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传说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考证 大禹治水是成语吗?

古代传说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考证 大禹治水是成语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3/12/21 15:50:31

大禹为什么治水

相传,在上古贤帝还是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就一直都洪水泛滥,洪水将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都给淹没了,人们经常被迫只能在树上或是在山顶山呆着,搞得民不聊生。

大禹雕像

作为部落的领袖,尧下定决心要想办法治理洪水,替人们消除这项自然灾害。于是尧就召集了当时各个部落的首领来商议治理黄河洪水这件事情,最后各个部落的领袖推选了(是大禹的父亲)来领导着治理洪水。鲧便利用前人发明的筑堤防水发,来抵御洪水对于人们家园的破坏。但此时洪水的程度要远比前人发明筑堤防水时候要更加迅猛,于是刚建好的堤坝第二天就被洪水冲垮了,有的还没建好就被冲没了。

修堤坝的泥土就这样随着洪水把下游的河道都给堵塞了,导致原本不发洪水的地方,也开始发洪水。鲧用这种方法治了整整九年的水,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功效。到了舜即位的时候,因为鲧没有治理好洪水而杀掉了鲧。舜又效仿尧,召集了各个部落的人再次推选人去治理洪水,大禹也算是子承父业,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被各个部落推选为治理洪水之人。相传,大禹治水还有一个原因是想要通过治理好洪水来得到舜的帝位,然后替自己的父亲报仇。大禹总结了他父亲鲧治理洪水失败的原因,将经验教训都总结了出来,耗时十三年终于将黄河洪水泛滥问题给解决了。

大禹治水是真的吗

在世界诸多民族的古老传说中,都有取材于大洪水的故事背景,而中国的洪水传说版本就是大禹治水,而有人为追溯该传说的真实性,特此对尧舜时期的气候地理进行了资料考证。

大禹治水人像画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到前22世纪,华夏民族孕育地所处的北半球气候大幅度降温,在公元前22世纪之后,气候突变,半球气温普遍转暖,经历了几个世纪低温而成冰川迅速融化,导致北半球河流中下游河段聚居区域发生大规模的洪灾。

根据地质学研究,黄河在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150年期间经历了一次大变道,原本是在山东一带流如海,改道成为由北注入大海,就是现今河北、天津方位入海。故而黄河泛滥影响了中下游各个部落的生存环境,因为大家推荐鲧、禹父子两相继治水,他们所处的部落原本权利极其微薄,但在治水成功之后,权势声望都水涨船高,夏氏子孙利用这个时期所获得的威望,加强权势,建立王朝。

这次洪水之灾可能延续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各部落的文化传承都收到了极大的影响,居于下游的商部族首领冥在治水的过程中丧命,部落文化随即消散;豫西、晋南的河南龙山文化在二里头文化中得到了延续,山东龙山文化在水灾之前极为兴盛,但却受到洪灾严重的消耗,在这段时间内逐渐衰落。

通过气候变迁来了解史前文明是一种切合实际的考证方式,同时也发现了传说中存在的一些不符合现实的说词,大禹通过疏导的方式解决洪水之灾,未免太缺乏说服力,洪灾放之现代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疏通九州、开辟九山并非人力所及,因而考据者猜测,大禹治水,正值气候好转,季风降雨正常化,植被恢复,河流改道完成,洪灾自然跟随气候的改善而平息,正巧被大禹捡到这个便宜罢了。

大禹治水精神

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此大公无私的精神被后世传诵,流传至今,更是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精神,成为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瑰宝之一,代表着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是皇帝的玄孙,出生于汶山石纽地区,禹幼年便跟随父亲鲧动迁至中原,帝尧时期,中原地区深受洪水之灾,百亩良田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尧帝遂命鲧负责治理水患。鲧未曾有先例可循,只得自己摸索,采取障水法,在河岸两边建立堤坝,水涨多高,堤坝就建多高,如此消极工程未能解决水患,反而加重灾情,治水九年期间,鲧治水不利,被当时继位的舜降罪流放。

禹继任治水之事,为了不重蹈覆辙,禹采用疏导方法来治理黄河泛滥问题,虽然工程极为浩大,但成效显著,耗时十三年,大禹最终功成身退,载誉而归。

治水的十三年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正逢其妻正在分娩,哭声凄厉,大禹在家门外踌躇不前,众人皆劝其进门看看,直到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大禹才掩面离去,至始至终未曾见其母子二人。第二次,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向行路中的大禹招手,大禹仅挥手示意,便冲冲赶路。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正守在门口翘首盼望着父亲,大禹抚摸着儿子的额头,告诉他,水患为治,百姓尚不能安居乐业,又何谈个人一家团圆,随即离开。

大禹治水是成语吗

大禹治水讲述的是尧舜时期的故事,大禹凭借其创新的智慧与坚毅的责任心成功平息了黄河灾患,这则典故后被引用为成语,褒奖这类具有奉献精神与创新精神的人或事。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鲧、禹父子授命,治理黄河水灾。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仍为见其效,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革去官职,流放羽山。经过众人举荐,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隐瞒不予告知。

