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帝“游迹”:雍正帝继位后为何很少出巡

皇帝“游迹”:雍正帝继位后为何很少出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39 更新时间:2023/12/9 16:27:16

导读:游山玩水应该是每个人都喜欢做的事情,皇帝也不例外,总是会找一些理由以微服出巡,访问民情为由,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散散心。可是雍正偏偏却没有这么做,酷爱游玩的他,登基后反而减少了出游次数,这是为什么呢?

雍正帝看到了康熙帝常常出巡造成的种种弊端,而这正是他自己“励精图治”要加以改变的。担心自己出巡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包括出巡本身的大笔支出,是雍正帝不出巡的重要甚至是根本的原因。

网络配图

武陟油茶是河南有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外包装上多有介绍油茶历史的文字。笔者见到其中的一种是这样写的:清代雍正皇帝至武陟视察黄河险工,知县吴世碌以武陟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称赞“武陟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并传旨广开油茶馆,武陟油茶由此盛名远扬。

“出游”之由来

雍正帝还是皇子时,确曾随父康熙帝多次外出,包括南巡江浙,西巡五台,塞外巡狩,以及前往盛京(今沈阳)祭拜祖陵。即位后,除了去清东陵(今河北遵化马兰峪)安葬、祭奠康熙帝外,他在位十三年间只在京城及周边活动,主要是紫禁城和圆明园,这与其父康熙帝、其子乾隆帝经常出巡,形成了鲜明对比。

终雍正帝一生,既没有到过河南,也没有到过曲阜。但上述两则雍正“出游”的故事,却并非全是无稽之谈。“吴世碌”史有其人,正确的写法是“吴世禄”,据雍正《河南通志》记载,他是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雍正元年(1723年)任武陟知县,二年调任嵩县知县。

武陟是黄河和沁水的交汇处,康熙末年河水数次泛滥,雍正元年再次黄河漫决,附近州县大面积遭灾。雍正帝命副河道总督嵇曾筠专驻武陟,并在武陟建龙王庙,赐名嘉应观。他还特别颁赐祭文,后刊于铜碑之上。总之,雍正帝对于武陟的河工是极为重视的。

而雍正帝“游”曲阜的说法,也是事出有因。雍正二年六月初九日,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因雷击而烧毁,这事对雍正帝震动很大,他在上谕中说:孔子道高德厚,为万世师表,所以维世教、立人极者,与天地同其悠久。朕临御以来,思极尊崇之典,以申仰止之忱。今阙里圣庙被灾,岂朕尊师重道之诚有未至欤?

网络配图

为此他亲前往京师的孔庙祭奠。六月十三日,雍正帝令派遣工部官员前往与山东巡抚等筹议重建事宜,务期“规制复旧,庙貌重新”。他同时承诺“告成之日,朕将亲诣行礼”。雍正帝极关注曲阜孔庙大成殿的修复,由中央特拨款项。雍正七年冬,有大臣上奏说,大成殿上梁的前两日,曲阜天现庆云。雍正帝很为此高兴,觉得是自己的“诚敬微忱”感动了上帝及先师。

雍正八年十月,大成殿修复工程告竣。但雍正帝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只是命皇五子弘昼等前往曲阜参加落成告祭典礼。

食言有苦衷

雍正帝的即位不论合法与否,他统治之初,内部形势确实很严峻。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以皇考之心为心,以皇考之政为政”。“皇考”就是他的父亲康熙帝。但康熙帝生前一些出巡活动,包括进行木兰秋狝,也就是塞外狩猎,雍正帝并未能效而仿之。雍正二年时,他派怡亲王允祥及皇四子弘历等前往围场,并十分关注他们的狩猎情况,而他不曾亲往。《上谕内阁》记载,雍正四年十月,雍正帝对此有过解释,一方面承认不如父亲,另一方面说明原因在于防范的需要:

国家武备关系紧要,不可一日废弛。朕之不往,乃朕不及皇考之处,朕自知之。盖以朕之兄弟阿其那(指允禩)、塞思黑(指允禟)等密结匪党,僭蓄邪谋,遇事生波,中怀叵测,朕实有防范之心,不便远临边塞。同样道理,他不可能于继位初期前往河南武陟视察河工,享受油茶,并诌上两句顺口溜的。

网络配图

到了雍正八年十月,雍正帝的统治形势已十分稳固,且他曾承诺亲往曲阜,为何又食言了呢?这应与此一时期其身体状况大有关系。从雍正七年冬天开始,雍正帝大病一场,八年九月,他甚至将秘密传位一事告诉了大臣张廷玉,算是交待后事了,这表明病情相当险恶。让他一个月后就拖着病体去曲阜,的确不现实。

