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构守住半壁江山遭人骂 崇祯丢了江山为何能得到同情

赵构守住半壁江山遭人骂 崇祯丢了江山为何能得到同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89 更新时间:2024/2/4 9:48:3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构和崇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2000多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大多数亡国之君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对,是导致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名声自然不好,是人们反感的人。

但是,为什么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却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而守住半壁江山的赵构,却遭人骂?

其实,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一个是“站着死”,一个是“跪着生”。

有一句话叫做:宁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这句话大概可以用来形容崇祯和赵构,这也是人们对崇祯同情却对赵构鄙视的主要原因。

早在汉朝时,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有一句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而在这句话后面还有几句话,是司马迁认为人受辱的程度: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侮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

对于崇祯来说,李自成打到了京城边上,只要李自成打,城破是早晚的事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崇祯仍然不妥协,不答应李自成很低的求和条件,最后上吊自杀。

而对于赵构来说,却东奔西跑,甚至跑到海上躲避,最后在战场情况好转时卑躬屈膝的求和,甚至为了求和杀死抗金英雄岳飞

除此之外,还曾发生“苗刘兵变”,赵构被逼退位,成为阶下囚。

用司马迁的观点来看,赵构“受辱”的可不止一点,辱没祖先、自身受辱、看别人的脸色、受别人的言语等等,可谓是“洋相出尽”。

他丢的不仅仅是秦岭淮河以北的大片疆土,还有赵家的脸、皇帝的脸、汉人的脸,礼义廉耻早就忘脑后了。

这两个人相比,就不难看出,明朝崇祯皇帝的死得到同情、而南宋赵构的生却招致骂名是情有可原的。

其二:对王朝的评价,牵连到个人。

宋朝,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在人们心中就会浮现出重文轻武、弱宋、军事上的无能、靖康之耻等字眼。

而提到明朝,尽管大家都知道明朝皇帝很奇葩,但面对敌人时,却很少屈服。不管是后金(清)的崛起、倭寇的骚扰、西方列强的挑衅,都会奋力打击,即使眼看要灭亡了也要打。甚至,明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了,明朝另立皇帝继续打;江山已经支离破碎了,郑成功仍然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明朝的铁血、硬汉形象,让很多人赞赏。而宋朝却正好相反,面对敌人总是“怂包”,割地赔款不当回事。宋朝的弱,让人憋屈,让人咬牙切齿。

人们对朝代的感情,同样牵连到个人;而他们个人,又反映了两个朝代:宋朝皇帝大多是“怂包”,明朝皇帝大多没有“孬种”。

其三:后世文人对历史的部分“修饰”,容易引起后世学者的感情上的主观“偏差”。

封建王朝对文化上的管制,一个是相对开放自由的宋朝,一个是大兴文字狱的明朝、清朝,这直接会影响史官对历史的主观描述偏差。

清朝入关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一直不说自己是窃取了明朝江山,反而一直以替明朝皇帝崇祯报仇的姿态描述自己的入关。

既然如此,那明朝的崇祯皇帝总不能被说得太坏了吧!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人们对明朝皇帝的感情判断。

所以,崇祯虽然殉国,却得到了人们的同情;赵构虽然保住了半壁江山,却留下不少骂名。

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宋史》,《明史》,《中国通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世忠和岳飞都威震天下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世忠和岳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南宋有大名鼎鼎的“中兴四将”,其中刘光世徒有虚名,张俊参与岳飞冤案实属小人,唯有岳飞和韩世忠真正当得起这个名号。韩世忠与岳飞一样,是南宋的中流砥柱,他的韩家军同样威震天下,为南宋立下汗马功劳。有人说岳飞死是因为他的军

  • 赵构提前传位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赵构有什么难言之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构为什么传位给赵匡胤子孙,赵构失去生育能力,赵构为什么选赵昚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构传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在位三十六年的南宋皇帝宋高宗做了一件大事:他以“倦勤”为由提前退位,并传位给养子赵昚,自称太上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很少有提前退位的,将皇位传给养子而非亲生儿子,则更为罕见。赵构为何要这样做呢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留下了自己的侄女儿,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除掉了自己所有侄子,为何留下了所有侄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我们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认知,是他创造了当时的盛世。但是李世民有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那便是他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但是他虽然杀了自己的哥哥和他的侄子们,他却留下了自己的侄女儿

  • 武则天的一生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她的理想愿望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中国的女皇,大家都知道是武则天。以武则天的上位史为题材演绎的电视剧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的有电视剧把武则天刚进宫的理想就定位成“将来要当女皇”,这是不恰当的。武则天活了82岁,是古代最长寿的帝王之一。武则天的一生中经历了几个不同阶

  • 曾是陈友谅部将,胡美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胡美是沔阳人,与陈友谅是同乡,原来的名字是胡廷瑞,因为朱元璋字国瑞,胡美为了避讳,所以改名。胡美原是陈友谅的部将,任江西行省丞相,负责镇守龙兴路。龙兴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是这样写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龙兴路向来是繁荣富庶之地,元朝承平时期的人口数量超出六

  • 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朱元璋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人殉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君主死后,殉葬者有的被直接活埋,有的在被杀后埋葬,有的则是自杀后才被埋入陵墓中。古代君王虽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很多皇帝的江山都是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打

  • 慈禧:先后垂帘听政了三次,统治清朝将近半个世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垂帘听政的太后,很多朝代都有。而提起清朝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是最著名的,她先后垂帘听政三次,统治了清朝近半个世纪。慈禧姓叶赫那拉,名杏贞,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公元1835年11月29日。公元1852年通过选秀入宫。初封兰贵人,两年

  • 宋太祖赵匡胤的上位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何能兵不血刃地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对宋太祖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祖赵匡胤从一介武夫走上皇帝宝座,靠的是一帮兄弟的支持,当然还有阴谋。赵匡胤年轻时喜爱舞枪弄棒,后来投到郭威部下,深受器重。公元950年12月20日赵匡胤和将士们一同拥立郭威为皇帝,改后汉为后周。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赵匡胤出

  • 洛阳三俊是哪三个人?他们在八王之乱中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洛阳三俊是指陆机、陆云、顾荣三人,三人皆为苏沪名门之后,西晋末年同时入洛,因其才学被合称为三俊。当时正值八王之乱,三人虽然才华横溢,仍难免陷入时局纷扰,二陆更是因此而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312),中国西晋末年拥护南渡的司马氏政权的江南士族首脑。字彦先

  • 越王杨侗称帝后,哪七人在当时被洛阳人称为“七贵”?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洛阳七贵,指隋末,越王杨侗称帝后,分封了七个高官,分别是:段达,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等七人。当时洛阳人号称这七人为“七贵”。典出《隋书·炀三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段达,隋朝武将,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父亲段严是北朝的朔州刺史,爵位是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