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年得志的大臣:主父偃是一个怎样的人?

晚年得志的大臣:主父偃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82 更新时间:2024/1/29 4:23:54

主父偃是西汉时期武帝身边的忠臣,他提出推恩令受武帝宠信,后玩火自焚残害诸侯王,被汉武帝所诛杀。主父偃对汉武帝提出的多项政策对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影响深远,而主父偃也在辉煌与赞叹之中走向了毁灭。

早年无所作为

主父偃曾称自己“结发游学四十余年”。“结发”是古代男子束发为的标识,犹指年轻之时,如同代人李广就曾说:“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即便古人十六岁结发,那主父偃给朝廷上书时已近六十岁。他应该是在四处游学,毫无结果,又倍受厄困中度过了大半生,直到晚年才被汉武帝重用。

主父偃早年攻学的游说纵横之术,是战国时纵横家进行政治外交活动的谋略手段。战国时的诸侯国独立竞争,外交联络和利益结盟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游说之术故为列国所必需,苏秦张仪等人就是依靠其纵横捭阖的游说外交而显贵一时。

而西汉时的诸侯国为汉朝一统天下之下的地方政权,各诸侯并无独立的政治交往,因而没有独立的外交活动,游说纵横之术在诸侯国失去了现实应用的意义。

西汉统治者自建国后崇尚清静无为之术,其间也任用过法家的刑名之士,自刘彻执政后看重儒学,就是没有推崇过纵横之术。

主父偃以纵横之术为谋生手段,这一选择在当时犹如选学了屠龙之技,虽然可能高超而娴熟,但却没有能够派得上的用场。他在家乡齐国,以及在燕、赵、中山长期求仕不得,正是这一原因。

晚年受汉武帝重用

主父偃后来可能发现了事情的症结,因而晚年改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刘彻开始推崇儒学的社会背景下,主父偃的学术转变本来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可惜在古人的文化心态中,一个人的信仰和他推崇的学说是相通的。

在当世的文人学心目中,主父偃学术方向的转变只是表明了他迎合世风的投机心理,不会给予他学术和人格上的正面加分。因而齐、燕、赵地儒生和长安的贵族宾客们仍然视他的为人,使他在北方与京师仍无立足之地。

各地文人学对主父偃投机人格的视不是没有道理的,主父偃家境贫,但极想一夜成名,他年轻时攻学长短纵横之术,大概正是出于对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一朝暴发的倾幕,可惜自己没有看清天下时局的变化。

几十年碰壁受挫后悟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又改学儒术,完全是出于投机心理的驱使。《汉书・艺文志》著录《主父偃》二十八篇,将其列入纵横家之类,可见他生前的著述和上疏始终没有脱离纵横家的思想,也并未被纳入儒家的范畴,儒家学说也仅仅是他应对时局、获取功名的一时手段而已。人们认定他的游学活动及学术转变均为政治投机,看来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谏伐匈奴

主父偃向朝廷的上书中除大谈法令外,主要是谏伐匈奴。他发挥《司马兵法》中关于“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论述,认为秦国的灭亡在于发天下丁男抗击匈奴,使百姓疲惫而叛;他赞扬了刘邦在平城挫败后采取的和亲之策,提议刘彻吸取教训,停止对匈奴的征讨。

当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逐渐激化之势,汉朝的马邑诱敌之谋刚已落空,朝廷对匈奴的战和之策尚未最后确定。刘彻见主父偃的上书言之凿凿,说理充分,一时竟有相见恨晚之感;而对主父偃言,这则是用他后来所获得的儒学等诸家之说发挥自己的时政见解而取得的重大成功。

在这样的方向上,他连续努力,竟然箭箭中靶。我们无法知道一年中他向朝廷上书的具体内容,但却能看出,他由此取得了刘彻的宠信,他的人生很快进入了辉煌之地。

挑起事端,收受贿赂

在主父偃发迹得势之后,总有一种及时补偿、无负一生之念,因而他在诸侯大臣中毫无顾忌,呈意而行。他乐于搜集和揭发同僚中的犯禁之事,是要在屈服显贵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快意人生。

许多大臣怕他挑起事端或拨弄是非,贿赂馈赠给他的钱财累计千金,这是大臣们消财免灾的不得已行为,表明人们对他的戒备和忌恨,但他却将此视作自己人生得志的标志。

有人提醒主父偃做事太横了,主父回答说:“我结发游学四十多年,不曾得志,父母不以我为子,兄弟们不收留,朋友抛弃我,穷困潦倒的日子太久啦。我日暮途远,所以要倒行暴施。”看来主父偃并非不知道他与大臣们的真实关系,但觉得大半生的困容使自己虚度了人生,感到年老时还有许多事情未做,所以要不循常理,倒行逆施,急暴从事。

