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逍遥津一战后威震江东的张辽,在此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在逍遥津一战后威震江东的张辽,在此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57 更新时间:2024/1/23 4:21:39

大家好,说起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璀璨的时期三国时代,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青史留名的传奇人物都如同井喷一般出现,像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是忠勇无双的关云长、亦或是人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都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

中国的老百姓对三国故事之所以那么熟悉,很重要一点就是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影响。不过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人们常常会带入蜀汉视角而导致对另外两方有所忽视。实际上曹魏和东吴两方的英杰相比蜀汉也并不逊色,他们也有着很多的传奇。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就是魏吴两方的两位传奇人物的对决,一边是曹魏著名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另一边则是被曹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东吴君主孙权。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

这一战发生在三国尚未建立之前,此时曹操还是东汉丞相,曹氏家族尚未取代东汉政权建立曹魏政权。虽然曹操在之前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失利,但这时候的曹操还未彻底放弃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统一“中华大地”的梦想。于是曹操在合肥和皖城集结了重兵以作为南下攻打孙权的基地,两方在江北一带经常交战。

在逍遥津之战前,曹操原本打算自己亲自出征孙权,但由于自己的谋主荀攸不幸在随军途中去世了,所以曹操带着大军暂时返回了都城许都,留下张辽、李典乐进等人留守合肥。但问题在于,曹操走前之给张辽他们留下了七千人作为留守的兵力,张辽等人拥有的兵力实在称不上雄厚。

不久曹操又趁着刘备和孙权在湘江对峙的时间,进攻汉中。这逼得刘备和孙权迅速放弃对峙达成议和,以共同对抗曹操。孙权和刘备达成议和以后,率领十万大军亲征合肥,意图趁着曹操大军尚未归来,攻其不备。我们前文刚刚提到,此时张辽等人在合肥的兵力只有仅仅七千人,而孙权一方却有十万人,还率领着鲁肃吕蒙甘宁凌统等东吴著名将领一同参战。可以说,这一仗,孙权志在必得。

但曹操也并非毫无防备,他在西征之前预想过孙权如果出击合肥的情况,于是提前便做好了“锦囊妙计”送到张辽等人的军营,不过他让张辽他们只能等到孙权大军袭来再打开。张辽等人真的等到东吴的十万大军来袭,并包围了合肥以后,打开了曹操送来的密函。他发现曹操的安排很简单,只是安排了三位将领的作战方式,张辽和李典出战,乐进守城。除此以外没有更多的指示。

当时很多将士对曹操这一番安排一头雾水,他们不理解曹操整的这么神神秘秘,结果最后却只是简单地安排了一下将领的作战方式。不过,曹操这一安排自然有他的深意,张辽和李典这两人之前有旧仇,如果安排这两个人一个守城一个出战,曹操担心会造成协作不力的情况出现,这样的话合肥必危。至于自己这一方详细的作战细节,曹操还是更愿意相信前线的将领自己的判断。

于是三人在看完曹操的部署后,就开始商讨作战细节,张辽决定在第二天的清晨率领敢死队直突孙权大本营,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一战功成,哪怕没伤到孙权也能乱孙权军心,一边提升自己一方的胜算率。当张辽害怕李典不赞同自己的想法时,李典却感叹到,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只看你张辽的计划如何。如果计划得当,我怎么会因为私下的恩怨而耽误公事呢?于是张辽顺利地开始为他的计划做准备。

张辽在夜里选好八百壮士,组成了敢死队,并且杀牛炖肉,让这八百壮士美餐了一顿,准备明天的冲阵。当第二天刚刚日出,张辽就穿好铠甲手持长戟,带领着八百壮士,亲自冲入孙权的军阵中。张辽一马当先,还没冲入孙权军营,就已经斩杀孙权一方几十名士兵和两名将领。势不可挡的张辽,一直冲到了孙权的帅旗之下。孙权大惊失色,只能率领着身边的将领先向着周边较高的土山逃跑。

张辽冲到土山下,向着山上的孙权叫阵,让孙权出来与他决一胜负,孙权一方竟然不敢做出回应。但孙权军毕竟人多势众,不一会回过神来,便形成了对张辽的敢死队的合围,张辽等人的任务就从冲阵变成了突围。

张辽可谓是锐不可当,不久就率领这身边的几十名士卒先行突围,但张辽队伍的其他数百人还陷在敌阵中,见张辽先行突围了,便纷纷高呼“将军难道要舍弃我们吗?”张辽听到后,又带着几十人杀回了敌阵,这使得孙权军的士气彻底溃散,纷纷溃逃,不敢与之交锋,张辽顺利完成任务回到了城内。

张辽这一次冲阵,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孙权的十万大军,被仅仅八百人的张辽军打得溃不成军,还让张辽在军中如入无人境,顺利带着队伍又回去了。这使得孙权一方的士气迅速低落,无法在进行作战,在加上不久后孙权军中出现了疫病,孙权只能放弃这次夺取合肥城的作战,班师回朝。

