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垓下之战后项羽如果逃走,他重新得势的概率有多大?

垓下之战后项羽如果逃走,他重新得势的概率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95 更新时间:2023/12/30 5:30:53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项羽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对此,杜牧曾在《题乌江亭》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前去迎接项羽的乌江亭长也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那么,项羽如果不选择自刎,而是渡江而过,真的还能东山再起吗?

天下形势:刘邦夺取大半天下,项羽丧师失地已难再起

“楚汉争霸”长达四年,虽说刘邦在正面战场被项羽压的喘不过气来,甚至多次陷入死地,然而在战略层面,战争的天平却在不断向刘邦倾斜,到垓下之战时,刘邦已经夺取了大半天下,而垓下战败之后,丧师失地的项羽已经很难对抗。

“彭城之战”后,刘邦虽然始终在荥阳一带正面抵抗项羽,但同时却派兵先后攻占西魏、代地、赵地和齐地,又劝降了燕王臧荼和衡山王吴芮,垓下之战前又成功收复了九江王英布的封地。也就是说,“垓下之战”前,除了临江王共敖之外,已经尽归刘邦之手。“鸿沟议和”后,在刘邦的一路追击下,包括都城彭城在内的西楚北部半壁江山也全部丢失。

虽说“垓下之战”时,项羽手中还有十万大军,然而这些军队却已经是苦战数年的疲兵,初战战败之后,又在“四面楚歌”之计下,导致军心士气尽丧,项羽无奈之下这才率领八百亲兵突围逃走,而在其渡过淮水后,又逃散了六七百人,再加上灌婴率军一路追杀,等到乌江边时身边就只剩下了二十多人。

固然,“彭城之战”时刘邦也曾遭遇惨败,被项羽一路追杀,可当时刘邦的主力受损并不严重,又有关中兵源的持续补充,这才能稳住阵脚。然而,乌江边的项羽却已经是主力尽丧,渡江返回江东后,相当于要白手起家,在敌我态势如此差距大的情况下,他还有机会吗?

民心向背:项羽已丧失楚地民心,东山再起难上加难

民心这个东西虽说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无论是要夺取天下,还是要东山再起,却无不需要民心的支持。项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在秦末迅速崛起,便与楚地百姓的支持密不可分,然而当项羽兵败垓下之后,楚地百姓还会对其予以支持吗?

项氏虽然也是楚地大族,但义帝熊心却是正儿八经的王室后裔,在楚地的影响力根本不是项羽所能相比的,否则项梁当年也就不会拥立熊心了。虽说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可他对西楚地区的统治时间并不算长,影响力仍不足以与原楚国王室相比,其杀死义帝之事被公之于众后,难免不对西楚百姓的民心产生影响。

此外,秦末天下大乱最初便是由楚地叛乱而起,先是楚地叛军攻打各地郡县,之后又是章邯攻入楚地与各地义军一番大战,项羽分封天下后好不容易安定了几个月,紧接着又是齐地大乱项羽出兵平叛,之后刘邦攻入西楚攻破彭城,最后又是长达数年的“楚汉争霸”。从秦末天下大乱到“垓下之战”,战乱持续近十年,楚地百姓的处境可想而知,又岂能不对项羽产生怨怼。

这点其实从项羽突围后的遭遇便可看出,项羽突围之后,在阴陵因迷路向一位楚地老农问路时,却被老农引入了一片沼泽,由此可见楚地百姓的民心。而没有了民心的支持,项羽想要东山再起,恐怕是难上加难。

外部形势:刘邦占据绝对优势,岂会轻易放虎归山

纵观“楚汉争霸”四年,刘邦由于在项羽面前屡遭战败,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个将其彻底歼灭的机会,想到曾经被项羽支配的恐怖,刘邦岂能不对其赶尽杀绝,难道还会将其放虎归山,给其东山再起的机会?

“垓下之战”时,刘邦不仅统帅着本部兵马,再加上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军队,总兵力当不下于50万,而项羽麾下不过十万疲兵,其突围而走后身边更是只剩下了二十余人。如此情形之下,面对刘邦的大军追缴,项羽即使再勇猛善战,又拿什么来抵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项羽渡河逃跑,那么刘邦必然会发动大军继续追缴,而且必然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如此情形之下,项羽能否逃得性命都是个问题,又何谈东山再起?即使项羽逃过了刘邦的追杀,就此隐姓埋名,暗中发展势力,可刘邦只需要在该地区分封一位诸侯王,为了封地内的安全和自己的地位,恐怕这位诸侯王搜索项羽比刘邦还要积极,项羽仍然难有东山再起之机。

