融的品质

    孔融是年少成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为“孔融让梨”的故事被后人所熟知,但他最后却死于不孝的罪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年少成名,大抵没有谁比孔融更早。他的事迹,被写在《三字经》里,是牙牙学语的孩童第一个接触的字句:“融四岁,能让梨。”四岁让梨的

  • 弘时犯了什么罪,为何会被削除宗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削除的意思,禅让制的真相,宗法观念什么时候消亡

    雍正是清朝极有作为的一个皇帝,甚至有评价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雍正仅在位13年,就连子嗣都没有多少。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雍正的女儿,在他即位之前就全部去世了,所以他后来只能收养了三个女儿。十个儿子中,又有六个夭折,剩下四个分别为弘时、

  •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 两人到底在论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如何能成功的原因,刘备两次投奔过谁,刘备的失败是注定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煮酒论英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两人到底论的是什么?曹操又看中刘备什么?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那么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怎么就能看的出来刘备是一个英雄呢?在看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时,我们可能不由自主的想

  • 汉成帝死后赵飞燕既然没有子嗣 赵飞燕是怎么成为太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成帝有没有后代,汉成帝是谁的后代,赵飞燕多少岁死的

    还不了解:赵飞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飞燕当初深受汉成帝的宠爱,汉成帝自后,赵飞燕既然没有子嗣,赵飞燕是怎么成为太后的?汉成帝好女色,在赵飞燕进宫后,先后废了许皇后和班婕妤。由于擅长跳舞,同时美貌惊人。汉成帝沉迷其中。后来赵飞燕把妹妹也招进了宫,共同服侍皇帝

  • 多尔衮的去世之因是什么?真的与顺治帝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庄秘史多尔衮之死视频,顺治恨多尔衮吗,顺治为什么挖多尔衮

    在历史上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程度绝对不亚于清朝任何一位帝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一本叫《十叶野闻》的书籍中曾记载,在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病故以后,多尔衮终日伤心,沉迷于酒色。当时的多尔衮虽然已有十多位妻妾,却没有一个儿子。这就说明多尔衮的身体,已经被酒色掏空了。清

  • 为什么说王维是唐朝政客中的伶人?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白仕途不顺,伶人是什么人,王维仕途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曾担任尚书右丞,时人称之为“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为笃信佛教,后世称之为“诗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王维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开元年间的崇仁坊,从来没有少过书生。白衣粗布,手执卷书。他

  • 李从珂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坚取代了谁的皇位,杨坚传位给哪个儿子,历史上独孤信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谁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位传继,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父死子继,一种是兄终弟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历史上,皇位一直是无数人趋之若鹜的目标,而取得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举例来说,有人靠发动起义、兵变抢来皇位;有人靠血统高贵、身份显赫被拥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