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薛万彻被斩的时候竟连砍了三刀才砍下了头

薛万彻被斩的时候竟连砍了三刀才砍下了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65 更新时间:2024/1/4 5:15:50

薛家有四个儿子,薛万彻他有三个兄弟。兄长薛万均,就是他带着薛万彻投奔李渊。在面临窦建德的围攻时,薛万均想出了个主意,认为应该先向敌人示弱,等到敌人进攻时,就让埋伏在两边的精兵围剿。这个主意使得薛家兄弟打赢了窦建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窦建德再次袭来后,薛万均和弟弟带着敢死队包抄了敌人的后方,又一次大获全胜。他也和刘黑闼打过,但结局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他把这次失败看作平生最大的耻辱。他和弟弟一起攻打对唐朝构成威胁的游牧民族,鲜少有败仗。在他被封为国公后,受到弹劾,说他与异族女子私通。唐太宗本想追究,但因魏征的劝诫就不再没有理会这件事了。薛万均死得时候还很年轻,死得也很不甘心。薛万均负责宫廷警卫,因为在皇帝游园的时候出现了闲杂人等,他被关入了大牢,忧愤至死。

薛万彻还有两个兄弟,万备和万淑,都是以军功闻名。薛万淑曾担任郡公、行军总管。在东突厥灭亡后,时任都督的万淑派人游说少数民族归顺。后来,有将近20部族归顺唐朝,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安稳也有万淑的一份功劳。

万备也参与了唐军讨伐高句丽的战争。他曾在万人丛中单枪匹马救出同僚,勇猛不输父兄。他劝说外族国王入朝有功,被封为左卫将军。公元653年,薛万彻谋反的事败露,他遭到牵连,流放交州。

薛万彻与薛仁贵

薛万彻和薛仁贵不是一家人或是远亲。他们不是同时代的人, 薛万彻成名于唐太宗时代,而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才参军,成名于高宗时代。薛万彻是陕西人,将门出身。他本来是隋朝的军官,后来投降唐军。他两次打败窦建德,大战刘黑闼。因为作战的勇猛无敌,被太子李建成看中并当成了心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带着太子府中所有的护卫拼死进攻玄武门,想保太子,见攻不下又转攻秦王府。直到亲眼见到太子的头颅,他知道已经回力无天,逃入了深山。李世民数次派人宽慰后,才出来向李世民谢罪。后来他又击败突厥,从征吐谷浑,大败薛延陀,进攻高句丽。在李治登基四年后,因谋反的败露而被斩杀。

薛仁贵是山西人,世族出身。等到了他那辈,薛氏家族已经没落了。他过得穷困潦倒,在妻子的劝说下参军。他参加了唐军对高句丽的征讨,当然只是小兵,而薛万彻确是这场战役中的高级军官。参加这场战争不久, 薛平贵就立功了。 唐军将领被围困,没有人能救得出他。在这个时候,薛仁贵如救世主一般从天而降,取敌将首级,震千军万马,逼退了敌人,救出了将领。为了把握住扬名的机会, 薛仁贵打仗的时候穿着白袍。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到了这个勇猛的白袍小将,李世民也不例外。在班师回朝后,皇帝就让薛仁贵守玄武门,这等于是将守卫皇帝的工作交给他。一守就守了十二年。其间李世民去世了,他的儿子上位。玄武门发大水,薛仁贵救下了皇帝,皇帝感谢薛仁贵,给了他施展军事才华的平台。薛仁贵在不惑之年 统领兵马平定四方,又用了三支箭平定天山,安定了唐朝边疆,最后他用了数千兵马灭了隋唐皇帝数次征讨不成的高句丽。他享年七十岁,在雁门关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薛万彻怎么死的

薛万彻因为参与谋反,被长孙无忌杀了。薛万彻屡次立下战功,一时之间封赏无数。他打仗有谋略,迷失在别人的夸赞中,渐渐地看不上身边的军官,认为他们愚蠢。他还仗着手中的权势作了一些违背军纪的事,有人就把他给告了。可是在皇帝的眼里,这是他的妹夫,为他的大唐立下这么多的功劳,怎么看怎么都是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帝当着薛万彻的面把告他状的信烧毁了。不久后,薛万彻身边的军官揭秘说他经常在背地里埋怨朝廷。这个时候英国公发话了,认为大唐的将军,皇帝的妹婿,怎么可以发怨言,这是不能饶恕的。太宗皇帝为此撤去了薛万彻的职务,并把他流放了,后来又赦免了他。

