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起兵时,堂弟李道彦为何被迫乞讨?

李世民起兵时,堂弟李道彦为何被迫乞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13 更新时间:2024/1/3 7:39:42

隋末,风云际会,天地色变。李渊李世民于617年在晋阳起兵,短短7年间,李氏家族驰骋沙场,东征西讨,迅速一统天下。所以,我们只要一想起大唐李氏家族的成员,总以为他们都跟李世民一样,英姿飒爽,风光无限。其实起兵之初,很多人处境并不好,比如说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与堂弟李道彦,竟然混到讨饭的地步,但最终也成就了一段佳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01被晋阳起兵连累的李神通、李道彦父子

李渊家是个大家族。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在北周又封为唐国公;李虎生八子,八子又生众多孙子,李渊就是众多孙子之一。所以李渊兄弟很多,且都在朝廷做官。

617年,当李渊看到隋朝气数已尽,便在晋阳起兵。这里必须要说一下,晋阳起兵,这可是犯上作乱的大事情,在中国古代,连坐制度一直都有,李渊的大胆举动一定会连累到他的亲戚们。隋朝政府一时之间拿不下李渊和李世民,可以拿他们的亲戚出气呀!也不知道李渊有没有给他的亲戚们送个信,让他们跑,反正他的堂弟李神通知道表哥起兵后,吓坏了,仓皇逃出长安城。

李神通,乃李渊八叔李亮之长子。李亮在隋朝任海州刺史,颇有威望,不过在李渊起事前已经去世。李神通从小受父亲庇护,一直住在长安城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这次听说李渊起事,隋朝官员到处在搜捕李渊的同族人,他立即带着他十岁的儿子逃出长安,到今天西安市西南部的鄠县躲避。

鄠县多山,是个躲藏的好地方,可是李神通体力不支,病倒了;带出来的钱,为治病花得一干二净;带出来的食物也吃完了。这下子无钱无食,李神通陷入困境。

前面说过,李神通逃跑时,带着他十岁的儿子,这个儿子可算是带对了。李神通儿子名叫李道彦,虽然年纪小,但身体结实,为人孝顺,在李神通最困难的时候,他居然成了父亲的保护神。

02李道彦靠乞讨救活父亲

《旧唐书》是这样记载李道彦的:

“道彦幼而事亲甚谨。初,义师起,神通逃难,被疾于山谷,绵历数旬,山中食尽……入范丹祖师之门,行圣手将军之事。”

什么叫“行圣手将军之事”,就是“乞讨”的一种文雅的说法而已,也就是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道彦开始乞讨为生,用乞讨养活自己和父亲。10岁的李道彦,典型的贵族子弟,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像李道彦这样有身家背景的贵族叫着“士族”,“士族”们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舒服惯了,应该是受不了苦的,可是李道彦却不同。

李道彦能随机应变,生活无着知道放下身段去乞讨,这很不容易。不过,他主要是看父亲的病没好,走路不方便,才去乞讨的,所以,我们说李道彦非常有孝心。

不仅仅如此,李道彦对父亲的照顾还非常周到,《新唐书》这样记载:

“道彦羸服丐人间,或采野实以进;神通未食,不敢先,即有所分,辞以饱,乃藏弃以待。”

意思是说,李道彦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混迹于乞丐队伍中,有时候讨得一些饭食、馒头,有时候到山里采得一些野果。每次得到食物,李道彦都不会先吃,他总是拿到父亲跟前,让父亲先吃,如果父亲分一点给他吃,他就说自己已经吃饱了,把分得的那一部分藏起来,以做父亲的下餐之用。若父亲的食物足够,他自己才吃一点。一句话,他要确保父亲有足够的食物吃。

在隋末那个动乱的时候,到处都在打仗,随时都有人死,10岁的李道彦的这些孝举,真是一幅难得而温馨的家庭画卷。

03苦尽甘来,孝顺依旧

在李道彦的照料下,李神通的病好了,人也精神了。这段时间,李神通也想通了,躲避终究不是好办法,他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自己祖先很有影响力的优势,响应李渊和李世民,拉起一支队伍来。这样即保护了自己,也帮了李渊和李世民的忙,不是一举两得吗?

李神通联系到长安大侠史万宝等人,拉起了队伍,果然有很多人投奔他,接下来,李神通攻下鄠县,等待李渊渡过黄河,他便投奔了李渊。李渊封李神通为光禄大夫,李道彦为朝请大夫。第二年,也即618年,李渊做了皇帝,他又封李神通为大将军,淮安郡王,封李道彦为胶东王。

公元626年,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对李神通、李道彦父子也很器重。他听说过李道彦的孝举,便让李道彦做相岷二州的都督,打算利用李道彦的善心和孝举给西南百姓带去福祉。李道彦在都督任上尽职尽责,颇有建树,可是正当他要大展宏图时,父亲李神通病亡……

公元630年,李神通病死,李道彦立即解职回家守孝。这次,《新唐书》又把李道彦的悲伤与孝顺记录下来了:

“以父丧解。荷土就坟,躬莳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复识。太宗嗟叹,敕侍中王珪临谕。”

