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灭蜀结束后司马昭杀了邓艾和钟会 两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灭蜀结束后司马昭杀了邓艾和钟会 两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36 更新时间:2023/12/8 22:02:0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邓艾和钟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邓艾,原本默默无闻地屯田20余年,直到中年,才为司马懿所提拔,走上名将之路。

钟会,更被认为是司马昭的“张良”,是其心腹中的心腹。

可是,灭蜀之战后,两人悉数被司马昭所杀。

而对司马昭来说,杀钟会、邓艾,并不只是杀了良将,更使其平定天下的部署被打乱。

这是一次“双输”的合作。

司马昭的原计划

将10几万大军委托于人,肯定是要防着一点的。

不过,司马昭是成竹在胸的。

伐蜀之战开始前,曾有人提醒司马昭:钟会单身,没有重质(没有妻子、子女,只有兄子为其“假子”,没有留下重要人质),不应该委他为将,要另外找人。

司马昭表示:满朝都反对伐蜀,只有钟会支持他,不找钟会找谁呢?而且,灭蜀之后,“败军之将不可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蜀人不会支持叛乱,而魏军则都想着回国请赏,肯定也不会跟着瞎闹,钟会想造反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

也就是说,司马昭虽防备钟会,但其原本不认为会出什么大的幺蛾子,而如果一切正常,按照司马昭计划,在益州造大船,三年后,顺流而下,一举灭吴。

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快。

计划不如变化快

按照司马昭的原计划,邓艾牵制姜维于沓中,诸葛绪切断姜维退入汉中、剑阁之路,钟会率主力趁虚攻入汉中、剑阁,一举灭蜀。

不过,战局的发展,出乎所有人预料。

钟会攻入汉中后,姜维拜托诸葛绪,退守剑阁,阻击了钟会大军。

而邓艾,则偷渡阴平,一举灭蜀!

由此,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1、邓艾成为“问题”。

伐蜀前,司马家只探讨了钟会的问题,不认为邓艾会成为“问题”。

毕竟,钟会领军十余万,是主力,而邓艾只率3万余人,起牵制作用。

如今,攻入成都的人是邓艾。

钟会兵力虽多,但他是临时被任命为大将,与军中主要将领并无长期关系。

而邓艾兵力虽不多,但他久在陇右,所统陇右兵多为其长期下属。

一旦邓艾以成都平原物产为物质基础,以陇右兵作乱,凭邓艾之才,将成为非常棘手的难题!

2、蜀军并非败军,尚可言勇。

邓艾偷渡阴平时,其原本计划是将姜维大军调离剑阁,邓艾、钟会夹击破之。

也就是说,魏军原本计划是:先破蜀军主力,再灭蜀。

但是,诸葛瞻败得太快,刘禅降得太快,蜀军主力尚在,蜀就灭了。

蜀虽灭亡,但蜀尚有复国的军事基础,姜维等人积极行动,使形势变得更为微妙。

3、形势复杂,使变数增多。

一般情况下,以魏军成熟的监督系统,钟会虽有谋略,也难以搞出什么事情来。

但是,形势混乱之下,监督难度增加,钟会可调整的空间增大,施展其谋略的空间增大,使形势更为复杂。

可以说,钟会、邓艾的形势更为微妙了!

政治幼稚的邓艾

邓艾,虽多有战功,但其出身缺乏政治基础,其所统兵力较少,原本是没有引起特别防范。

但是,作为职业军人,政治上的幼稚,却使邓艾成为了首先打击的目标。

灭蜀后,邓艾效法东汉初年的邓禹,“承制”,即代表朝廷便宜行事。

他擅自拜刘禅为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国众臣也依次被拜官。

此外,邓艾又擅自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邓领蜀中诸郡。

可以说,邓艾擅自处置蜀汉官僚,并另立了一套官僚系统。

然而,邓艾是没有反叛之意的。

从其人事安排来看,他所任命的师纂、牵弘等人,都不是其心腹。而他对蜀汉群臣,虽自夸仁义,但也没有结交、拉拢的迹象。

也就是说,邓艾所作所为,并不是要划益州为自己的领地,而是推行司马昭灭蜀后造船养兵,三年后顺流而下灭吴的策略。

军事上高明,政治上幼稚。

对邓艾,司马昭一开始也没有玩阴的,而是让卫瓘告诫:遇事要上报,不要自专!

邓艾却表示凡事上报路途遥远,效率太低,应该便宜行事,“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随即,他又上书表示: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造船备战,来年秋冬灭吴!

