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靖难之役朱棣和朱允炆打了起来 明朝其他藩王在做些什么

靖难之役朱棣和朱允炆打了起来 明朝其他藩王在做些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5 更新时间:2024/1/22 12:33:5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靖难之役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建立后,一改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实行了一种与汉朝类似的政治制度,这就是:郡县制+分封制并存的局面,但是与汉朝又有所不同,因为明朝分封制之下的诸侯王主要是分封在边境地区,用来阻挡外族入侵的,尤其是蒙古人。

朱元璋虽然打败了蒙古人,灭亡了元朝,但蒙古人并没有灭亡,而是逃到北方的草原上,时不时南下对明朝进行一番骚扰,对明朝的威胁还很大,明朝又没有办法完全消灭蒙古人,于是朱元璋就分封了十三塞王在边境地区,这些塞王是有兵权和一定政治权力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抗外来侵略,从而拱卫明朝中央政府。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除了最小的儿子朱楠因为年幼早夭没有封王之外,其他25个儿子都分封了诸侯王,但是其中有13个儿子被封在边塞,被称为十三塞王,这十三个塞王的权力地位是朱元璋儿子中最高的。

这十三个塞王分别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

这些塞王一般都有三个护卫的兵力,最多有近2万人,最少也有3千人,朱元璋在世时,对这些藩王管理得很严格,大多数藩王也就是老老实实地卫戍边境,朱元璋原本是立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太子,把他当接班人培养的,没想到朱标死得比朱元璋还要早,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确定为明朝的接班人。

明代藩王分布图

朱元璋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也称明惠帝,朱允炆一即位,就把朱元璋生前分封的藩王视作威胁,就开始朝廷削藩,朱允炆削藩是从弱到强的一个过程,他首先对付的就是周王朱橚,其次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

1、周王朱橚(sù)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与朱棣是同母兄弟,但朱橚不是13塞王之一,他的封地在河南开封,朱允炆之所以首先拿朱橚下手,正是因为朱橚不是塞王,实力弱,同时又是朱棣的同母兄弟,因为朱棣的另外两个同母兄弟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已经去世了。

也就是说处理了周王朱橚,朱棣就孤立了,周王朱橚在朱元璋生前就多次违法被处理,比如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回家乡凤阳而被朱元璋治罪,后来又被赦免,朱元璋去世之后,周王朱橚就成为朱元璋活着的儿子中除朱棣之外年龄最大的,所以他有谋逆的举动。

周王朱橚

结果朱橚的次子朱有爋(xūn)大义灭亲,向朝廷举报自己的父亲图谋不轨,于是建文帝派出李景隆率军突袭开封,并且逮捕了周王朱橚,直接把朱橚及其长子朱有炖贬为庶人,也就是平民,然后把他们迁到云南蒙化居住,周王的爵位被建文帝废除,同时封朱有爋为汝南王,于是第一个藩王就这样就被废除。

2、代王朱桂

代王朱桂是十三塞王之一,是朱元璋的第13个儿子,封地在山西大同,朱桂最早是豫王,封在南昌,后来被改封代王,就藩山西大同,这是明朝重要的边镇,朱桂为人残暴,行为一直不检点,直接被建文帝找了个罢免贬为庶人,代王爵位也被废除。

3、湘王朱柏

湘王朱柏不是塞王,他是朱元璋的第12个儿子,封地在湖北荆州,朱柏跟其他残暴的藩王不一样,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爱好读书,并且文武双全,他臂力过人,骑射之术熟练,曾经多次在封地境内讨伐叛军,并获取胜利。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削藩,把目标对准朱柏,湘王朱柏本身并无罪行,无法像朱桂一样随便找个理由贬为庶人,但是,很快就有人向朝廷诬告朱柏三项罪名,分别是:谋反、伪造宝钞、虐待杀人。

就这样建文帝就定了朱柏的罪,然后从朝廷派出一支军队伪装为商人,到达荆州,包围了湘王的府邸,朱柏得知情况后,与家人饮酒告别,亲自放火焚烧宫室,自焚而死,朱柏完全是冤死的,就这样湘王也被削除。

4、齐王朱榑(fú)

齐王朱榑是13塞王之一,他是朱元璋的第七个儿子,封地在山东青州,朱榑参与过朱元璋北伐北元的战争,有过军功,也是因为犯了罪被建文帝召到京城,废为庶人,同时一直禁锢在京城南京,齐王被废除。

