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美男子不少,潘安凭借什么留名青史?

古代美男子不少,潘安凭借什么留名青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64 更新时间:2023/12/10 19:12:53

形容男人长得好看,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貌比潘安”。潘安这个名字,古往今来被反复提起的频率很高。潘安这个名字,无形中也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实际上,历朝历代无疑都出现过不少“高颜值”的美男子,他们却被淹没在历史的轮回里,没能留下半点痕迹。那么潘安又是依靠什么,能够青史留名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 文学家的才华与魅力

除了长得好看之外,潘安还有着另一层重要的身份——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潘安是非常有才华的。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那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形容的就是潘安和陆机,潘安在被后人提起的情境里,不只是高颜值,还有令人羡慕的才华。

据说在潘安很小的时候,就有着“奇童”的称号。年纪轻轻很早慧,作诗作赋,常常被人夸赞。长大之后,潘安非但没有像方仲永那样“泯然众人”,他的文学才能反而越来越突出,招人喜欢。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潘安的才华就像阳光那样耀眼,虽然带给他无数光环,也令他遭人嫉妒。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潘安因此作了《藉田赋》来歌颂晋武帝的躬耕之事,辞藻清艳绝美,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根据历史记载,潘安的文风大多都是辞藻华丽的,是形式主义诗作的代表人物。

但也正是由于此,潘安招来了别人的嫉妒与嫉恨,导致以后的政治仕途路走得很不顺,甚至为官之路将近十年时间都受到影响。

之后也做过很多次官,但每一次在政治斗争中,潘安似乎都不太占上风。包括最后在赵王司马伦擅政期间,被当时的中书令孙秀所构陷而获罪去世,这些好像都和他的性格与品行有着密切关系。古往今来,文学天赋强的人,似乎都不太擅长玩弄权术;又或者,他们骨子里携带的清高孤傲,让他们不屑于去搞那些阴谋斗争。

02 对妻子的忠贞不渝

一直以来,大家都会对那些有着坚毅品格和忠诚之心的人群,有着特殊的好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点几乎是不变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有这些美好品质的人,从根本上就给人一种靠谱、可信赖的感觉,也是人们理想的完美形象。

而潘安恰好就是这样一个人。

潘安虽身为男子,但在当时有着极其优越的容貌。《世说新语》记载中描述潘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也就是说,潘安年少时走在洛阳路上,迎面有女子相遇,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

每次走道路上,都那么受到女子的欢迎,潘安肯定也知道自己有着令人羡慕的“高颜值”,但他却没有那种超越常人的优越感,这是很难得的。

此外,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潘安却可以做到对自己的妻子一心一意。妻子很遗憾地早逝,潘安也没有再娶。这一点更是极为难得。

还有一个有趣的小典故。潘安的小名是“檀郎”、“檀奴”,他是有颜值有才华的美男子,还能做到对自己的妻子一往情深,他的形象在后人的心目中无限升华,演变成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所以“檀郎”、“檀奴”这两个词也就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潘安的形象也被人们广为流传。

03 极尽孝义

除了对妻子忠贞不渝、一往情深,潘安还是个极尽孝义的大孝子。

在北宋之前的《二十四孝》里记载:“郑州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

潘岳就是潘安的本名。潘安在当官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孝顺和伺候年老的母亲,他选择辞官回乡。唐宋之前,受到儒家礼仪孝悌思想的深刻影响,一个出名的孝子,是值得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的。在《二十四孝》中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令许多人大为感动,因此作为正面教材鼓励而流传。

正是因为这个版本故事的流传,才奠基了潘安的孝子形象,也奠定了潘安在历史故事中的稳固地位。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潘安依靠的可不只是姣好的容貌,当然毫无疑问,他的高颜值一定是加分项。只不过到了后期,各个方面的史料一综合,潘安身上聚集了众多吸引人的优点标签,逐渐变得更加理想化、完美化。“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入人品”这句现代追星的名言,放在古代美男子潘安的身上,恐怕也是适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羊献容历经五废六立,她如何在乱世中明哲保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羊献容图片,羊献容之女,生于乱世当立不世之功是谁说的

