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的中了状元以后到底能当多大的官呢?

古代的中了状元以后到底能当多大的官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4/1/10 14:20:44

公元796年,孟郊第三次赴京科考,这一年他已经46岁了。终于不负所望,在50岁之前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大喜过望的孟郊写下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在古代中了状元能当多大的官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其实也不怪他这么兴奋,要知道,在古人的眼里人生一共有四大喜事。这四大喜也就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孟郊正好碰上了最后一大喜,又是46岁的年纪了,不开心就怪了。事实上从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它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一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

至少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儒客文人都将科举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悬梁刺股。而在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者便称之为元,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那便是状元,金榜题名会有很多个,状元一次却只有一个。

根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这1283年中,科考的榜数为745榜,有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状元,却只有592名(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武状元也才是777人。

可想状元有多稀少,这不光是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在百姓心中也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那么古代的状元官到底有多大?考得好真的就混得好吗?一般来说作为全国万千学子中挑出的一位,状元郎自然是有不同于其他进士的待遇,他们一旦得了第一便由吏部考试任其官位。

或是翰林院修撰,或是著作郎、秘书郎,又或掌修国史、天子侍讲。有这样一个好名次,确实给他们助力不小,且不少状元郎多出身名门望族从小接受了优秀的教育培养,单论父辈打下的基础,他们登上显赫高位都是早晚的事。比如说唐代,姓名可考者147人,事迹可考者29人。里头就有五位宰相、八位尚书一级的官员(含次官)。

再说清代,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二十人之多,不过历代状元中也不乏平庸之辈。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状元卢文焕,一生穷苦至极,连顿酒都喝不起。还有许多状元了无政绩,更有甚者投降叛军,比如说投降金兵的北宋状元莫俦。状元里还有一个历史奇观,他们以文得名,在文学艺术上有较高成就者却寥寥无几。

在文学上较为人知的状元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翁同龢等。反之,大家又很难高中状元,比如说苏轼等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无一人摘取状元桂冠。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颇令人称奇,大概是因为状元们高中之后。潜心仕途,追逐富贵得失、政绩,已经无心无力对文学艺术加以执着探索了吧。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状元是凭着真才实学考上的,却还有一小部分状元郎,徒有虚名。因为状元大多是钦点的,有时候不光要看才学,还要看皇帝的学识水平和爱好。不少皇帝录取状元那是凭爱好和心情,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去衡量,或以貌、名取人。比如说清代康熙一朝的状元戴有祺,他本来是第一名,但康熙喜欢他的书法于是摇身一变成了第一。

再者,科场作弊现象司空见惯,可见状元的录取并非秉公取才。整体来说,考试未必能把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测验出来,诗、八股文写得好,未必就会做官。状元这个名号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先权,也可以先一步带来辉煌,但是否混得好还是要看他们个人的能力。能力不足或性格不适合官场,即使有状元郎这个名号,也难以出人头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逍遥津一战后威震江东的张辽,在此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璀璨的时期三国时代,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青史留名的传奇人物都如同井喷一般出现,像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是忠勇无双的关云长、亦或是人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都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的老百姓对三国故事之所以那么熟悉

  •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是什么结局?她的葬礼有多隆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咸丰帝的陵寝是位于河北遵化的定陵,定陵乃是东陵的一部分,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竣工。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定陵中除了咸丰,还葬了一位女子,她19岁那年去世,已经死了15年,灵柩最终被安葬在定陵。她下葬时,慈禧太后本不愿出席,但恭亲王出面劝解,慈禧、慈安两位太后亲自下跪向

  • 王继勋:赵匡胤的小舅子,他为人有多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食人魔”,他4年内残忍杀害食用数百名奴婢,恨他入骨的人数不胜数,可他却仗着自己是宋太祖的小舅子,多年来为所欲为,没人能治他,如此罪恶滔天的人,最后是怎样的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他叫王继勋,是彰德节度使王饶之子,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身份,那便是

  • 朱祁钰为什么没杀死朱祁镇?朱祁钰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原因很简单,因为朱祁钰没有朱祁镇说的那么坏,他没想过杀哥哥。如果朱祁钰真的想杀了朱祁镇,朱祁镇怎么能活到南宫复辟的那一天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年,朱祁镇南宫复辟之时,朱祁钰还没死,他得知自己哥哥复位后,并没有愤怒,也没有惊恐,而是平静的对周围的人说:“哥哥做皇帝,好,好,

  • 关羽兵败被杀后,他的后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在三国历史上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而他的结局也是令人唏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

  • 成济如果不想成为杀曹髦的替罪羊,他应该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0年,不堪忍受继续充当司马昭的傀儡皇帝曹髦驱车向司马昭府杀去,这也是三国历史上“皇权”和“权臣”最惨烈的一次对决。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之前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时,虽也跟汉献帝有过几次交锋,比如闯宫杀董贵人,囚杀伏皇后等,但毕竟曹操也算师出有名,手里握着相关

  • 努尔哈赤晚年最后悔的事,是处死长子褚英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晚年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他囚禁并处死了长子褚英。每当他回首往事时,心中充满了泪水和心痛。努尔哈赤之所以处决褚英,不仅是因为褚英的个人原因,也是努尔哈赤稳定军心的需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曾被努尔哈赤给予厚望,定为储君的褚英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出生于明万历八年(1580

  • 战功赫赫的贺若弼,最后为何会死于口舌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贺若弼,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贺若弼曾立下无数战功,然而他最后却没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他,而是死在他的那张嘴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贺若弼出身将门,他的父亲贺若敦因为“降功负气”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565年,贺若敦被逼令自杀,为

  • 三国时期的武将都是怎么排名的?为何将将吕布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传说中的“三国二十四名将”是何排名?这种排名公平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熟读《三国演义》的人自然知道那只说姓而没有称名的名将是谁,也有人认为倒数第二的那个邓艾应该换成姜维。但是我们看一看三国正史,不用多看,仅看几段记载,就会知道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有多不靠谱了

  • 揭秘: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逝世。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为后周恭帝。第二年正月,赵匡胤导演了陈桥兵变,柴宗训退位,封郑王,后来母子俩都搬到了洛阳。那么后来他们结局如何?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五月,北宋政府在西京洛阳建造供奉后周太祖、世宗皇帝等的周六庙,将在开封的周太庙迁去,逢年过节时特遣礼官去祭祀,并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