李治上位后,把薛万彻封为刺史。薛万彻和房遗爱很要好。房遗爱是太宗的女婿,按辈分,应该叫薛万彻一声姑父。 有一次,他们两个在讲悄悄话。薛万彻再次表达了对朝廷的怨言。房遗爱对他说如果国家发生变故,应该立荆王为帝。但谈话不知道怎么回事被泄漏了出去,薛万彻被捕了,一开始还不承认说过这一番话。直到房遗爱做证,他才松口。公元653年,他被处斩。在死前,他发出悲叹:自己好好的一个大好男儿, 应该留在世上报效国家,现在却因为房遗爱的缘故被杀。他敞开自己的衣服对监斩官说:“来斩我啊!”但是刽子手一时间没有砍准,薛万彻让他加力,连砍三次才斩了他的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上最胆小的皇帝!因宫殿失火被惊吓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嫔妃宫殿大全,被闷死的皇帝,皇帝被杀

    古代没有消防队,所以古代火灾经常发生,尤其是宫廷火灾现象屡有发生,可谓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在中国历史这条5000多年奔流不止的长河中,据记载宫殿火灾就有一二百余起,伤亡现象也是层见叠出,其间就有一位大人物居然因宫殿失火而被惊吓而死,这位大人物绝非一般的主儿,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第二任君主钱

  • 女皇武则天为什么要烧死著名的酷吏来俊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任用酷吏,武则天四大酷吏,来俊臣

    周兴是唐朝武周时期著名的酷吏,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酷吏周兴从小学习法律,入朝为官后慢慢受到武则天的重用,最高做到了尚书左丞,刑罚严厉,创造了多种新的刑罚,据说滥杀了几千无辜之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周兴在唐高宗时期做过县令,但因为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屡次没有被提拔重用。等到武则天掌权,因为她发现有

  • 朱元璋为什么皇位不传儿子立朱允炆为继承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传位给朱允炆,朱元璋孙子朱允炆是皇上吗,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公元1368年登基为帝,大力推行改革,严打不正之风,各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洪武之治。在朱元璋后半生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寻找一位合适的继承人,那么朱元璋为什么立朱允炆为皇长孙,将皇位的继承权跳过众多的儿子们,直接传给孙子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朱元璋一生子女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因何要“薄葬”自己:杨坚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文帝和隋高祖,隋朝的开国君主是谁,杨坚上一任皇帝是谁

    杨坚,弘农郡华阴(今属陕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部落,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他开创先进的选

  • 著名酷吏来俊臣:一个典型的虐待狂和迫害狂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来俊臣是历史上著名的酷吏,是武则天的鹰爪,以告密发家,仗着势力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为官期间大兴刑狱,制造各种刑具,判案不讲证据采用严刑逼供之法,随意捏造证据置人于死地,死在其手下的人达到十多万之多。图片来源于网络来俊臣是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著名的酷吏,是一个典型的虐待狂和迫害狂,来俊臣办事期间被他定罪

  • 史上最奇葩开国皇帝:死后十余日面如活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祯皇帝被晒尸,中国皇帝未解之谜,明朝皇帝个个都是奇葩为什么

    这件事告诉我们,逗逼和皇帝有时候真是一线之隔啊。侯子光是后赵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小秦国的皇帝。他在未做皇帝前,原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僧人,虽身在佛家,却心不在佛。与其他出家人完全不同,他随心所欲,从不遵守僧人应该遵守的戒条和戒规。网络配图侯子光除了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外,还是一个奢望天

  • 极端好色的来俊臣竟假传圣旨让姑娘自动送上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报告娘娘,暴君他有读心术在线阅读,公主今天装神弄鬼了吗

    来俊臣是历史上著名的酷吏,是武则天的鹰爪,以告密发家,仗着势力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为官期间大兴刑狱,制造各种刑具,判案不讲证据采用严刑逼供之法,随意捏造证据置人于死地,死在其手下的人达到十多万之多。图片来源于网络来俊臣是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著名的酷吏,是一个典型的虐待狂和迫害狂,来俊臣办事期间被他定罪

  • 同治皇帝竟然不是死于天花 而是另有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顺治怎么会染上天花,顺治皇帝得天花,顺治得天花死的吗

    同治帝亲政还不到两年,就忽然患了重病,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驾崩了。死的时候年仅1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同治帝的突然死亡也成为了大清朝无数的谜案之一,为我们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猜测和疑问。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界和一般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根据正史记载是死于天

  • 唐代的名臣颜之推和颜真卿之间的关系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颜真卿与颜之推,张旭与颜真卿,颜回与颜真卿的关系

    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称为是“家教规范”。而颜真卿是唐代的名臣,他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界的瑰宝。那么,颜真卿和颜之推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图片来源于网络从颜氏家谱上可以看到,颜回是颜氏的祖先,传至颜之推是第35世,而颜真

  • 古代最惨监考官:泄题被杀 半截身蘸血写七“惨”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王朝科考怎么泄密,驾考考试员是监考官吗,科目三考试监考官是谁

    天气转暖,高考、中考又将如期而至。考季凶猛,自古如此。在中国,博得前途、获得良好的出路、改变自己乃至家人的命运,考试是唯一的办法。只有考上了,才能走出去,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因此,从古至今,人们都对考试十分重视,而且特别重视它的公平性。网络配图在中国,考试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隋唐之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