    封建社会中,自古女子讲究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在历史上依然有武则天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例外,常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魏晋时期,有一位传奇皇后,她身处朝堂更迭的乱世,曾被当做政治工具,多次被立后又废后;最令人讶然的是,她一生先后嫁给两朝皇帝为后,且深受宠爱。她就是魏晋惠帝皇后兼献文皇后,羊献容。感兴趣的读者和

  • 李裹儿:生于落魄的皇室公主,她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永安公主李乐嫣的结局,公主嫁到大公主为什么被贬,安乐公主

    提起大唐盛世,我们会想到那些出色且英明的明君帝王,会想到在风云变幻与繁荣发展中,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武则天成为女皇当政时,不仅光风霁月,政治清明,而且许多女官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例如上官婉儿。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出身贵族的女子也纷纷效仿武则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

  • 周幽王死后,为何会出现二王并立的现象?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二王要报什么仇,二王并立,周王室最后一个天子

    周幽王被杀后,周平王、周携王二王并立,最后分别是什么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烽火戏诸侯,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

  • 宋仁宗赵祯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被誉为早稻引进者和钞票发明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仁宗温成皇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宋朝发明的吗,宋仁宗赵祯的皇后

    宋仁宗赵祯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电视剧《清平乐》,为我们展示了宋仁宗赵祯温情脉脉的一面。但是看宋仁宗吃饭,我们也会产生一个疑问:他和妃嫔的主食,为啥是馒头烙饼而不是大米饭?当然,这个馒头是现在的说法,在宋朝叫炊饼,也就是潘金莲蒸

  • 王莽篡汉改新后,与其主导的改制为何惨遭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莽篡汉之后的历史,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王莽改制的目的

    还不知道从众望所归到大失人心,王莽与“新朝”为何会失败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谁也不会想到,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认为谦恭好学的王莽,会施尽手段篡权夺位;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轰轰烈烈的王莽改制以

  • 乙弗皇后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她最后为何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2000年前一位被斩首的王后,伊丽莎白之死,章西女王为什么失败

    乙弗皇后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流传着母凭子贵的说法。特别是皇宫之中,哪个嫔妃只要生一个儿子,那么后半辈子就有盼头了。但是在历史上有个妃子却是个例外,她16岁嫁给皇帝,26岁时成为了皇后,但是在她31岁的时候,却被皇帝赐死,同时她在短

  • 揭秘:一代名将姜维最后是怎么陨落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名将令蜀国阵容推荐,神姜维,姜维投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多次北伐之中劳心劳力,终止病入膏肓,于五丈原离开了人世。诸葛亮走之前还依然不忘兴复汉室之大业,为后主刘禅留下了一个人,那就是蜀汉后期大将——姜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姜维可以说是蜀汉将领当中最可惜的一个了。他具有诸葛亮之志,

  • 刘备早年时期为何跟随他的人才这么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前期一直失败的原因,刘备属于三国时期吗,刘备凭什么让那么多人跟随他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兴平元年,曹操以替父亲报仇为名出兵攻打徐州,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没有办法抵挡曹操的兵锋,于是他派人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援,当时田楷与刘备一同前往徐州,帮助陶谦阻挡曹操,此时的刘备虽然已投公孙瓒麾下,但他手中仅有兵力千余人,以及少数幽州乌丸骑兵,可以

  • 玄烨选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继承皇位,清朝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第三子胤祉,玄烨的意思,胤礽二次被废

    玄烨选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继承皇位,清朝会怎么样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清朝之所以熬了二百九十六年,并没有在一百年内垮掉,是因为康熙把皇位传给了皇四子雍亲王胤禛。胤禛为清朝续命,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在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看来,清朝当然是越早灭亡越好。其实在皇太子胤礽被

  • 刘彻晚年坚持要废太子,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彻晚年怎么昏庸的,汉武帝为啥要除掉刘据,刘彻晚年最大的错误

    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的口碑,是被历代史学家公认、文学家歌颂、政治家垂范的历史明星。然而司马光却在《资治通鉴》里,不厌其烦的用大量笔墨,专门写了汉武帝和长子刘据的事情。叫"戾太子事件"。戾是谥号,意指蒙冤受屈之意,加"水"为淚(繁体)。太子指刘据,武帝长子,卫夫人生。刘据因“巫盎"之祸拒绝被捕受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