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的去世之因是什么?真的与顺治帝有关?

多尔衮的去世之因是什么?真的与顺治帝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68 更新时间:2023/12/16 10:00:19

在历史上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程度绝对不亚于清朝任何一位帝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一本叫《十叶野闻》的书籍中曾记载,在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病故以后,多尔衮终日伤心,沉迷于酒色。当时的多尔衮虽然已有十多位妻妾,却没有一个儿子。这就说明多尔衮的身体,已经被酒色掏空了。

顺治七年十二月(1650年12月),清初政权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时年39岁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猎于边外”途中,坠马跌伤,并很快“薨于喀喇城”。多尔衮是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此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多尔衮一生并未当过皇帝,却在百年后被追封为帝。古代诗词中,不乏有对这位历史人物歌功颂德的。

睿智英明累红颜,谋勇兼备万世垂。

这句诗词的大意是,多尔衮在人们的心中是睿智的大英雄,面对朝廷政治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难看出,多尔衮确实是一位英明神武的政治人物。只可惜,天妒英才,多尔衮39岁就被红颜所累,最后丢了戚戚性命。

关于多尔衮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不论是官方记录还是稗官野史,多尔衮的薨逝版本很多,如上文所述,沉湎酒色就是版本之一。那么,正值壮年的多尔衮,真的是因相思红颜而亡吗,虽说可能,但不足为信。

01

多尔衮的死,众说纷纭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是继皇太极之后,爱新觉罗家族中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侵入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只因狩猎“坠马”跌伤,而不治身亡。

这个版本在《清实录》中有记载,只是粗略的描写并不详细。关于“坠马”而亡,谈迁的《北游录》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说的是顺治七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因为坠马,膝盖受伤,同时又由于太医傅胤祖用错了药,导致多尔衮病逝喀喇城。按照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应该就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伤口,导致了感染,从而使一代枭雄陨落。

这里疑点重重。清军属于马背上打天下,满族武士几乎都是马上好手,骁勇善战,更何况多尔衮还是远近闻名的将帅,怎么会“马失前蹄”,还有,多尔衮当时可是摄政王,掌握清初的大权,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太医用药前不得三思而后行吗?所以不论是坠马还是用错药,真实性都值得推敲。

另外一个版本是,多尔衮是被孝庄暗杀的。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先不说下嫁问题,孝庄暗算多尔衮,我觉得就是无稽之谈。

如果说孀嫂下嫁小叔子,仅凭这一点,就可以使全国震荡,引发动乱。多尔衮和孝庄是不可能冒这种天下之大不韪的。这很有可能是当时清政府的敌对势力南明政权所捏造,用来抹黑多尔衮和孝庄的,后来很多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两人的关系,史料记载更多的是多尔衮和孝庄太后只是一些政治方面的联系罢了,而且杀了多尔衮,孝庄也等于是自掘坟墓,因为当时福临还小,需要多尔衮出来撑场面。既然如此,孝庄太后暗杀多尔衮也不足为信。

如文章开头所述,关于多尔衮的死,还有第三个版本,那就是因为一个“色”字。1644年9月,7岁的福临正式在北京登基做了顺治皇帝,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如愿以偿做了摄政王。此时,孝庄为了幼帝下嫁多尔衮,而多尔衮仍然在四处挑选美女,供自己享用。

1649年4月,弟弟多铎死后,多尔衮一时间难以从悲痛中走出来,整日醉生梦死,虽然多尔衮有十多位妻妾,却没有一个儿子。这就说明多尔衮的身体,已经毁于酒色。由于私生活紊乱,加上国事操劳、日理万机,最后身体被拖垮,后来在一次围猎之时不慎从马上摔下,最后不治身亡。

对于以上几个版本,尚存争议。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分析多尔衮为何会突然暴毙,还原当时的历史,我们也许会从一些蛛丝马迹上拨开迷雾。

02

多尔衮“坠亡”,顺治帝波澜不惊却暗涌翻腾

我们来反推一下,把眼光往后挪一挪。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曾下了一道爵位晋封谕旨。当时的背景并不复杂。

《清实录·世祖实录》记载了多尔衮“柩车”运抵京城时,顺治皇帝的一些貌合神离的表现:

