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宠妃的哥哥:郭英最后什么结局?

朱元璋宠妃的哥哥:郭英最后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1/21 1:14:21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朱元璋宠妃郭宁妃的哥哥,十八岁时与郭兴一起投奔朱元璋,被朱元璋视为亲信,让他担任值宿侍卫,称他为“郭四”。郭英比朱元璋小七岁。

传说郭英的父亲郭山甫善于相面,第一次见朱元璋,便算出朱元璋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自己的儿子郭兴、郭英投奔朱元璋,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朱元璋。朱元璋即位后多次封赏郭山甫,直到封为营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封郭英的哥哥郭兴为巩昌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此时郭兴没有获封爵位。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十一月,朱元璋提升郭英为河南都卫都指挥使,郭英出发前,朱元璋让宁妃为他践行,赐给他白金二十罂,厩马二十匹,此时郭英三十六岁。

郭英在河南镇守期间,招抚流亡人口,申明纪律,百姓生活安定。”在镇绥辑流亡,申明约束,境内大治“(《明史·列传·郭英》)。

洪武九年(公元1376)九月,朱元璋将郭英调到北平,让他出任北平都指挥使。

在这一年,十六岁的燕王朱棣迎娶徐达的长女,成亲后不久,朱棣去凤阳军营接受锻炼,为就藩北平做准备。

洪武七年八月,朱元璋下令调增功臣俸禄,蓝玉、王弼、郭英等人的食禄增至二千石,与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相同。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朱元璋令郭英出任浙江都指挥使。

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这一年,郭英被召还京师,被提升为前军都督府佥事。

洪武十四年,郭英跟随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出征云南。

郭英奉命与陈桓、胡海分兵进攻赤水河,当时,连日大雨,河水暴涨。郭英下令砍伐树木制成筏子,连夜渡河,次日拂晓抵达元军大营,一举将其击溃,随后,郭英又跟着平定曲靖、陆凉、越州等地。

洪武十六年,郭英跟随傅友德平定平蒙化、邓川,济金沙等地。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封赏平定云南的功臣,进封傅友德为颍国公,将永昌侯蓝玉等人的食禄调增至二千五百石,封郭英等四人为侯爵,食禄各二千五百石,郭英被封为武定侯。此时郭英四十九岁。

郭英的哥哥郭兴在这一年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追封郭兴为陕国公,后来因为牵涉胡惟庸案被削爵。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加封郭英为靖海将军,令其镇守辽东。

洪武二十年,郭英跟随大将军冯胜、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北征,明军成功招降纳哈出,得胜而归,郭英此时的职位是右参将。

后来,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唐胜宗为左副将军,郭英为右副将军远征漠北,明军在捕鱼儿海大获全胜,朱元璋进封蓝玉为凉国公。

洪武二十一年,郭英回到京师后,朱元璋让他掌管禁军。

洪武三十年,郭英作为征西将军耿炳文的副将备边陕西,回京后遭御史弹劾,最后得到朱元璋宽宥。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建文帝朱允炆先后派耿炳文、李景隆统兵伐燕,郭英跟随出征。

建文二年,朱棣与李景隆白沟河展开激战。在交战中,朱棣趁郭英阵前空虚,指挥骑兵冲击,可是郭英提前埋了大量火器,燕军损失惨重。

随后,郭英在燕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埋下地雷,朱棣率军撤退时再次遭受严重损失,他亲自殿后,却迷了路,此战对朱棣而言可谓凶险万分、危险重重。

朱棣最终艰难获胜,李景隆一溃千里,朝廷六十万大军被击溃。

建文四年,朱棣率军进入京师,郭英罢官回家,永乐元年,郭英去世,朱棣追封郭英为营国公。

明军数次北征,一般就近调用北方各卫所的兵力,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兵力也来源于此,郭英在北方驻守多年,数次跟随北征,很可能对朱棣的部众很熟悉,他们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却不得不兵戎相见,这是件很令人痛苦的事,尤其是当双方交战发生严重损失时。

也许正是在这种煎熬下,身经百战的郭英没能在李景隆快速溃败的过程中力挽狂澜,永乐元年便去世了。

郭英有十二个儿子,九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早夭。

郭英在北方明军中不小的影响力以及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也许是郭英得以善终的重要原因。

郭英的妹妹郭宁妃是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的生母,朱檀的正妃是信国公汤和的女儿。

