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上天给了崇祯十七年的时间 崇祯为什么没有能挽救大明江山

上天给了崇祯十七年的时间 崇祯为什么没有能挽救大明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50 更新时间:2024/1/25 23:37:5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灭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上大多亡国之君都是昏君,好比秦二世胡亥、陈后主陈叔宝宋徽宗赵佶等等。而崇祯帝却是个勤勉的皇帝,他一心要复兴大明,不分昼夜地处理公文,吃喝用度都相对节俭。

勤政和节俭是明君的标配,但崇祯意外成了亡国之君,他无脸面对列祖列宗只得自缢身亡。

在位十七年间,崇祯做了很多事,无论对错,他都尽了最大努力。作为皇帝,在危亡面前没有人能帮他,在压力面前只有他一人承担,付出了这么多,为何崇祯仍无法挽救大明的命运?

一、自然灾害

明末,发生了罕有的超大规模自然灾害,是四千年来全球气变冷时期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小冰河期,剧烈的气候变化,使得饥荒连年发生。

史料记载:

“庚午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千钱者,有采菜根木叶充饥者,有夫弃其妻、父弃其子,有骨肉相残食者。”

这大致就是崇祯三年到崇祯五年,河南的旱灾情况,十室九空,物价飞涨,人饿到了一定份上,什么事都可能做出来,骨肉相食这种惨剧都时有发生。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仅仅是旱灾,鼠疫也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由于旱灾到处都没有粮食,老鼠也需要迁徙寻找食物和水源,于是病菌就跟着老鼠到处蔓延。没有饭吃的饥民吃过老鼠或是老鼠隐藏的食物,鼠疫开始在人们之间传播。

另外,由于大规模流民的出现,也让疾病传播的范围更广,广平、天津、河南等大量地区被病魔所笼罩。常年的天灾让无数人流离失所、死于非命,对于这片大地的统治者同样是个巨大的灾难。

自然灾害是崇祯年间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没有饭吃的人可能变成强盗、匪徒或者反叛者,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会随即发生。这些流民中的一部分会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部队,成为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内外双重危机

崇祯不仅要面对连年的自然灾害,更要面对朝廷的党争、两股强大部队的进攻,一支从辽东发难,一支从陕西起兵。最要命的是,后金军和起义军同时在蚕食着大明的力量,两线作战,这让崇祯帝焦头烂额,拆东墙补西墙,再拆西墙补东墙,最后落得无墙可拆,四处漏风。

事实证明,两线作战是个极其糟糕的决策,公元1214年,在蒙古骑兵强大的攻势下,金宣宗被迫南迁,国土丢掉一半,国力衰败,已经在亡国灭种的边缘。而此时的金宣宗却仍想在南宋头上撒气,派术虎高琪征伐南宋,于是乎两线作战成型,他们不仅打不过蒙古骑兵,也奈何不了南宋,仅存的国力被消耗一空。想当初满万不可敌的金军是如何威猛,而现在只能沦为待宰的羔羊,被蒙古人杀得一干二净。

崇祯帝当然不想打仗,这也是迫不得已,帝王的尊严令他必须坚强起来,无论敌人多可怕,他也得撑下去。杨嗣昌曾建议崇祯以剿匪为重,对付后金最好用和谈来解决,虽然说这个建议最后失败了,但其中还有可取之处。

如果崇祯能坚定执行先安内再攘外的策略,大明江山还有一线生机。只不过崇祯帝总是鼠首两端、无法决断,在犹豫之间葬送了机会。崇祯十一年,杨嗣昌就暗地中和皇太极联系,希望和谈解决争端。

皇太极的回应是:“如有确议,则撤兵东归”。对于后金军,他们的处境也并非顺风顺水,后金地处辽东,天寒地冻,物资缺乏,加之战争频发,他们也需要时间恢复实力。就算皇太极的回应是假的,那也可以为大明争取时间。而崇祯帝碍于大臣们的反对,迟迟没有决断,皇太极不想再等,便再次出兵南下。

史料记载:

“辛巳,大清兵入墙子岭,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死之。癸未,京师戒严。冬十月癸巳,卢象升入援,召对于武英殿。”

崇祯十一年,剿匪工作已经取得奇效,李自成差点丢掉性命,逃入大山。此时朝廷却得到皇太极出兵的消息,于是勤王诏令下达,洪承畴、卢象升等将领只得拆掉西墙去补东墙,两线作战的恶果就此成埋下。

三、没有钱粮军饷

面对接连不断的战事,明朝的军费开支也异常庞大,而崇祯根本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军费,崇祯九年,卢象升曾上疏:

“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由于卢象升部队经常断饷,于是卢象升向朝廷请发军饷,朝廷也是断断续续地给。不给工资,那么当兵的还有什么理由玩命打仗?保家卫国这种口号太过空泛,吃饱肚子才是关键。长此以往,很多军兵叛逃或投奔了土匪,变成了明军的敌人。

由此可见,崇祯年间的缺饷问题十分严重。两宋为何能屹立三百多年不倒,主要就是因为宋廷有钱,对外每年几十万岁币的赔款,仍能保持国家正常运转。

勤政节俭的崇祯也无法解决钱的问题,没钱就发不起军饷,军队就会哗变,甚至通敌,在很大程度上,战争就是在比拼财富的多寡,一旦没了钱,战争必败。

在李自成攻下京城前夕,崇祯还搞出了募捐的闹剧,但是没有几人愿意为国捐款,皇帝成了孤家寡人。那些官僚大臣家资巨富,而崇祯却只募捐出二十万两,对于巨大的军费开支,可谓杯水车薪。

