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荒诞背后的真相:宋高宗为何用处女选太子

荒诞背后的真相:宋高宗为何用处女选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53 更新时间:2024/3/4 4:49:45

导读:自古皇帝选太子都是以“立长、立嫡、立贤”为原则,然而在宋朝,宋高宗却自创了一种荒诞的选太子方法——用处女选太子。宋高宗竟然用十名处女选出太子人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趣闻解密与您一起探讨。

继承宋高宗之皇位的宋孝宗赵昚是所有宋朝皇帝中最为精明能干的人物之一,他继承皇位之后,迅速用了一大批能臣干吏,并且为蒙受不白之冤的岳飞平反,颇有当年宋太祖的风范,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后世的史料中有关宋孝宗赵昚的记载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他通过宋高宗考验坐上皇帝的传奇经历。之所以他能以非亲子身份继承宋高宗的皇位,一方面与高宗无子被迫在赵氏宗亲中选太子有关;另外一方面,恐怕也是最为主要的方面,得益于他在一次处理宋高宗送给他十个美女问题上的出色表现。听起来可能有点难以置信,赵昚继承皇位与处理十个美女之间怎么会存有如此大的关联呢?

网络配图

故事还得从公元1129年说起,就是在这一年,金左副元帅宗维攻陷徐州,驱军南下,扼守在淮阳的韩世忠军一触即溃,败走盐城,金兵长驱直进,一路杀到扬州附近的天长军。以往金军入侵之时都是靠着韩世忠和岳飞等一批名将的竭力抗击,宋朝皇室才方保无忧。但这次连韩世忠的军队都在金兵的冲击下失败,自然使得宋朝皇室失去了赖以依存的屏障。韩世忠的这次失败使宋高宗惊恐万分,逃跑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狼狈。由于受到过度的惊吓,宋高宗赵构在这次事件之后就失去了生往任何一次都狼狈。由于受到过度的惊吓,宋高宗赵构在这次事件之后就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儿子也在苗刘之变后死去,加上太宗系的后人,在靖康之变后基本被金国一网打尽,因此从太宗的后代之中几乎找不出可以继承自己皇位的合适人选。为了不至于使自己在百年之后皇位落于外姓人氏之手,宋高宗被迫在宋太宗的哥哥宋太祖的后代中寻找可以继承自己皇位的人选。

与宋太宗的后代不同,当时宋太祖的后代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想在这一千多人之中选出合适的人选亦并非易事。经过一番仔细的搜寻,宋高宗终于找到了一胖一瘦两个小孩。在两个太子人选当中,赵昚便是其中一位偏瘦的小孩。刚开始,宋高宗对赵昚并没有太大的好感,而是中意胖点的小孩。按理说赵昚继承皇位的机会应当也就到此画上了句号,但是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在他放弃做皇帝的梦想之时,发生了一件微小的事情,进而使整个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宋高宗将赵昚和胖小孩叫到一起,恰巧此时闯进了一只猫,赵昚正全神贯注地听宋高宗讲话,猫闯进来后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而胖小孩却不同,猫闯进来后他显得很惊慌,再也无心听宋高宗讲话,连忙伸脚去踢猫,动作极其粗鲁。胖小孩这一粗鲁的举动彻底葬送了高宗原本对他仅存的一丝好感,最终,高宗打发走了胖小孩,将赵昚留在宫中。按理说,赵昚被留在宫中之后,皇位继承人非他莫属了,但是他在宫中待了将近有20年,却没有被确立为太子,这让人匪夷所思。

网络配图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赵昚非宋高宗亲生,宋高宗始终对他怀有成见,他希望多给自己留些时间,渴望出现自己能生育的奇迹;其二是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不喜欢赵昚,而喜欢另一个养育在宫中的赵琢,她一直劝高宗立赵琢为太子,这使宋高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不知如何取舍。最终,他想出了一个既可以不使韦太后生气,又可以考验赵昚和赵琢的万全之策:给他们两人分别送去十名绝色处女,待半个月之后再将这些绝色佳丽召回来认真查验,谁破处最少,谁将是皇位的最佳人选。宋高宗想出的这个招数很管用,效果也很明显。送给赵昚的十个佳丽被召回来之后完好如初,而送给赵琢的十个佳丽却全部都不再是处女。最终,赵昚通过了宋高宗的考验,顺利地被立为太子,直至登上皇帝的宝座。

