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88 更新时间:2024/1/6 22:48:5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朱元璋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人殉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君主死后,殉葬者有的被直接活埋,有的在被杀后埋葬,有的则是自杀后才被埋入陵墓中。古代君王虽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很多皇帝的江山都是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以及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他们的江山都来之不易,都不是坐享其成的。所以这些皇帝格外珍惜自己打下的一片天地,希望自己死后,这一切也能跟随自己到另一个世界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殉制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时期达到了顶峰,但是因为这个制度太过残忍,所以到了汉朝以后,已基本被废除。可到了明朝,朱元璋却又重新实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防止后宫干政,巩固江山一统

历史上后宫干政的例子不在少数,如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女皇武则天以及和武则天并称“吕武”的吕雉。那么雄才大略、雄霸天下的朱元璋也有后宫干政这样的担忧吗?是的,《明史》中曾写到:“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因为有汉朝和唐朝后宫干政的历史教训在先,所以朱元璋对自己的妃子们,一直都严加管教,禁止她们参与朝廷政事,就连自己最宠爱的李氏李淑妃也不例外。

李氏是广武卫指挥李杰的女儿,李杰因为战事死于北伐,朱元璋便召其遗孤李氏入宫,李氏气质端庄、温柔贤淑、为人宽厚大度,颇得朱元璋的喜爱。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病逝,朱元璋册封李氏为淑妃并接管后宫。

关于李淑妃的死,历史上有两个版本,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跟殉葬有关的版本,洪武三十年(1397),朱元璋病重,预感自己大期将至,他担心自己逝世后,李淑妃会控制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干政,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恐将拱手让人,于是便把李淑妃叫到龙榻前,逼其自尽。本以为李淑妃死后,便可和自己安葬在一起,怎知命运却和朱元璋开了个玩笑,李淑妃是死了没错,可朱元璋却奇迹般地康复了,并且还多活了一年多,才寿终正寝。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朱元璋每天都在后悔中度过,因为是他逼死了自己的爱妃。但这件事却没能使朱元璋有所觉醒,在他真正临终之际,他让接替李淑妃掌管后宫的郭宁妃,也陪自己下葬。

据记载朱元璋死的时候,共计有40名妃子陪其下葬。朱允炆按照爷爷朱元璋的嘱咐:“按太祖孝陵。凡妃殡四十人。俱身殉从葬。仅二人葬陵之东西。盖洪武中先殁者。”当时明朝有个规矩,就是皇帝的丧事必须在七天之内办完,所以这四十名妃子,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李淑妃和郭宁妃都已死去外,剩下的三十八人,都在七日之内被迫喝下毒酒、水银或者自尽去世,然后埋入朱元璋的陵墓中。

祖先开头,后辈学样

有朱元璋这位祖先开了头,后辈们是当然有样学样。明成祖朱棣驾崩时,为其陪葬的妃子多达三十余位;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然只有半年多,但为其陪葬的妃子也有七人之多;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时,也有十人为之殉葬,其中还有一位入宫仅二十多天的名叫郭爱的妃子,也不幸遭此磨难,在临终前,她含恨写下了这样无能为力的诗句来控诉人殉这一惨无人道的制度:“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 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也,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皇帝们除了害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人大多迷信,帝王们也不例外,他们认为人死了只是去往另一个世界,所以希望自己死后依然能够享有和在这个世界时一样的荣华富贵,在阴曹地府依旧有人伺候自己、陪伴自己,自己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明英宗病重时,“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殡御殉葬,凡四事,付阁巨润色”。从此以后,明朝皇室消灭了人殉制度。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曾用定法的形式将殉葬扩展到全国上下。“二月壬戌,定丧祭例,妻殉夫者听,仍予旌表。清史载,努尔哈赤、顺治、康熙年间都有殉葬。康熙十二年(1674)“乙卯,禁八旗以奴仆殉葬”。至此,普遍存在的“八旗以奴仆殉葬”的制度才被禁止。

