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王夫差是如何带领吴国走向灭亡的?

吴王夫差是如何带领吴国走向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627 更新时间:2023/12/23 5:58:38

夫差(?-前473年),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前495年─前473年),阖闾之子。他继位后,为了洗雪其父阖闾败给越王勾践的耻辱,励精图治,吴国也迅速增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自古以来人们都将吴国的灭亡怪罪于他的贪色,也就是中了越国用绝世美女西施美人计,关于他们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数不胜数。

其实,此念是对历史的歪曲,试想下:一国之君再怎么恋色和沉迷也不至于亡国吧?世上有皇千百个,只闻恋色误国而不曾听过由此亡国,吴国的灭亡自是起于贪欲,定于好战,西施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插曲而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夫差到底是怎样亡的吴国。

一、报父仇伐越国

吴王夫差的父亲就是公子光,也是个好战分子,有恃强凌弱的爱好,当政的辰光更没少欺负人家,最终也是在侵略越国时遭了人家的暗算,不但败的是一塌糊涂,还让人家剁了大脚拇指伤及性命。可谓是死不瞑目啊!临死时不忘交待夫差:“勿忘杀父之仇。”没好意思说灭了越国报仇,夫差做了吴王没齿不忘这世上第一仇,好在自控制能力极强,没有拍脑袋兴冲动,而是励精图治、足力发展经济、农业和军事,不断提高和增强国力。

他有先见之明,不够强大何能出兵,而越王勾践此时反而沉不住气,以往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城府不剩半点,闻听夫差日夜训练军队准备攻打自己,认为自己已非他日,便立即来个先发制人主动出击。结果实在是出乎意料,竟然被吴王夫差给揍了个鼻青脸肿,损失惨重不说,还被撵回了老家,即使这样夫差也是不依不饶,将越国的都城围成铁桶,这招引火烧身简直是惨不忍睹。

越王勾践只得花钱割地成为附属国夫差方才罢休,谋臣伍子胥要求一举灭了越国,不能留下隐患,可千劝万说也不能说服他,极高调地接受了越国的投降并撤兵回国。由此看出夫差虽是天天念叨要报杀父之仇,其实不过是个幌子,贪利才是最终目的。

打越国尝到甜头不小,夫差从此就迷上了侵略,闻听齐国国王驾崩,还没成人的儿子接位,内部争权夺利更是一团糟,是下手攻击的最佳时机。好战之心顿起,却遭到参谋长伍子胥的激烈反对,他认为越国才是吴国的最大危险,越王正在厉兵秣马,反叛之心没一日不在,勾践一天不死,吴国就一天不得安宁,他要夫差分清轻重,进攻齐国乃大错特错。夫差不但听不进,反而责怪他这是在借刀杀人,想让吴国为他报家仇,对他的不可理喻伍子胥只能选择沉默。

齐国果然不禁打,败的是割地求和,这边刚了,夫差又着人跑去威胁鲁国,时不时派出军队在人家门口溜上一溜,把鲁国搞的是精疲力尽,到了神经质的地步。最后带着金银财宝上门求和,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藩属国才了事,就这么一圈下来,吴国疆土大增,国库丰裕。此时的吴王夫差已完全被侵略所迷,“想快富走,想权高就举刀”便成为他立政的座右铭。殊不知亡国的种子也已埋下,世上那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话也应在了他的身上。

二、连年征战,终究亡国

安稳不过二年,还是觉得附属国的利益不够大,先是旁敲侧击地提出想法和要求,可人家装聋作哑不理会,只好掀了遮羞布再次出兵鲁国,一阵耀武扬威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原来大家都明白自己的意思,则是不到门槛不肯低头而已,乃是刁民一个,收拾了鲁国又去恐吓齐国,也都满足了心愿。为了抬高自己的威信,将一众小国召集在一块,成立所谓的联盟,自己要当盟主。

关键时刻后院起火,有人跑来报告:“越国趁夫差领兵出征多时,城内空虚领兵攻吴,不但将都城洗劫一空,还将守家的太子给杀了。”任何人听到这个消息都会立马回归去报仇雪恨,而吴王夫差却是另类,竟然将报告的几个人砍了头,严密封锁消息,生怕走漏消息而影响盟主之位。不难看出夫差为了利益连起码的亲情都没有,可谓是不顾一切只争朝夕,逼晋国辞了盟主之位,自己做了霸主才领兵匆忙回归。

此时既死了儿子,国内也是空虚一片,由于数年的征战,无论是能耗还是兵耗都已极致,除了空空虚名之外同越国已无相争之力。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夫差只得派人前去求和,越国本来就是趁虚而入,骚扰一阵就图个刷脸而已,今见吴国主动求和正合心意,自己根本就灭不了吴国,干脆来了个顺水推舟。吴国元气大伤再也没了往日威风,其一蹶不振还有个原因,那就是逼死了谋臣伍子胥,才招致不幸。

还是在二次准备攻齐时,伍子胥又极力进谏:越国地处吴国腹地,就是进攻也该进攻越国,就是打赢了齐国犹如石头田地,根本就没有用处。夫差闻言大怒:这不是在塌台吗?既然如此就着你出使齐国,如果得不到好处依然是武力镇压。此时的伍子胥已灰心到底,念在同他父亲公子光的情分上去了齐国,也促使齐国进贡免了战乱之灾,但也做了件缺智之事,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料定吴国终将被越国所灭。

伍子胥要是不回来也许历史将会改写,因为他已经负过越国,也通过吴国报了家仇,倘若再负吴国岂不遭世人责骂,怎能再立足于江湖?何况还同公子光情同手足。于是,回到吴国时也不相瞒,怎奈人家不念旧情,硬说他是里通外国,并赐于宝剑要他自尽,伍子胥万念俱灰说道:“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当它长到能制作武器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我死后请将我的眼睛剜下来放在城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是怎样灭掉吴国的。”可见,伍子胥有多么地无奈和愤恨。

不等吴国喘过气来,越王勾践打响了雪耻之战,他要报当年所受的奇耻大辱之仇,尽管吴国拼命抵抗,苦苦坚守了四年,也没能抵挡住越国的攻势。花血本换来的盟主之位竟无半点用处,没一个盟友出手相助,想来也是咎由自取,这时才想起伍子胥的良言,悔不当初又有何用呢?