上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出迎于东直门五里外。上亲奠爵。大恸。各官伏道左举哀。由东直门至玉河桥、四品以下各官、俱于道傍跪哭。至王第、公主福金以下、及文武官命妇、俱缟服、于大门内跪哭。

这阵势虽说是对死者的极高礼遇,也体现了多尔衮在朝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但更多的还是顺治皇帝的有意安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顺治帝随后又下了一道圣旨:

取摄政王府所有信符、收贮内库;取赏功册、收进大内。

这道命令让人匪夷所思。多尔衮尸骨未寒,顺治就立马下旨收缴代表其所得功绩、所做贡献、所获封赏的证明材料;立马收缴其和诸王公大臣们的往来信件,留作证据。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这算是对多尔衮的政治清算吗?还是对多尔衮多年打拼的功劳的彻底否定?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许在顺治帝看来,他已做足了善后工作,任凭外界放马过来。

反思一下,如果顺治不是算定了多尔衮的死期,他怎么可能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作出应急反应。

发生在这段历史之后,《清实录·世祖实录》中曾记载了四个字:

太白昼见。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所谓“太白昼见”,即太阳出现的早上,金星尚未落下,形成两星并现的奇特天象。根据古书记载,“金、火并为罚星”,一般代表“君主失误之处,大臣借此向君王提出建言”。直白点说就是,大臣对君王有所不满,对其做法表示怀疑甚至是反对,以这个具象来批评和暗讽皇帝做法。

如果说从这一点还不能看出顺治的心思,那么还有一道晋封圣旨便坐实了顺治皇帝是多尔衮“坠马”的幕后推手。

03

顺治一道圣旨,让真相浮出水面

八年正月,多尔衮薨于喀喇城,阿济格赴丧次,诸王夜临,独不至,召其子郡王劳亲以兵胁多尔衮所属使附己。丧还,上出迎,阿济格不去佩刀。劳亲兵至,阿济格张纛与合军。多尔衮左右讦阿济格欲为乱,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遣人于路监之。

《清史稿·列传四·诸王三》如实记录了顺治皇帝的这道圣旨。多尔衮新亡,福临便立马展开了对多尔衮一母同胞之兄长阿济格的重重惩治。其实这道圣旨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信息。

从圣旨的内容不难看出,多尔衮死后,哥哥阿济格有着发动武装政变,接管朝政大权的“谋逆大罪”。史料曾记载,多尔衮临终前确实曾遣派阿济格带兵三百返回京城,以做好接管朝政大权的安排。可没等阿济格返回京城,顺治皇帝就已经在济尔哈朗等人的协助下,做好了应对一切武装政变的安排,并在多尔衮灵柩到达京城的当天,便将阿济格的阴谋扼杀在摇篮里,顺利接过大权。

顺治皇帝是人,不是神,他可没有未卜先知的通天法术。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评说。多尔衮死后,顺治正是对外颁布亲政谕旨,除了做一些像其他开国新君常做的“大赦天下、减负惠民”等大政方针外,他还罕见地加封了一批王公贝勒。并且强调了往后政事的处理办法:诸王、议政大臣,遇紧要重大事情可即奏朕。其诸细务,令理政三王理之。

“理政三王”是谁?他们正是爱新觉罗·尼堪、爱新觉罗·博洛、爱新觉罗·满达海。请注意,这三位被顺治帝委以重任的皇室宗亲,可他们都跟随多尔衮“外出狩猎”。顺治八年正月,亲政谕旨发布不久,顺治皇帝又专门下发谕旨,晋封博洛、尼堪“俱为和硕亲王”;二月,顺治皇帝再度专门下发晋爵谕旨,将满达海、多尼封为“和硕亲王”;罗可铎、瓦克达、杰书封为“多罗郡王”。至此,当初跟随多尔衮外出边关狩猎的诸王公贝勒,几乎全部得到了爵位的晋封。

种种迹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多尔衮的死,与顺治皇帝脱不了干系。而且“理政三王”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满达海和博洛均被削除王爵,剥夺谥号;尼堪虽然为国捐躯,但也只能侥幸保留了爵位。这是不是又在告诉世人,顺治帝也上演了一出“兔死狗烹”的经典案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王维是唐朝政客中的伶人?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白仕途不顺,伶人是什么人,王维仕途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曾担任尚书右丞,时人称之为“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为笃信佛教,后世称之为“诗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王维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开元年间的崇仁坊,从来没有少过书生。白衣粗布,手执卷书。他