刘邦能前脚与项羽议和,后脚便撕毁协议率兵追击,可想而知刘邦必然是要将项羽置之于死地的,又岂会放弃“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综上,以当时的天下形势而言,项羽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再加上项羽已失楚地民心,以及刘邦的持续追击,项羽能否逃得性命都很难说,又岂能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更何况,项羽到死都认为自己的失败“非战之罪”,即使再给他一次机会,又岂能击败刘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空城计真的很高明吗 司马懿为什么没有敢进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为什么不进空城计,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空城计,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空城计到底高明在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空城计?不是让人扫地就是在楼上弹琴的,司马懿又是怎么看待此计谋的?待南蛮平定后,诸葛亮就开始了北伐大业。正史上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在《三国演义》中是七次北伐。不管正史还是演义,对于第一次北伐

  • 诸葛亮的遗言说了什么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南征,诸葛亮为什么斩马谡,诸葛亮杀魏延的真正原因

    魏延在蜀国中其实是一个很厉害的将领,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就魏延就跟随他一起打江山,因此他受到了刘备的重用。在刘备死后,魏延一直都镇守在汉中之地并没有出现一丝的闪失。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杨仪明白了诸葛亮锦囊内的意思,面对魏延的挑衅,他喊了三声“谁敢杀我”,

  • 完颜守绪:金朝的亡国之君,艰辛的抗蒙过程充满悲剧色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完颜守绪的皇后,复活中忏悔贵族的典型是,完颜守绪

    完颜守绪,原名完颜守礼,女真名完颜宁甲速,庙号哀宗,金朝第九位皇帝,也是金朝最后一位皇帝,父亲是金宣宗完颜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哀宗生于末世,他虽然励精图治抵抗正处于上升势头的蒙古铁骑,可惜金国最终仍亡于金哀宗之手,他艰辛的抗蒙过程徒增悲剧色彩。金哀宗性情宽和

  • 夏仁宗:西夏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治国方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朝的统治情况,夏惠宗,夏仁宗李仁孝

    儒家学派是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继续宣传倡导儒家思想,到了西汉时期,更是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孔子先后获得了很多至高荣誉,在世时就被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更是尊他为“孔圣人”、“至

  • 吴王夫差是如何带领吴国走向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蜀吴三国灭亡的顺序,谈越王勾践如何灭吴王夫差,勾践王后

    夫差(?-前473年),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前495年─前473年),吴王阖闾之子。他继位后,为了洗雪其父阖闾败给越王勾践的耻辱,励精图治,吴国也迅速增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自古以来人们都将吴国的灭亡怪罪于他的贪色,也就是中了越国用绝世美女西施美人计,关于他们

  • 李自成是如何提高农民军的战斗力的?为何壮大的那么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自成哪里人,杀李自成的农民下场,闯王李自成

    从明朝早期到崇祯十一年,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其实不足为惧。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不是清军偶尔“解围”,农民军可能到崇祯十七年还不足以推翻明朝。而且另一方面是明朝内部对农民军和辽东形势也存在一点争议,比如杨嗣昌卢象昇之争。但是从崇祯十二年开始,明朝发现剿农民军的局势已经越来越走向崩

  • 平原公主的一生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伊勒琅公主最终结局,唐昭宗平原公主,平原懿公主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女子的地位十分的低下。生长在皇室的公主虽然身份尊贵受尽万千宠爱,养尊处优的成长。但给予她们很多的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着正常人难于理解的心酸之处。平原公主元明月鲜卑族,北魏时期公主,是元愉和杨奥妃的遗腹女,西魏开国皇帝元宝炬妹妹,孝武帝元修情妇。元明月虽出身皇室,但她的童年时期却

  • 郭嘉为何会投奔曹操?他在曹魏是何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不死能统一三国吗,曹魏后期为何无人可用,司马懿为什么选择了曹丕

    郭嘉作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被曹操称为“奇佐“。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对此,南宋时期文学家陈亮曾表示:“以成魏之霸业者,(程)昱、(郭)嘉之谋为多,而曹公尤痛惜嘉之死也。”虽然郭嘉的功劳,不是最大的,但是,曹操对于郭嘉的离去,却是最为伤心的,这凸显出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不过,需

  • 古代藩王造反那么多人 最后成功的为何只有朱棣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建文帝下落基本确定,朱棣比朱元璋更残暴,朱棣为什么可以谋反成功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藩王造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造反的藩王有很多的人,能造成成功的人为何只有朱棣一个,朱棣又是如何做到名垂千古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创建了很多新的制度,很多对后世影响都非常大。其中有一个就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之前,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都是实行分封制,诸

  •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被康熙出掉,这是为何 ?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鳌拜和康熙,康熙擒拿鳌拜发生在哪里,鳌拜废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1669年,这是康熙亲政后的第二年。但此年刚一开春,黑压压的乌云便迅速笼罩在紫禁城的上空!朝堂上,端坐着年仅14岁的康熙,却发现群臣中突然少了鳌拜——这不科学!一丝不安袭来,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