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4/3/6 15:14:40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1898年10月20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发自加拿大温哥华的政治新闻,相当八卦和令人震撼。这篇报道说,来自香港、横滨的日本皇后号邮轮,带回了一批东方的报纸,报纸说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已秘密结婚。

网络配图

这篇以李鸿章结婚了吗?为题的报道文章上说,中国年轻的皇帝光绪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与愤怒之中,因为他的母亲,中国的皇太后于1898年9月22日上午再次结婚,她在一个名叫新发的小寺庙中嫁给了中国最具声望的政治家李鸿章。随后,这对新婚的老夫妇乘火车前往天津渡蜜月,为了防止他人追随,他们还将沿途经过的铁路均予拆除。……这对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新婚夫妻,他们将在旅顺港口渡过一段幸福的时光,据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避免皇帝本人的尴尬,也是为了消除另一位政治家荣禄的愤怒,尽管皇太后慈禧曾经两次怀上过荣禄的孩子,但最终,这位风韵犹存的皇太后成为了李鸿章的个人收藏品……那么,一向以严肃谨慎自居的《纽约时报》,为什么要热炒这样一个大摆乌龙的八卦新闻呢?而慈禧与李鸿章究竟有没有上床之类的绯闻呢?

其实,这样的八卦政治新闻,出现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敏感时期并不奇怪。当时,在慈禧的铁腕打压下,遭到失败后的改革者们,得到了不少海外媒体的支持和同情。于是,便发起了大规模的对于慈禧这位风韵犹存的皇太后的抹黑运动。自此,有关慈禧的大量伪造信息,被当作了史料,并在辛亥革命后出口到了世界各地。《纽约时报》看到这样的事关中国皇太后与一个洋务大臣的惊天绯闻,便不假思索地热抄了起来。

然而,第二天《纽约时报》便发现了这是一条假新闻,于是,就在报纸上以李鸿章没有结婚为题进行了更正,并明确地指出:显然,这是一则东方式的玩笑。据说,那篇不实报道是援引日本皇后号邮轮所带回的《中国邮报》上的文章。那么,身为洋务大臣的李鸿章到底与慈禧有没有无暧昧关系呢?

作为晚清的一代重臣,李鸿章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一直处于古今中外朝野满汉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在举世震惊的甲午海战之后,李鸿章被贬到了两广去做总督,一呆就是四年,直到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他才又一次迎来了他的机遇,这就是慈禧在逃亡的过程中对他的新的任命:命直隶总督由李鸿章调补,兼充北洋大臣。李鸿章就这样官复原职了。但李鸿章自己肯定没有想到,他将开始的这人生最后一年将满是曲折和耻辱。

1900年的夏天,已经78岁的李鸿章从两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在一艘名为平安的轮船上说出了舍我其谁慷慨之词。此时,距甲午海战战败已过去了近五年,北京城已经被八国联军侵占,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等人狼狈不堪地逃亡西安。这个时候,逃命之中的慈禧急需要这样一个人前往北京去收拾局面:有足够的威望和资历,在外国人面前比较能吃得开,能够得到还没有沦陷的南方官员们的支持,有独自处理大事的魄力,能够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时尽量维护朝廷的利益,能够确保帝国的完整,而且最关键的是还得是对慈禧本人非常忠诚的人。慈禧衡量来衡量去,能满足她这一个条件的就只有一个不是满人的官员,这就是李鸿章。那么,慈禧为何如此信任李鸿章呢?说来来,这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网络配图

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不愿意做太皇太后的慈禧让她妹夫醇亲王奕譞的儿子继位,这就是光绪皇帝。对于这次皇帝继位,不仅宗人府颇有微词,而且朝野上下也有很多人不满。慈禧就在宫里她说她生病了,是不是真有病也难说。这个时候,各地督抚都推荐医生进宫给慈禧看病,李鸿章就推荐了薛福辰去给慈禧看病。

实际上,薛福辰是李鸿章派去的一个密探,进京给慈禧表忠心,告诉她李鸿章是效忠她的,可以全力地支持她。有了李鸿章的这一支淮军驻扎京师,慈禧便有持无恐。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慈禧对李鸿章的信任无以复加,什么人在她面前讲李鸿章她通通不听。而这是李鸿章40年宦海生涯能够一路走过来一个重要保障,没有慈禧的支持和保护的话,他也走不过来。当然,慈禧尽管对李鸿章信任有加,但是,要说慈禧与李鸿章上床,甚至名正言顺的结婚,根本就是天大的乌龙。

就这样,李鸿章奉命收拾残局。于是,他密电各地督抚:千万秘密。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无信,各国咸来问讯。以一敌众,理屈势穷。俄已据榆关,日本万余人已出广岛,英法德亦必发兵。瓦解即在目前,已无挽救之法。初十以后,朝政皆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两宫所出者,将来必如咸丰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为疆臣计,各省集义团御侮,必同归于尽。欲全东南以保宗社,诸大帅须以权宜应之,以定各国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抚联络一气,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办法。

随后,李鸿章又联络张之洞、刘坤一等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治安秩序由各省督抚负责,形成了所谓的东南联保,也就是在清政府中央与八国联军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是不折不扣的抗旨行为。

