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游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他有着怎样的坚持?

陆游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他有着怎样的坚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1/26 5:24:58

说到陆游,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陆游,北宋爱国诗人,生于两宋之交,家国动乱中,陆游从来都将收复家国当做毕生梦想,八十余载,从未放弃。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拿刀定乾坤,出身书香世家,又在民兵军寨中长大的陆游,自小读书习武,有金戈铁马的飒飒英姿,也有情感细腻炙热的句句诗词,和南宋辛弃疾一样,亦柔亦刚,文武双全。

陆游一生,有过“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的茫然与消极,有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悠然与清欢,也有过“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惆怅与悲凉。可最多的,是他有“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的英雄意气,有“后生谁忆当年事,泪溅龙床请此征”的滚烫热血,还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的壮心不已。

对于家国流离,他从未放弃那份决心和热忱,直至奄奄一息,不眷恋红尘,唯一放不下的也只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一生是不断战斗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而在他的影响下,其后代子孙均为国征战,一片丹心,陆家满门忠烈,千百年来,世人无不敬重。

01 /

家国动乱,少年颠沛流离

1125年,金兵南下,大宋国势孱弱危在旦夕,那年深秋十月,淮河之上一艘官船日夜兼程,船里是当朝京西路转运副使,从六品朝官陆宰,正奉旨入京,船中内室是他临产的夫人,一个平常的夜晚,风雨飘摇,陆宰在这船上喜得一子。

其子取名为陆游,字务观:

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列子》

来不及看看世间繁华,一个月后,徽宗禅让,钦宗继位,改元靖康。家国动乱,陆游一出生,就赶上了。

第二年,金兵入京,陆游的父亲和叔父,虽为文官,却也弃笔从戎,提刀上了战场,成了战场上奋力坚守的抗金英雄。可当时的宋军怎敌金兵武勇,汴京兵败投降,高宗南逃,陆宰也只能带着一岁的陆游四处逃离,躲藏。

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小小年纪,便看惯了人间苍凉景象,即使晚年时候,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三山杜门作歌》

后来陆宰带着陆游随撤离大军,到了浙江东阳,依附于当地的民间武装生活,陆游便在这样的山寨中,度过了自己的年少时光。

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又生长于英雄豪杰之中。小时候的陆游,读书习武,加之天资聪慧,12岁即能为诗文,剑法精通。不谦虚地说,颜值高,还是个文武全才,更绝的是,文能独尊诗坛,武可勇冠三军,提笔便是挥洒自如,拿剑便能击贼杀敌: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

少年陆游在家国流离的仇恨中长大,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早早便立下了要抗金复国的宏大愿望。

这颗自小就萌发的爱国情怀,已经化作血肉,成为了他一切行为的基因。

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十六岁的陆游奋不顾身,远赴临安,决意参加科考,以此报效祖国。

02 /

得罪权贵,三进考场皆败

1153年,陆游赴临安赶考,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对陆家可是颇有成见,陆游的父亲和叔父,都是抗金英雄,极力主张通过战事收复河山,这与秦桧的政见背道而驰,陆游则难免受到迁怒。

第一次考试,毫无意外的名落孙山,陆游也不气馁,重振旗鼓,很快参加了第二次,正好赶上名将岳飞被杀的惨案,陆游痛心之余,在考卷中直抒己见,写诗表达了对于秦桧的不满,同样,这一次也以失败告终。

连续两考不第,陆游也意识到可能是秦桧从中作梗,下一次考试,竟是在十年之后,29岁的陆游第三次应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谁知,这次居然是主考官得罪了秦桧,把留给秦桧之孙第一名的位置给了陆游,这下,陆游又成了冤大头。

秦桧恨屋及乌,顺带记了陆游一笔:我活着一天,这小子就没有及第的可能!

所幸,没多久秦桧死了,三十四岁的陆游,总算在自己师父曾几的推举下,步入仕途,任福州主簿。不久,调入京师,终于拥有了实现抱负的机会。

03 /

入仕为官,力主北征遭贬

1158年,陆游初入仕途,官位虽小,但陆游却极为上心,朝廷鼓励大家针砭时弊,勇于上谏,,陆游当真了。

他说,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王爵。惹怒一干臣僚。

他说,高宗爱玩物,此事“亏损圣德”,需要杜绝。得罪了皇帝。

他说,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应予罢免。好在这一次,说到了高宗的心坎上,欣然采纳。

1162年孝宗继位,陆游迁为编修官,离梦想越来越近的陆游,上书迁都,发出要整顿军纪,徐图中原的口号,新皇玩心未泯,不予理睬,陆游便又请宰相张焘过问此事,此举惹怒孝宗,陆游被贬江府通判。