  • 李从珂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坚取代了谁的皇位,杨坚传位给哪个儿子,历史上独孤信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谁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位传继,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父死子继,一种是兄终弟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历史上,皇位一直是无数人趋之若鹜的目标,而取得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举例来说,有人靠发动起义、兵变抢来皇位;有人靠血统高贵、身份显赫被拥上皇位。

  • 一个无子无宠的妃子,在乾隆后宫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最喜欢的妃子是哪个,令妃深受乾隆宠爱,没有孩子的嫔妃结局

    我们常常能见到清宫剧中,那些无子无宠的妃子,大多都奋力向上爬,亦或是投靠地位高、受宠的妃子,以求自保。如若不然,她们只能成为宫斗的“炮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那么在历史上,一个无子无宠的妃子,在后宫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是否真的如电视剧中那般,在后宫饱受欺负,几乎都悲惨收场呢?

  • 朱棣在朱标还在世时有夺位的心思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标和朱棣谁能力强,朱棣是个好皇帝吗,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 即皇帝位,是为永乐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回想我国封建王朝,曾给世人留下太多遗憾和无法弥补的创伤。比如在古代,明明某些人很厉害,可偏偏天妒英才,结果导致不错的局面瞬间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比如大将霍去病,抗金英雄岳飞,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又比如朱元璋的太

  • 从诗词中探索杜牧的一生,他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商隐一生的经历,人生最终归宿的诗句,杜牧的十首代表诗作

    杜牧,字牧之,晚年时期居住在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他是晚唐时期官员,也是文学家。他的诗文负有盛名,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题乌江亭》等,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牧的故事吧。山林深处,绿树环绕着一处幽静的禅寺,不疾不徐的木鱼声,被袅袅的清烟携裹着,在禅寺上空单调的回荡。

  • 汉武帝给霍去病赏赐十车肉 霍去病为什么把肉放臭也不去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有多宠霍去病,霍去病为什么不吃皇帝送的肉,汉武帝对霍去病有多好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恩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当初恩赐霍去病十车肉,霍去病为什么放臭了都不吃?霍去病到底有什么想法?对于古代的大将军,一般都会受到统治者的金银恩赐,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在外戍守边疆,为了国家的稳定,常年征战沙场,所以受到这样的恩赐也是深得民心的。不过今

  • 荆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为何会刺秦失败?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发生了什么,战国时期荆轲的成语,荆轲刺秦对于大家都不陌生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四位突出的刺客,他们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分别是专诸、要离、聂政和荆轲。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关于“刺客”这一职业,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曾有这样记载:论一击必杀,专诸刺王僚迅若奔雷;论武功高强,聂政单人单剑万军丛中取韩傀首级;论悍勇无双,要离刺杀庆忌

  • 什么是千叟宴?乾隆皇帝是如何好心办了坏事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的千叟宴,清代千叟宴,乾隆千叟宴年龄最大者是谁

    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传位于第四子弘历。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先看一幅对联:乾隆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纪昀对: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说到“

  • 夫差为什么不听伍子胥建议杀掉勾践 夫差最后为什么要杀掉伍子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伍子胥和伯嚭,勾践怎样设计伍子胥,伍子胥为什么被夫差杀

    我爱历史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伍子胥和夫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伍子胥当初劝夫差杀掉勾践,夫差为什么不听?夫差最后为什么要杀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是个贤明有才干的君主,他任用了人才伍子胥,推行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措施,增强了国力,还招纳任用了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当国家内部

  • 为什么说朱由校是一位生错时代的皇帝?他有多喜欢做木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哪个皇帝喜欢做木工,明朝朱由校的生母,朱由校木工水平到底多高

    在法国的历史上有一位荒废朝政、沉迷手工艺的“锁匠国王”路易十六。他沉迷于制锁工艺之中,不理朝政,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最终将自己和妻子送上了断头台。明朝时期也有一位颇为相似的皇帝,他同样热爱手工艺,同下场不好,但也同样生平跌宕传奇、引人深思。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也是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