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旦被称作唐睿宗,为何说他的帝王之路并不是很畅通?

李旦被称作唐睿宗,为何说他的帝王之路并不是很畅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01 更新时间:2024/1/24 13:43:15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孩子,唐中宗李显的同母弟,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也是唐朝第六位皇帝。然而,他的帝王之路并不是那么畅通,甚至,可以说是几经波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跟他“三让”的经历有关。

在说道李旦“三让”皇位之前,有一件事可以提一下,那就是:李旦崇信道教,曾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阴阳术数。司马承祯道:“所谓‘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李旦又问:“对于个人修行来说,无为是最高的境界,那么,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司马承祯答道:“治理国家与个人修行是一个道理,只要顺应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屏除私心杂念,国家便可趋于大治。”

也因此,李旦后来的一系列行为,也有可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道教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讲一讲唐睿宗李旦“三让”皇位的故事:

一、让位于母亲。嗣圣元年,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改立李旦为帝。就这样,原本是豫王的李旦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即唐睿宗皇帝。虽然,继承了大统,但是,李旦却并未掌控朝政大权,他不仅不能接受大臣们的朝见,还不能居住在正殿之中。这期间,武则天却以太后的身份强行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同年二月,武则天改年号为文明,并册封李旦的正妃刘氏为皇后,其长子为太子。按理来说,睿宗作为一个皇帝,这些应该是他的本职工作。其实不然,这些事都是武则天专权独断的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国家爆发扬州兵变和宗室起义。之后,武则天一边平定叛乱,一边假意要把朝政归还于睿宗。

垂拱二年,武则天颁发圣旨把政权还给睿宗。对此,睿宗心里很清楚母亲此番用意只是做给天下人看,根本没有归还之意。因此,睿宗陪着她演戏,坚决不接受凤诏。

于是,武则天只好顺从皇上旨意,继续垂帘听政,把控政权。次年,武则天册封了唐睿宗的几个儿子:恒王成义、楚王隆基、卫王隆范和赵王隆业。从表面上看,睿宗极具皇帝威严,但实际上,睿宗只是武则天走上政治最高点的一个垫脚石。永昌元年,武则天下令全国统一使用周历。

与此同时,武则天改名为曌,并将年号改为载初。为了避开太后的名讳,武则天规定:以后颁布的诏书均以“制书”相称。此时,武则天在政治上的经营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她已经完全有了改朝换代的能力。于是,武则天发动自己的势力,让官员们联名上书请求改换朝代。

对此,李氏一族和一些儒臣坚决反对。但不久,这些反动分子要么被杀死,要么遭遇了灭门之灾。面对这种情况,唐睿宗只好随大流上书请求母亲登上大统,并赐姓为武。虽然,睿宗此番行为并不是自愿的,但是,这却给了武则天一个登上政治舞台的好机会,也使得睿宗能在这场政治风暴中明哲保身。

天授元年,武则天接受睿宗和大臣们的建议,改唐为周。

与此同时,睿宗退位,降为皇嗣(也就是皇位的候补人),赐姓为武,移居东宫,保留太子待遇。然而,虽然从皇帝变成了皇嗣,但是,李旦的日子却并不太平。不知道为什么,武则天最宠爱和信任的户婢韦团儿喜欢上了李旦,并企图与其发生关系。

唐睿宗心里很清楚自己目前所处的境地,为了不招人话柄,他坚定地拒绝了韦团儿的要求。之后,韦团儿恼羞成怒,设法陷害睿宗最宠爱的两位妃子刘氏和窦氏。韦团儿先想办法支走了二人,然后,在她们的宫殿中埋了一个武则天的木头人,最后,在武则天面前揭穿两人“罪行”,并污蔑她们私行蛊惑之术。

于是,长寿二年的某一天,刘氏和窦氏按例拜见武则天后,便失去了下落,没有人知道她们去了哪里。对此,唐睿宗不敢问母亲关于两人的下落,只能假装无事发生。后来,有大臣检举睿宗的妃子庞氏心怀不轨,使得庞氏被关入牢中,差点失去了性命。

幸好御史徐有功帮庞氏开脱,不仅洗清了她的冤屈,还让她重获自由。但是,徐有功却因为这件事被安上了逆党同伙的罪名,差点被处死。

二、让位于皇兄。圣历元年,武则天把被贬为庐陵王的中宗接回京城。见此,唐睿宗认为母亲这样做,是她很有可能改立皇兄为帝。于是,为了避免与皇兄争夺皇权,睿宗几次撒谎说自己病了,不愿意上早朝,并请求让位给唐中宗李显。

睿宗的主动退让,不仅使武则天能够重新拥立中宗,还避免了兄弟之间爆发矛盾。就这样,睿宗从皇嗣变成了相王,中宗成功坐回了皇太子之位。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策划了一场政变。他们不仅杀死了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还威逼武则天下台,拥立中宗为帝。迫于形势的压力,武则天只好下诏退位。

就这样,唐中宗复辟。不久后,中宗将睿宗册封为安国相王,并让他以宰相的身份参与国事。一个月后,唐睿宗上书请辞太尉和参知政事一职。起初,中宗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是,因为睿宗坚决请辞,所以,中宗只好同意了这件事。为了补偿睿宗,中宗便立睿宗为皇太弟,但是,睿宗依然拒绝了该封号。

