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在位时期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与张士诚有关

朱元璋在位时期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与张士诚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32 更新时间:2023/12/11 20:35:39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提起清朝,除了金线鼠尾小辫子,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可能就是文字狱了。被后世称为“青天”的刘墉刘石庵,就参与查办了多起文字狱。

孔子诛少正卯到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数千年来文字狱就没有消失过,就连我们认为在文化上比较开明、香艳小说随便刊印的明朝,文字狱也不少,尤其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一口气就搞了十二起文字狱,涉案者无一幸存。

据徐祯卿《剪胜野闻》、黄溥《闲中古今录》、吴晗《朱元璋传》记载,朱元璋大搞文字狱,居然是从知道张士诚名字的含义之后开始的。也正是因为弄清了张士诚名字的含义,朱元璋才对读书人举起了刀:这帮家伙,骂人不带脏字,不知不觉就掉进了他们挖的坑!

朱元璋并不讳言自己是草根出身,也时常把“朕本淮右布衣”挂在嘴上。朱元璋没上过学,但没上过学不等于没文化,读者诸君看看朱元璋写的诗词就会发现:古往今来很少有地位相似的人能与之比肩——《大风歌》的作者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不如朱元璋有文化,一生作诗数万首的乾隆,根本就不配给朱元璋提鞋。

朱元璋一生读书无数,也知道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大明肇基之后,文人纷纷得到重用,朝仪、户籍、学校自然全都由文人制定,就连军卫制度,也是文人起草的。

文官插手军事,自然引起了军功起家的淮西集团不满,他们不断在朱元璋面前说文人的坏话,朱元璋总是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世乱用武,世治宜文,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

淮西集团最后使出了杀手锏,派出了文官出身的李善长对文人发出了致命一击:“文人不值得信任,因为他们总是喜欢挖苦诽谤,比如张士诚,把文人捧上了天,称王之后的名字也是文人替他起的。”

朱元璋笑了:“张士诚这名字不错呀。”

李善长也笑了,但是笑得意味深长:“上当了,张士诚这名字典出《孟子》,原话是‘士,诚小人也’,换个读法就是‘士诚,小人也’!被人骂了半辈子小人还美滋滋,您说张士诚冤枉不冤枉?”

朱元璋将信将疑地去翻书,果然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孟子去齐》一文的末尾找到了这句话:“士诚小人也。”古人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的,这句话怎么看都是骂张士诚的。

老对手张士诚被骂了半辈子而不自知,这让朱元璋对文人产生了警惕和猜忌,并开了“智子疑邻”模式:看哪篇奏章,都觉得是在骂自己。

也不知道是不是方言的关系,朱元璋一直把“则”念成“贼”,于是有五个文人因为“则”字掉了脑袋:朱元璋给海门卫指挥官加薪水(增俸),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代写谢表,其中有一句话是“作则垂宪”;北平都司上表替朱元璋贺寿,府学训导赵伯宁代表,写了一句“垂子孙而作则”;其后还有福州府学训导写了“仪则天下”、桂林府学副训导蒋质写了“建中作则”、澧州学正写了“圣德作则”。

朱元璋忌讳“则”字,后来连“生”字也不许说了,武将咋说都没事儿,文官乱说就要杀头,反正谐音跟头发有关的,最好都别说。

在前面五起文字狱之后,又六有位教育界官员掉了脑袋,他们分别是常州府学训导蒋镇、怀庆府学府学副训导吕睿、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亳州训导林云、尉氏县教谕许元、德安府训导吴宪。

这六位教育官员替上级撰写的表章中,分别出现了“瑞幸生(僧,括号中为朱元璋的理解,下同)知”、“遥瞻帝扉(帝非)”、“取法(去发)象魂”、“体乾法坤(发髡,剃光头)”、“天下有道(盗)”、“拜望青门(和尚庙)”。在朱元璋看来,这都是对自己的嘲讽,而对这样的嘲讽者,朱元璋的处理办法是有一个,那就是杀无赦。

前面十一个都是就地斩首,而象山县教谕蒋景高则是被押赴京城斩首示众,因为他写的表章一下子犯了朱元璋三处忌讳:“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看到这样的表章,朱元璋把龙书案都踹翻了:“生者僧也,这是骂我当过和尚;光是剃发,这是骂我是秃子;则读作贼,骂我做过贼!”

眼看着教育界官员就要被杀光,礼部官员也坐不住了,他们请求朱元璋公布一个贺表模本,免得手下莫名其妙犯禁掉脑袋。于是朱元璋命令翰林学士刘三吾、左春坊右赞善王俊华拿出了“贺谢恩表式”,所有文字都按模本写,各地只需写上自己的官衔和姓名就行了。

如果您认为十二个教育官员被杀,文字狱因模本的出现而画上了句号,那就太天真了——总有不怕死的官员要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根本就不按规矩来。

这个不守规矩的人是山西蒲州学正,此人原先是翰林编修,因为说话口无遮拦而被撵出京城,到了山西之后,还是旧习不改,在上表中写了“天下有道,万寿无疆。”

我们现在只知道这个蒲州姓张,叫什么得问李贤——这位明宪宗时期的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对下级官员不屑称名,所以他在写《古穰杂录》的时候只称其为张某。

这位张学正很有胆量,面对吹胡子瞪眼的朱元璋,一点都不害怕,还敢梗着脖子顶牛:“陛下您说过,表文一定要引经据典不许瞎编,天下有道是孔子说的,万寿无疆出自《诗经》,哪里是对你的诽谤?”