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实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势脉络,而大多地方都在穷乡僻壤之地,条件极为艰苦,大禹一行人手持准绳与规矩,走到哪里便测量到哪里,足迹遍布黄河沿岸。

在勘测的过程中,大禹亲眼所见当地百姓深受水灾之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看到民众眼里的挣扎与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坚定了不治水灾不言归家的决心,十三年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为曾见过他刚出世的儿子。

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何对“标题党”情有独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称帝后为什么疏远诸葛亮,刘备最后被谁打败了,张飞为什么愿意跟刘备

    三国时代,是个尤其看重名号的时代。原因在于,杀伐争斗大多在贵族之间,不是军阀,便是财阀,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多干系。唯一一次以农民为代表的“黄巾起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寿终正寝。或许受汉末以来大环境的影响,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不…三国时代,是个尤其看重名号的时代。原因在于,杀伐争斗大多在

  • 谁被称为曹操诸葛亮的合体 还有个曾孙叫陶渊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兄弟几个,诸葛父子真乃一门忠烈,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

    三国人物,搞政治的高手有两个: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的忠诚谋国、鞠躬尽瘁,曹操的政治权术、敏锐洞察,三国时期无人能望其项背,更别说兼采二人之长。到了东晋时代,却横空出现一人,被誉为“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机警敏锐堪比曹操,忠君勤政好似孔明,成为曹操与诸葛亮的合体。这个人就是陶侃。陶侃是个官

  • 不想父子相残的后赵皇帝石虎 如何走上不归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石虎皇帝烤妃子,赵子龙一生败过吗,赵子龙最后一战在哪里

    中国人在反思历史时,提到最多的可能是两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错误,走好脚下的正确道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石虎虽不是汉人,却很认同这个道理。石虎得了天下,立大儿子石邃当太子后,经常对群臣说,“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残灭,故使朕得至此,如朕有杀阿铁理

  • 曹操为了当岳父将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娶了谁的女儿,汉献帝是刘邦的第几代,汉献帝的儿子

    曹节的一生几乎就没有什么快乐,丈夫献帝把她看成卧底,兄长曹丕厌恶她不合作,世人又讥讽她是曹操奸贼的女儿,活受罪是应该的。身在王室,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悲哀。身为魏王曹操的女儿,也是如此。不过曹操的女儿都不是凡人,个个都挺有个性的,尤其是清河公主。清河公主是曹操的女儿,比起几个姐姐,清河算是幸运的。当

  • 三国第一传奇-张辽八百破十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关云长》张辽剧照三国第一传奇莫过于张辽八百破十万,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后人大概争论了N次,我这一次也献献丑,结合陈寿的《三国志》和老罗的《三国演义》给大家描述一下大概的情况~《三国志》的真实性比较强,《三国演义》的语言描写的比较好~,喜欢…《关云长》张辽剧照三国第一传奇莫过于张辽八百破十万,他到底

  • 李儒真是董卓的女婿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不少的人都说董卓有两个女婿,一个是牛辅,另一个是李儒,而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后汉书里都有记载,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却独独没有记上一记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可是李儒真的是董卓的女婿吗?这有疑问了。在三国演义中李儒首次登场是“卓婿谋士”李儒,在这里…不少的人都说董卓有两个女婿,一个是牛辅,另一个是李儒,而在

  • 汉惠帝刘盈:观人彘而罢朝的仁弱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汉惠帝的皇后,汉惠帝儿子

    汉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病逝,17岁的刘盈继位,也就是汉惠帝。惠帝出生在公元前211年,当时刘邦还只是亭长,兵荒马乱,日子并不好过,从小和姐姐鲁元公主随母亲下地干活。父亲起义后,跟随全家长年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楚汉战争爆发后,和姐姐鲁元公主跟着父亲一起逃难,刘邦为了马车能逃得快些,把姐弟俩踢下

  • 汉文帝刘恒:一位孝顺节俭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文帝的节俭,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汉朝以孝治天下

    薄姬与刘邦是半路夫妻。这个女人,原是吴国人,貌美。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吴国的魏豹自立为王,强娶了这个女人。后来魏豹战败,做了刘邦的俘虏,这个女人也作为战利品被刘邦纳入后宫,但刘邦并没有马上宠幸她,她只好终日埋头做针线活。一次,刘邦在宫中遇见了她,很喜欢,便提拔她为“姬”。也该她走运,她很快为刘邦生了

  • 姜维有什么样的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生于202年,这时候是曹操确定地位的官渡之战的第二年,距离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还有六年。姜维的父亲是魏国官员,大概在姜维15岁左右的时候,为了镇压羌、戎族的叛乱,不幸战死。因为死在沙场的缘故,魏国赐他的儿子姜维中郎职务,可谓少年得志。那么…姜维生于202年,这时候是曹操确定地位的官渡之战的第二年,

  • 换一种角度看赵云 赵云的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也看了很多兄弟讨论赵云才能的文章,有的从演义的角度,有的从史书开始,但基本上比较认同赵云政治才能比较出众,而军事才能就比关羽张飞差的远,在三国里也就算一个中上的样子,勉强可以成为出色。余颇不赞同,但史料中又确实找到太有利的证据。今天就换…笔者也看了很多兄弟讨论赵云才能的文章,有的从演义的角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