四、拒绝议和、拒绝南迁

在优柔寡断的同时,崇祯帝也十分顾及面子,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崇祯帝一次次陷入摇摆与不定之间。杨嗣昌劝他和后金议和,崇祯心动了,大臣们反对,崇祯又陷入沉思,犹豫不决的时候,大将卢象升死在后金军刀下。

时间是宝贵的,尤其是在生死存亡之间,如果崇祯早做决断,最起码卢象升就不会成为牺牲品。

崇祯十七年正月,朝臣李明睿劝谏崇祯:“惟有南迁,可缓目前之急。”

崇祯犹豫不定,等到了三月崇祯也没下定主意,还对大臣们说:

“卿向劝朕南行,今尚可及乎?”

当时假若崇祯真确定要走,可能还来得及,如果正月就南迁,成功率更大。而等到李自成攻破了京城,一切都晚了,心如死灰的崇祯便在煤山以死报国。

崇祯帝为国家的付出应该被肯定,他想挽救他的国家,他不想成为亡国之君,也不想成为万载唾弃的对象,只是他的运气太差,遇上了旷世罕见的自然灾害,遇到一大批不靠谱的文臣,

当然还有其自身的诸多问题,于是乎灭亡就成了必然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临死之前 崇祯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皇帝的女儿,崇祯砍了女儿的胳膊,崇祯杀女儿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和妻子女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末年,各地起义军四起,很快便将京城围住。统治近三百年的大明朝,终于要走到了尽头。明朝的末位皇帝,崇祯尽管自接任皇位开始,就尽力在挽救明朝的颓势,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看着各地的起义军大肆行动,崇祯心里也明白,明朝的结局是注定

  • 司马懿既然已经看破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选择撤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司马懿到底有没有看透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有识破空城计吗

    司马懿空城计,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三国演义相信大家是一定都不陌生的,就算是没有看过原著也应该是看过其改变的一些影视作品了,这最近又新上映了一部剧叫《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的朋友,虽然我没有看过这部作品,但是听名字说的应该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军师司

  • 陈玄礼在马嵬驿带兵哗变,事后为何没有被治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陈玄礼是谁,马嵬驿具体地址,当时挖李鸿章墓的贱民下场

    还不知道陈玄礼在马嵬驿带兵哗变,事后为何没有被治罪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嵬驿兵变中,陈玄礼逼死了杨贵妃,看似显得胆大包天、拥兵犯上;但实际上,他这是弃卒保帅,帮助李隆基渡过了一生中的最大危机,同时也避免了一场宫廷惨案的发生。这就是陈玄礼后来继续安安稳稳,受到

  • 顺治帝重病时,为何要送吴良辅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为什么不等吴三桂老死,清帝顺治出家,顺治帝最后是出家了还是病死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清世祖顺治帝驾崩。在清史上,顺治是一位富有争议性的帝王,特别是关于顺治的“死”,目前仍有很多种说法。根据《清史稿·本纪五》记载:“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按照正史的说法,顺治是病逝,并非出家。顺治虽然没有出家

  • 郭嘉有何过人之处能成为曹操手下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嘉为什么是三国第一谋士,鬼才郭嘉,如果郭嘉不死

    对郭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曹操不只有“宗亲八虎骑”和“五子良将”,还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这个庞大的智囊团之中,最出色的就是和“五子良将”相媲美的“五大谋士”,即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有人说荀攸最厉害,也有人说贾诩最厉害,还有人说荀彧最厉害,个

  • 同样都是结拜兄弟 张飞和关羽对吕布为何态度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与谁结拜为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结拜搞笑,关羽张飞联手能打败吕布吗

    对张飞兄弟对吕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绝大多数男人都能津津乐道许久,里面的人物各有特色,即使许久未看,再提起,那人的音容笑貌也会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曹操、刘备、吕布、张飞、关羽等等,令人记忆尤深。话说回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张飞与关羽在许多事情上

  • 王安石为何要推行免行法?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安石称号,压垮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为何要推行免行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赋敛不时……当具有者半价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说农民大宋君臣知道王安石干了些

  • 雍正登基后连亲生兄弟都杀 雍正为何不杀胤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雍正不杀胤祥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雍正的‘登基之路’可不顺利,‘九子夺嫡’的血腥与残酷,但凡对其有些了解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身处这种环境下,雍正的性格自然也会有些变化。自这一事件之后,雍正变得冷酷,喜猜忌,喜杀生,连亲兄弟胤禵都杀了,更何况其他兄弟。当然了,也不是所有

  •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渊将兵权交给了李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武德九年(626年),东突厥大将郁射越过长城侵扰唐朝边境。这种侵扰在唐朝初年是家常便饭,很多唐朝历史爱好者都不知道这次侵扰的结局如何,当时的朝廷也没当回事。然而这次类似打酱油的侵扰却改变中国历史,因为这次侵扰直接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得知郁射越过长城的消息

  • 唐太宗让退位的父亲搬出寝宫,被大臣批“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李世民最喜欢的大臣,唐太宗身边的有名大臣

    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退位,太子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李渊退位后还住在皇帝的寝宫太极宫,搞得唐太宗只能住在其他地方。于是唐太宗便决定让父亲搬出皇帝寝宫。唐太宗的决定看起来很正常,但有些大臣却当面指责唐太宗“不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登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