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16 更新时间:2023/12/17 0:05:18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也在他的身上留有明显的印记,导致他心胸偏狭、滥用 权力、残忍无情,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行为方式。总而言之,他不允许别人向他的权威挑战;细而言之,他最担心别人对他不尊重。

有一个故事说,一天朱元璋在京城中微服出行,忽然听到一个老婆婆私下叫他为“老头儿”。朱元璋大怒,随后来到太傅徐达的家,走进房中怒气还未消,绕室而行,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当时徐达不在家,徐夫人大为恐惧,担心会发生别的不测,她惶恐地一再向朱元璋行礼,说:“难道是妾夫徐达负罪于陛下吗?”朱元璋说:“不是,嫂子不要往那儿想。”他随即紧急下令,召五城兵马司官员带领全部兵马过来,他说:“当年张士诚曾经短时期窃据江东,吴民至今还称他为张王。如今朕身为天下,此邦居民竟敢呼喊朕为老儿,这是为什么!”他下令将胆敢对他不恭的一大批百姓家籍收没,以泄私愤,以示惩戒。

网络配图

有时,朱元璋与臣下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心胸未史狭小。朱元璋曾经下诏,免除江南各郡县的赋税。但是到了秋在,还是向这些郡县征了税。一个担任右正言的官员周衡,觉得不妥,向朱元璋进言说:“陛下曾经有诏,蠲免了那里秋季的赋税,天下都为之庆幸。如今又要征税,这让天下人看来是没有诚信。”朱元璋也觉得自己理亏,说:“你说得对。”事情到这似乎已经完结了,可没过多久,周衡请假回乡探亲。周衡是无锡人,无锡离南京很近。他和朱元璋约定,六日以后恢复朝参,但是周衡第七天才回来,误了期限。朱元璋愤怒地说:“朕失信于天下,你失信天子!”然后竟然下令将周衡处死。

然而,朱元璋的残忍并不是天生的。当年他在社会底层,苦难深重,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朱元璋只能忍受。也许,他自幼就对富人对官府充满了仇恨,可又有够向谁发泄呢?但现在他的地位变了,他的手中有权力了。他可以发威、发怒,相对地,别人对他也无可奈何了。他的心越来越狠,一天一天练就了残忍的性情。在朱元璋起兵之初,他就面临一个处理将帅关系的问题。朱元璋从普通战士“渐至提兵”,他所统帅的将领,许多人经历都和他差不多。朱元璋必须确立自己的权威,才能驾驭这些如狼似虎的将帅。

网络配图

由于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第一个被他除掉的是平章邵荣,那是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当时朱元璋所委任的将帅以邵荣、徐达、常遇春三人最为卓着。据称,当时邵荣“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情败露后,朱元璋打算免邵荣之死,但同为将帅的常遇春说:“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所谓人臣,是相对于君主而言,当时朱元璋还没做皇帝,君臣关系还谈不到,朱元璋与邵荣之间,充其量不过是起义军军官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君臣的名分还远远没有确定。但是,正如明人所说的那样:“太祖之初振也,将属皆草莽粗士,人人欲试大位。”一群草莽粗士和朱元璋一同起兵后,人人都想当皇帝。当然,朱元璋最后还是杀了邵荣,但在杀荣之前,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饮酒,流涕,表示兄弟情深,出手杀戮实在是不忍心。不过,这时的朱元璋还可能有点不忍之心,还不愿意表现得过于残忍。

权力的争夺是残酷的,能够最终胜出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争夺者不仅能力超群,而且往往凶残无情。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削除诸将的兵权对巩固皇权也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朱元璋在铲除政治权力对手时,手段之残酷亘古未有。

网络配图

胡蓝之狱,也称胡蓝党案,是胡党之狱和蓝党之狱的合称,“胡”指胡惟庸,“蓝”指蓝玉。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君主制国家以来,宰相或丞相就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位高权重。宰相可以是皇帝的得力助手,也可以对皇帝的权力构成威胁――历史上宰相篡夺皇权的并不罕见。朱元璋历尽艰险登上大位,他决不能容忍别人与他分享权力,他对身边的任何权臣都会严加防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他身边的任何权臣都面临着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代奸相李义府因何上位:公开支持武则天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朝,李义府是奸臣的代表,生活奢侈、卖官鬻爵、杀人不眨眼……“笑里藏刀”就是他的最好标签。不过,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作恶,李义府也是如此。初入政坛时,他也很想有一番作为,怎奈时势难料、政局险恶,被种种因素裹挟着的李义府最终走上一条奸臣的不归路,而到最后,他自己也成为政坛上的一颗棋子……

  • 同治皇帝靠寻欢作乐减压 19岁死于花柳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清王朝建立后的第八代皇帝。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称帝,次年改元同治。11年后,也就是公元1873年,17岁的载淳亲政。但是未及两年,这位少年皇帝便撒手人寰,时年仅19岁。有关于同治皇帝的英年早逝,广为流传的是说他因行为不检,染梅毒而死。如《清史演义》第七

  • 三国时这5个人死的最可惜 个个都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之间的征战之中出了很多的英雄,除去史实外,明代作家罗贯中更是在其《三国演义》一书中对很多的英雄做了精彩的演绎,有网友罗列出了三国时期死得最可惜的五个人,不过这五个人之中并不包括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网络配图三国中武力值第一的武将,人称鬼神吕布。吕布英勇神武,在三国早期多次击

  • 解密: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为何供奉元世祖忽必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也驾崩。这离奇的遭遇似有暗算。虽说他已多时健康欠佳,她却健康活跃。事实上她在13日主持立宣统(本名溥仪,1908-1911在位)为嗣君,后者才3岁(可是也有她身体欠安的传说)。其实,内幕如何,已无关宏旨。宣统命中注定为中国最后一个君主。

  • 元朝历史上忽必烈为何要先征大理再灭南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都有抵牾之处,究竟孰是孰非?13 世纪中叶,蒙古人绕

  • 严嵩如何从不愿同流合污的书生变成“巨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纯最初,那个叫严嵩的名人留给世人的面孔是清新可人的,恰似一个书生。这个江西分宜人五岁启蒙读书,九岁读县学,十岁时县试成绩已经出类拔萃。19岁他乡试中举,25岁廷试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正德二年(1507年),严嵩授翰林院编修,官居七品。这一年他才27岁,轻而易举地就成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网络配

  • 揭秘女皇武则天与狄仁杰真实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去年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狄仁杰真相》,于赓哲告诉大家,狄仁杰不仅是“神探”,更是卓越的政治家,但那位“元芳”却查无此人。网络配图对于因“元芳体”而爆红的李元芳,于赓哲表示,史籍中并无相关记载,应为影视作品的虚构,“并无资料记载有哪些助手始终跟随狄仁杰”。而剧中李元芳的官

  • 宋朝开国政治:注定了岳飞悲剧和中华民族的停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华浩浩殇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许多个朝代,而宋朝,则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转变而令人非常瞩目。赵宋这个朝代,又以其颇具争议性的历史,成为史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总体而论,宋朝是中华大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宋前与宋后中华历史中的国家形态和社会面貌整体差距很大。从最直观的角度看来,宋后的版图疆

  • 他的一句话 竟预言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网络配图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

  • 天下霸主的选择:即便自刎也不肯过乌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关于项羽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自刎乌江,说法一: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