人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制度之一,根据考古学家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甲骨文中,就有多达3065条提到人殉的字句,这当中有1920条提到了殉葬的人数,多达13052人,剩下的1145条当中,虽然没有说明人数,但保守估计也有上万人。人殉这项制度,祸害了多少无辜生命,真是可悲可叹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慈禧:先后垂帘听政了三次,统治清朝将近半个世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垂帘听政的太后,很多朝代都有。而提起清朝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是最著名的,她先后垂帘听政三次,统治了清朝近半个世纪。慈禧姓叶赫那拉,名杏贞,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公元1835年11月29日。公元1852年通过选秀入宫。初封兰贵人,两年

  • 宋太祖赵匡胤的上位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何能兵不血刃地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对宋太祖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祖赵匡胤从一介武夫走上皇帝宝座,靠的是一帮兄弟的支持,当然还有阴谋。赵匡胤年轻时喜爱舞枪弄棒,后来投到郭威部下,深受器重。公元950年12月20日赵匡胤和将士们一同拥立郭威为皇帝,改后汉为后周。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赵匡胤出

  • 洛阳三俊是哪三个人?他们在八王之乱中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洛阳三俊是指陆机、陆云、顾荣三人,三人皆为苏沪名门之后,西晋末年同时入洛,因其才学被合称为三俊。当时正值八王之乱,三人虽然才华横溢,仍难免陷入时局纷扰,二陆更是因此而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312),中国西晋末年拥护南渡的司马氏政权的江南士族首脑。字彦先

  • 越王杨侗称帝后,哪七人在当时被洛阳人称为“七贵”?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洛阳七贵,指隋末,越王杨侗称帝后,分封了七个高官,分别是:段达,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等七人。当时洛阳人号称这七人为“七贵”。典出《隋书·炀三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段达,隋朝武将,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父亲段严是北朝的朔州刺史,爵位是襄

  • 曾静为何要策反岳钟琪?是出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岳钟琪对清朝忠心耿耿,为何曾静还要对其进行策反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岳钟琪,便是《雍正王朝》中取代年羹尧,担任宁远大将军那位。作为四川剃度岳升龙之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将,岳钟琪可以说对清廷忠心耿耿,那么为何会有人对其进行策反呢?此事出自于“吕留良文字狱案”,而策

  • 李密是如何对待好心收留他的翟让的?李密为什么会遭人唾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朝的李密,少年时代读书十分用功,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读书。“挂牛角”的故事说的就是他。但是他后来却做了件不地道的事。隋炀帝曾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在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的时候,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督运粮草。杨玄感用

  • 朱元璋宠妃的哥哥:郭英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朱元璋宠妃郭宁妃的哥哥,十八岁时与郭兴一起投奔朱元璋,被朱元璋视为亲信,让他担任值宿侍卫,称他为“郭四”。郭英比朱元璋小七岁。传说郭英的父亲郭山甫善于相面,第一次见朱元璋,便算出朱元璋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自己的儿子郭兴、郭英投奔朱元璋,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朱元璋。朱元璋即位后

  • 张廷玉为何要故意为难田文镜?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廷玉为何要故意为难田文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清朝康熙、乾隆两位帝王在位时间较长,雍正皇帝夹在中间,虽然雍正只在位13年,但他的存在感一点都不低于康熙和乾隆。雍正从即位开始,大力改革,革除时弊,整顿吏治,让“康乾盛世”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雍正朝,有一大批能臣干吏

  • 述律平为耶律阿保机的登基以及辽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努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述律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不少皇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辅佐皇帝丈夫成就伟业。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她不仅帮丈夫巩固地位,还设计除掉政敌,为丈夫称帝扫除障碍。述律平出生于公元879年,小字月里朵。公元892年,十四岁的述律平

  • 段达也是隋唐名将之一,他为何会被李世民处斩于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段达(?-621年),字号不详,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洛阳七贵之一。隋朝名将,北周朔州刺史段严之子。美须髯,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袭封襄垣县公,投靠丞相杨坚,授大都督。隋文帝即位,迁左直斋、车骑将军、晋王杨广行参军。参与平定江南之乱,迁开府仪同三司,交好晋王杨广,告发太子杨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