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史参考》:难于评价的司徒雷登

《文史参考》:难于评价的司徒雷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73 更新时间:2024/1/1 21:43:31

五十年前,司徒雷登在美国华盛顿逝世。作为燕京大学无可争议的创办者和灵魂人物,他在中美两国的外交史和教育史上都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今天再来认真思考和总结。不过,司徒雷登在国内之所以妇孺皆知,却不完全是因为他创办燕京大学的经历,更多是因为泽东的章《别了,司徒雷登》。因为创办燕京大学而在国际上获得极大声誉,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美国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也正因为大使生涯,司徒雷登在国共之争结束后被取得胜利的中共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者,遭到毛泽东无情而又辛辣的讽刺: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第一个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如前所述,他是燕大的创办者,之后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最后又在美国度过生。但解决第二个问题却并非易事。黄宗江先生还健在时,记得有一次我采访老人,老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小子胆子够大的,敢写司徒雷登,这可是毛主席否定过的。尽管是玩笑话,但也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此课题存在的疑虑。

即使抛开政治因素,如评价司徒雷登,依然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众所周知,在近代,基督教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来到中国的,教会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在当时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之下得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教会大学研究的使命就是要彻底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罪恶,提高人民反帝斗争的意志。”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中,西方传教士确实一直占据着强势话语。但是,正如章开沅先生所论述的那样:过去人们曾经将中国教会大学单纯看作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殊不知它也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的发展变化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历史,正是这些在院系调整中被撤销了的教会大学,把现代教育模式和女子教育带入了中国;也正是这些教会大学,对近代中国科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积极的作用。如何评价教会大学,一直是当下教会大学研究者的困境。在当时的教会大学中,没有哪所学校能够像燕京大学这样如此深地介入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甚至外交的各个角落。另外,燕京大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其与中国的合拍及不合拍,也让评价这所曾驰名中外的大学的掌舵人显得困难重重。

就与西方世界的关系而言,自首批传教士来华,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与外界处于一系列紧张的冲突之中,其一是种族和文化观念的冲突,其二又有民族冲突和国际冲突,在中共建政之后,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又成为首要的问题。燕京大学的发展过程,恰巧和中国与外界的一系列冲突合拍,这使燕京大学自诞生起就处于一系列的冲突当中。传教士一开始在中国举步维艰,义和团运动、反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等等,正是这一系列冲突的外在表现。而化解这些冲突,正是与燕京大学“合二为一、甚至互为代名词”的司徒雷登无法避免的历史任务。

第一个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如前所述,他是燕大的创办者,之后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最后又在美国度过余生。但解决第二个问题却并非易事。黄宗江先生还健在时,记得有一次我采访老人,老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小子胆子够大的,敢写司徒雷登,这可是毛主席否定过的。尽管是玩笑话,但也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此课题存在的疑虑。

悲剧的替罪羊

有必要回顾一下司徒雷登的思想渊源,才可以了解他何以能够将这些冲突一一化解,并且使之成为燕京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司徒雷登出身于教育世家,在他之前,他的家族就已经先后独自或参与创办过五所学校,出了五位大学校长、学院院长和女子学校校长,这可以说是司徒雷登选择从事教育的渊源所在,同时也让他较早地熟谙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司徒雷登的家族具有浓厚的宗教传统,从司徒雷登的曾祖父算起,司徒家族五代人中,共有十三位长老会的传教士,其中不乏南长老会的重要成员,这样的传教士家庭,即使在传教活动一度十分盛行的美国也不多见。不过,出生于中国并在这里长大的司徒雷登在懂事之后,并不喜欢传教士的生活。同许多传教士家庭一样,司徒雷登接受的是基督教教育,祈祷是家庭中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但是当司徒雷登跟随父亲上街布道时,他看到围观的老百姓只是对他们的衣着和外表感兴趣,这让他对父亲传教效果的评价大打折扣。十一岁之后,司徒雷登和弟弟被父母送回美国接受教育,而父母则回到中国继续传教。由于是传教士的儿子,在其他小伙伴无拘无束享受周日生活乐趣的时候,司徒雷登和弟弟却不得不步行几里路到城市另一头的教堂去做礼拜。尤其难以容忍的是,他和弟弟被告知禁止跳舞和去戏院看戏,这一切让司徒雷登对传教士生活感到厌倦和鄙视。

不过,在经历了犹疑与彷徨之后,成年的司徒雷登最终还是踏上了传教士之路。在司徒雷登来华传教的那段时期,美国教会中“现代主义”传教方式逐渐占据了上风,日益重视社会福音和对知识分子的传教工作,注重面整个中国社会。同时,司徒雷登从父亲一生辛苦传教却无所作为的结局中看到了狭隘的老一辈传教士的不足,他认识到“基督教不是永不进步的,每一时代应当有一个时代的解释”,之后倾向于“现代主义”的他形成了笃信基督教义的世界观和崇尚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在他看来,人们信仰基督教是为了获得人生的真谛,是为了使现世生活更有意义,因此传教士和教会学校的任务不是熟读经书、背诵教义或者遵守教条,而是使人获得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底色,使得司徒雷登在执掌燕京大学的岁月里面对一系列冲突时,毫不犹豫地实施了使燕大“中国化”、积极向中国政府注册等一系列措施,也才使得燕京大学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

