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代高调官员李三才 不做要说做了更要说

明代高调官员李三才 不做要说做了更要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28 更新时间:2024/2/7 21:28:27

2012年开年,新闻界出了一个新闻,《京华时报》的总经理崔斌被免职。由此网友调侃道:“当我们知道了《京华时报》总经理叫崔斌,就是达芬奇事件中潘庄秀华与学的中间人,收取了巨额费用时,他给著名的中非希望工程发奖,给蒙牛化工厂发奖,给涉嫌价格欺诈的家乐福发奖,给婴儿产品里含有致癌物质的强生发奖,我一点都不奇怪。”

网络配图

确实不用奇怪。一些看来很有操守者,在金钱面前,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当了掮客。比如一直让大家尊敬的明朝的舆论领袖顾宪成,也有掮客嫌疑。

李三才在明朝是毁誉参半人物,誉之者欲倾尽天下红汁漆染其风采,毁之者欲放其心肝鲜血染其挂彩,誉之毁之,对阵对歌,双方先比理大,后比喉咙大,再比权杖大。明朝朝野论坛,硝烟弥漫,热闹得很。

李三才名副其实,才是比较多的。任职机关,是大吏才。万历横征矿税,他将皇上也骂了一顿,“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不避领导讨嫌,反复谏言;空降地方,多有建树,“迁山东佥事,所部多大猾积盗,广设方略,悉擒灭之。”在安徽为政,其进行税务改革,也不错,“在淮久,以折税监得民心。”与一般官员不同的是,他在官场里混,你可说他有点正直,但不能说他狷介,你可说他在任兼济了天下,却未必能说他独善了其身。能干或也能贪,持正或也会混,要言之,跟我们平常所见的那些存争议的官员差不多。

李三才做官,是爱与舆论搞好关系的。他当官法子是,不做要说,做了更要说,边做边说,请别人说,他在地方做了十多年官,名声较大。恰好中央机关缺了一位内阁,另外御史也要人,李三才进位呼声最高。然则官场景观是,誉之者日隆,毁之者日盛。工部郎中邵辅忠揭发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一一列数了其“贪、伪、险、横”四大罪状,御史徐兆魁在旁边帮腔,猛烈诋劾。

关键时刻,顾宪成出马了,顾国士力挺李三才,也一一例举了其德能勤绩四大善绩,顾国士拣这四端评说人物,源自朝廷是单凭这四德用人的。顾国士将其力举书,投诸叶高与孙丕扬,叶向高其时当辅政大臣,向皇上进言是第一人选,孙丕扬其时负责官员铨选,相当与组织部做任免方案的,这两人最是关键。与李关系蛮好的吴亮给登载邸报,意在造势。

顾宪成原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干部处处长角色,所有干部升迁都要经过他手,权力也是很大的,后因推选干部,与皇上顶,被罢了职务,其时在东林讲学。怎么说呢?若按教育教学来讲,东林是学术重镇;若按参政议政来说,东林是大型论坛;若说明朝的邸报是官方第一报,那么顾宪成的东林嘴巴是明朝第一嘴。东林大盛时节,相当于民间人大会与在野组织部,明朝很多宰相级别人物,他们之升或沉,常得依仗东林嘴之誉与毁。台湾作家高阳先生考察东林历史,说其“力量足以产生宰相”。

网络配图

顾宪成出来替李三才说话,到底是仗义执言,而是仗义气执言?很难说。李三才在官场是善舞长袖的,其交际手腕厉害。他在顾宪成遭双开而归东林后,感受到了舆论力量,于是“三才与深相结”,以深结起来的?政见相同,许是大因,而李三才手心热络,也是一因。“三才多取多予,收采物情,用财如流水。”《明史》叙李三才这几句话,是用在他与顾宪成关系叙事上的;他要“花钱如流水”,才可“收采物情”;其他诸如给东林拨款修葺学校,改善师生伙食,都是要用箱子提款的;还有举办论坛之类,看起来容易,没钱垫底,谁举得起?学者们从四方赶来,都要钱开支。李三才结交东林,也是花了些本钱的。

这不是说顾宪成人品不好,顾老总道德水准远超你我之上。办学也好,办论坛也好,本身都需要钱,“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顾国士与李三才深交,先只是听东林人物都说李是好官,“顾宪成之左右誉言日至,宪成信之”,才“亦为游场”,左右吃了喝了用了兜了,当然说他好,但这不能说明顾国士也与其“左右士子”是同一人品档次,事实上,顾宪成听说李三才花百姓财不心疼,也曾有点想法。

李三才初次设饭局盛邀顾国士,是掩了性格的:“三才尝宴宪成,止蔬三四色。”这让顾顿生好感,不铺张不浪费不山吃海喝,如斯领导干部有几?