因为,唐睿宗极度谦让,所以,唐中宗十分信任他。后来,睿宗虽然数次遭人猜忌与怀疑,但却相安无事。

三、让位于儿子。景龙四年,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中宗,并拥立李重茂为新君。起初,大臣们商议由韦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时任安国相王的睿宗在旁辅政。可是,韦后想像武则天那样自己掌控政权。于是,她提出无须相王辅政,以此剥夺了睿宗辅政的权力。

虽然,韦后等人步步紧逼,但是,睿宗却依然谦恭退让。后来,因为韦后的做法太过分,引来了朝中一片不满。同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带兵闯入宫中,不仅杀死了韦后,还铲除了韦氏及其党羽。政变成功以后,大臣们纷纷上书说:“国家几经磨难,应该立一位年长且德高望重的人为皇帝。”

于是,李重茂下诏让位于睿宗,但睿宗却百般推辞。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睿宗终于同意了这件事。于是,唐隆元年,睿宗以安国相王的身份取代李重茂,重新坐上皇位。次月,睿宗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并改年号为景云。延和元年,睿宗下诏传位于李隆基,并自称为太上皇。四年后,睿宗因为病重去世。

纵观睿宗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两年,特别是他三让皇位、两次登基的事迹。

虽然,他让位给母亲是形势所迫,让位给兄长是有其它原因,让位给儿子是无奈之举,但是,试问历史上有谁能像他这样几度让位,却丝毫不留恋权力的呢?也难怪司马光会如此评价他:“相王宅心仁厚,谦虚恭让,所以,经历了武后和韦后两朝,他依然能够明哲保身,实属难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夫是春秋时期的高级官职,百里奚为何被称为五羖大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羖的意思是公羊,大夫是春秋时期高级官职的一种,五羖大夫是指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的大夫——百里奚。百里奚被当时的人戏称为五羖大夫,是有原因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百里奚本是小国——虞国的大夫,秦穆公五年,晋国灭掉了虞国,俘虏了虞国的国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并将他们作为随嫁

  • 曹操的莫逆之交:蔡邕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蔡邕,字伯喈。看过《琵琶记》的人对蔡伯喈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戏中他是一个不得已抛弃妻子父母、性格懦弱的读书人。其实在《琵琶记》中蔡伯喈的形象已有非常大的转变,《后汉书·蔡邕传》中的蔡伯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形象,到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中蔡伯喈变成了富贵易妻,甚至骑马践踏贞女的忘恩负义之人,直至《琵琶

  • 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为何不被汉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悲叹贾谊命运的一首诗,在李商隐看来,贾谊的不被重用责任主要在汉文帝,是汉文帝认人不明,浪费了贾谊的一腔才情和报国之志。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或者说,这应该只代表了文人的观点,但不代表政治家的观点。政治家的观

  • 灌婴与周勃有哪些相似之处?他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灌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习惯上把生活年代相同、人生经历近似、功业成就比肩的人物并称,比如李杜,又如绛灌,绛指绛侯周勃,灌指颍阴侯灌婴。灌婴和周勃,真的有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贫苦,周勃以编织为业,灌婴以贩缯为业;在刘邦称沛公之后,他们先后以中涓身份跟随

  • 他是北魏的忠良贤臣:郦道元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郦范为青州刺史。终其一生,四处游历,命途多舛,仕途坎坷。一部水经注,留存千百年,为官忠正直,命终丧黄泉。这位在地理、文学上带给后世巨大影响的北魏忠良贤臣,四句二十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

  • 周勃:迎立汉文帝的关键人物,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周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代有一位诗人,名叫徐钧,他写过一首诗,表达了对西汉重臣周勃平生遭际的慨叹:功成无罪付廷平,借援东朝始得生。若使当时逢吕后,诛夷又是一韩彭。立下汗马功劳的周勃无罪入狱,靠国舅薄昭和薄太后之力才得生还;这还是幸运的,如果在吕后当政之时,

  • 霍去病的死司马迁都没有详细记载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死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人说他是因为染上了瘟疫而死,还有人说他是功成身退,不过这两个理由往深了研究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关于染瘟疫的说法,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染上了瘟疫是必死无疑的,这种病症在当时来说可是不治之症,如果他真的不幸染上了瘟疫,那必然是没得救

  • 卫青生前对汉朝有功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对他家族进行大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卫青大家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卫青的人生经历可以给人很多启发,明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最终靠的仍然是才华,理解“伴君如伴虎”最终难逃厄运的悲凉。自刘邦建立汉朝后,一直都面临匈奴的侵扰,汉武帝登基后就立志反击匈奴。此时的汉朝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积累下不少财

  • 魏延俨然成了蜀汉的柱石,为何最后却死于谋反之罪?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字文长,初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后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中地理位置及其关键,而且有长期对峙的态势,需要有勇有谋的将领,这也是刘备选择由魏延镇守此地的

  • 张苍为什么继任西汉丞相?他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张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就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出了两位年逾百岁的著名人物,一位是南越武王赵佗,一位是汉文帝时期的丞相张苍。张苍是阳武人(今河南省原阳县),生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6年左右)。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