正是燕京大学的成功,使司徒雷登成为当时各方政治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这最终导致了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这一职位。但是在教育领域游刃有余的司徒雷登,在政治领域却常常四处碰壁,最后竟然落得一个极为悲剧的收场。在美国,他成为对华政策失败的替罪羊;在中国,因为最后批评和反对国民党政府,他得罪了多年的老朋友蒋介石,以至于蒋在退守台湾之后对此依然不能释怀;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人,尽管他在职权之内对中共做出了最大善意的表示,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他依然无法取得中共的认同。

司徒雷登的妻子葬在燕园,这是燕园中第一个墓地。在司徒雷登生命的最后,他曾经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葬在燕园,并说如果此种安葬证实不可能,则骨灰可安葬于其他任何地方。尽管司徒雷登的遗嘱执行人傅泾波及其后人经过诸多努力,但目前的结局证实了司徒雷登的担忧。

如何评价司徒雷登,依然是一个难题。司徒雷登好友、燕京大学早期核心人物之一的刘廷芳曾经说过:我们可以有分歧,但必须用爱解决。或许,只有当我们心理真正强大之后,评价司徒雷登的困境才可以消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去世:曾称中国为第二个祖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西哈努克国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长期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并多次访问中国。他曾先后创作了《怀念中国》、《万岁,人民中国;万岁,主席毛泽东》和《啊,中国,我亲爱的第二祖国》等赞颂中柬友好的歌曲。他也曾多次慷慨解囊,向中国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柬埔寨太皇诺罗敦-西哈努克简介诺罗敦·西哈努克 (Noro

  • 朝鲜第一夫人李雪主:金正日“钦点”的儿媳[图]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金家夫人的身份一经曝光,这位美女便立刻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她的4次公开亮相,也很快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关注。7月7日,观看牡丹峰乐团演出时,坐在金正恩身侧的李雪主身着端庄的西服套裙,跟金正恩的人民装很是相配。小西服领,圆衣襟,还别出心裁地以蓝色滚边勾勒出西服外套的轮廓和腰线,颇显活泼亮丽。7月14日,李

  • “铁面无情”的朱镕基因何当众落泪?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朱镕基给予外界的最突出的印象,乃是"铁面无情"。美国《新闻周刊》说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老板"。中国新闻社则说他"从'右派'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其跨度之大,非坚韧不拔之人莫能为也",还说他"敢说,因为他说的是心里话,是真话,不是八股老套"。 这样一个人,如若不是为情所动,有感而发,能够泪洒剧场么? 现

  • 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骑兵出身的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五大野战军都有骑兵出身将军的身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军队都曾有骑兵部队。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各野战军都在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五大野战军都有骑兵出身将军的身影,他们在五大野战军的分布情况如下:第一野战军的骑兵部队有:第一野战军直辖骑兵第一师和骑兵第二师

  • 散文大家黄裳:钟爱藏书,喜欢足球(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散文大家黄裳先生昨日傍晚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93岁。陈子善说,黄裳先生有四个身份:记者;散文家;藏书家;版本学家。在和他交往的三十多年里,谈得最多的就是书,“关于藏书,这个话题他永远也谈不完。”昨晚,记者从黄裳女儿容仪处获悉,散文大家黄裳先生昨日傍晚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93岁。前日入院,昨日

  • 乔冠华晚年悲剧源于“两个女人和一段婚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乔冠华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外交家,其郁郁以终的结局,曾令许多人感到惋惜。他的第二任夫人章含之女士在《我与乔冠华》和《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两书中的自述,更令这种结局染上了一层凄美的悲剧色彩。导致乔冠华晚年悲剧的原委,研究者往往就一些人事关系作出推测,当事人则语焉不详。章含之曾

  • 包拯包青天简介 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

  • 专家:马可波罗是元帝特工 常执行机密任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元史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说,据历史文献记载,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罗马教皇之命,从威尼斯来到元朝上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在元朝供职的17年间,马可·波罗常被忽必烈派到帝国各地执行机密任务。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父带着罗马教皇的书信和礼品,

  • 宋仁宗赵祯有儿子吗,历史上宋仁宗死后谁继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宋仁宗之后的皇帝是谁?宋仁宗赵祯是中国宋朝的第六个皇帝,是宋代帝王中的名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有42年,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么,宋仁宗有几个儿子,宋仁宗儿子是谁?他死后谁继承了皇位呢?宋仁宗赵祯,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杨王赵昉、雍王赵昕、荆王

  • 揭秘历史上真实李元芳:刚直不阿 为民请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元芳,你怎么看?”一句《神探狄仁杰》里的台词突然就成了网络上的流行语,那历史上有没有一位李元芳呢?有,不过他不是唐朝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而正直的官员,也办过几个漂亮案子。李元芳出生于1489年夏天,甘肃秦安县人。大约30岁时,李元芳被明世宗任命为顺天府宛平知县。宛平靠近京城,一直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