靖难之役

5、岷王朱楩(pián)

岷王朱楩不是塞王,他是朱元璋的第18个儿子,封地先开始在甘肃岷县,后南被改封在云南,建文帝元年,西平侯沐晟向朝廷密告朱楩有罪,很快建文帝朱允炆把贬为庶人,迁到漳州居住,岷王被废除。

这五个藩王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但建文帝在刚刚即位为帝的那一年中,一口气连废5个藩王,朱允炆表现得雷厉风行,也让其他藩王战战兢兢,也让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于是一场改变明朝命运的战争开始了,经过三年的战争,朱棣打败了朱允炆,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去向。

那在整个靖难之役期间,其他的诸侯王在做什么?

前面已经讲过7个诸侯王的命运了,2个去世,1个自焚,4个被贬为庶人,接下来讲讲其他8个塞王在做什么?

明成祖朱棣

6、肃王朱楧(yǎng)

朱楧是朱元璋的第14个儿子,最早被封为汉王,封在甘肃平凉,后来改封为肃王,封地在甘肃张掖,这里已经是河西走廊的中段,差不多是最前线的地方,建文帝元年,朱楧又被改封为甘肃兰州,这一改封应该是出自建文帝之手,毕竟他是当时的皇帝,只有建文帝有权力改迁藩王。

在整个靖难之役期间,没有肃王朱楧参战的消息,他就是一直在观望,或者坐壁上观,朱楧一直活到了1420年才去世,所以靖难之役对他没有影响,包括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对朱楧也没有影响,他仍然过着自己的生活。

7、辽王朱植

朱植是朱元璋的第15个儿子,封地在辽东广宁,今辽宁锦州,其封地比燕王朱棣的封地更靠北边,而朱植的长处就是领兵作战,并且因为北伐蒙元立有不少战功,朱植的封地离朱棣的封地非常近。

靖难之役地图:主要在南京与北京之间进行

靖难之役开始后,建文帝担心朱植支持朱棣,所以以皇帝的命令召朱植到南京,并把他改封在荆州,朱植听从了建文帝的命令,之后就在荆州生活,靖难之役期间,朱植没有参与,但是由于他听从了建文帝的命令,所以朱棣对朱植表示不满。

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削夺了朱植的护卫,但是朱植也是善终,1424年在荆州去世。

8、庆王朱栴(zhān)

朱栴是朱元璋的第16个儿子,封地先在甘肃庆阳,后来迁到宁夏韦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朱栴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文武双全,被封为庆王之后,一直就在边境镇守,同时还在边境屯田发展经济,建文帝三年,也就是公元1401年,建文帝命令庆王朱栴迁到宁夏镇城,朱栴听从命令。

建文帝为什么迁移庆王朱栴,也应该是出于正常的防备,整个靖难之役期间,西北并无战事,朱栴也没有参与,只是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朱栴镇守宁夏长达47年,一直到活了明英宗时期,1436年因病去世,这一年朱栴61岁。

宁王朱权

9、宁王朱权

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封地在山西大宁,朱权可能是朱元璋儿子中除朱棣之外能力最强的儿子,同时也是实力最强的塞王,朱权手下有着著名朵颜三卫,是由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骁勇善战,朱权经常率领朵颜三卫出关北伐,颇有战功,朱权为人富有谋略,手下统领着8万精锐边军,是塞王中实力最强大的。

靖难之役期间,朱棣由于自身实力较弱,于是打起了朱权的主意,想把朱权手下的兵马接过来与自己并肩作战,于是朱棣亲自到大宁会见朱权,朱棣单身入城,打消了朱权的疑虑,然后暗中埋伏兵马,并且收买朱权手下部将,在出城将要离开时,朱棣扣押了朱权。

之后朱棣要求朱权与他一起反抗建文帝,朱权迫不得已答应,其手下的精锐边兵全部为朱棣所用,这也是朱棣能在靖难之役中打败建文帝的原因之一,朱权是被动参与了靖难之役,朱棣当了皇帝之后,把朱权改封在南昌,之后便一直生活在南昌,直到1448年病逝,这一年是明英宗正统十三年了。

明代藩王分布图

10、谷王朱橞(huì)

谷王朱橞是朱元璋的第19个儿子,封地在北平宣府,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这里同样是北方重地,朱橞就藩期间,主持兴建了宣化府以及防御设施,靖难之役期间,朱橞听从建文帝命令,关闭城门,防备燕王朱棣突袭。

