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呐喊?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呐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07 更新时间:2024/1/15 11:55:13

你真的了解武则天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矗立着两座高大而宏美的建筑:天堂与明堂。它们都是在原来的旧址上重新设计建造而成。

千年前的东都洛阳城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在此理政、礼佛和生活。大抵是长安城的过往太过惨痛,这位女帝在移居东都洛阳城后,终生没有再回返。

01

提到武则天,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女帝身份:她为了权力不惜残害自己的子女,以及那首带着传说色彩的《催花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日宣诏幸上苑·催花诗》

其实,这并不仅仅只是一首诗,也是一纸诏书。

诏书上就题着这首诗,这首诗,就是诏书的原文。

把诏书写成一首诗,或者说,以诗为诏书,作为绝对中规中矩的官方诏书,翻遍历史,只怕也没有几例了。

腊日,即农历腊月初八。

还是冬天。

万物肃杀,生命凋零的季节里,让百花齐放,这本就是违背常理的。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下这样根本不合理的诏令呢?

据说,当时,有大臣请武则天前往上苑赏花,实则是要行谋逆之事。起初,武则天大抵并未细想,或许还带着几分好奇,便答应了,然而不久,武则天便理智回笼,查出了其中的端倪。但她并没有声张,更没有大肆抓捕问罪,而是写下了这道特殊的诏书,并令人宣诏到上苑。

这道诏书的接旨人是谁呢?

是春神:

朕要在明天早上游玩上苑,特诏令春神让百花连夜齐放!

可想而知,这样一道奇异的诏书会带给满朝文武怎样的震动。

然而,当第二天一早,群臣随武则天来到上苑,果然见百花齐放;对于这样近乎神迹的表现,并不知晓内情的臣子们只有惊撼莫名,反而让武则天的威信愈加提升。

这背后还有哪些操作,后人不得而知。但从此一事便足见武则天的冷静、智慧与手段,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变大不利为大利。

02

如果说《催花诗》展现的是武则天的帝威严与智慧,那么,下面这首诗则展现了武媚娘小女子的凄婉哀情: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

“思纷纷”、“憔悴支离”、“忆君”、“长下泪”、“石榴裙”,即使不知道这首诗的背景,只看这几个词,亦可知这是一首思人的哀怨之诗。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与上一首诗完全相反,甚至找不到一点共通之处,如果不是知道这首诗是武则天所作,大抵不会有人把这样一首凄凄切切的诗同一代女帝联系在一起。

然而,它的作者确实是武则天,也是武媚娘,是在唐太宗去世后,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明空:

我日夜思念于你,相思过度,身心憔悴,以至于把红色看成是绿色;

你若是不相信我的泪水是为你而流,就请你打开衣箱,看看那泪痕斑驳的石榴裙,那是我苦思你的证明!

据说,已经登基为帝的帝王李治正是看到这首诗,才想起了自己的旧情人——媚娘。

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

红色和绿色,相差是很大的。能把红色看成是绿色,这得要是多么恍惚的精神状态,而这都是因为思念心中的爱人。

如果说这句诗还化用了梁王僧孺诗的“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的典故,那么“憔悴支离为忆君”就是绝对直白的情话,我这般的憔悴就是为了你,不遮掩,不含蓄,不做作。

然而,诗的作者清楚地知道,对方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自己却只是一名卑微到尘埃里的尼姑,即使对方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情意,甚至于对自己已经全然没有了爱意,明空也好,媚娘也罢,又能做什么呢?不过只能黯然自伤罢了。

然而,苦情的媚娘却还是想要向你证明,哪怕你不相信,哪怕你已无情,至少,斑驳着重重泪痕的我的石榴裙——是我为你饱受相思之苦的证明!

这是泣诉,是无奈的哀告,也是卑微的明空、媚娘能做出的唯一自证与努力!

有人说,这是心机深重的武则天为了回宫夺权的刻意之作,然而,一诗入眼,一诗入心,一个没有半点真情实感的人,又怎能写得出直击人心的句子呢?

不是武媚娘玩弄了感情,而是“一入宫门深似海”,是来自无情深宫的风刀霜剑把本来柔情婉转的少女生生逼成了冷酷的女王。

03

武则天去世时留下了无字碑。

有人说,这是武则天欲千秋功罪,后人评说;也有人说,本来是有碑文的,只是因为各种缘故,没能刻上去。

其实,无论是对于武媚娘,明空还是武则天,当时的时代都难以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人道主义的怜悯。

武媚娘14岁便由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中为才人,14岁,正是花季少女,明艳秀美真性情,却整整12年未获宠爱,直到26岁的人近中年,却要出家为尼,这是何等的不公?

但没有人会关心。

从古至今,君王死后,宫妃出家为尼者有之,为君王殉葬者亦有之,古之常理,何错之有?

如果明空真的就此在感业寺为尼一生,大抵后世史书不会有属于武媚娘的只语片言。即便有,寥寥几语,怎能道尽青春女子一生的凄惨遭际?