网络配图

在封建社会,皇子皇孙地位尊贵,有个三妻四妾本是极为平常的事,贪婪女色、留连宫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宋高宗何以竟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太子人选呢?原因有二,一是北宋以来,理学兴盛,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念,要求士大夫克己守礼,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禁欲主义成为伦理纲常的基本要求,朝廷上也要求皇族大臣清心寡欲、修身养性,从而形成了一种道德评判。所以赵昚的不近女色就成为道德高尚、品质端正的代表,受到高宗的钟爱。二是高宗本来就喜欢赵昚,赵昚对高宗赵构非常有礼,孝敬有加,对高宗的教诲言听计从,时时流露出对高宗知遇的感激之情,而且赵昚对时局形势的分析,外交国策的建议每每让高宗深以为是,还曾帮助他识破了秦桧暗中谋划让自己的儿子做宰相的计划,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所以他内心早已决定立他为太子,高宗深知赵昚不是好色之徒,宫闱生活尚称严谨,因而采用了“处女”考验的办法,也幸亏赵昚听从了老师史浩的建议,在美色面前严格自制,经受住了这次“处女”考验,从而登上了太子的宝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旧唐书中说的徐贤妃徐慧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刚刚上映,便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再加上宣传力度到位,从正式开始播出的时候起,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便一直暴涨。但是很多人对于武媚娘传奇徐慧这个人物,由于缺乏了解,一直都存在疑问,那么徐慧这个人究竟又是怎样的呢,她和武媚娘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徐慧和武媚娘都是唐太宗

  • 官场不倒翁: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历史上一个人在很多个朝代为官的不少见,但是如果是“十朝元老”那就真的需要一点实力加运气了。改朝换代是历史上常见的事,那些当朝的官员要不叛变,要不被杀。那这“十朝元老”究竟是靠什么当来的呢?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

  • 宫廷历史:清朝皇帝处理国政时不在故宫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名为“金銮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建于明代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到皇帝顺治帝时,顺治帝二年(1645年)初改名“太和殿”。其实,这里并不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地方,只有巨型

  • “忠疑之术”残害了哪些名臣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将领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体现了信任的重要性。确实如此,带兵打仗自然要选择信得过的人,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当然信任也是双方的事情,不仅你要做到信任别人,更重要的是要别人信任你。自古很多名臣就死在了这条原因上,因为帝王的怀疑最终惨遭杀害。“忠疑”一词,源出《反经》。是大诗

  • 朱元璋挚爱马皇后:真正母仪天下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马皇后在历史上堪称母仪天下,因此,不管是史书上记载还是民间流传,关于她的故事有很多。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记载,在朱元璋还未称帝前,马皇后曾经几次救了她的丈夫。有次,朱元璋被郭子兴关禁闭,禁止有人给他送食物。马皇后知道后偷偷给朱元璋做了烧饼,但因为被义母撞见而把饼藏在怀里,等拿出时胸上的肉已经被烫焦。义母

  • 史上最会演戏的皇帝 爱妃死了竟哭七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用来证明皇太极大奸大伪的资料和史家用来证明皇太极至诚至善的资料,是一份。网络配图国内史家阎崇年先生登上电视讲清史,讲到这样一件事:正当皇太极发起锦州战役、将锦州围困得水泄不通之时,这时候后方传来消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病重,“是夜一鼓,盛京使至,奏宸妃疾笃,上即起营”……听到这个

  • 历史上汉文帝刘恒宠姬慎夫人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的宠姬为慎夫人,史书上对慎夫人的记录不是很详细,关于她的出生年月更是不详,只知道慎夫人是邯郸人,长得十分美艳动人,并且擅长音律和歌舞,深得汉文帝的喜爱。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相关书籍,有记录慎夫人和刘恒的事情。公元前177年,正好到了秋天,长安郊外的花园中,开满了各色各样的花朵,这些花朵异常繁盛

  • 诸葛亮死的时候 刘禅为何要杀死出谋划策的李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血腥的杀人事件,原由是怕马屁拍出了杀身之祸!受到架空打压的益州籍官员李邈,对为诸葛亮进行十分肤浅的哀礼尚差别意,找时机对刘禅说道:“西汉时辰的吕禄、霍禹,未必就有谋反之心;文帝、宣帝也不是嗜杀大臣的君主。网络配图前者(指吕后侄儿吕禄)谋反后者(指霍光儿子霍禹)被杀的缘故原由

  • 南朝天子刘彧 登基前由于过分肥胖而被当猪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彧预计是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最胖的天子,在他没有当上天子之前,刘彧因身体肥壮,前天子刘子业称他为猪王,在地上掘坑注入泥水,把刘彧的衣服脱光扔进坑里。再用木槽盛饭拌以杂菜,命他像猪一样爬在地上吃。网络配图南朝的宋废帝刘子业由于酷虐被弑后,宋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湘东王刘彧继位,是为宋明帝。刘彧少年的时辰风

  • 造纸术的发明者大太监蔡伦的功绩及人生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蔡伦,字敬仲,出生于公元61年。不过关于蔡伦的出生年份历年来都有些争议另一说为公元63年。蔡伦出生在一个铁匠世家,在他之前的几代,家中都以打铁为生。蔡伦年少时在乡里读过书,《周礼》、《论语》这些蔡伦也都读过。他还对周边的生活生产感兴趣,冶炼、种麻、养蚕等,因此,在蔡伦还时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