网络配图

在慈禧西逃的最初日子里,由于各地督抚都联系不到清廷中央,很多人误以为慈禧和光绪已经殉难。他们经过商量,决定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而出访过美国的李鸿章也觉得自己外有列强支持,内有封疆大吏拥护,完全可以胜任。唐德刚中的《袁氏当国》中记载了这件事:八国联军时帝后两宫西狩,消息杳然,东南无主之时,当地督抚便曾有意自组美国式的共和政府,选李鸿章为总统,李亦有意担任,后因两宫又在西安出现乃作罢。

而此时让了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签订《东南互保章程》之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找上门来了。这一次瓦德西前来,不是让李鸿章做总统的,他是来让李鸿章交出慈禧太后的。因为当时慈禧太后在出逃西安之前,曾向八国联军宣战。飞扬跋扈的瓦德西认为,向西方宣战的慈禧是战犯,必须要接受审判!

李鸿章说,自己不知道慈禧太后在什么地方。然而,瓦德西却说:我知道慈禧太后就在你的家里,就在你的床上!瓦德西还拿出来刊登李鸿章结婚了吗?文章的《纽约时报》作为证据。这让李鸿章大吃一惊。看来,当时,李鸿章以前并没有看到过这一天《纽约时报》上的那篇八卦新闻;而瓦德西也没有看到第二天《纽约时报》上那篇以李鸿章没有结婚为题的更正报道。当然,瓦德西拿着《纽约时报》的八卦新闻作证据,这也说明了西方人以八卦新闻为证据、抹黑和攻击他人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小宦官何能耐 竟逼死了一代贤相萧望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萧望之乃是萧何的六世孙,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在行事作风上也是刚正不阿,清正廉节,仁义忠信,且在政治上也有也有一定的远见。网络配图 望之一路累迁好不容易终于爬到了宰相之位,可惜这刚到手的香饽饽还没捂热呢,不想就这么倒霉的开罪了宦官弘恭和石显,并遭到了他们的不良陷害,含冤而终。真是马有失足,一朝变成千

  • 唐太宗曾欲做何事 被认为连隋炀帝都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不过人还真喜欢比较,同学之间会比较,某某升官发财了,某某下海成了土豪了,某某娶了个温柔漂亮的妻子等等;同事之间也会比较,比较工资待遇,比较升官的快慢等。于是有人说:“人的烦恼,百分之九十都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想想也还真是,这年头,谁不比较呢?有比较,才会有计较!网络配图在南北朝时

  • 胸中藏天下却因羽翼未丰惨遭杀害的孝闵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网络配图 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此二人对其也是恨之入骨。于乾德元年(965)八月,

  • 悲剧皇帝孝闵帝宇文觉:登帝一年被废杀且没庙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有一位善看

  • 古代皇帝各种雷人奇葩死法 竟有被粪呛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从古至今,皇帝总是给人以什么至尊无上、权倾天下、世人屈膝的感觉,不管在哪儿都是呼风唤雨,声势浩大的,甚至连上厕所也都会有一大批什么锦衣卫侍从公公的跟随。可不过即使是有这样严实的360度无死角的贴身保护,却还是有些皇帝的死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网络配图奇葩之一:遭雷劈死的皇帝武乙,子姓,名瞿,商朝君主,

  • 专家还原曹操真实相貌:眉毛散状鼻梁突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著名刑事相貌专家、曾复原过辛追夫人、大汶口遗址头骨的赵成文教授利用复原技术最终对曹操的相貌进行了还原,还原的曹操容貌具有三个显著特征:散状的眉毛,鼻梁上的突起,额头有倾斜幅度,而节目现场请来的曹氏后裔们也普遍具有类似的特征,对复原的曹操相貌也高度认可。网络配图在复原山东人祖先面孔,预测未来

  • 他是建文帝身边的重臣 为何最后竟被诛十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一般都把犯了罪的大臣诛九族,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不少,但是明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却被诛了十族。他就是方孝孺,也是史上唯一一位。方孝孺,字希直,号“缑城先生”,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后拜宋濂为师,颇受宋濂器重。历任汉中府学教授,翰林侍讲,侍讲学士,后升任文学博士。建文帝朱允炆的老

  • 胡人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说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是一名胡人,他最后也成为了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并且建立了燕政权,他长得也很胖,在朝拜的时候只对着杨贵妃朝拜,唐玄宗问他为何只拜杨贵妃,而安禄山说是因为他们的地方是以母为贵,所以他只拜杨贵妃,唐玄宗哈哈大笑,随即让杨贵妃认了安禄山为干儿子;实际上安禄山早已经看上了杨

  • 唐朝大臣许敬宗是奸臣为何还可以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许敬宗是杭州新城人,隋朝的时候就重进士为朝廷卖力。到了唐朝,他参与了诸多书籍的编纂工作,修编国史。唐高宗即位后,提拔许敬宗为礼部尚书,继续负责国史的编著工作,晚年退休病逝。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年的许敬宗在隋朝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父亲被杀后苟求得不死,他投奔瓦岗军和魏征一起管文书。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