但这不是李三才,“三才挥霍有大略”,有大略,爱挥霍,才是其本相。第一感觉后,李三才又给了顾宪成第二感,让顾感觉啥叫挥金如土,“厥明,盛陈百味”,次日饭局,上山珍,上海味,上猴脑,上熊掌,让“宪成讶而问之”,由勤俭之南极,一夜间直达奢华之北极,未免太快。李三才为官之品将在顾宪成眼里崩溃之际,其口才力挽形象于既倒:“此偶然耳,昨偶乏,即寥寥;今偶有,即罗列。”昨天碰到没菜,我随便招待您了,今天碰到菜比较多,我就多弄了几个。许是顾宪成对李三才第一印象好吧,他没感觉其中有问题,倒尽往好的方面想,觉得李三才是性情中人,对其印象不曾减分,反是加分,“宪成以此不疑其绮靡。”

网络配图

李三才事功做功都不错,但其贪污那也是明摆的:“御史刘光复劾其盗皇木营建私第至二十二万有奇。”李三才百般辩解说没那回事,营建私第,却是在地面摆起的;也据说其家产多达470万两白银,相当天年间朝廷一年财政收入。显然没谁工资有那么高。

李三才到底啥样人,且不说他,要说的是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这是对的,每个公民都应参政敢议政。有人说,明朝亡于东林,朝廷说对的,民间必说不对,朝廷说不对,民间必说对,这才亡国,“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这是混账话,实际情况恰是相反。“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说舆论误国,那等同女色祸国滥调。

然则,顾宪成后来也“甚悔之”。李三才“性不能持廉”,而顾给他尽说好话。李三才风声雨声,顾宪成没甚分辨就给其背书,引发帝国一场大口水战,钱谦益曾论李三才事,说这导致“物议旁午,飞章钩党,倾动朝野。从此,南北党论,不可复解,而门户之祸,移之国家矣”。“当世党论之盛,数人者实为之魁。”这数人里,顾宪成最攸关。听了其风声雨声,就替其背书,往往是其英模事迹刚刚印刷完毕交付发行与现场直播,主人公双规消息则正式发布了,发行员报纸收不赢,主持人嘴巴也难收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佳丽三千但私人生活真的幸福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十五日而遍”。-《周礼》注,绝不是我瞎掰啊~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侍寝,目前我们知道的比较多的也就是清朝,因为离现在近,能查到的东西也多,几个细节。皇帝用晚膳的时候太监捧着绿头牌来,如果皇帝没兴致就挥挥手让他下去

  • 揭秘:“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纵观历史,凡是有才有貌的女子大多被加上红颜祸水的称呼。人们往往把她们当做战争失败的替罪羊,却忽略了她们自身的才情。在汉武帝的一生中就贯穿着四个女人,如果没有这四位女子,就没有历史上的汉武帝。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王朝的第五代皇帝。他七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文

  • 为什么古代皇帝动不动就爱抄大臣家籍没家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凡是拥有皇帝梦的人,不外乎都是因为皇帝的权力可以达成自己心理上或物质上的种种满足感,而在这其中最令人向往的就是对他人生杀大权的掌控,而在生杀大权之外还有一件能够极度满足皇权至上的事情,那就是抄家!图片来源于网络抄家是什么抄家正式的说法应该叫:籍没家产。这种形式在明清之际经常被皇帝拿来当做威慑和惩戒勋

  • 皇帝也是“妻管严”:史上最厉害的三位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若问古代谁的权力最大,毫无疑问就是皇帝。满朝上下,谁要惹皇帝生气,轻则坐牢重则直接处死。可是这只是人外的样子,在这后宫之中还真的存在妃子,能够让皇帝也觉得害怕。你们一定很好奇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那就听小编娓娓道来。钟无艳既然历史上有四大美女,就应该有四大丑女,而钟无艳是四大丑女中的第一名,虽然

  • 史上最无辜的皇帝:汉质帝刘缵因一句话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时候地位最高的是皇帝,权力最大的是皇帝,他主宰着天下臣民的生死。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在那样的年代里,想做皇帝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过事情也有例外,比如当傀儡皇帝碰到权臣的时候。东汉社会自从汉章帝之后,能够独当一面的皇帝

  • 登基有绝招:靠儿子坐上皇位的“四大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嫡长子继承制是保护皇家血脉流传下去的一个重要制度。所以有些皇帝一旦是长子,那便可以高枕无忧,皇位基本有保障了,但是也不乏特殊情况。如果你有一个聪明可爱,讨皇帝欢心的儿子,那么你也可能因此沾光坐上皇位。因为皇帝想把皇位留给皇孙,你这个做父亲的自然跟着沾了光。历史上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一起看一

  • 大唐皇子们的悲惨命运:多半被废或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印象中皇子是仅次于皇帝的人,因为皇子是储君,也就是未来的皇帝,所以应该尊贵又显赫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皇子都能一直养尊处优,历史辉煌的大唐,皇子则多半被废或惨死。到底大唐时期发生了什么变故或改革,以致大唐皇子们遭遇如此悲惨命运?网络配图众所周知,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死于三弟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兵

  • 悲惨命运:历史上自缢而死的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历史上除了国家繁荣外,给人最深刻的要属皇帝的葬礼了。生前锦衣玉食,死后必然也要风风光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可是不是每一位皇帝死后都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历史有三位皇帝的命运就非常悲惨,最后非但没有风光的葬礼,来死亡的方式都是自缢而亡。究竟哪些皇帝这么倒霉呢,我们一起看一下。网络配图

  • 明明是个大贪官 为什么乾隆还这么宠信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但是又有谁知道,和珅并非一当官就贪,他也曾有过“辉煌”的反腐经历。他是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19岁时,他袭世职,成为皇宫侍卫,并且只用了7年时间,他就登上了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的高位。网络配图和珅为人机敏,善于言辞,“遇事机牙肆应,尤善揣人主喜怒”,巧于应付

  • 雍正继位过程大解密:康熙遗诏是如何被宣布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京城九门全部封闭:雍正继位为何如临大敌?康熙死后,因为储位问题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由此引起了一场大混乱。网络配图在其钦定的《大义觉迷录》里,雍正是这样描述整个过程的:“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佑、阿其那(即八阿哥允禩)、塞思黑(九阿哥允禟)、允、公允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