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靠蹴鞠发迹的高俅其实和苏轼竟然关系匪浅

靠蹴鞠发迹的高俅其实和苏轼竟然关系匪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86 更新时间:2024/1/20 5:41:50

高俅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形象,千百年来,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却是作为一个反面人物。众所周知的便是高俅迫害林冲一家,使得林冲不得不上梁山。林冲的职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总教头,那么高俅这样一个小人,是如何发迹,如何成为一个可以和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作对的人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浒传》开篇就写高俅,高俅原名高毬,是游荡在东京街头的泼皮无赖,这无赖没什么长处,擅长踢球。后来坏事做尽,被父亲告上了官府,受了刑罚,觉得在东京混不下去了,就去了柳世权那里,可是柳世权不愿意收留他,所以让高球去药商董将仕那里。但是董将仕也不愿意收留,最后几经辗转,高俅被王都太尉收留,至此高俅才算稳定下来,王都太尉对高俅是好的像是一家人一样,自此,高俅开始发迹,开始平步青云。最后小王都太尉的小舅子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端王因为高俅会踢球而看中了高俅,又因为高俅在他面前百般的讨好和卑微,而开始重用高俅。后来端王登基后,提拔高俅为殿帅府太尉。而高俅也将自己的名字从高毬改成高俅,觉得身份地位变了,名字也该跟着贵气些。

从高毬的发迹史中可以看出,作者要批判的不仅仅是高俅这样的小人,更是这样的小人身后的靠山,小人发迹,英雄末路,隐隐含摄了梁山好汉最后的悲惨结局,和北宋灭亡的现实。

历史上的高俅

高俅是梁山英雄的一大劲敌,书中说的是他凭蹴鞠本领高得到皇帝的赏识,什么都不会,只会溜须拍马,陷害了众多的梁山好汉。书中的他令人恨的牙痒痒,历史上的高俅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俅,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个人,出生年月不详,去世时间是公元1126年,真实的他和书中的他相差很远,史书记载,高俅本来是个小官,文字工作做得特别好,写的字很好看,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武学方面也不错,他也会蹴鞠,蹴鞠只是他的业务爱好而已。

高俅最初是被苏轼推荐给端王的姑父,苏轼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能够得到苏轼的欣赏,文学方面的造诣应该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端王邀请高俅蹴鞠,高俅高超的技术让端王对他赞不绝口,从此高俅就留在他的身边。

端王当了皇帝后,对高俅青睐有加,送到军队去锻炼,只为增加功绩。高俅也很幸运,他在边关那几年,大宋打了不少胜仗,高俅从一个小兵做到宋军统领,最后掌管兵权。

史书中没有记载高俅带兵打仗的情况,猜测高俅有一些带兵的本领,但是要统领整个军队应该是不行的,大宋的军队交到他的手上被打败是迟早的事情。

高俅在朝廷上左右逢源,除了会哄皇帝高兴,还有就是懂得知恩图报,只要是帮过他的人,比如刘仲武,他都会报答。所以历史上的高俅比起童贯蔡京这些大奸臣,他也没那么令人厌恶。

高俅 苏轼

苏轼与高俅这二位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单独拿出来一位大家都清楚是什么人,但是把这二位放一起大家又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个人认为这二位之间的故事其实也是一段美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说那个时候高俅还是一个破落子弟,在苏府(苏东坡家)当个小官,与苏东坡很是熟识,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大文豪啊,这高俅也是会舞文弄墨的,写好了文章也是会拿给苏东坡看让苏东坡给指正的,于是苏东坡就发现,这高俅文采不错啊,也是个人才啊,于是就高看他一眼,有合适的机会也会想着他。

苏东坡曾将高俅推荐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但是由于曾府门客已经很多,高俅被人给退了回来。苏东坡又把高俅推荐给当朝驸马都尉王晋卿,为高俅在驸马府谋得了个小官。高俅在驸马府一呆就是小十年,估计也是够郁闷的,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了当时的端王即是后来的宋徽宗,因踢得一脚好球而使二人混个脸熟,后来端王继位,高俅因得这层关系再加上会做人情商高一路高歌官路亨通,官至节度使后来又升为枢密使,他爹他哥也鸡犬升天高官厚禄享受着。所以高俅打心里是感激苏东坡的。

在那个时代政治派系斗争是很激烈的,不巧苏东坡就是那个牺牲品,连番贬职、流放,让苏东坡饥寒交迫,可怜一代大家就这样客死他乡。

这两个人在政治上意见相左,人生取向也是背道而驰,一个人飞黄腾达的时候正是另一个人落魄失意的时候,那么这两个人又有什么交集?在仕途上高俅帮不上苏东坡或者说是苏家人的忙,但是由于苏家的落魄,在苏家人(苏东坡子孙后代)进京的时候,高俅总是会亲自接待并好吃好喝好住的供着,还给予钱财帮助。就是因为高俅一直顾念着苏东坡对他的知遇之恩,爱屋及乌的一直对苏氏后人加以照顾。

