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英宗皇后高滔滔简介 高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怎么死的?

宋英宗皇后高滔滔简介 高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7 更新时间:2024/1/29 3:31:33

高涛涛是北宋英宗皇帝的皇后,小名涛涛,因而叫高涛涛,史称宣仁圣烈皇后。高涛涛于公元1085年到公元1093年,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临朝称制,因此又叫高太后。听到高太后的名称,想来大家更为熟悉。没错!高涛涛就是历史上那个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一执掌权柄便将新法政策全部废除,重用司马光的高太后。

高涛涛是勋戚之后,生于公元1032年,去世于公元1093年,亳州蒙城人。宋仁宗的皇后曹氏是其姨母,家族地位显赫。

高涛涛四岁的时候就被接入宫中,被其姨母曹皇后养育长大。等她长大成人之后,曹皇后原本打算将其献给宋仁宗的。但是可能因为自幼看着高涛涛长大,宋仁宗对其并没有存有别样的心思,因此仁宗婉拒了曹皇后的建议,并最终将高涛涛许配给了宋英宗。

公元1063年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承皇位。公元1065年,高涛涛被英宗封为皇后,成为英宗一朝国母。宋英宗去世之后,其生子宋神宗继承皇位,高涛涛因而被尊为高太后。

公元1085年,也就是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宋哲宗登基,高太后成为太皇太后。因为宋哲宗年龄幼小,不能处理朝政,因此被尊为太皇太后的高涛涛开始垂帘听政,临朝称制。

高太后是王安石变法坚决的反对者,等她一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之后,就将王安石以前实行的新法全部废除。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起用保守派大臣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范纯仁等人,并且应西夏的要求,将王安石变法期间宋侵占西夏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还给西夏。高太后对王安石等新派推行的变法政策的废除,历史上称之为“元佑更化”。

虽然高太后坚决反对新法,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打压新党一派的行动,但是却不能忽视高太后本人的政治才能。她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办事公正,并且特别注意约束外戚,严守封建妇德,被后世人称为女中舜。

宋哲宗统治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而这个时期所取得的不朽成就,与高太后贤德是不能分开而论的。据说当初宋英宗在位的时候,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已经很长时间,所以英宗便想升他的官。但是此事最后被高太后谢绝了,她说:“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经是过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

除此之外,宋神宗继位之后,几次想要为高氏一族修建豪华的宅邸,也被自己的母亲拒绝。最后只能由朝廷赏赐一块空地,由高氏家族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这样的坚持,在高太后自己当政的时候一样在坚持着。

可以说如果没有高太后在朝堂上强硬的坚持,那么等到宋哲宗亲政的时候,也许面临的便是气焰滔天的外戚和权势极大的权臣。

但是要特别指出的是,高太后对哲宗的要求过高,甚至到了哲宗生病也不许他服软看病的程度,因此惹来哲宗的憎恨。宋哲宗对祖母的憎恨,后来演化成了对自己父亲神宗的崇拜敬仰。所以等到哲宗继位之后,立即恢复王安石变法的政策,重视新党人士。这一系列的动作,使得新旧党派的争斗越发严重,最终演变成了国祸。

元祜八年秋,高太后病重,没几天便病死汴京,享年六十二岁,上谥号宣仁圣烈皇后,葬永裕陵。据说临死前,高太后将吕防、范纯仁等保守派大臣召入宫中,指出等自己死后宋哲宗绝不会重用他们。劝诫他们尽早避让,以免遭祸。可见高太后早就对自己与哲宗之间存在的矛盾了解透彻,只可惜无法挽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允巧施连环计的故事 王允如何巧施连环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王允是东汉末年很优秀的司徒,所以董卓也想拉拢王允,而王允借着董卓的信任步步为营,设了一个连环计诛杀了董卓,那么王允是如何使的连环计呢?王允是世人心目中的忠臣,因为他的最后的君臣之礼告别汉献帝,王允在《三国志》里面并没有独立作传,但是王允在《三国演义》里面却是一个评价很高的人,尤其是王允所使的连环计,