朱元璋被噎得翻白眼,想了半天,忽然笑了:“这老儿还是这般嘴犟,放掉吧!”

经过张学正的一番硬顶,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做得有点过分,所以从洪武二十九年后,谁愿意说啥就说啥,朱元璋也不管了——这可能是淮西功臣集团也被收拾得差不多了,没有几个人看文官不顺眼了。

朱元璋也不是不讲理,没有人在他面前添油加醋,文字狱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我们看明朝的文字狱,其实是淮西功臣集团与文官集团的权力之争,朱元璋被当了枪使,而教育界的官员则成了替罪羊。

朱元璋大杀教谕、学正固然不对,但是看看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的嚣张程度,似乎又有了新的想法,至于这想法对不对,那就有请读者诸君品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探索王勃短暂却光芒万丈的一生,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陶渊明的仕途坎坷,孟浩然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孟浩然的求仕之路

    说到王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王勃,一个天才!一直记得高中语文老师在讲《滕王阁序》说起王勃时,那般慷慨激昂,那般惋惜非常。上元三年,二十六岁的王勃一气呵就写成《滕王阁序》,刷屏各大平台,一直传到了皇帝唐高宗的朋友圈里。唐高宗读罢,拍案而起:“此乃千古绝

  • 魏忠贤被称为“九千九百岁” 魏忠贤为何躲不过刚继位的崇祯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斯被腰斩,魏忠贤是什么人物,魏忠贤为什么不反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忠贤和崇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许多王朝,都曾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只要让太监掌权,百害而无一利,轻则忠臣良将无用武之地,朝廷内外被乌烟瘴气笼罩,重则导致王朝灭亡。读史使人明智,朱元璋虽然文化水平较低,却善于总结历史教训,在他称帝后

  • 如何评价李清照?她的一生都没能得到安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渔家傲》李清照,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李清照晚年靠什么为生

    说到李清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李清照,千古第一奇女子,公主的命,活得却像一个骑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也许,相比男人,作为女人的李清照更需要安定,尤其是在那个男权的时代,哪怕只是一个容膝之地,也足矣。可安宁,又谈何容易

  • 苏轼的人生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诗人中的美食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苏轼是美食家的证明,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苏轼美食家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说到苏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苏轼,惊世之才,宋词半壁江山,一生流离,一大半的才华都用在吃上,世人多叫他东坡。台湾诗人余光中曾经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

  • 母亲去世后,徐庶没有选择投靠刘备向曹操复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徐庶为什么会离开刘备,徐庶和诸葛亮谁聪明,徐庶推荐诸葛亮

    徐庶的母亲去世后,他为何不去投靠刘备向曹操复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与徐庶有关的情节感人至深,让人读之落泪,说的是刘备在荆州时,徐庶毛遂自荐,就此曾为了刘备身边的军师,并帮助刘备击败曹军,当时败军回到许都,向曹操汇报了当时的情况,曹操当即询

  • 上天给了崇祯十七年的时间 崇祯为什么没有能挽救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祯有机会挽救大明吗,崇祯为什么救不了大明,崇祯怎样才能救明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灭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史上大多亡国之君都是昏君,好比秦二世胡亥、陈后主陈叔宝、宋徽宗赵佶等等。而崇祯帝却是个勤勉的皇帝,他一心要复兴大明,不分昼夜地处理公文,吃喝用度都相对节俭。勤政和节俭是明君的标配,但崇祯意外成了亡国之君,他无脸面对列祖列宗只得自缢身亡。在

  • 崇祯皇帝临死之前 崇祯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皇帝的女儿,崇祯砍了女儿的胳膊,崇祯杀女儿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和妻子女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末年,各地起义军四起,很快便将京城围住。统治近三百年的大明朝,终于要走到了尽头。明朝的末位皇帝,崇祯尽管自接任皇位开始,就尽力在挽救明朝的颓势,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看着各地的起义军大肆行动,崇祯心里也明白,明朝的结局是注定

  • 司马懿既然已经看破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选择撤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司马懿到底有没有看透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有识破空城计吗

    司马懿空城计,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三国演义相信大家是一定都不陌生的,就算是没有看过原著也应该是看过其改变的一些影视作品了,这最近又新上映了一部剧叫《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的朋友,虽然我没有看过这部作品,但是听名字说的应该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军师司

  • 陈玄礼在马嵬驿带兵哗变,事后为何没有被治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陈玄礼是谁,马嵬驿具体地址,当时挖李鸿章墓的贱民下场

    还不知道陈玄礼在马嵬驿带兵哗变,事后为何没有被治罪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嵬驿兵变中,陈玄礼逼死了杨贵妃,看似显得胆大包天、拥兵犯上;但实际上,他这是弃卒保帅,帮助李隆基渡过了一生中的最大危机,同时也避免了一场宫廷惨案的发生。这就是陈玄礼后来继续安安稳稳,受到

  • 顺治帝重病时,为何要送吴良辅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为什么不等吴三桂老死,清帝顺治出家,顺治帝最后是出家了还是病死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清世祖顺治帝驾崩。在清史上,顺治是一位富有争议性的帝王,特别是关于顺治的“死”,目前仍有很多种说法。根据《清史稿·本纪五》记载:“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按照正史的说法,顺治是病逝,并非出家。顺治虽然没有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