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建文帝身边的重臣 为何最后竟被诛十族

他是建文帝身边的重臣 为何最后竟被诛十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4/1/15 18:22:37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一般都把犯了罪的大臣诛九族,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不少,但是明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却被诛了十族。他就是方孝孺,也是史上唯一一位。

方孝孺,字希直,号“缑城先生”,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后拜宋濂为师,颇受宋濂器重。历任汉中府学教授,翰林侍讲,侍讲学士,后升任文学博士。建文帝朱允炆的老师。

网络配图

后人对方孝孺的评价是极高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其“天地正气”;黄宗羲说他是“有明诸儒之首”;胡适说他是“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则说他“骨鲠千秋”。观方孝孺一生,其可敬可叹之处甚多,我也崇敬万分。然而,其“骨鲠之士”美名之余,亦透出其儒学之士的迂腐和固执之处。

方孝孺的仕途始于洪武皇帝朱元璋,他的才能,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经东阁大学士吴沉等人推荐之后,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

据史料说,他当时应征至京,在奉天门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甚合朱元璋之意。赐宴之时,朱元璋有意叫人“欹斜几具,试其为人”,结果方孝孺“正之而后坐”。朱元璋对其端庄举止和渊博学问,甚为满意,便有“日后辅佐子孙之意”,并“厚礼遣回乡”。此后十年,方孝孺在家读书立说。

方孝孺后因人争讼受词连,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问罪。此时,还是朱元璋救了他,他在名录中见到方孝孺的名字,“特名释放”,后又被举荐,任建文帝的重要谋臣。

明史说:“凡国家大事,(建文帝)常命孝孺就坐前批答”。呵呵,好在朱元璋还一个好记性。否则,那里又有方孝孺在建文一朝的辉煌,又何来其被“株十族”的下场?人生之祸福,真说不清。

网络配图

建文初,方孝孺任翰林侍讲学士,又“值文渊阁”。无疑是建文帝的重要谋臣。朱棣“靖难”之时,方孝孺自然愤慨,“诏檄皆出其手”,以他之文采,写这种文章,一定是非常好看的。

但是,他在处理朱棣叛乱的过程中,却有着极大的失误。具体表现有三件事情

1、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时,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并没有将朱棣放在眼里。以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难事。善良又有点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还给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谕,不准任何人伤害他的叔父朱棣,以免背上杀叔父的名头,所以朱棣一路高歌,从来没有受过伤。

2、推荐了平叛的统帅,他的好友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正是这个浑蛋,既打了败仗,又打开金川门迎贼。在此之前,已有人向建文帝李景隆有异志,但“帝雅信孝孺,遂不复疑,坐成开门之变,盖不免于误国云”(明姜清《姜氏秘史》)。等到最终方孝孺如梦初醒,强烈要求建文帝杀李景隆时,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3、三是朱棣军渡过长江,南京危在旦夕之时,方孝孺又支了一个最臭的招儿。方孝孺力主守城,以待援兵。他甚至说:“即事不济,当死社稷”,居然要让皇帝以死酬志。可见迂腐之极。结果就是李景隆开门迎接朱棣,建文帝大火中不知所踪。

网络配图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文武百官都投降,唯有方孝孺不降,燕王命他写榜文诏告天下说:“燕王为保护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方孝孺写的却是“燕贼篡位。”燕王大怒问:“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答:“灭十族又如何?”燕王听罢大怒说:“好!我就灭你十族。”但转念一想,只有九族,哪有十族,想来想去,他有老师学生,就算上一族吧!结果牵连无数,共杀八百人,是历史上最大的惨案之一。

方孝儒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受到人们的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胡人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说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是一名胡人,他最后也成为了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并且建立了燕政权,他长得也很胖,在朝拜的时候只对着杨贵妃朝拜,唐玄宗问他为何只拜杨贵妃,而安禄山说是因为他们的地方是以母为贵,所以他只拜杨贵妃,唐玄宗哈哈大笑,随即让杨贵妃认了安禄山为干儿子;实际上安禄山早已经看上了杨

  • 唐朝大臣许敬宗是奸臣为何还可以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许敬宗是杭州新城人,隋朝的时候就重进士为朝廷卖力。到了唐朝,他参与了诸多书籍的编纂工作,修编国史。唐高宗即位后,提拔许敬宗为礼部尚书,继续负责国史的编著工作,晚年退休病逝。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年的许敬宗在隋朝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父亲被杀后苟求得不死,他投奔瓦岗军和魏征一起管文书。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

  • 明朝大清官海瑞为何能在官场中保持初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海瑞(1514年-1587年)是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因参加乡试成绩优异,被推举当官,在其任职期间,他减少了官税,帮人民公正办案,备受人民尊重和喜欢,赢得了一代清官的好名声。图片来源于网络在1562年,海瑞被举为淳安知县,见这里“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

  • 唐朝许敬宗被列为大奸臣的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许敬宗是杭州新城人,隋朝的时候就重进士为朝廷卖力。到了唐朝,他参与了诸多书籍的编纂工作,修编国史。唐高宗即位后,提拔许敬宗为礼部尚书,继续负责国史的编著工作,晚年退休病逝。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年的许敬宗在隋朝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父亲被杀后苟求得不死,他投奔瓦岗军和魏征一起管文书。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

  • 揭秘三国名将张飞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张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张飞为河北涿州人。早年间,刘备在涿郡组织了一支反抗黄巾军的队伍,张飞也加入其中。随后,张飞结识了关羽和刘备,三人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张飞得知刘备一心想要匡扶汉室,张飞便决定跟随刘备左右,为帮助刘备成就大业而努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中,张飞都有勇猛、

  • 文天祥在遇害前自赞: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世纪初,蒙古族勃兴于漠北,悍勇的蒙古军在几十年间横扫欧亚大陆,灭国数十。然而,蒙古的军事征伐遇到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在长达40余年间的拉锯战中,南宋凭借其城防与水军,还有一些有才能的指挥官,居然得以苦苦支撑,且使蒙古军屡遭重创。蒙 古的第四代皇帝蒙哥汗竟死于顽强抗击的合州城下。第五代皇帝元

  • 魏少帝曹芳被废之谜:为何因失德导致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曹芳出生于公元232年,卒于公元254年,字兰卿。他是曹叡的养子,因此他也成为了魏国的第三任皇帝,其在位时间也比较短,是236年-254年在位,总共在位时间6年。关于他的出生来历我们都不清楚,只知道他自小就被收为养子。根据《魏氏春秋》上的记载,曹芳的生父或许是曹楷,这只是史书上的片面记载,如今难以

  • 日本躲过一劫:朱元璋为何说永不攻打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但恐怕很少

  • 为王代孕:战国时期两个靠女人博富贵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个粉墨登场的人物是李园。战国时期,贵族都好养士。士,在古代就是武士,后来在战国时期逐渐演变为以文士为主体。当时的士就是“言治乱”、“议政事”或“论 国事”,他们与贵族不是真正意义的主仆、师友或朋友关系,也不完全是现代意义的参谋、顾问之职业。在当时,知名的有魏国的信陵君, 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

  • 一代才子消失在历史舞台:三国陈琳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陈琳首先是个才华横溢,善写文章的大才子,这一点从他那篇著名的讨贼檄文里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文采飞扬,感情激烈,堪称三国名篇。陈琳也凭借这篇文章而名垂千古,而且这本来是陈琳为袁绍写的讨伐曹操的文章,但是却神奇的治好了曹操的头痛病,陈琳也因此成名。图片来源于网络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