以上解释了雍正帝不可能去河南武陟以及未能亲往曲阜的原因,但这仍无法回答:雍正朝十三年间,他何以未能像康熙帝一样出巡,毕竟他也有统治安定且身体健康的时候。雍正三年(1725年),盛京将军噶尔弼赴任时,雍正帝告诉他:来年将前往盛京(今沈阳)谒陵。四年四月二十日噶尔弼上奏说,盛京风调雨顺,地方安谧,望皇帝幸陵。雍正帝的朱批是:“候旨,未定。”

这一时期,曾经权势显赫的年羹业已自裁,隆科多也遭到打压,离心离德的兄弟允禩、允禟将定大罪,雍正帝的统治日益安定。然而他对于前往盛京还是犹豫未定。结果,这次没去,而且一直未去。

不是雍正不想去,是真的没有时间。当个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仅要关心国家发展走势,还要和各个地区多互动。皇帝就一人,恨不得学会分身术,以应付这些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古人认为烟草“还魂”:崇祯帝颁布禁烟令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人认为云是什么,古人认为心是什么,古代人认为天是什么

    导读: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说起“控烟”,绝不仅是现代才有的,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尤其是明清两代就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公共场所内吸烟。新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6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其禁烟范围之广,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网络配图烟草自明代传入中国,古

  • 宋朝历史上的奇景:宋理宗金有可能并非是皇室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理宗年号,评价宋理宗,明朝人怎么看待宋朝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并不是一位皇子,最终却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为什么呢?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冒牌皇帝呢?他的继位经历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笔者一起去探寻一下宋理宗的秘密吧。宋理宗(1205~1264),原名赵与莒,于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又于12

  • 古怪爱好:王安石为什么不愿意坐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安石不爱洗澡,轿子介绍,王安石代表作

    导读:古代的官员出门时必须要有专门的轿子坐,这也算是身份的一种体现。可是偏偏有人还不爱好这个。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在做官期间,就不喜欢坐轿子四处走。这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他有这样的习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

  • 古代何种级别的官员才能坐八抬大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级调研员相当于什么级别,一级调研员对应什么级别,处级上面是什么级别

    导读:八抬大轿在古代指的是娶亲用的大花轿,得用八个人抬。但是,八抬大轿难道只有结婚的新人才能做吗?并不是的,八抬大轿虽然不是只有新人才能坐,但是官员要做八台大轿,还要得到达某种级别才行。网络配图古代的轿子,大致有两种形制或类型,一种是不上帷子的凉轿,也叫亮轿或显轿,一种是上帷子的暖轿,又称暗轿。不同

  • 宫廷秘史:古代帝王为何自称“孤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帝王的自称有哪些,古代女子我的自称,唐朝皇帝自称朕吗

    导读:影视剧中,我们会看到君王常说:孤,怎样怎样的。小编就好奇了,一国之君,拥有着三宫六院,满朝文武,用不完的金银财宝,为什么要自称孤寡?孤又代表什么含义呢?古代君王为何自称孤寡“孤、寡”在现在的语义中,指的是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老人。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两个词加上“朕”却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

  • 大宋王朝的灭亡为何会是“文明的中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宋是被谁灭掉的,大宋后来被谁灭了,大宋什么时候灭的

    导读:为什么说大宋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这就要从11-13世纪的宋王朝说起了,唐宋的变革,代表的是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后,就被中断了,进而导致了历史上某种程度的倒退。网络配图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

  • 历史解密: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氏家族为什么弄不过司马家,夏侯姓氏还有后人吗,司马懿被灭族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网络配图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

  • 不可思议!和珅竟与乾隆皇帝同榻而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比和珅大多少岁,乾隆皇帝与和珅,乾隆皇帝简介

    导读:乾隆算得上是明君,但是令人好奇的是,明知道和珅是一个奸臣,还让和珅经常跟随左右。也正是因为乾隆的庇佑,和珅在乾隆执政的几十年间,积累了一笔巨额的财富。嘉庆帝将其革职查办之时,查抄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将近有八亿两白银的赃款,民间有“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一说。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奸臣会受到乾隆的无比

  • 戊戌变法疑云:光绪支持变法只是为自己的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戊戌变法怎么读,戊戌变法序幕

    在甲午战后,国家面临危机之秋,光绪皇帝的思想受到刺激,逐渐在封建主义思想营垒中发生了摇动,对他们统治人民的“祖宗之法”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也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了。他力图探索新的统治妙方——学习外国,“发愤为雄”,对他们统治下的中国进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个新趋向。光绪在清廷统治集团内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要伪造遗诏,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斯为何焚书坑儒,雍正篡改遗诏,李斯为秦相翻译

    作为辅佐秦始皇开辟千古第一功业的一代明相,在临危受命时却改了始皇帝的遗诏,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私欲太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斯秉承了是法家治国,这与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治国方略不谋而合,所以其能在大秦一统天下时一展所学,终成就位极人臣的功业。但始皇帝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