26岁的武媚娘、明空含着自己的血泪,一步步走上至尊的高位,变成众人眼中牡鸡司晨、霸占李家天下、残暴独裁的武则天,剥掉的,不仅仅是善良、软弱、依赖,更是曾经那颗期期艾艾、期盼明月朝阳、憧憬人事美好的女儿心……

碑刻,记录君王生平功绩,然而作为女帝的武则天,本身就受到来自男性臣子的诟病,虽以武力镇压了各路反抗大军,也用酷吏镇住了朝中的局势;然而,晚年病重在床,却被臣下发动政变,被亲生儿子夺权——

回想这一生,没有普通百姓的平安喜乐,没有民间夫妻的儿孙满堂,一个没有强势依傍的女子,终此一生在后宫、前朝危机里苦苦挣扎、汲汲营营,到头来,没了丈夫,没了女儿,没了儿子,风烛残年,孤家寡人,黄泉路近,受迫于人……

便是有碑文,也免不了后世史书之笔骂名滚滚,那么,又何必强求那些虚名呢?

武媚娘,明空,武则天,从来都是走在一条有去无回的独木桥上,心中的所思所想,“微斯人,吾谁与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徐达夫人谢氏进宫做客后,几天后就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宫仆射为什么要报仇,谢氏祖坟墓,明朝徐达有几位夫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达夫人谢氏进宫做客后,为何会被赐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明太祖朱元璋雄猜阴刻、残酷寡恩,不但对开国功臣过于屠戮,有时候也会由于一些零碎琐

  • 探索杜甫漂泊无定的一生,他永远怀着对生命最质朴的热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我一生渴望被珍藏妥善安放,关于生命的古诗词有哪些,莫泊桑说过人生活在希望之中

    你真的了解杜甫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有一位诗人,人们都言他伟大,或因他忧国忧民,心系家国,或因他感慨生民,为无数普通人留下历史的注脚,或就如BBC关于他的纪录片中诠释的那样:他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表现者,更是塑造者。总之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

  • 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是什么出身?下场为何大多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四公子后的感受,战国四公子为什么有名,“战国四公子”因何而得名

    对战国四公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史记》中,战国四公子被分别被立传,几乎成了战国的标签之一,后世对他们的大名也是耳熟能详。但这四位人生赢家,最终结局大都不怎么好。原因是由他们的身份注定:让人们敬仰、艳羡的公子们,实际上是强化王权的阻碍,即,他们是不符合时代发

  • 唐朝大画家阎立本是怎么成为狄仁杰的老师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狄仁杰恩师,通天狄仁杰洛秋燕结局,阎立本

    在《神探狄仁杰》第二部里,狄大人说自己的老师就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阎立本,而阎立本与狄仁杰在历史上确实有过师生之谊。那么唐朝大画家阎立本为什么会是唐朝名相、神探狄仁杰的老师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由于绘画水平太高,无论是当时人还是后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阎立

  • 探索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的苏东坡,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东坡故事典故,人要活得有血有肉,苏东坡一屁过江的故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苏东坡是一座富矿,千百年来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关于苏东坡的研究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若论东坡传记,有两个版本绕不过去,一则林语堂《苏东坡传》,一则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前者偏感性,后者重考证,两者结合起来,可读出一个有血有

  • 陈宫先后背叛了曹操和吕布,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宫背叛过吕布吗,陈宫离开吕布投奔了谁,陈宫为什么不离开吕布

    陈宫曾经背叛过吕布,而陈宫在投奔吕布之前已经背叛了一次曹操。那么陈宫为什么会先后背叛了曹操和吕布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讲解!首先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上的陈宫两次站错了队,因此现存史料中有关陈宫的记载是比较少的,他两次背叛主公的原因也没有详细记载。本鬼接下来的观点也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大家姑

  • 王安石变法后,苏轼为何会入狱?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轼入狱多少天,苏轼批评王安石变法,苏轼出狱后写的诗

    很多人都不了解苏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北宋积弊甚多,在王安石的劝说下,宋神宗决定变法,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这一年,苏轼33岁,正值壮年,他在仕途上本有一番大的作为,但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受排挤。当时宋神宗铁了心支持王安石,苏轼自知在

  • 汉武帝刘彻小时候的名字真的是“刘彘”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刘彻时期,汉武帝刘彻小名叫什么,汉武帝刘彻出生地

    看过经典电视剧《汉武大帝》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剧中的汉武帝刘彻小时候的姓名叫“刘彘(彘意为猪)”,因此汉武帝刘彻在网上有个别名叫“野猪”。那么汉武帝刘彻小时候的姓名真的是“刘彘”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比较靠谱的史书(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没有任何记载表

  • 历史上的曹休实力如何?被誉为曹氏武将的顶梁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真历史上厉害吗,曹氏是什么,曹真是谁的儿子啊

    历史上的曹休实力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曹氏家族名将辈出,和夏侯家一起帮助曹操三分天下的曹氏武将中,曹洪、曹仁等属于一代武将,曹休、曹真等人属于二代武将,两人能力都非常出众,但曹休却被罗贯中弱化了,他的能力要比曹真强,被曹操称为曹家千里驹,这不仅三国演义中有描写,

  • 衣带诏事件后,曹营八大将为何没有留下偷袭曹操的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偷袭曹营,张良为何不建议刘邦备战或逃走,张飞一吼吓退50万大军

    还不知道曹营八大将为何没有留下张飞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衣带诏事件爆发,曹操斩杀了在京城的董承、王子服等人,还有两个漏网之鱼,即西凉马腾和徐州刘备。曹操曾和刘备“煮酒论英雄”,认为刘备是能与自己匹敌的英雄豪杰,对他非常忌惮。因此,曹操趁刘备在徐州立足未稳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