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朝鲜第一夫人李雪主:金正日“钦点”的儿媳[图]

朝鲜第一夫人李雪主:金正日“钦点”的儿媳[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05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0:02

金家夫人的身份一经曝光,这位美女便立刻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她的4次公开亮相,也很快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关注。

7月7日,观看牡丹峰乐团演出时,坐在金正恩身侧的雪主身着端庄的西服套裙,跟金正恩的人民装很是相配。小西服领,圆衣襟,还别出心裁地以蓝色滚边勾勒出西服外套的轮廓腰线,颇显活泼亮丽。

7月14日,李雪主寸步不离地陪金正恩访问了平壤仓田街庆上幼儿园。她身着鹅黄底白色波点及膝洋装,外搭鹅黄色勾边白色小外套,配鱼嘴高跟鞋。整套衣服颇有香奈儿最近推崇的复古淑女风,大方而甜美,让人顿生亲近之感。

25日出席绫罗人民游乐园竣工仪式时,李雪主身穿OL风拼色连衣裙,圆领、泡泡袖和大片绿色,高腰黑色包身裙,不仅很好地勾勒出她匀称的身材,也让她看起来利落精干,端庄得体又不失年轻时尚。照片中,她挽着金正恩的手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尽显两人的亲近。

26日,李雪主随金正恩观看庆祝解放战争胜利59周年演出,这次她穿大红色波点短外套内搭黑色及膝连衣裙,女性化的圆角领和一粒扣的设计突显出女性的柔和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4套衣服均为及膝或膝上的短裙。看来,近日朝鲜女子裙长日短之风,正是由第一夫人领衔示范的。

长期以来,朝鲜领导人的爱情和婚姻始终是对外绝口不提的“最高机密”。韩国《中央日报》称,金正恩正在摆脱父亲的执政风格,人民传递他与之前的领导人有所不同的信息,试图塑造“改革者”形象。而李雪主表现出的时尚品味,正是这场形象塑造中的重要部分。

金家“钦点”的第一夫人

据报道,这位新近曝光的第一夫人不仅才貌双全,而且出身良好,是前任领袖金正日在继位计划中“钦点”的儿媳。

韩国《东亚日报》称,李雪主于1989年出生在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北道,身高164厘米,父亲是清津市大学的教员,母亲在水南地区妇产科工作。李雪主毕业于平壤市中区金星第二中学,毕业后到中国留学,学习声乐。

少年期间,李雪主曾至少两度与韩国“亲密接触”。

2003年3月,首次“南北青少年红十字友谊植树”联合活动在金刚山(朝鲜名山,位于朝韩边界)举行,正读初中五年级的李雪主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当时的她,一副稚气未脱的学生妹模样,穿着蓝色团体服,着红领巾,扎两条小辫,略带婴儿肥的脸上已初见少女的清丽。

2005年9月,她又以拉拉队员的身份参加了在韩国仁川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17岁的她身穿白色的朝鲜传统服装,虽略显青涩,却甜美清纯犹如韩剧女主角。

回国后,李雪主在人民安保部的银河管弦乐团工作,在一次除夕演出中,被金正日和金正恩父子一眼相中。

2009年,李雪主在金日成综合大学特别班接受了6个月的“第一夫人礼仪培训”,随后与金正恩正式完婚,次年产下一女,满足了金正日老人家抱孙子的心愿。

婚后,她继续自己的老本行,攻读博士学位,筹组并管理“牡丹峰乐团”。

在媒体曝光的照片中,李雪主侧身望向金正恩,笑容温柔腼腆,眼神盈满笑意,金正恩也经常向妻子露出会心的笑脸,不难看出,这是一对恩爱小夫妻。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获悉“金正恩已婚”后,马上“祝他们生活幸福”,还开玩笑:“我们没被邀请参加婚礼,也没有进一步信息。你被邀请了吗?”

长期以来,朝鲜领导人的爱情和婚姻始终是对外绝口不提的“最高机密”。韩国《中央日报》称,金正恩正在摆脱父亲的执政风格,向人民传递他与之前的领导人有所不同的信息,试图塑造“改革者”形象。而李雪主表现出的时尚品味,正是这场形象塑造中的重要部分。

有她在侧,让金正恩更显亲和稳重

在朝鲜民众看来,这位美貌与气质兼修的女子,绝对配得上第一夫人的头衔,而且有她在身边,还可让金正恩更显亲和。

显然,朝鲜这次公布金正恩婚讯经过了严密策划:先让李雪主逐步出现在媒体视野中,再择机宣布金正恩与李雪主的关系。

分析认为,公布婚姻,要么是本轮政策转变的一部分,要么是一场宣传攻势的最新发展,又或者两者皆是。而选择此时公布,是因为金正恩想借此稳定朝鲜政局和接班后的权力机构。

长期以来,朝鲜领导人的爱情和婚姻始终是对外绝口不提的“最高机密”。韩国《中央日报》称,金正恩正在摆脱父亲的执政风格,向人民传递他与之前的领导人有所不同的信息,试图塑造“改革者”形象。