同时听从建文帝命令,从宣化率领三千军队来到南京防守金川门,燕王朱棣突袭南京,渡过长江,将要包围皇城时,谷王朱橞与李景隆一起打开了金川门,迎接朱棣的军队进入南京城,这这样南京城破,建文帝后败失踪,朱棣称帝。

朱橞后来被改封到长沙,在此后的几年中,朱橞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搜刮民财,招兵买马,同时还勾结同母胞兄蜀王朱椿准备起兵反对朱棣,结果蜀王朱椿不同意,后来朱棣得知后,把朱橞贬为庶人。

朱棣取得最后胜利

11、韩王朱松

韩王朱松是朱元璋的第20个儿子,封地在辽东开原,今辽宁省开原市,朱松为人谨慎,聪明好学,虽然被封了韩王 ,但是朱松因为年幼并没有就藩,一直留在京城南京,在整个靖难之役中,朱松并没有参与,1407年,朱松病逝,只有28岁。

12、沈王朱模

沈王朱模是朱元璋的第21个儿子,封地最初在辽东沈阳,靖难之役,朱模没有参与,朱棣称帝后,把朱模的封地被改在山西潞州,朱模1431年去世。

13、安王朱楹

安王朱楹是朱元璋的第22个儿子,封地在甘肃平凉,靖难之役期间,朱楹没有参与,1417年,朱楹去世,因为没有儿子,封王被废除。

所以在靖难之役中,明朝的其他藩王只有两个选择,要不然被迫加入,比如宁王朱权,要不然坐壁上观,不参与,大多数藩王都是这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司马懿的成名之战,最后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评价古代名将时,曾表示:“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

  • 那些投奔赵国的名将,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赵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在武力上,巅峰时期的赵国,完全可以和秦国一较高下。在赵武灵王开启胡服骑射后

  • 盘点吕布麾下的八位武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勇冠三军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吕布。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在《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其武器也被虚构为方天画戟。而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吕布不仅是一位武将,更是一方诸侯。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

  •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为何能在蜀汉平步青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同年秋天,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蜀汉大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众所周知,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续率领大军北伐中原,并在蜀汉平步青云,官至大将军一职。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是武将

  • 巫蛊案是什么结局?对于卫子夫,汉武帝又是怎么对待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案是什么结局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巫蛊一案水落石出之后,陷害太子的人都遭到了汉武帝的严惩,首恶江充被夷三族,苏文、莽通全被处死,奉命捉拿太子刘据,逼得太子自杀的商丘成、张富昌、李寿也纷纷被杀,诬陷太子的李广利与刘屈牦也都被灭族。汉武帝对刘据之死是真心后悔的,他修建

  • 五子良将中,为什么乐进的官职最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清朝九个最高级别的官职,我国最大的官职

    在三国时期,提到著名的武将组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就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五虎上将,受到《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蜀汉五虎上将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不过,在正史上,曹魏五子良将,显然是不输蜀汉五虎上将的存在。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

  • 曾和秦国相抗衡的赵国,到底出了多少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通过什么打败赵国,秦灭六国为何楚国最冤,赵国能抗衡秦国吗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对于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战国四大名将,他们都是从最初的士兵开始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

  • 秦昭襄王的一生经历过什么?可谓是一个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昭襄王为什么长寿,秦昭襄王和秦始皇谁厉害,秦昭襄王墓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秦昭襄王的故事。大型历史剧《大秦赋》上线后,好评不断,该剧虽然是以秦始皇嬴政为主线,但却横跨秦国四大君王,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对于《大秦赋》

  • 梅妃江采萍到底有多受宠?杨贵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贵妃秘史梅妃,杨贵妃梅妃为什么闹翻,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更得宠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梅妃江采萍的故事。梅妃江采萍,是李隆基身边最得宠的女人。当然,这是在杨贵妃入宫以前。江采萍的父亲江仲逊是长安城最德高望重的大夫,早年求仕未果后这名老秀才便弃笔从医,以济世救人为己任。或许是看遍了这世

  • 慕容绍宗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慕容博最后结局是什么,父亲的身份里林莎结局,叶远玄为什么要复活慕容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慕容绍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向来人才济济,号称帅哥、名将最集中的家族。击灭冉闵的慕容恪、建立后燕的慕容垂更是佼佼者。而在南北朝时期,仍有一位慕容氏后裔大放异彩,他就是慕容绍宗。慕容绍宗的直系先祖,正是前燕的顶梁柱、名将慕容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