那么,主父便急于想做的许多事情是什么呢?他没有说出来,但从他以下事情的作为上看,好像不是兴邦济民的国事,而是他个人能够态意呈行、屈挠他人的人生快意。

追求五鼎之食的快意

主父偃生前解释他何以要不循常理而倒行暴施时向人宣称说:“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鼎,是古代铜或铁制成的炊器、礼器,诸侯宴会时常列五鼎,分盛牛、羊、猪、鱼、鹿肉而食,既是一种豪侈的生活,也显示一种尊贵的地位。

同时古代也有用鼎镬将人烹煮而死的酷刑。主父偃的豪壮宣称表达了他宁冒鼎烹之刑,也要追求五鼎之食的爽快人生之愿。主父偃在官场上倒行暴施,逆情而为,并非没有想到受刑失身的“鼎烹”结局,但他极想过上一种列鼎而食,为人仰承和富贵荣显的生活,其他的一切都顾之不及,也不想再去计较。按照主父偃的价值取向,只要能抓住五鼎而食的人生,呈大丈夫之快意,就是遭受鼎烹的结局也是值得的。

结语

其实,主父偃是明白地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存有“过把瘾就死”的心理,在日暮途远的紧迫感中快乐地吟奏着挽歌,宁愿将迟到的快意人生尽情挥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项羽宁死也不渡江的真相到底是为什么?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宁死也不渡江的真相到底是为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传诵千古的《夏日绝句》,描绘的便是行至末路的楚霸王项羽。那么,已经逃出生天,抵达乌江边的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渡江呢?从垓下战败到乌江自刎,项羽到底经历了什么?

  • 历史上刘备携民渡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撰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在南逃时,真有携民渡江这件事吗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08年正月,曹操平定了北方,并班师回到邺城,在此之后,他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准备。当时曹操在邺城开凿玄武池,并派出张辽、于禁等人驻兵许都以南,同时还让马腾与其家属进入邺城为人质,通过并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

  • 李恪到底是怎么死的 李恪的死和李世民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恪之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隋炀帝的外孙。因为母亲有前朝血脉,李恪虽然出色,但也一直被李世民所忌惮。唐贞观年间,李世民为了笼络朝堂中的前隋臣子,他对自己的这第三个儿子甚是看重。但无论如何看重,还是比不上嫡子李承乾以及李泰。还好,李恪也知道自己无

  •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相比 最重情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君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家基本都情感淡漠,但在演义当中又不一样,《三国演义》人物的塑造让三个顶级政治家都各自有了较为强烈的情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兄弟情深;曹操、典韦、郭嘉虽为主从,但曹操对这两人付出的感情也很多;孙权笔墨不多,但周瑜和吕蒙临死前,

  • 揭秘:千牛卫在唐朝到底是多大的官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我们很清楚影视剧和历史事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很多古装剧里都会提及的一些历史知识,对于很多非历史专业的观众而言,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也大多来源于各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比如,曾经大火的系列神剧《神探狄仁杰》就在不经意在向观众展示了许多关于唐朝的历史知识。例如主角团成员之一的李元芳自

  • 吕蒙夺荆州杀关羽 吕蒙能不能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蒙和关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当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吕蒙在孙权的授意之下,利用士兵伪装成商人几乎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就夺取了荆州三镇,恁是在关羽的眼底下夺取荆州,并且直接导致关羽败亡,关羽由巅峰到谷底用了不过几个月,这一切都是吕蒙计策成功的表现。因为关羽威震华夏、水

  • 樊哙也算是刘邦的救命恩人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要杀樊哙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刘邦临死之前,要除掉救命恩人樊哙,派陈平和周勃去的,结果陈平和周勃在路上害怕了,没敢杀樊哙,而是把樊哙抓到囚车里,送到长安,让刘邦亲自处置,陈平押着樊哙刚走到半路上,就传来了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擦了一把冷汗,自忖幸亏没杀樊哙。那么,刘邦为什么

  • 刘娥能得到赵恒的喜爱并且当上皇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娥。刘家女刘娥的美貌实在是过于出众,在人群里就是实打实第一眼就会看见的美女,她的第一任丈夫深深地了解自己的妻子这张脸蛋多有价值,并且对她也很好。然而转机就在夫妇携手去汴京闯荡的时候。她的丈夫龚美是个做银饰的银匠,原以为来到汴京能够将生意做的又大又红火,于是便千

  • 吕蒙杀了关羽之后不久也死了 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蒙和关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关羽兵败麦城,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然后被他们抓住,关羽和长子关平一并被杀死。这时候是建安二十四年的冬天,大约在219年的冬季十二月,而数月后,220年的春季,吕蒙突然病死。前后才几个月的时间,关羽和吕蒙这两个蜀国和吴国的大将先后去世,为什

  • 蜀汉将领阎宇是什么人?差点取代姜维的后起之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将领阎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备以仁爱而名扬天下,这对于君主而言,是难得的品质。也正是因为此,追随刘备的贤能之士众多。蜀汉的人才济济,也是蜀汉能与曹魏、东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原因。就武将而言,五虎上将最是声名远扬。但是蜀汉发展到后期,颇有些人才凋敝的意味,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