“此举意在把金正恩的新政打造成朝鲜版的肯尼迪总统黄金时代。”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研究员约翰·帕克告诉《纽约时报》,“一位精力旺盛、富有魅力的第一夫人能对创造这种形象,产生极大帮助。”

而李雪主表现出的时尚品味,正是这场形象塑造中的重要部分——要知道,多年来我们看到的朝鲜女性,要么穿着臃肿的传统服饰,要么就是色调灰暗的工作服。

也有人认为,朝鲜此举是为消除外界对金正恩“不成熟、太年轻”的疑虑,显示他稳重成熟,并已稳定地接过了权杖。“如果他出访或视察时形单只影,可能会有人看不起他,觉得他未长大,”首尔国立大学教授郑永锡表示,“但有妻子在侧,则显示他已是一家之主,长大成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铁面无情”的朱镕基因何当众落泪?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朱镕基给予外界的最突出的印象,乃是"铁面无情"。美国《新闻周刊》说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老板"。中国新闻社则说他"从'右派'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其跨度之大,非坚韧不拔之人莫能为也",还说他"敢说,因为他说的是心里话,是真话,不是八股老套"。 这样一个人,如若不是为情所动,有感而发,能够泪洒剧场么? 现

  • 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骑兵出身的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五大野战军都有骑兵出身将军的身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军队都曾有骑兵部队。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各野战军都在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五大野战军都有骑兵出身将军的身影,他们在五大野战军的分布情况如下:第一野战军的骑兵部队有:第一野战军直辖骑兵第一师和骑兵第二师

  • 散文大家黄裳:钟爱藏书,喜欢足球(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散文大家黄裳先生昨日傍晚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93岁。陈子善说,黄裳先生有四个身份:记者;散文家;藏书家;版本学家。在和他交往的三十多年里,谈得最多的就是书,“关于藏书,这个话题他永远也谈不完。”昨晚,记者从黄裳女儿容仪处获悉,散文大家黄裳先生昨日傍晚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93岁。前日入院,昨日

  • 乔冠华晚年悲剧源于“两个女人和一段婚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乔冠华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外交家,其郁郁以终的结局,曾令许多人感到惋惜。他的第二任夫人章含之女士在《我与乔冠华》和《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两书中的自述,更令这种结局染上了一层凄美的悲剧色彩。导致乔冠华晚年悲剧的原委,研究者往往就一些人事关系作出推测,当事人则语焉不详。章含之曾

  • 包拯包青天简介 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

  • 专家:马可波罗是元帝特工 常执行机密任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元史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说,据历史文献记载,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罗马教皇之命,从威尼斯来到元朝上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在元朝供职的17年间,马可·波罗常被忽必烈派到帝国各地执行机密任务。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父带着罗马教皇的书信和礼品,

  • 宋仁宗赵祯有儿子吗,历史上宋仁宗死后谁继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宋仁宗之后的皇帝是谁?宋仁宗赵祯是中国宋朝的第六个皇帝,是宋代帝王中的名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有42年,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么,宋仁宗有几个儿子,宋仁宗儿子是谁?他死后谁继承了皇位呢?宋仁宗赵祯,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杨王赵昉、雍王赵昕、荆王

  • 揭秘历史上真实李元芳:刚直不阿 为民请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元芳,你怎么看?”一句《神探狄仁杰》里的台词突然就成了网络上的流行语,那历史上有没有一位李元芳呢?有,不过他不是唐朝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而正直的官员,也办过几个漂亮案子。李元芳出生于1489年夏天,甘肃秦安县人。大约30岁时,李元芳被明世宗任命为顺天府宛平知县。宛平靠近京城,一直是高官

  • 唐太宗纳谏是作秀 只是听听依旧我行我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曾止于一树下,曰:“此嘉树。”随行的宇文士及立刻附和,赞不绝口。太宗正色说道:“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这则故事相当著名,常被引用证明唐太宗“亲贤人远小人”。不过,一般人不知道,这个故事其实还有下文。据刘肃《大唐新语·谀佞第二十一》记载,唐太宗的

  • 明朝官员工资解密:海瑞连两斤肉都买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顾炎武的这一观点影响很大,后世几乎所有研究明史的人都有类似的观点:明代官员很穷,贪污是低薪制导致的,穷是“当贪官的理由”。事实上,明代的俸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定下来的,后来成为有明一代的定例。朱元璋在制定工资标准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