历史就是这样的神奇,当年夫差羞辱勾践,如今也同样轮到自己的头上。越王勾践念夫差当年不杀之恩,也同样让其受领胯下之辱,但吴王夫差岂能承受这个侮辱,当场拔剑自刎,一代枭雄落此地步无不让人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是如何提高农民军的战斗力的?为何壮大的那么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自成哪里人,杀李自成的农民下场,闯王李自成

    从明朝早期到崇祯十一年,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其实不足为惧。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不是清军偶尔“解围”,农民军可能到崇祯十七年还不足以推翻明朝。而且另一方面是明朝内部对农民军和辽东形势也存在一点争议,比如杨嗣昌卢象昇之争。但是从崇祯十二年开始,明朝发现剿农民军的局势已经越来越走向崩

  • 平原公主的一生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伊勒琅公主最终结局,唐昭宗平原公主,平原懿公主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女子的地位十分的低下。生长在皇室的公主虽然身份尊贵受尽万千宠爱,养尊处优的成长。但给予她们很多的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着正常人难于理解的心酸之处。平原公主元明月鲜卑族,北魏时期公主,是元愉和杨奥妃的遗腹女,西魏开国皇帝元宝炬妹妹,孝武帝元修情妇。元明月虽出身皇室,但她的童年时期却

  • 郭嘉为何会投奔曹操?他在曹魏是何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不死能统一三国吗,曹魏后期为何无人可用,司马懿为什么选择了曹丕

    郭嘉作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被曹操称为“奇佐“。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对此,南宋时期文学家陈亮曾表示:“以成魏之霸业者,(程)昱、(郭)嘉之谋为多,而曹公尤痛惜嘉之死也。”虽然郭嘉的功劳,不是最大的,但是,曹操对于郭嘉的离去,却是最为伤心的,这凸显出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不过,需

  • 古代藩王造反那么多人 最后成功的为何只有朱棣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建文帝下落基本确定,朱棣比朱元璋更残暴,朱棣为什么可以谋反成功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藩王造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造反的藩王有很多的人,能造成成功的人为何只有朱棣一个,朱棣又是如何做到名垂千古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创建了很多新的制度,很多对后世影响都非常大。其中有一个就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之前,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都是实行分封制,诸

  • 鳌拜权倾朝野,最后却被康熙出掉,这是为何 ?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鳌拜和康熙,康熙擒拿鳌拜发生在哪里,鳌拜废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1669年,这是康熙亲政后的第二年。但此年刚一开春,黑压压的乌云便迅速笼罩在紫禁城的上空!朝堂上,端坐着年仅14岁的康熙,却发现群臣中突然少了鳌拜——这不科学!一丝不安袭来,果

  • 玄武门之变秦琼参加了吗?真的去了为何没有加官进爵?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程咬金参加玄武门之变了吗,秦叔宝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名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琼有没有参与李世民发动的那场弑兄屠弟逼父的玄武门之变?这个问题一直很有争议:如果秦琼参加了,为何李世民称帝后,秦琼和程咬金都没有加官进爵?如果秦琼没有参加,为何新

  • 陆逊之子陆抗,他对东吴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吴陆逊之后,孙权陆逊,陆逊甘宁周泰

    原本星光璀璨的三国时期,在后期已经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的场面。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但事实上,不论是蜀国还是魏国,抑或是吴国,三国到了后期其实依然拥有着不少的可以被称为良将甚至名将的人才。只不过他们由于出场比较晚,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占到太多的篇

  • 为什么说汉文帝刘恒是“躺来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文帝刘恒的简介,西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和汉武帝的关系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3年1月15日,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的第五位皇帝。为什么说汉文帝刘恒是“躺来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文帝刘恒刘恒在位23年,期间体恤民情、勤于政事、轻徭薄赋,让汉朝一步步从“楚汉战争”和“诸吕之乱”的创伤中走出,逐步走向强盛。然而这位中国历史

  • 鲍昱:东汉的一位清官,为何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现代清官,鲜为人知解释词语,清官代表

    提到东汉,大家可能会想到“东汉末年分三国”,想起汉献帝、曹操、刘备等人。但有东汉时期一个人,在民间很有名,但历史上的记载却很少,他就是清官鲍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鲍昱,字文泉,约当王莽更始二年(10年)生,卒于汉章帝刘炟建初六年(81年),上党屯留(今山西长治市屯留县)人。东

  • 法正对蜀汉有多重要?为什么连曹操都觉得招揽不到他是个天大的遗憾?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在《三国演义》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对刘备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然而二者皆得的刘备最后也并没兴复汉室,统一天下。于是后世有人归纳出来另一句话,“子初孝直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孝直指的就是法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孝直是何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