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绪老师考场吃人参中状元 曾国藩曾被室友欺负

光绪老师考场吃人参中状元 曾国藩曾被室友欺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06 更新时间:2023/12/16 7:45:36

记得当年念大学时,每学期初都要痛下决心:从这个学期开始,缓慢而从容地用功,及时地消化课程,不要等到临考前一两天开夜班车。

然而,人的劣根性比江山还要强大,每到期末,才发现誓言已顶着厚厚的灰尘放在高阁上,还是在考前四十八小时才想起要用功,还是在深夜的烛光中怀着对学分的恐惧做背水一战,还是眨巴着疲倦的眼皮在考场上拼搏。

从容的学习对于我而言,永远只是一个神话和笑话。

其实何必内疚,当年的大清状元翁同龢何尝不是眨巴着疲倦的眼睛在考场上一搏呢?

清代奇闻:

网络配图

爆竹声中争状元

翁同龢,光绪皇帝的老师,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一甲一名,也就是常说的状元,当时才26岁,可谓少年得志,然而,翁老师当年逐鹿科举考场,却也有些狗血的故事。

当翁老师还是翁同学的时候,最大的对手是孙毓汶。孙同学来头不小,算是科场江湖的世家,他爷爷是大学士孙玉庭,他爸爸是尚书孙瑞珍,他哥哥孙毓桂是道光二十四年状元,讲这些只是想证明两点:第一,孙家人读书很厉害,孙同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自然也厉害;第二,混得好的人从来不会知足,总是有锦上添花的冲动,既然哥哥是状元,何不来个兄弟状元?

看看翁家这边的人口素质,也非等闲,翁爸爸翁心存也是大学士。

两位同学学习成绩差不多,很难分伯仲,偏偏赶在同一年考进士,同一年殿试,可状元只有一个,从不会有双黄蛋,也不会有什么荣誉状元或者最受欢迎进士奖之类的安慰奖项。谁考第二都没面子。刘禺生所撰《世载堂杂忆》说,“是科状元,无第三人敢争,非两人莫属也。”

想法让对手睡不着

如果实在要找出二人的差距,那就是距离考场的远近有差距。清廷规定,考生在离殿试的前一夜,必须住在离考场不远的地方,例如可寄宿在朝门附近。这样规定可能是为了防止考生迟到。孙家住在离皇城不远的地方,翁家住得稍远。在这个时候,于是不正当竞争手段浮出水面。

就在考试前一晚,孙家忽然邀请翁同学来吃夜饭,两家都是世交,翁拗不过这个面子,于是赴宴。这赴的虽然不是鸿门宴,但至少是不怀好意的宴。吃吃喝喝,聊天谈地,不觉就是深夜。孙家的人忽然很关心地说:“小翁,明儿个大早就要殿试,你赶紧回吧。”翁同学吃喝得累了,聊得也累了,然后还得三更半夜赶回家,也累。

更累的在后头,翁同学回到家,倒头要睡,却不知道宿舍外面的人家有什么喜事,放了整夜的鞭炮,那时候还没有烟火管制,由他放去,“彻夜不断”。翁同龢一宿没睡。

而他的竞争对手:孙毓汶。早在翁同学在他家吃喝聊天的时候,就熄灯就寝了,精神养得足足的。

网络配图

第二天天未明,入考场,孙同学精神抖擞。翁同学拿起笔来毫无精神,不由得心中长叹:“状元必属孙同学无疑了。”

翁同学正仰天长叹间,忽然想起袋子里还有一样法宝:两颗人参。人参不是作弊武器,考官未没收。翁同学将那人参当成齐天大圣的救命毫毛,拿起来往嘴巴里一塞,顿时,奇迹出现,《世载堂杂忆》记录:“神志奋发,振笔直书,手不停挥,一气到底。”

反而超常发挥

此刻,全大清朝的人们,哪怕是全地球的人们,都不能阻止翁同龢同学成为状元了。一气呵成之后,翁同学拿起试卷得意地笑一笑:“对不起,不管你们孙家用什么手段,状元是我的啦。”

那一年,清王朝的状元是翁同学,孙同学屈居第二。从此,人们都称他“人参状元”。按照周星驰版唐伯虎的说法,这人参实在是考取状元,临场发挥,提神补脑,化险为夷,对付敌人暗算的考试必备良品。

趣闻:

曾国藩考前被室友欺负

据笔记《清代之竹头木屑》记载,晚清重臣曾国藩年轻时赶赴乡试,住在长沙岳麓书院,跟某位考生同屋。这位室友的书桌隔窗户有一段距离,可以放下一张书桌,曾同学为了取光,于是将书桌挪到窗户边,室友咆哮起来:“我就靠着这扇窗户的光读书,如今被你遮住了,我还能读书吗?”曾国藩很为难地说:“那你说,我书桌放哪里好?”室友指着光线比较暗的床侧说:“可置此。”曾同学也不计较,将桌子放在室友指定的地方。

责怪曾国藩坏风水

曾同学可能为了从学习状态进入应试状态,半夜还在用功。

网络配图

偏偏还是很大声地用功,曾国藩家书里曾经说过,读书要读出声来,要“吟咏”再三。看来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实践这个理论了。这妨碍到室友睡觉了,室友狠狠地教训曾同学:“拜托啦,平时不用功,如今在睡觉的时候来聒噪,还叫人睡觉吗。”曾国藩也不回嘴,于是压低分贝,低低地念书。

若干天后,乡试放榜,低调老实的曾国藩上榜了,那位很张扬很嚣张的室友名落孙山。不想这位同学真是朵奇葩,居然也能为自己的落榜铩羽找到风水的理由,他用拳头敲打着床咆哮:“此屋风水,当为我得,今乃为汝夺去。”我老早看中这屋子的风水,偏偏被这个姓曾的占了便宜。