得知孙权即将撤军的消息后,张辽不但没有觉得就此松了一口气,甚至还试图反击孙权,意图截杀孙权的撤军队伍。当张辽发现孙权的大部队先行撤军走在了前面,而孙权和另外几位将领只带着少量的兵力在逍遥津北岸准备南撤。张辽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带兵前往逍遥津追击孙权。

当孙权这边发现张辽居然胆大包天到直接带兵截杀自己一方时,无比震惊,打算叫回前方先行后撤的大部队,但大部队已经和孙权这边有一段距离,一时半会回不来,这使得孙权感到了极大的威胁。甘宁拼命阻挡张辽的攻势,结果发现自己这一方的士气居然消沉到连负责吹号敲鼓的鼓吹手都被吓破了胆,甘宁大怒,差点直接用刀砍死鼓吹手,鼓吹手回过神来赶紧吹号敲鼓来重新凝练士气。

孙权此时被曹军围在军中,东吴的右都督凌统带着自己的三百亲兵拼死冲进军中,将孙权救出。孙权逃出后,骑马赶往逍遥津,但发现张辽一方早已将中间的桥板毁坏。孙权身边的近臣让孙权纵马飞奔,直接冲到桥对岸去,就这样孙权才得以彻底逃出张辽一方的包围圈。

这一战,张辽通过其勇猛和果敢以及审时度势的智谋,以七千的兵力击败拥有绝对优势的孙权十万大军,一战威震天下,使得在江东地区张辽的名字甚至可以止住小孩子的啼哭。张辽此战奠定了他在历史和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曹魏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是什么结局?她的葬礼有多隆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咸丰帝的陵寝是位于河北遵化的定陵,定陵乃是东陵的一部分,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竣工。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定陵中除了咸丰,还葬了一位女子,她19岁那年去世,已经死了15年,灵柩最终被安葬在定陵。她下葬时,慈禧太后本不愿出席,但恭亲王出面劝解,慈禧、慈安两位太后亲自下跪向

  • 王继勋:赵匡胤的小舅子,他为人有多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食人魔”,他4年内残忍杀害食用数百名奴婢,恨他入骨的人数不胜数,可他却仗着自己是宋太祖的小舅子,多年来为所欲为,没人能治他,如此罪恶滔天的人,最后是怎样的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他叫王继勋,是彰德节度使王饶之子,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身份,那便是

  • 朱祁钰为什么没杀死朱祁镇?朱祁钰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原因很简单,因为朱祁钰没有朱祁镇说的那么坏,他没想过杀哥哥。如果朱祁钰真的想杀了朱祁镇,朱祁镇怎么能活到南宫复辟的那一天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年,朱祁镇南宫复辟之时,朱祁钰还没死,他得知自己哥哥复位后,并没有愤怒,也没有惊恐,而是平静的对周围的人说:“哥哥做皇帝,好,好,

  • 关羽兵败被杀后,他的后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在三国历史上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而他的结局也是令人唏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

  • 成济如果不想成为杀曹髦的替罪羊,他应该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0年,不堪忍受继续充当司马昭的傀儡皇帝曹髦驱车向司马昭府杀去,这也是三国历史上“皇权”和“权臣”最惨烈的一次对决。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之前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时,虽也跟汉献帝有过几次交锋,比如闯宫杀董贵人,囚杀伏皇后等,但毕竟曹操也算师出有名,手里握着相关

  • 努尔哈赤晚年最后悔的事,是处死长子褚英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晚年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他囚禁并处死了长子褚英。每当他回首往事时,心中充满了泪水和心痛。努尔哈赤之所以处决褚英,不仅是因为褚英的个人原因,也是努尔哈赤稳定军心的需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曾被努尔哈赤给予厚望,定为储君的褚英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出生于明万历八年(1580

  • 战功赫赫的贺若弼,最后为何会死于口舌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贺若弼,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贺若弼曾立下无数战功,然而他最后却没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他,而是死在他的那张嘴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贺若弼出身将门,他的父亲贺若敦因为“降功负气”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565年,贺若敦被逼令自杀,为

  • 三国时期的武将都是怎么排名的?为何将将吕布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传说中的“三国二十四名将”是何排名?这种排名公平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熟读《三国演义》的人自然知道那只说姓而没有称名的名将是谁,也有人认为倒数第二的那个邓艾应该换成姜维。但是我们看一看三国正史,不用多看,仅看几段记载,就会知道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有多不靠谱了

  • 揭秘: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逝世。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为后周恭帝。第二年正月,赵匡胤导演了陈桥兵变,柴宗训退位,封郑王,后来母子俩都搬到了洛阳。那么后来他们结局如何?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五月,北宋政府在西京洛阳建造供奉后周太祖、世宗皇帝等的周六庙,将在开封的周太庙迁去,逢年过节时特遣礼官去祭祀,并慰

  • “骊姬之乱”是怎么回事?骊姬是如何使晋国陷入混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骊姬的姿色艳美,她本是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骊戎族的公主,骊戎大败后成为敌国国君的宠姬。也许是因为国仇家恨,也许是因为贪慕权势,骊姬凭一己之力使晋国陷入五世之乱,史称“骊姬之祸”,骊姬因此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被古人精心塑造的“坏女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