此外,他认为刘禅应封为扶风王,以董卓坞为郡,不必急着去洛阳,以免造成被迁徙的观感,不利于削弱孙吴抵抗意志。

可是,邓艾不是邓禹,司马昭更不是刘秀

司马昭只是魏国的权臣,他必须确保对所有军队、地盘的完全控制!

司马昭下令钟会逮捕邓艾。

清洗,开始了。

不安的钟会

钟会,始终是司马昭最为担心的一个。

与邓艾不同,钟会是钟繇之子,出身望族颍川钟氏,政治基础雄厚。

邓艾默默无闻屯田二十多年,而钟会则很早就已引人注目。

早在夏侯霸投蜀时,就告诉姜维:钟会年纪虽小,但是最值得警惕的对手!

伐蜀前,钟会已是司马家的张良,朝中大小事务、官吏任免,多有插手。

某种程度上说,钟会虽一直跟着司马家混,但其实他与权臣司马家存在竞争的可能。

朝廷数次征他为太仆,他都坚决拒绝,一定要作司马家府官,也是因为他极力避免自己与司马家陷入竞争关系。

以钟会之明,他当然清楚自身的处境。

姜维,也看穿了钟会的心思。

姜维见钟会时,旁敲侧击:你已经功高不赏,以后可以作闲云野鹤吗?

钟会答:我还没有那么高的境界。

高手对话,一点就明。

在司马昭与曹家争权时,钟会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谋略。

如今,钟会既与姜维结盟,又遇到混乱的局面,自然萌发了搏一把的想法。

遗憾的是:司马昭,比钟会更精明。

仓促行事的钟会

司马昭下令钟会进讨邓艾时,表示:我已让人率数万人进入乐城(属汉中),我也自率十万大军抵达长安,不久就要见你!

钟会大惊:我这里十几万人,解决邓艾绰绰有余!相国为什么还要带兵来呢?

司马昭的意思很明显:不能给钟会时间!

钟会计谋很多,给他时间,他很可能搞出名堂来!

可是,钟会军将领多为司马家心腹,钟会要把军队由司马家武装转变为反司马武装需要时间!

如此,钟会没有足够时间施展谋略,只有仓促行事!

钟会紧急召唤魏将,劫持诸将,打开太后密诏,表示要诛司马昭。

可是,仓促之间,行事不秘,魏军将士起事,诛杀了钟会、姜维。

钟会被杀后,一片打乱,邓艾部下前营救押送途中的邓艾。

卫瓘下令田续杀了邓艾。

二将皆死!

后果严重

尽管司马昭成功解决了钟会、邓艾之乱,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由于连续混乱,司马家为安稳形势,只得将大军及蜀汉君臣召回洛阳。

如此,蜀中一时陷入空缺,大量城池成为无主之地。

吴国趁机进攻益州,在永安为蜀留下的罗宪所阻。

罗宪独自抵抗吴军半年,最后要靠荆州方向魏军进攻才渡过危机。

可以说,司马昭以益州基地打造船只,三年灭蜀的计划由此大大延后了。

另一方面,钟会、邓艾同时被除,使司马家的武将素质严重不足。

不久,秃发树机能之变,晋军折损多名武将,展现出军力、将才的严重下降!

将才的折损,益州之地暂不敢任用,使司马家灭吴统一天下的进成延误了十余年!

根本原因

“二士争功”的悲剧,虽有邓、钟二人性格的原因,但其背后的原因是很深的。

1、平定益州后,稳定形势,历来是难题。

东汉时,吴汉平定公孙述后,残杀百姓,被刘秀责罚。

不久,蜀郡守将史歆举兵造反。

五代时,郭崇韬率军灭前蜀,回朝后被杀。

不久,孟知详建立后蜀,叛变后唐!

北宋初年,灭后蜀时,赵匡胤为防止混乱,及时派人前去监督。

但是,形势混乱之下,王全斌还是只得大杀,最后引得群臣皆说要杀!

天下未乱蜀已乱,天下已安蜀已安。益州之地,天然利于割据。

因此,平蜀后,如何稳定形势,是比平蜀更为复杂的任务。

这种情况下,君臣相疑,也就不足为怪了。

2、司马家夺权已到冲刺阶段。

此时,司马家的篡位,已经到了冲刺阶段。

夺权的最后一步,就是宗王出镇。

司马家夺权之初,力量尚有限,只能主要控制中军,而对外军则由郭淮、陈泰、诸葛诞、邓艾信赖的亲信异性将领担任要职。

司马家吸取曹魏因皇室孤立而灭亡的教训,决心由司马氏成员掌握外军。

因此,无论是曾多次支持司马家平定淮南叛乱的诸葛诞,还是司马家最为信赖的石苞、钟会、邓艾,都成了必须削权的对象。

对邓艾、钟会来说,交出兵权,或许可以像石苞一样,安享晚年。

可是,邓艾一心建功灭吴,钟会更是不甘退隐,彼此矛盾不可调和!