意思是说,李道彦一听到父亲离世,立即解了职,专门在家为父亲守孝。家里那么多下人,他一律不要他们帮忙,亲自挖土筑坟,亲自在坟边栽种松树与柏树,并在坟墓旁结庐而守。李道彦每天躺卧在坟庐之侧伤心流泪,整个人瘦得脱了形,容貌也毁了,亲朋好友去坟头看他时,居然都认不出他来了。李世民听说后,感慨不已,专门派了侍中王珪去劝李道彦节哀……

在李世民家族,带兵作战的能人很多,给人以刚猛印象,像李道彦这样有孝心并发自内心的很少,所以李道彦成了李氏家族独特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贴身保镖:刘仁愿有多厉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曾经有一男一女两个保镖,都非常厉害。以前我写过一文介绍李世民的女保镖高惠通,此女武功高强,相貌不凡,是李世民仇人之女,但李世民却敢于让她做贴身保镖,并将之纳为妾,传为美谈。李世民的“荒唐”:用仇人之女做贴身保镖,还纳为侍妾今天我再说说李世民的男保镖刘仁愿,他的故事就大不一样了,传奇色彩中带着挥

  • 清朝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溥仪为什么没有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溥仪无子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光绪皇帝在位时对于中国和平改造非常支持,但他自幼年便登上皇位,朝廷政务都是慈禧一手操持,直到成年才正式把握政权,可朝堂众臣其实早已慈禧马首是瞻。当年发起的戊戌变法一旦成功,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可能会走向相当强大的道路。由于当时的领导

  • 后蜀国君投降宋朝后,百姓们为何还纷纷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后蜀皇帝孟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坑了70多岁的老母亲,让她死不瞑目。而被他寄予厚望的太子孟玄喆就是个坑爹货,将自己的江山葬送了不说,反而帮自己的仇人开疆扩土。怎么一回事呢?这还要从孟昶治理后蜀说起。.孟昶(919-965年),是五代后蜀国君,明德元年(934年)继承父亲孟知祥的帝位,成为后蜀政权的

  • 杜甫晚年为了借钱写下的一首诗,读来令人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一文钱难倒英雄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前,在军中当兵。穷困潦倒,身上经常不名一文。 有一次赵匡胤自己在外面,天气炎热,他恰好路过一个西瓜园。他心想,虽然自己身上没钱,但是可以先吃瓜,吃完后问多少钱,然后说西瓜太贵了,不给瓜主钱,趁机白吃。令赵匡胤没想到的是,在他吃完后,瓜主说“一文钱”,在古代没有比

  • 曹操为何不杀掉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张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曹操为何不杀掉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张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末年,说到和曹操结下深仇大恨的诸侯,应该有两个,分别是陶谦和张绣。一方面,就陶谦来说,东汉末年,曹操之父、前任太尉曹嵩在琅邪躲避战乱,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迎接曹嵩到兖州。《三国志》记载陶谦素来怨恨曹操攻打徐州,派遣骑兵掩杀

  • 光绪皇帝如果熬死慈禧太后 结局会不会好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光绪和慈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光绪帝韬光养晦,不和慈禧太后正面抗衡,且能接受洋务派以及平衡守旧派,做到和洋人的周旋与审时度势的妥协与进攻,是有可能混成立宪制的皇帝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即使三岁登基的溥仪也能在皇宫中长大,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光绪帝如果活着,且能

  • 揭秘:唐朝中后期的南衙禁军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高宗龙朔元年,发兵远征高丽包围了平壤,但因同年十月铁勒叛乱而不得不放弃继续进攻。“时苏定方奉诏伐高丽,进围平壤,不克而还。高宗敕书与仁轨曰:‘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拔就新罗,共其屯守。若金法敏藉卿等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此时,唐高宗已经放弃新攻下的百济,要不是刘仁轨立主坚守

  • 和珅死后,丰绅殷德如何对待嘉庆妹妹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据《啸亭续录》中记载:”公主尝对丰绅殷德言:“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这记载的是固伦和孝公主与驸马的在和坤被杀之前的一段对话。即便公主有心帮忙,和珅倒台却是必然,而这也注定了这场婚姻的不圆满。皇室公主与权臣之子的结合丰绅殷德,出生于乾隆四十

  • 满蒙第一美女的孝庄太后究竟有多美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有两位太后极为有名,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另一个是同样名声不小,且形象更加正面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历经三朝,辅佐两帝,为清朝的入关和政权稳定做出过特殊贡献。由于两人做法不同,所树立起来的形象更是千差万别。在历史的记载中,慈禧太后更像一个毒妇,而孝庄则是一个心善貌美的人儿

  • 张居正一生用心良苦,最后为何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据《明史`列传》中记载:“汉唐以来,以功业炳史册者夥矣。至若意量广远,气充识定,志以天下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则惟明张江陵一人而已。方明隆万之际,明之政已驰矣。自世宗西内静摄,君荒于上,臣纵於下,将嬉于边,士嚣于庠。纪纲万事,群堕于冥昧之中之中。而瓦解土崩之祸,将隐中于晏安无事之日。自非有雷霆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