陆游位微言轻,一时之间,没有掀起大的波浪,过了两年,抗金名将张浚北伐落败,朝廷签订“隆兴和议”,陆游瞬间坐不住了,抗金灭敌,收复河山,是陆游自小的宏愿。

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後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

陆游上书反对,写信给宰相张焘,点名批评当红朝臣:

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

孝宗大怒,墙倒众人推,好事者又翻出陆游力主北伐的旧账,就这样,结束了人生中第一次短暂的为官经历,回到了山阴老家。

仕途受挫,坎坷艰难,陆游难以释怀,而最令人肝肠寸断的,还有他生命中那段刻骨铭心又求而不得的爱情:

陆游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一个博学俊逸,一个聪慧贤良,顺理成章的,两家人便喜结连理。

婚后两人吟诗作画、琴瑟和鸣,岁月静好,神仙眷侣。

可无奈的是,婚后几年,唐婉无所出,在当时没有科学论证的环境里,只能将一且原因归根于诅咒和报应,陆母自然按捺不住,以死相逼,执意要求陆游休妻。纵然万般不愿,但母命难违。陆游终是一纸休书,断绝了自己和爱妻今生的缘分。

多年以后,两人在沈园重逢,百般情绪涌上心头,两人一唱一和,两首《钗头凤》流传千年: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钗头凤》

04 /

茫然避世,心中热血不减

三十四岁出仕,四十二岁罢业。回到老家开始闲居生活的陆游,一片茫茫然。他有灰心丧气的情绪,也有绝尘归隐的心思,时不时的,发出一些消极避世的感叹:

悟浮生。厌浮名。回视千钟一发轻。从今心太平。——《长相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赋闲期间,他写了许多诗歌: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破阵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然而,表面悠悠然,生活兴致盎然,可心底哪里真正放得下那正处于危难存亡之际的家国呢。这时的他,心中夹杂着矛盾,看起来似乎已经看淡俗世,但盖不住的,是他那一刻火热的心,至始至终,都还渴望着一份转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似乎到了无路可走的窘境,可陆游还是攥紧了最后一丝希望,或许转眼之间,便是绿柳明花的新景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文人士大夫的情怀,陆游亦如此,身在江湖,心忧家国,希望有一天,能继续为国效力。果然,柳暗花明。

四年后,陆游收到了四川最高军事统帅王炎的邀请函,这意味他惦记了半辈子要从军出战的梦,一朝得偿。

05 /

光芒乍现,几番宦海浮沉

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哪怕环境如何恶劣,际遇如何悲凉,却仍会觉得自己身处无限荣光,陆游即是如此。

古时四川,可谓是一片凄凉之地,地势险峻,此地爆发战事,粮草补给吃紧,其生活惨况可想而知,来到四川的陆游,却迎来了他人生的高潮。

在一次次与金兵对抗的战役中,陆游尽情挥洒自己积攒和压抑多年的热血。同时,也在诗里,记录着自己这份真实又浓烈的爱国情意: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穈如土色。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陆游不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三千里秦岭幽谷,十万亩林木萧杀,这期间,他的诗中,多有老虎出没:

...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至今传军中,尚愧壮士颜。——《怀昔》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

当时已46岁的陆游,仍能刺杀猛虎,其英勇,可见一斑:

腾身刺猛虎,至今血溅裘。——《步出万里桥门至江上》刺虎腾身万目前,白袍溅血尚依然。——《建安遣兴·刺虎腾身万目前》

可不想,这段肆意挥洒热血豪情的日子并不长久,陆游起草的收复战略计划《平戎策》被朝廷否决,王炎被明升暗降的调走,幕僚悉数被遣散,陆游也在其中。

这一次打击,几乎让陆游陷入了绝望,短暂的光芒黯淡之后,陆游流落成都,彻底过上了昏暗颓放的生活,并给自己取名“放翁”。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凄风冷雨,半醉半醒,陆游在山道之间失魂落魄,半生蹉跎只为光复河山,几十年的光景,最终却成了一场空梦。

随后的十余年,陆游因直言上谏,遭群臣几度弹劾,三进官场,四出山阴,直到1203年,宁宗年间,陆游编撰国史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以此致仕。

06 /

北伐兵败,忧郁成疾而逝

最后一次回到老家,陆游已经年近八十,报国之梦破灭,让陆游这个已经走到人生暮年的老人,只有靠过往中短暂的欢愉回忆,陪着自己,去熬过一夜一夜的岁月流逝: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塞上长城成为了一份落空的期许,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声音,还一直回荡在耳边。