历史上对高俅的评价咱们先不用管,就高俅与苏东坡这一段故事咱们完全可以相信人性的美好存在于任何人的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杨坚的艰辛皇帝之路 多次侥幸逃过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周,杨坚晚年,杨坚死后传位给谁

    杨坚能从一个大臣到最后自己当上皇帝,并且还被称为历史上第二伟大的皇帝,相信这里面一定有着他非凡的能力的,但是咱们今天不说那个,咱就说说他当皇帝之前的事情吧!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

  • 历史上的女真英雄完颜宗弼妻子身份之谜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完颜宗弼子孙,杨容姬图片,历史上有完颜洪烈这个人吗

    完颜宗弼,生年不详,本叫斡啜,又被叫做兀术、斡出和晃斡出。他是女真族出身,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金朝著名的将领,为金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完颜宗弼从小便有过人的胆略和见识,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一开始他跟随着自己的二哥完颜宗望四处征战,在鸳鸯泺追击过辽国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此后而在战场上

  • 李鸿章访问法国期间:拒登埃菲尔塔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国阿尔法铁塔,李鸿章访问欧美,李鸿章访问英国

    导读:甲午战争后,都在争论着中国是走帝制还是共和时,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李鸿章,在针对这个无聊的问题争论时,李鸿章却成为了一个左右为难的孤臣。李鸿章曾在访问法国期间,拒绝登埃菲尔铁塔,这又是为什么呢?她一直这样站立着,迎接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这群人中,曾有一个来自中国的老人,他的名字就叫李鸿章。李

  • 旷世耽美:中国史上第一男皇后韩子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男后韩子高,男皇后韩子高画像,男皇后韩子高陵墓

    导读:提到皇后你想到的一定是温婉贤惠,美貌动人。但前提是一定是个女的。可是历史也有例外的时候,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一位男皇后,他的名字叫韩子高。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这个男皇后是怎样当上的。当年,韩国电影《王的男人》比病毒蔓延得还猛,1200多万人次观看,一举成为韩国史上最卖座电影。《王的男人》凭什么这么牛?

  • 金銮殿 在唐代只是皇宫中的一个偏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承明殿,唐朝皇宫图,唐朝的皇宫还在吗

    导读:古装影视剧中,我们会看皇宫里的一些场景。皇帝上朝的地方,金銮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然而,金銮殿最早出现在唐代,而不是清朝。唐代那会还只是皇宫中的一个偏殿。网络配图在电视剧《三国》第一集中,曹操就对同僚说:“你们不是把金銮殿都视为圣地……”看,曹操也知道“金銮殿”!但不对啊,他那个年代怎么会有“

  • 揭秘:诸葛亮一生最信任的武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杀诸葛亮技能,诸葛亮是哪里人,左慈和诸葛亮谁厉害

    导读:诸葛亮,三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诸葛亮的事业中,最可靠的支柱便是赵云。赵云是诸葛亮所有将领中最信得过的一位。当然,赵云也是对诸葛亮谋划支持最坚决的大将。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定南)人。自幼刚正雄壮,喜好练武,遇事善于思考,肯动脑筋。青少年时期喜武但不逞强,有勇但不斗勇。曾先后

  • 揭秘:希特勒为何终生不敢吃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希特勒饮食,希特勒不吃肉是真的吗,希特勒为什么吃素

    导读:希特勒在历史上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用他那极具蛊惑力的言论,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在他身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异现象。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从不吃肉。究竟是何原因使这个杀人狂魔不敢吃肉呢?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他吃的每顿饭都要事先被品尝过确定没毒。对一只猪,或者一头牛,或者一只羊而言,阿道

  • 揭秘:哪三样东西毁了秦始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还活着的证据曝光,秦始皇陵三大未解之谜,秦始皇死前三大怪事

    导读:人这一生总会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不然只会像行尸走肉一般机械化的去进行一系列动作。说到最喜爱的东西,应该是人人都有,哪怕皇帝也不例外。但是这爱好也是大事,弄不好会毁掉你的一生。先吃苦后富贵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贪婪,且又吝啬。早年在邯郸与母亲相依为命吃尽苦头的嬴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特点表

  • 揭皇帝后宫“潜规则”害死多少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穿越清朝当皇帝,清朝后宫,皇帝的寝宫

    导读:一入宫门深似海,此话确实没错。连皇帝都不能随便进出的皇宫,平常人更是进去出不来。其中最惨的就属后宫的嫔妃。后宫女子千千万,既要得宠爱,又得守规矩,这可苦了这一群女子。在皇宫的潜规则下,很多人都丢掉了性命。一般说来,宫廷杀人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远古时期祭祀用的人殉和人牲,一种是按照王朝法制依法处死

  • 皇帝“游迹”:雍正帝继位后为何很少出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帝列表,皇帝模拟器,皇帝犯法了谁来治罪

    导读:游山玩水应该是每个人都喜欢做的事情,皇帝也不例外,总是会找一些理由以微服出巡,访问民情为由,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散散心。可是雍正偏偏却没有这么做,酷爱游玩的他,登基后反而减少了出游次数,这是为什么呢?雍正帝看到了康熙帝常常出巡造成的种种弊端,而这正是他自己“励精图治”要加以改变的。担心自己出巡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