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毅选择投奔赵国,最终是什么结局?

乐毅选择投奔赵国,最终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59 更新时间:2024/1/6 19:01:26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此战,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国输掉了济西之战。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燕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骑劫久攻不下,却中田单的火牛阵,身死军败。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之功尽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乐毅来说,因为遭到燕惠王的猜忌,所以不敢回到燕国都城。无奈之下,乐毅为了自保,只能选择离开燕国,最终来到了赵国。至此之后,乐毅成为赵国的将领。那么,问题来了,乐毅离开燕国后,为何选择投奔赵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呢?也即乐毅投奔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

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威慑燕国、齐国。对此,在笔者看来,乐毅离开燕国后,之所以选择投奔赵国,而不是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乐毅先祖乐羊魏文侯手下的将领,在战国初期,乐羊曾率军攻打中山国。魏国消灭中山国之后,乐羊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

中山国成功复国之后,又被赵武灵王消灭。因此,对于乐毅来说,自然成为赵国人。所以,在被燕惠王猜忌之后,乐毅回到赵国,可以说是回到故里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外面受到了委屈,所以选择回到家乡一样。另一方面,当然,以乐毅的能力,如果投奔韩国、魏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同样会受到重用。不过,相对于投奔其他诸侯国,乐毅来到赵国后,将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待遇,这是因为乐毅伐齐这一行动,不仅帮助燕国击败了齐国,更是一件对赵国非常有利的事情。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欲自立为帝,又恐齐国反对,于是便尊齐湣王为东帝,自立为西帝,并约定五国伐赵,瓜分赵国。燕昭王恐赵国灭亡后齐国愈强、燕国愈弱,于是便让苏秦阻止了这次行动。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五国伐齐之前的齐国,不仅是燕国的重要威胁,同样也对赵国虎视眈眈,从赵国的角度来看,自然是积极参加五国伐齐之战,以此削弱齐国这一强国。

五国伐齐之后,赵国名将廉颇于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跃居山东六国之首。正是因为乐毅在济西之战中重创齐国大军,给了廉颇率军攻占齐国疆域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赵惠文王对于乐毅,无疑是非常有好感的。在五国伐齐之前,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

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由此,在五国伐齐之前,赵惠文王就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这自然也是乐毅被燕惠王猜忌后,选择投奔赵国,而不是其他诸侯国的重要原因。因为投奔赵国之后,乐毅可以高枕无忧,但是投奔其他诸侯国的话,则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最后,除此之外,在五国伐齐之后,赵国成为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这对于乐毅这样的武将,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也即赵国的精锐士卒,有助于乐毅继续建功立业,比如廉颇后来投奔到楚国时,就表示自己怀念赵国的士兵。乐毅投奔赵国后,赵惠文王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从赵惠文王来说,厚待乐毅这位名将,有助于威慑燕国和齐国。而齐国复国之后,燕惠王自然十分后悔自己对乐毅的猜忌,于是就派人劝说乐毅回到燕国。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在此之后,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最终,乐毅死于赵国。乐毅去世后,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比如唐朝时期,唐肃宗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燕王国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战国时期被列入“十哲”的名将,除了乐毅,则只有吴起、白起而已。总的来说,乐毅虽然没能彻底消灭齐国,但是,五国伐齐之战的影响极为深远,这也奠定了乐毅在古代历史上的名将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本来可以成为明君,曹芳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实际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往往是权臣、太后)手里。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前期受到了董卓等权臣的挟持,而在公元196年之后,汉献帝刘协则被曹操、曹丕父子挟持,乃至于被迫退位,将皇帝之位禅让给了曹丕

  • 秦始皇为何要打击儒生以致焚书坑儒?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为何要打击儒生以致焚书坑儒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一统天下,结束了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的乱局,为天下带来了内部的和平与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货币都进行了统一,全国各地的交流畅通无阻,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文化的隔阂慢慢消失。在政

  • 魏惠王上位后做了什么,魏国为何会一蹶不振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荒唐误国的魏惠王干过哪些蠢事,为何魏国到了他手上后一蹶不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之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其始祖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在毕国被灭后,先祖毕万投奔晋国,后荣登晋国卿族之一,晋国大夫卜郭预言:“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

  • 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大将:揭秘王昶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在三国之中,曹魏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方。在此基础上,曹魏不仅谋臣众多,在武将上也是人才济济。对于曹魏武将来说,既包含了张郃、张辽、徐晃、于禁、乐进等曹魏五子良将,也有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渊、夏侯惇等曹魏宗室武

  • 靖难之役朱棣和朱允炆打了起来 明朝其他藩王在做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靖难之役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朝建立后,一改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实行了一种与汉朝类似的政治制度,这就是:郡县制+分封制并存的局面,但是与汉朝又有所不同,因为明朝分封制之下的诸侯王主要是分封在边境地区,用来阻挡外族入侵的,尤其是蒙古人。朱元璋虽然打败

  • 揭秘司马懿的成名之战,最后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评价古代名将时,曾表示:“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

  • 那些投奔赵国的名将,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赵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在武力上,巅峰时期的赵国,完全可以和秦国一较高下。在赵武灵王开启胡服骑射后

  • 盘点吕布麾下的八位武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勇冠三军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吕布。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在《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其武器也被虚构为方天画戟。而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吕布不仅是一位武将,更是一方诸侯。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

  •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为何能在蜀汉平步青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同年秋天,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蜀汉大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众所周知,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续率领大军北伐中原,并在蜀汉平步青云,官至大将军一职。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是武将

  • 巫蛊案是什么结局?对于卫子夫,汉武帝又是怎么对待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案是什么结局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巫蛊一案水落石出之后,陷害太子的人都遭到了汉武帝的严惩,首恶江充被夷三族,苏文、莽通全被处死,奉命捉拿太子刘据,逼得太子自杀的商丘成、张富昌、李寿也纷纷被杀,诬陷太子的李广利与刘屈牦也都被灭族。汉武帝对刘据之死是真心后悔的,他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