如此敏感的时间,如此敏感的地方,钟会、邓艾,自然难以全身而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翊钧二十八年没上朝,国家如何正常运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确的皇帝很奇葩,相信这在很多人的眼里是有共识的,万历皇帝,也称明神宗,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可他却也曾经二十八年几乎都没有上过早朝,这不得不令人费解。那么明神宗朱翊钧二十八年没上朝,是如何做到让明朝正常运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关于这一点原因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有两

  • 战功赫赫的唐朝名将薛万彻为何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薛万彻是唐朝著名的战将,父薛世雄是隋末时期的左御卫大将军,可说是将门之后。在隋末农民起义中,他跟着自己的哥哥投靠了李渊,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在派系上看,他属于李建成幕府的人,在玄武门之变中他曾率东宫兵马力战,不过由于李建成被杀,他只好逃走。不过李世民是爱惜人才的,为此屡次遣使招谕,他这才复出。而

  • 高顺为人忠义战斗力又强 曹操为什么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高顺,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高顺在东汉末年也算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吕布帐下的大将,跟随吕布东征西讨。虽然他屡立战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得到吕布的重用。甚至在吕布被曹操擒获后,曹操也没有对他网开一面。理论上说,高顺拥有极强的战力,又是个忠义之人,曹操又为什么要将他处死呢?

  • 郦食其这个读书人颇得刘邦重视,为何下场却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最终夺取天下离不开三个人:张良、萧何、韩信。张良作为一个神仙级别的存在,战略眼光之深远独到,为刘邦的江山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而汉相萧何则凭借这强大的后勤能力,为刘邦在行军途中解决了诸多问题;韩信是秦汉时期战神的存在,他的最高战绩是一年之内夺取50多座城池,是刘邦在战术上的得力猛将。但是刘邦

  • 吴贤妃:朱祁钰的母亲,唯一没有为朱瞻基殉葬的嫔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吴贤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殉葬制度始于商周时期,其后历朝历代多有遵循这种陋习者。到了明朝成祖朱棣时,殉葬制度更是发展到极致,明成祖一共有嫔妃20人,除了皇后可以不殉葬,另外有三位嫔妃早亡,剩下的16人均被迫殉葬。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谥号仁宗,很是宽厚,可惜在殉

  • 诸葛亮病死之后 司马懿为什么终生不攻打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不攻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有“智者”之称,在演义之中诸葛亮可以说是用兵如神,而诸葛亮的一生的对手可以说是司马懿,在演义之中两人之间的精彩对决令人叹服,但是在诸葛亮病逝之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再攻打蜀国?在三十年之后司马昭一语道破。诸

  • 程昱为曹操立下了众多功劳,为何却交出军权以求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谋士猛将如云,是人才井喷的时代,其中曹操旗下人才最为壮大,谋士最出名的是要郭嘉,武将最英勇的是张辽。然而,还有一个人智谋胜过郭嘉,勇猛赛过张辽,这个人就是程昱。不过纵观程昱的一生,虽然他立下众多功劳,但不能位列三公,最终还主动交出军权,以求善终,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要,这到底是怎么

  • 诚孝张皇后:是合格的皇后,也是对国家极有裨益的领导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诚孝张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明仁宗朱高炽的发妻张氏,《明史》中并未记载她的名字,史称仁宗诚孝张皇后。张氏是朱元璋时期指挥使张麒的女儿,在洪武二十八年被燕王世子朱高炽娶为世子妃。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皇位,朱高炽成了大明的太子,张氏也由原来的世子妃成了太子妃。

  • 董卓在篡夺大权之前,对汉朝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董卓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人物中,说起董卓,人们一定会用“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凶暴残忍”、“倒行逆施”、“罪恶盈天”、“恶贯满盈”来形容。诚然,纵观董卓这位诸侯的一生,确实是利用战乱,爬到了东汉权力的巅峰,废一帝,立一帝;迁都长安,焚烧洛阳;为了筹集财宝,肆

  • 荀彧不是忠于汉室吗 荀彧为什么不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荀彧和曹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虽然汉室衰微,诸侯割据,逐鹿中原,但是,仍然有不少文臣武将是忠于汉室的,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等人,都是致力于匡扶汉室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备和曹操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则是先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在公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