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60岁才被雍正重用的田文镜靠什么逆袭?有何能人之处

60岁才被雍正重用的田文镜靠什么逆袭?有何能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41 更新时间:2024/2/16 22:51:2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60岁才被雍正重用的田文镜靠什么逆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雍正九年,雍正帝给两江总督尹继善写了一份朱批,大致意思是让尹继善多学习一下李卫、田文镜、鄂尔泰三人。而尹继善给雍正的回复是:

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宜学处多,然臣亦不学其愎。

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时期的“三大模范督抚”,深得雍正推崇。尹继善给雍正的这份回复,对三人的总结非常到位,对于田文镜,尹继善直言“学其勤,不学其刻”,很明显是说田文镜是一位勤勉的官吏,但为人刻薄。

田文镜在雍正朝赫赫有名,但在雍正登基之前,田文镜的仕途却没有太大的建树。1662年,康熙刚登基的第二年,田文镜出生。他虽然是汉人,但祖上入了旗籍,属于汉军正蓝旗。靠着祖上的关系,田文镜取得了到国子监读书的机会,在当时被称为监生。

在清朝,监生出身的读书人,可以不通过科举就能入仕。田文镜22岁时被任命为长乐县县丞,此后多年都在外地为官,但大多是担任知县、知州等官职,直到康熙驾崩前,60岁的田文镜才被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从四品)。按理说,田文镜已是花甲之臣,一直不受康熙重用,他的仕途应该到此为止了。但没想到的是,雍正登基,田文镜迎来了“春天”。

雍正元年,雍正派田文镜到华山祭告,在田文镜回京的途中,路过山西。他看到山西灾民遍野,十分痛心。田文镜本以为,朝廷应该在筹备山西赈灾的事情,没想到当田文镜回到京城,发现山西并没有向朝廷上报灾情。原来,当年山西巡抚德音正赶上吏部考评,为了不影响仕途,他瞒报了灾情。田文镜在给雍正汇报一路见闻时,给雍正说了一句大实话,说 “山西大灾,百姓疾苦”。雍正查明实情后,对田文镜另眼相看,任命田文镜为钦差,到山西赈灾,而后担任山西布政使。从此,田文镜在仕途上开始平步青云。

实际上,田文镜之所以能在老年逆袭,成为“模范督抚”,主要靠两大特点,第一是清廉,第二是勤奋。

雍正二年,田文镜担任河南巡抚(正二品),他到任河南后,看不惯河南贪污和懒散的官场氛围,立即开始整顿。两个月内,田文镜一连拿下了信阳、汝宁、息县、固始等地的知县或知州,此等雷霆手段的手段,让其他官员汗颜。

田文镜在河南整顿吏治,雷厉风行,其他官员也想抓住田文镜把柄,可田文镜家中一贫如洗,他除了一身官府,家中都是布衣。他的妻子儿女平时连肉都吃不起。正是田文镜的这份清廉,让雍正对他十分有好感,以至于田文镜虽然工作上也有失误,例如被直隶总督李绂弹劾,雍正也总是向着田文镜说话。

田文镜的第二大特点是勤奋,这里的勤奋,不仅仅指他不辞劳苦,更是指他执行力极强。雍正推行的新政,例如耗羡归公、摊丁入亩等政策,其他官员都是持观望的态度,田文镜坚决支持雍正,用铁腕手段严格执行。在推行耗羡归公政策期间,田文镜一方面要负责清查地方亏空,一方面又要支持新政,同时又要缉拿地方上的盗匪,还要治理黄河水患,他多次过家门而不入,在衙门里吃饭睡觉,没日没夜的工作。要知道,田文镜当时已经是年过六十的老人了,十分不容易。