陆游这一辈子,收复家国的希冀贯穿一生,可讽刺的是,他只有在梦里,才见过那样的情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把自己满腔的家国情怀一次一次推向笔端,生之年,他没能看到自己的宏愿成真,但他炽烈的激情,至死不休,他把所有的殷切都寄托在儿孙身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他最后一丝热血,也化作了对儿孙的嘱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他85岁的人生,轰然而止,留下近万诗篇,在岁月的轮回中,经久不衰,撑起了家国脊梁。

经历无数次的磨难和绝望,却从未想过要放弃,这或许是另一种英雄主义。

他的坚持,是自小立志,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他的坚持,是历遍坎坷,逢诏必回的民族信念。

他的坚持,是生死置外,不忘一统的尘世遗愿。

明知执着是累,仍然一往而前,明知追求是苦,仍然奋不顾身。

陆游,正像是他诗中的那株梅花,那是一个民族的风骨: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死后雍正上位 康熙为何马上处死他的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雍正杀康熙心腹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汤显祖《牡丹亭》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个王朝和无数个皇帝,王朝帝位更替之间,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通常都会贬谪、流放乃至杀灭前朝或者先帝亲信,换成自己信任之人,进而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

  • 康熙的儿子各个都优秀 雍正之后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王朝》是一部精彩的清宫历史大剧,尤其是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部分最为精彩,虽然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十分了解,但有个现象也是比较奇怪的。既然是九子夺嫡,那么至少说明康熙皇帝的诸皇子都是优秀的,不然的话就不存在夺嫡这一说了。因为能力不够

  • 乾隆为什么能坐稳江山长达60年 雍正临死的时候杀了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雍正和乾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春秋》有言:“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孟子》有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这便是雍正皇帝让有感而发的一联。那是一个辉煌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漫天流言的时代,他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也相信后世定有懂

  • 雍正一生兢兢业业 雍正皇帝为什么一直被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被骂,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清朝12位皇帝中,雍正的在位时间并不算长,尤其和他爹康熙、儿子乾隆比起来。因此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清朝的盛世似乎与雍正没多大关系,甚至连“康雍乾盛世”,都被人们简称为“康乾盛世”。雍正不仅功绩被人忽视,就连他即位后实行的改革措施,本来只

  • 秦王嬴政和太子丹,从朋友变成敌人,他们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荆轲刺秦,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公元前227年,也即战国末期,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 末代皇帝溥仪是何时登基的?大典上他的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末代皇帝溥仪是何时登基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光绪皇帝在1908年11月18日中毒而死,慈禧太后在1908年11月19日病重而死。在光绪帝死的当晚,慈禧就连夜诏醇亲王载沣和庆亲王奕劻觐见,宣布要立年仅三岁的溥仪为皇帝。到了第二天,慈禧太后就死了,她当时患了痢疾,病情很严重,但

  • 封号同样是庆妃的陆氏张氏,结局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封号同样是庆妃的陆氏张氏,结局有何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封号,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对人的一种称谓,通常是由皇帝取封号。而在后宫中,一些地位稍高的妃嫔也有着自己的封号,接受封号表示接受御封并有正式地位。但是在清王朝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些妃嫔封号相同的情况,

  • 周瑜和郭嘉有何功绩能受到后世追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当时曹操身边的将领都认为袁绍的这两个儿子已经和丧家之犬一般,关外的胡人不会支援他们,而且此时再进行远征,只怕刘备会挑拨刘表趁机袭击许都,一时间,曹操也是两难,但就在这个时候,郭嘉却认为刘表会限制住刘备,因此即便许都空虚也不怕

  • 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什么蜀汉最先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被神化的一个人,很多故事是罗贯中杜撰。在真实历史上,诸葛亮虽说没有这么神奇,但也是一代人杰。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评价他,“真乃天下奇才也”!然而,既然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何蜀国却先亡呢?对此,有专家指出,诸葛亮犯了三个致命的大错,以至于不能完成统一大业,抱憾白帝城,蜀

  • 汉中之战以后,如果刘备休养生息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中战争后,刘备的领土势力达到顶峰!它在荆州、益州和汉中有三个巨大的遗址,占据了世界近一半的领土。但是它是什么样的汉中呢?这是一个荒芜的汉中!自从张璐在汉中向曹操投降后,曹操就分批把汉中大量的人畜打包,转移到魏国长安周边地区,使刘备获得汉中,但没有利用。在古代,人口是生产力。如果有人口,就会有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