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后期御史的地位为何降低了?

揭秘:唐朝后期御史的地位为何降低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06 更新时间:2024/2/4 0:05:58

唐后期,御史的官职品级普遍有所提升,而且这一职位经作为官员仕途升迁的跳板,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御史地位,在实质上的降低。

安史之乱后,作为监察部门的御史台,同盛唐时期已有较大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朝廷轻视吏治,在轻法学,贱法吏的政治氛围之下,御史们很难再有用武之地。

由于轻视法治,后期的御史多出自科举,或者直接由当时知名的人担任,许多御史不懂政治,不懂法律,他们主要从事的是诏书的编写等文职类工作,御史台的权能从某种程度上说被稀释了。

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当时的御史素质并不高,经常出现朝廷罢免御史的情况,士人对御史多轻视。与其说唐后期御史素质降低了,倒不如说这是唐代后期,整个政治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

唐前期,御史台更多的是对中央官吏的监察,对地方官吏监察相对而言较少,但是到了后期,中央的情况有所放缓,被检举的地方官员却比原来要多一些。

我们认为,这与皇权与御史台在中央权力格局中,越来越处于劣势不无关系,唐后期朝廷的政治氛围远不及前期,宰相专政严重,官吏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总体而言也降低了,而御史台监察的中央官吏,从数量上来看反而下降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御史的弱势地位。

以人治、道德和皇权为基础的御史制度,由于缺乏独立性,缺少以监察百官为目的的终极信仰,缺少以规则为核心的法律信仰,在朝廷风气日下的时代,很难秉持乱世用重典的理念,担负起维护官场秩序的责任,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御史台将监察弹劾的重心放在了地方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逃避,然而,从本质上说,还是御史制度在根源上的缺陷使然。

唐代初期,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享有完全的监察权力,如果有事上奏,只需在朝会时提出即可,并不需要听取御史大夫或者丞相的意见,但是到了后期,进状和关白制度使得御史权力缩小了。

进状出现于中宗景龙三年发生的,监察御史崔婉弹劾宰相宗楚客事件,在宰相同御史的博弈中,宰相行政权力胜出,而宰相权力的强化,带来了行政权力的集中。

我们认为,尽管依法治吏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但是在以礼治为信仰的政治氛围中,对社会秩序的内心遵守,相较于法律的外部强制,仍然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法制的外在强制力,并没有得到社会一般观念,特别是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高级官员的普遍尊重,道德伦理的柔软性在长期的发展中,带来了秩序的不被遵守和权力的过度集中。

随之而来的是,唐中宗之后,随着政治权力的集中,监察权的不断削弱,经济上很难再出现另一个盛世。相比于进状,关白的产生过程比较缓慢。

发展到唐后期,甚至出现御史大夫直接由丞相任命的情况,此时的御史监察权彻底臣服于宰相行政权,而御史的监察职能,只能作为一种口号而存在。

武则天时期的闻风奏事,无疑是政治形势的需要,她要求对弹劾行为给予经济上的鼓励,同时提供了多项便利条件。

但是,许多道听途说的言论,也可以用来弹劾官员,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检举,利于皇帝更多地了解百官的动,从这个角度讲,这时的风闻奏事对百官而言,是十分严格甚至有点苛责的,闻风奏事服务于帝,是作为女性的皇帝对群臣不信任的产物。

除了周武革命时期,唐代其它时期对闻风奏事的事实,都需要进行核查,这相较于明是比较严格的,有人认为,要在弹劾开始时对真实性进行判定是十分困难的,这一方面不利于风闻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宋明亦有风闻言事,对于检举不实之人,也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弹劾初始不需要核实其真实性。

可以说,这把弹劾制度的入口放大了,有利于官员得到更好地监察,但是,宋名相较唐代,监察却没有取得更好的效果,也?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经过审核的弹劾,实质是政府将判断事实真相的责任,更多地转嫁给了检举者。

因为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宋明,对于监察失实者都规定了相应的惩戒措施,但是他们同官府相比,地位相差悬殊,有时候很难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如果要求检举者所告发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当然会加重检举者的义务,增加他们的风险,从而降低闻风奏事的积极性。