田文镜靠着“清廉”和“勤奋”这两大特点,很快做出一番成绩,让雍正非常欣慰。雍正曾赐给田文镜“忠诚体国,公正廉明”8个字,并让全国的督抚都向田文镜学习。

然而,正如开篇时提到,其实田文镜也并非完人,他对待下属和同僚十分刻薄,又仗着雍正的宠信,为官骄奢。不仅不尊重下属,甚至辱骂读书人。田文镜被后人评价为“酷吏”,甚至差点死后毁誉。辩证地说,田文镜在雍正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清朝做出了卓越的政治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没有太大竞争优势的慈禧,她是如何得到咸丰帝的青睐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咸丰帝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懦君",之所以称他为"懦君"是因为他为人懦弱,没有什么统治国家的能力,虽然咸丰帝的能力不怎么样,但他的贵妃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慈禧在17岁时被入选进了宫,来到咸丰帝身边,慈禧在晚清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政治上

  •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亲率大军讨伐刘备,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99年六月,袁绍挑选了十万步兵,一万骑兵,打算南下进攻许都,就此消灭曹操,一统北方。由于袁绍实力强大,而且他在此前刚刚击败了公孙瓒,因此曹操的部将大多认为袁绍强大而不可战胜,但曹操却认为袁绍并不难击败,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曹操

  • 都说是年羹尧的狂妄让雍正忍无可忍,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据《清史稿》中有载:“雍正初,隆科多以贵戚,年羹尧以战多,内外夹辅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诛夷,亡也忽诸。当其贵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亲,受顾命之重;羹尧自代充为大将军,师所向有功。方且凭藉权势,无复顾忌,即於覆灭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圣所诫,可不谨欤!”年羹尧,同进士出身,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

  • 曹操杀华佗是因为开颅手术?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华佗是因为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而被杀的吗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他在家乡在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在民间传说中,他是因为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而引起曹操的怀疑,因而被杀;还有,他的医学著作《青囊经》也被他的老婆烧掉了,

  • 韩信的身上到底出了多少个成语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谈起汉朝的建国史,必然绕不开的三位功臣就是韩信、张良与萧何,而韩信又是这三人中生平极为精彩的一位猛将。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因为生平中的一项功绩而被过度的歌颂,赞美的语言就像石灰一样将这些人身上坑洼不平的缺点抹去,只给他们留下一个完美至虚假的形象,而韩信则与这些人截然不同。在关于韩信的历史记载中,人们可以

  • 刘备托孤时为何没有选择赵云?是何打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托孤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其实,对于帝王来言,托孤不是啥好事。曹操临死前就没托孤,反而对自己那些妻妾念叨:我死后,你们就生活在这,织布等,小日子不会受影响,千万别太想我。曹操为何不托孤?曹丕已经长大,拥有了自己的势力,一票小弟围绕,足能担起大梁。而曹操

  • 历史上刘备的三大谋士中,献上的妙计哪一条对刘备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刘备的三大谋士中,献上的妙计哪一条对刘备贡献最大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决定刘备命运,也奠定天下三分基础的,是他三个主要谋士出的三条妙计。细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这三条妙计,一条虚幻得类似空中楼阁,一条连环计显得脸厚腹黑(不敢说厚颜无耻),而第三条妙计则帮刘

  • 海瑞的一生历经过四朝,为什么能不忘初心一直做个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海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嘉靖皇帝其实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皇帝,就是有一点不好,太过于自私,既为一代皇帝,就应该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中,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注重养生也没有什么错,但实在不应该花过多的时间在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嘉靖皇帝在位45年,他本没有机会继

  • 云台将中有哪两位将领差点被刘秀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中,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备受后世的推崇,因为他不杀功臣,而且全部予以优待。可是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有两位将领就曾差点被刘秀处死。那么这两位将领到底是谁?他们又犯了什么的罪,惹得刘秀龙颜大怒呢?另外,刘秀为何没有杀死他们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

  • 从拥兵百万到溃不成军,邓禹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建武元年(公元24年)正月,刘秀趁着更始政乱、赤眉西进之机,派遣其大将邓禹率精兵两万翻越太行山,进入河东,欲开辟关中战场。六月,邓禹全定河东,南渡黄河,进入关中地区。九月,赤眉军击败刘玄攻入长安。与此同时,邓禹在长安北部一带安抚民心,宣慰百姓,关中各地军民纷纷来投,至建武元年十一月,两万大军已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