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谜团: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历史谜团: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39 更新时间:2024/1/27 8:03:00

导读:秦始皇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生前统一了六国,是第一个皇帝。死后将万千兵马俑带入坟墓,企图在阴间也闯出自己的天地。按理来说,这样一位君王应该非注重知识,可是在他在位时期做了一件怪事,就是“焚书坑儒”。这些书本到底哪里得罪他了,还是说其中另有隐情。

网络配图

焚书并非始于秦始皇,早在秦之前,便有焚书。秦始皇焚书,起因并非因为儒生反对他,儒家本以投靠权势侍奉君主为本能,以歌功颂德取悦于君主为本领。但有一位儒生对这位新发迹的君主“尽忠”太急切了,要秦始皇效法古人,分封他的儿子到各地为王,像周朝那样有千年的江山。这正犯了秦始皇的大忌,是对秦始皇立国精神的挑战。

秦始皇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毁掉儒书,超过六十天仍不焚毁的,处以黥刑,罚做苦工。两个人以上谈论儒书的,一律处决,凡“是古非今”的,全部斩首。但政府图书馆收藏,供博士们研究的儒书、其它学派的着作、医书、卜卦、种树的书,不在焚烧之列。目的是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儒家要回到过去,秦始皇则要面向未来,这便成为必然的矛盾。

引起秦始皇焚书的原因无疑是这位儒生尽忠太急了点,或时机不当。儒家的功能本领就是维护皇权统治,终极目的就是投靠皇帝这个主子。但心太急,始皇帝刚刚统一了全国,这个大帝国在他手里正热乎劲,你就让他“分封”,他一定不高兴。如果慢慢来,儒家的那一套思想和本领,保证能让所有的专制钜头喜欢。

网络配图

对这些专制流氓,拍急了,拍到马蹄子上,自己便要倒霉。儒生都是些被功名利禄痰迷心窍的人,恨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始皇实在是不懂他们的心。比如另一个专制人物刘邦,他最厌恶儒生,最瞧不起儒生,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的那些手下都是从前跟他一起混的流氓黑社会朋友,在宫中就像从前在刘邦家里一样没礼法,更谈不上君臣之礼。这让刘邦觉得很不对劲,但又不知道如何改正,这时儒家学派的机会来了,博士孙叔通请求由他制定朝见皇帝的“朝仪”。孙叔通特意到儒家的老家曲阜请了三十多名礼仪专家,帮助自己制定“朝仪”,并加以演习。到“朝仪”正式用时,刘邦果然享受到了帝王之尊,大喜曰:“老天爷,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威风!”立刻给孙叔通加官加赏。想一想,秦时的那个儒生不是太心急了吗?

秦始皇还有一大罪名是“坑儒”。坑儒本与焚书无关,坑儒是由道家的方士引起的,矛头对的本是道家的方士。有两个方士法术不灵,害怕杀头,便悄悄逃走,逃走之前极力散布诽谤秦始皇的言论,秦始皇本来很器重他们,这一行为,让秦始皇暴怒。随后把咸阳城市中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抓起来,调查他们平时有无诽谤言论,调查结果有四百六十人犯罪,全部坑杀。

网络配图

焚书不只是秦始皇才有的头脑,一般人也能想出,只是做不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为维护儒家正统,要“火其书”─把佛家和道家都全部烧掉。清代的郑板桥,也看不惯非儒家的书:“魏晋而下,迄至唐宋,着书者千百家,其中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常恨不得始皇而烧之。”一个专制人物或一个专制时代,即使没有“焚书”的罪名,如果思想禁锢得如天罗地网,与焚书又有什么两样?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期需要将全力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暴力。儒家的以和为贵一定不符合秦始皇统治国家的思想。所以落得个被焚书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康熙和《红楼梦》放在一起说看似毫无关系,因为曹雪芹是乾隆时期的人,和康熙年代相差久远。其实不然,《红楼梦》里有一个“元妃省亲”的情节,而这个情节,其实是借曹雪芹省亲来写康熙皇帝的南巡。康熙皇帝,即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 康熙铲除鳌拜的幕后推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鳌拜可谓是满清第一大恶人,连皇帝都拿他没办法,只能任由他在眼皮底下作威作福。但是好景不长,坏人鳌拜终于被皇帝杀死。可是皇帝怎能想得如此妙招,背后的主谋到底是谁呢?康熙幼年智勇双全除鳌拜的故事一直是历史文学作品里的热门主题,虽说是一朝之君,但小小年纪如何清除顽党,或许幕后的推手才是不可缺失的角色

  • 揭秘:唐明皇和杨贵妃是否真的恩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一骑红尘妃子笑,古代君王为了博得妃子一笑用尽了各种方法。唐明皇就曾经让人快马加鞭运送新鲜的荔枝回来,只是因为杨玉环喜爱荔枝。这看起来唐明皇与杨玉环很恩爱,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他俩真如史书记载的这般恩爱吗?《长恨歌》毕竟是诗,容量有限,情感发展过程得不到充分展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是承前启后之

  • 他十二岁为相 为何之后从史书上消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宰相小甘罗》,被里面的小甘罗的机智才华所钦佩,这么小都可以当上使者,去跟赵国谈判,并游说成功,当上了宰相,最后因为甘罗和嬴政政见不合,辞官归隐,令人感到惋惜。如果他继续在嬴政身边,或许不会有“焚书坑儒”那样的事了。由于想知道这么牛逼的天才少年,最后怎么样了,是继续厉害,还是跟伤仲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也在他的身上留有明显的印记,导致他心胸偏狭、滥用 权力、残忍无情,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行为方式。总而言之,他不允许别人向他的权威挑战;细而言之,他最担心别人对他不尊重。有一个故事说,一天朱

  • 一代奸相李义府因何上位:公开支持武则天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朝,李义府是奸臣的代表,生活奢侈、卖官鬻爵、杀人不眨眼……“笑里藏刀”就是他的最好标签。不过,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作恶,李义府也是如此。初入政坛时,他也很想有一番作为,怎奈时势难料、政局险恶,被种种因素裹挟着的李义府最终走上一条奸臣的不归路,而到最后,他自己也成为政坛上的一颗棋子……

  • 同治皇帝靠寻欢作乐减压 19岁死于花柳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清王朝建立后的第八代皇帝。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称帝,次年改元同治。11年后,也就是公元1873年,17岁的载淳亲政。但是未及两年,这位少年皇帝便撒手人寰,时年仅19岁。有关于同治皇帝的英年早逝,广为流传的是说他因行为不检,染梅毒而死。如《清史演义》第七

  • 三国时这5个人死的最可惜 个个都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之间的征战之中出了很多的英雄,除去史实外,明代作家罗贯中更是在其《三国演义》一书中对很多的英雄做了精彩的演绎,有网友罗列出了三国时期死得最可惜的五个人,不过这五个人之中并不包括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网络配图三国中武力值第一的武将,人称鬼神吕布。吕布英勇神武,在三国早期多次击

  • 解密: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为何供奉元世祖忽必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也驾崩。这离奇的遭遇似有暗算。虽说他已多时健康欠佳,她却健康活跃。事实上她在13日主持立宣统(本名溥仪,1908-1911在位)为嗣君,后者才3岁(可是也有她身体欠安的传说)。其实,内幕如何,已无关宏旨。宣统命中注定为中国最后一个君主。

  • 元朝历史上忽必烈为何要先征大理再灭南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都有抵牾之处,究竟孰是孰非?13 世纪中叶,蒙古人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