同考的同学们实在看不下去,于是质问这位“奇葩”同学:“曾同学怎么坐都是你摆布的,怎么能说人家占了你的风水呢?”这位室友更怒了,强词夺理说:“风水就是这样被他抢走的。”

从翁同学和曾同学的例子来看,任何的暗算和嚣张,对于有真料的人而言,只是一种逆向帮助而已。

分析:

人的应急功能促发才华大爆发

翁同龢能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固然和人参的刺激提神作用有关,但主要还是和人的应急功能有关。有些人被誉为“急才”,越是紧急时刻越能发挥,这就说明他的应急功能比较发达,这类人如果处在从容淡定的状态,反而不能促发他的才华。状况越是紧急,形势越是危急,反而倒是形成一个狭窄的出口,让才华呈喷发状态。

从这一点,得出一个感悟,学习状态和应试状态有的时候未必是一回事。

鄙人过去设想的缓慢而从容地用功,淡定地应对考试,不用三更半夜点蜡烛用功,这种状态或许是不存在的。

网络配图

人除了有学习状态,还有应试状态,在应试前夕,必须跳跃性进入战斗状态,高密度地,高频率地重复过往学习过的知识,在这种“剧烈运动”的刺激下,会产生新的灵感和能力。高强度的“温故”,导致“知新”。

如果孙家人“暗算”翁同龢属实,那翁同学得感激孙家,因为是孙家用非常手段促使翁同学进入应试状态。

当然,平时的学习状态才是最根本的基础,否则,在翁同学嘴巴里塞一百根人参,也换不来一个状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同治皇帝死于天花?真实死因羞于启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皇帝是史上最短命的皇帝,6岁登基,19岁驾崩,上篇文章也讲述了同治皇帝傀儡般的一生。查阅、分析大量史实材料后,不难发现,同治皇帝并非死于天花,这只是慈禧对外宣传的一种说法,同治的真是死因却是性病。网络配图同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他从来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跟慈禧繁

  • 他一点都不想当皇帝 却在昏迷时被抬上帝王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细数中国古代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帝王,数目居然有五百五十九位之多,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帝王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也被众人视作为天子,因此很多人都觊觎皇位,并为了可以夺权展开了很多战争和厮杀,所以帝王宝座应该是被视为是至高的享受。网络配图可是让人们感到诧异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居然有一位帝王,他非常不情愿做皇帝,

  • 青年时代的左宗棠:不爱四书五经沉迷于旁门左道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抵御外侮的爱国者,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晴四大中兴名臣”,相对完整地经历了人类19世纪,见证了国家“崛起与衰落,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与政治”的主题。徐志频认为,同为被载入史册的晚晴重臣,曾国藩追求“道德之名、文章之名”,毕生压抑真实的人性,端坐圣坛以致

  • 晚清最后的汉臣左宗棠 连俄国人都害怕的雄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十一年7月27日清晨,七十四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尤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这个汉人确实太强硬,太血性,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甚至在中法战争之时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胜固当战,败亦当战!”但

  • 溥仪自述:怕遭报复和偷盗赶走紫禁城所有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糟乱一团。我不懂事的时候情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从我懂事以后就时常听说宫里发生盗案、火警,以及行凶事件。至于烟赌,更是不用说。到我结婚的时候,偷盗已发展到这种程度:刚行过了婚礼,“皇后”的凤冠上原来的全部珍宝,都被换成了赝品。这时我已经从师傅们那里知道,清宫

  • 大老虎和珅究竟贪了多少钱?贪的这些钱来历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退出皇位但仍在训政的太上皇乾隆帝,走完了89年的人生旅程,突然离开人世。嘉庆帝亲政,开始实施他整肃朝政的计划,其中一个重大步骤就是逮治和珅及其党羽。正月初八,嘉庆帝宣布革除和珅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军政职务,命令刑部将他逮捕法办。正月十八,赐白练一条,令和珅自尽。和

  • 张飞的儿子张苞去世后,诸葛亮反应为何如此激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同样是大将,对于赵云和张苞两人的死,诸葛亮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赵云死当时诸葛亮正在筹备北伐事宜,突然刮来了一阵大风,将门前的松树生生地折断了,诸葛亮暗叫不好,赶忙掐指一算,完了!主折一员大将!果然十分钟过后,赵云的儿子披麻戴孝、呼天抢地报丧来了,诸葛亮大叫一声

  • 曹操手下第一猛将是谁?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乱世的总是会出现非常多的英雄人物,尤其是武将谋士,而且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也是小编最喜欢三国历史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魏蜀吴当中,曹魏的实力是最强的,而且曹营里面的猛将是非常的多的,而且我们大多耳熟能详,比如说能和关羽打个平手的庞德,或者是逍遥津战神张辽,还有血战宛城

  • 诸葛亮去世前说了六字,可惜刘禅没记住!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去世前悄悄说了6个字,可保江山永固,无奈刘禅记反了!终于自食恶果。刘禅自古就被视为昏君的代表,虽然也有不少人为其辩白,不过都是博人眼球,并没有充分的论点,昏庸则被说成是大智若愚,着实可笑。要想看清刘禅的真实面目,其实并不难,毕竟他在位三十多年,究竟是怎么治理蜀汉的也是一清二楚,从其中一点我们就

  • 伐纣时面对缺粮的情况,周武王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伐纣时面对缺粮的情况,周武王是如何解决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史学界,有“三代”之说,所谓的“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朝。夏朝的开国君王名叫夏启,商朝的开国君王名叫商汤,而周朝的开国君王并不是周文王,而是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牧野之战后,周武王灭掉商朝,3年后,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