郭英的长子郭镇娶的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女永嘉公主,而永嘉公主的生母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马皇后的义妹郭惠妃。郭惠妃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朱橞和李景隆一起为朱棣打开了金川门,使朱棣顺利进入京师。朱棣即位后,进封永嘉公主、汝阳公主为大长公主。

北方九大塞王之一、辽王朱植的正妃是郭英的第三女。

朱棣即位后,善待郭英的子孙。郭英的孙女嫁给朱棣长子、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备受朱高炽宠爱,被封为贵妃,即恭肃贵妃。郭英的第五女嫁给郢王朱栋,成为郢王正妃。郭英的孙子郭玹在明仁宗时承袭爵位,成为第二代武定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廷玉为何要故意为难田文镜?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廷玉为何要故意为难田文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清朝康熙、乾隆两位帝王在位时间较长,雍正皇帝夹在中间,虽然雍正只在位13年,但他的存在感一点都不低于康熙和乾隆。雍正从即位开始,大力改革,革除时弊,整顿吏治,让“康乾盛世”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雍正朝,有一大批能臣干吏

  • 述律平为耶律阿保机的登基以及辽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述律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不少皇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辅佐皇帝丈夫成就伟业。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她不仅帮丈夫巩固地位,还设计除掉政敌,为丈夫称帝扫除障碍。述律平出生于公元879年,小字月里朵。公元892年,十四岁的述律平

  • 段达也是隋唐名将之一,他为何会被李世民处斩于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段达(?-621年),字号不详,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洛阳七贵之一。隋朝名将,北周朔州刺史段严之子。美须髯,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袭封襄垣县公,投靠丞相杨坚,授大都督。隋文帝即位,迁左直斋、车骑将军、晋王杨广行参军。参与平定江南之乱,迁开府仪同三司,交好晋王杨广,告发太子杨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历史上对于赵构的评价基本是毁誉参半 赵构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高宗赵构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到赵构,离不开"昏庸、软弱、求和、逃跑"一类的贬义词语。赵构虽然建立南宋王朝,令赵宋江山延续一百五十三年,然历史上有关他的评价基本是毁誉参半,特别其为与金人议和,以"莫须有"罪名赐岳飞死于大理寺后,更是被带上"昏君、庸君"的

  • 顺治有八个儿子,为什么是庶子当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起大清王朝,那是有万千感慨。想当年,清世祖顺治皇帝,不可不谓是一代英主。少年天子,对内礼贤下士,对外开天辟地,尽管执政后期为情所困,甚至还有野史说他遁入空门,却也不枉其问鼎中原的皇图霸业。当

  • 比崔妃和沈珍珠都要幸运的独孤贵妃,为何没能被立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宗李豫,唐玄宗孙子,唐肃宗长子,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7年1月9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俶,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历史上他最出名的并不是他的政绩而是而是他的痴情。安史之乱时,广平王妃崔氏去世,沈氏也就此失去踪迹。后来李俶因收复两京之大功被封为楚王,又因为崔妃逝世,李亨则下令花鸟使寻

  • 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要杀开国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开国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每次改朝换代,都少不了开国功臣的功劳,而皇帝对开国功臣都很忌惮,或者贬斥或者诛杀开国功臣。历史上皇帝诛杀功臣的事迹屡见不鲜。越王勾践灭吴国后,功劳最大的是文种和范蠡。范蠡看事情、看人比文种透彻,他看出勾践此人只能与他共患难,不能共

  • 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是明朝将领 两人为什么还要自相残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袁崇焕和毛文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袁崇焕给崇祯皇帝提出的“五年平辽”,结果在上任的路上就发生了宁远兵变,结果在袁崇焕铁腕处置下得以解决。袁崇焕做蓟辽督师的实际时间并不长。管辖的范围是现在的辽宁、河北一部分,山东登州、莱州一部分,还有天津。他管辖这个防区,目标是同

  • 武则天为什么能成功当上女皇帝?后世的效仿为什么都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被承认的只有武则天一个女皇,虽然后世有效仿女皇的野心勃勃的人,但无一例外全以失败告终。武则天之所以能成功当上女皇,有以下原因:一.武则天的个人能力强,以雷霆手段排除异己武则天名武曌,公元624年正月二十三出生。公元637年

  • 郑庄公因为屡战屡胜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郑庄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平王东迁拉开了东周的序幕,诸侯混战的春秋时期开始了。周朝建国时有几百个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个了,比较大的有齐、晋、楚、秦、鲁、燕、郑、陈、卫、吴、越等十几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都想当霸主,于是大国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