唐代的闻风制度则不同,必要的审核可以剔除一大部分,不属于法定事由的弹劾和检举,这降低了检举者的风险。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官府和检举者的良性互动,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对检举者而言降低了检举风险,对于官府而言,进入实质审查的案件数量减少,又可以极大地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唐代与闻风和弹劾相配套的责任承担,还是比较明确的:对于有妄言的,判处一年有期徒刑,这一点与当代的诬告罪已经类似。

纵然唐代行政监察制度存在一些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维护行政机关内部秩序稳定,以及整个社会健康和谐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刘备真的镇压过黄巾起义吗?他时如何起势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第一回的标题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说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初次相遇之后,在桃园结为三兄弟,并率领五千士兵击败十万黄巾军的故事。而在正史《三国志》中也曾提及刘备率领将士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军有功,就此成为了安

  • 察必皇后临死前为什么要求将自己葬在一座荒山上?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察必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从南宋被消灭之后,中国被元朝管理。想必大家应该知道,忽必烈作为元朝的第1个皇帝,他的名气非常高。即便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们,或许听过,实际上还有1位皇后很少有知道的,今天小编讲的就是这位察必皇后,也就是忽必烈的老婆。忽必烈在

  • 李丽质:唐太宗的嫡长女,23岁便红颜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女,被奉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却在23岁那年病逝,她就是李丽质,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昨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说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二女儿城阳公主,城阳和李丽质一样,因为是长孙皇后所出,李世民对女儿们都倍加宠爱。城阳的一生平安顺遂,李丽质没有她那么幸运,最后短命去

  • 华督发动兵变,入宫弑君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因为一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春秋时期的宋殇公十年(前710),宋国太宰华督发动兵变,入宫弑君,宋殇公血洒宫廷。而导致华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弑君的原因,并非是他与宋殇公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因为一个女人。一、浪漫的邂逅:华督在人群中多看了美女一眼这事儿还得从宋殇公

  • 历史上杨坚是什么样貌?他为何一生下来就被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杨坚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诸多俗语都说明了不可根据一个人的相貌轻易评判此人的好坏和能力。历史中不乏长相异于常人却最终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其中隋文帝杨坚便是典型的例子,刚出生时就把母亲吓到尖叫出声,可也是这个拥有奇葩相貌的他,成为了

  • 武则天都不敢得罪的女人,你知道此人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姬揔持,唐高宗李治的保傅,唐朝正一品的周国夫人,于史书上并无记载,不过近年随着姬揔持墓志全文的公开,这位自长孙皇后逝世后,被誉为是唐太宗后宫中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也终于从历史的迷雾中展露出了不容小觑的身影。根据目前研究发现,姬揔持的墓志长宽各93厘米,全文长达2000余字,就墓志的规格而言,可以说

  • 被宦官拥立为帝的李忱,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盛世在我国历史上,都是值得称赞和铭记的一页,也出现了众多明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的局面。今天带着大家了解其中的一位皇帝,大家可能对他的名字不是很熟悉,他是晚唐皇帝唐宣宗——李忱,了解下他的故事。在他执政的那个时期,勤俭治国,减税,注重选才,为民着想。人民生活日益繁荣,这也使得腐败的唐朝呈现出持

  • 举荐狄仁杰为相,娄师德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时代是个备受争议的时代,除了武则天本身的女皇身份之外,她自身执政期间的评价也是备受争议。赞誉者称之为,武周时期国力强盛,足可比肩太宗皇帝,讨厌武则天执政的人却说,武则天时代完全是黑暗的时代,大肆清洗李唐宗室和宿功大臣,重用酷吏罗织罪名,弄得整个朝廷乌烟瘴气人心惶惶。其实这两种极端的评价,都是真

  • 杨贵妃为何偏爱荔枝?背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不管是古代的男人还是女人,都在发生祸事时,第一时间把责任推给漂亮的女人。因此,红颜也就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成为当之无愧的替罪羊。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最大的替罪羊莫过于杨玉环了。时至今日,依旧还有人把唐玄宗治理国家的失败责任推卸给独宠了16年的杨玉环,认为如果没有她,唐朝或许还可以

  • 弘吉剌·察必:元世祖的皇后,也是忽必烈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的建立离不开成吉思汗东征西战,当然也离不开元世祖忽必烈的胆识谋略,是他们的智慧为元朝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忽必烈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他背后的女人也同样十分重要,这个女人就是默默辅佐着他的弘吉剌·察必。忽必烈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他的妻子察必也要一份功劳,她在元朝建立初期,是忽必烈不可或缺的助手。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