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晚年贪腐之风为何会盛行?雍正登基后是如何解决的?

康熙晚年贪腐之风为何会盛行?雍正登基后是如何解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01 更新时间:2024/2/16 22:58:4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雍正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康熙晚年,康熙帝疲于“九子夺嫡”,对政务有所倦怠,贪腐之风盛行。康熙驾崩后,雍正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先后派出许多得力人手担任地方督抚并立志治理贪腐。官员贪腐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官员工资太低。

朝官吏的工资体系是继承明朝的,官吏的工资普遍太低,甚至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日常开支时,官吏们为了能过上“上层社会”的生活,逐渐失去本心。雍正登基之初,官员的工资到底有多低?

当时朝廷一品大员每年的俸禄时是180两,七品知县每年的俸禄是45两。这是什么概念呢?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以康熙末年、雍正初年为历史背景创作的。以《红楼梦》中的物价为例,贾琏尤二姐买了口棺材,就要500两。薛宝钗办了一场简单的生日宴,就需要20多两银子。也就是说,一个七品县太爷一年45两的工资,也就够女儿办两次生日宴。如果想买一口好棺材,得12年以上的工资才够。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登基时,官员工资确实很低,这也是官员贪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雍正想通过提高官员待遇,来遏制贪腐。但雍正登基时候,国库空虚,西北用兵,江南赈灾,朝廷没有银子来提高官员待遇。雍正思来想去,便提出了 “火耗归公”的制度。雍正和胤祥、马齐等人商量后,觉得山西巡抚诺岷为官谨慎,山西又是亏空重地,选择让诺岷在山西先试行火耗归公。

什么是“火耗归公”呢?需要解释一下。在封建历史上,百姓的田赋、地税、丁税是以粮食、银钱等不同形式来收取的。自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赋税都折合成银两来统一上缴官府。这样,百姓们把碎银送到官府后,官府要把碎银融化,铸成整锭的银子交给国库。在融、铸的过程中,银子会有损耗,俗称“火耗”。所以,从明朝晚期到清朝,官府为了弥补火耗,会在朝廷规定的赋税基础上,多收老百姓一部分火耗银子。实际上,官府收取百姓的火耗,比实际损耗的多。这中间就产生了盈余,被称为“耗羡”。

每年,地方上的耗羡,少则几万两,多则百万两,这笔钱来自底层百姓,但又不计入地方财政账目,所以这笔钱大部分都被地方官私吞了,成了“灰色收入”。在山西试行“火耗归公”,把火耗也计入地方账目,把这笔钱公开报给朝廷,朝廷用这笔钱来提高地方官的工资,等于把灰色收入,变成了朝廷允许的白色收入。

火耗归公制度在山西试行一年后,山西耗羡银子多达近百万两。这笔钱,除了填补了山西20万两的地方财政亏空,还盈余80万两。经过认真核算,地方官按比例都多发了俸禄,这笔款被命名为“养廉银”。其中诺岷身为二品大员,他的俸禄本为155两,当年得到养廉银多达12000两,工资猛涨了77倍。

诺岷推行“火耗归公”后,不仅成功填补了山西的亏空,还让山西财政有了盈余,提高了官员的待遇,为雍正提供了一条缓解贪腐的新思路。雍正二年,火耗归公制度在全国推行,官员们激情似火,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地方亏空基本全部填补,国库收入也渐渐多了起来。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都是雍正首创,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诺岷在支持这项新政时付出的努力。诺岷虽然立下大功,但随后和胤禟(雍正九弟)扯上关系,被雍正贬官问罪。

火耗归公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比较成功的改革,但这项改革有其不合理的一方面。因为“火耗”本身就不属于国家赋税,而是封建社会剥削百姓的一种方式。雍正只是在用百姓的钱财,来提高官员的待遇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薄情寡恩”的雍正帝,一辈子善待了两位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满清十帝中,雍正帝可以说是最冷血的。雍正是“薄情寡恩”的代名词,他身边的臣子都感受到了雍正的刻薄和冷酷。但如此“薄情寡恩”的雍正一辈子善待了两位大臣,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纵观雍正一生,能受到他善待的臣子屈指可数,其中一位便是他的弟弟皇十三子胤祥。不过,胤祥与雍正有

  • 曹操和孙权相比 诸葛亮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依照自身条件明明可以找个好一点的公司,诸葛亮最后会选择刘备这样的一个小庙?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诸葛亮的选择是对是错?1.诸葛亮的朋友圈从黄巾起义算起,刘备驰骋江湖已经二十多年,然而到诸葛亮投奔之时仍没有自己的一块地盘。就一个老江湖而言,不能不说混得是相当失败。相较于一无所成的刘备,曹操与孙权

  • 皇太极参与过哪些事件?他为什么能继承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并非努尔哈赤的长子,而是第八个儿子,前面还有七个哥哥:褚英、代善、阿拜、汤古代、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论资排辈,大哥褚英与二哥代善先后做过后金继承人,老五也以骁勇善战,跻身四大贝勒之列,为何最后小上十多岁的皇太极成了大赢家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皇太极的母

  • 十四阿哥胤禵的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她的孩子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的侧福晋舒舒觉罗氏是《步步惊心》中马尔泰若曦的原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都看过《步步惊心》,被剧情吸引,进而喜欢上里面的人物:隐忍沉重的胤禩,傻气无脑的十阿哥,清风朗月的胤祥,直爽义气的十四阿哥……因为喜欢,就会去查阅他们在历史中本来的

  • 诸葛亮在刘备在世的时候 诸葛亮都有哪些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作为三国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刘备去世后,成为了蜀汉的掌权者,诸葛亮做出的贡献可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说来了,刘备还活着时,诸葛亮有哪些作用?可是,当我们细细翻阅诸葛亮早期的经历,难免会发现,后来执掌权柄的诸葛亮,在这一时期似乎在刘备面前的地位并不显著,虽然也是他手下重要谋士之一,但并没有在群臣之

  • 刘备在没有遇到诸葛亮前就有军队了 刘备为什么还是一事无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当初刘备带着军队打拼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刘备可以说几乎没有打下多余的土地和城池,刘备为什么在此之前一事无成呢?这个和诸葛亮有关系吗?首先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刘备从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起义开始就算是正式出山打拼天下了,后来一直受到冷落,迫于无奈投奔到了自己老相识公孙瓒的麾下。随后因为一场机缘

  • 东吴四将分别是谁 他们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最后形成三国鼎立,东吴作为三国之一,自身实力也不弱,其中东吴四将支撑了东吴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他们到底是谁,他们都有哪些贡献?东吴四将:周瑜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

  • 顺治庶妃陈氏:生下皇长女,为何被关了3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类似《甄嬛传》之类的清宫剧中,后宫争斗仿佛永无休止。其实历史上宫斗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这位顺治庶妃陈氏,因参与后宫争斗被孝庄太后关了33年之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顺治朝的后宫是蒙古女人的天下,由于当时清廷对蒙古部落十分倚重,再加上孝庄太后的存在,顺治皇帝的后宫蒙古妃嫔占了绝大多

  • 孝惠章皇后:20岁时成为太后,也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清代在位时间最久的太后是谁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她以长寿著称,但并非做太后最久的人:雍正去世于1735年,时,钮祜禄氏已经42岁,做了41年太后。清代在位最久的太后,历时57年,这人是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提及此人,并不是很多人知道,你或许熟

  •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刘备会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场战役在《三国演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