  • 隋炀帝萧后 亡国后接连落入五个男人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皇后萧氏,梁明帝萧岿之女,生于二月。当时江南风俗,农历二月生的孩子不能抚育,怕给父母带来灾祸。萧后就是二月生的,因此由季父萧岌收养。季父就是叔叔。不到半年,萧岌夫妻俱死,于是转养舅舅张轲家。张轲家特别穷,穷的揭不开锅。因此萧后躬亲劳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萧后虽然出身皇族,可是从小在世态炎凉中长

  • 隋唐英雄谱上最忠于隋朝大佬 干了两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屈突通,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仕隋为虎贲郎将。性情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一次隋文帝杨坚派他查看陇西战马的账簿,结果发现两万多匹战马不在账上。杨坚大怒,准备把与此事有关的一千五百多人全部处死,以儆效尤。屈突通给这帮人求情说:"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 三国武将典韦和吕布有正式交锋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典韦是三国中曹操的一枚猛将,可用手部力量击杀敌人,每次交战都能冲锋在前,那么典韦和吕布交过手吗?典韦和吕布谁更厉害?典韦是《三国志》描写得可以称得上勇猛无畏的猛将了,他曾多次为曹操立功,并成为曹操的左右,深得曹操赏识。在濮阳之战中,典韦逼退吕布的军队,那么典韦和吕布在历史上有交过手吗?典韦和吕布相比

  • 萧宝卷的昏庸事迹 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句话来形容萧宝卷实在是太适合了。东昏侯萧宝卷他是南齐朝皇位继承人,高贵的血统和出身,很难与荒淫挂钩。南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是“书帝第一”的皇帝,他崇尚节俭,开创了萧齐23年的辉煌局面。然而,南齐朝的后代子孙,却不知珍惜,皇位传到皇子的手上,就立即夭

  • 赵括是个怎么样的人 赵括是怎么大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赵括是古代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被冤枉的将领”,一个纸上谈兵将他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之中。但是赵括的失败并不完全是他的责任,这和当时的局势是分不开的。赵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领,他为人好学,从小学习兵法,在军事上有着自己的思想,但是毕竟年轻经验不够,一出场就担任了长平之战的主将,结果被白起教育了一顿

  • 公孙衍史书上为啥称犀首 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衍早年的时候在秦国为官,曾经身居高位,后来离开秦国之后,一直专心于合纵大业,被人称为犀首,那么为什么要叫公孙衍犀首呢?好好的又为什么要离开秦国呢?公孙衍是当有有名的大人物,史书上说像他这样的大丈夫人们都盼望着他安居一处,因为他们到处走动,就会使得当时的天下陷入到动乱之中,所以后来人称他为“犀首”

  • 努尔哈赤的诅咒是什么?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全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一生征战无数,为清王朝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他凭借着铁血手腕征服女真各部,一手创建后金,随后誓师征明。皇太极就是凭借努尔哈赤打下的基业,带出来的雄师才能创建清朝,甚至打败了明朝,入主中原。这个铁血勇猛的首领,一生却无法忘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叶赫部的公主叶赫那拉。相

  • “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邯郸解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是赵国的皇亲贵族。他在历史上既有谋略过人的一面,也有顽固浪荡的另一面。平原君的雄才大略可以从著名的“邯郸解围”

  • 庞德抬棺战关羽 关羽和庞德谁更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庞德和关羽都是三国时期的猛将,两人之间也曾数度交锋,甚至还演出了一场庞德抬棺战关羽的故事,那么庞德又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庞德和关羽谁更胜一筹呢?庞德是曹魏的大将,关羽则是蜀汉五虎之首,两人之间的交锋自然是备受关注,这其中还有着一出你死我活的庞德抬棺战关羽的好戏,两人之间几次交战不分胜负,可以说到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