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死后 崇祯的后代怎么样了

崇祯皇帝死后 崇祯的后代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41 更新时间:2024/1/8 9:05:42

很多人都不了解崇祯和后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

没人愿意当亡国皇帝,当年,赵佶见金兵太凶,赶紧退位去当太上皇,结果一样被俘。崇祯也不愿意啊,他一坐上皇位后,就一直焦头烂额,也想过很多办法扭转局面,只是明代此时的走,已经完全按照历史发展的惯性,直接奔向了结尾。

于是,崇祯看着城下黑压压的起义军队,选择了殉国。不过崇祯没打算一个人赴黄泉,他先是逼着周皇后自杀,然后,又提剑对着他的嫔妃们、公主们一顿砍,最后,来到万岁山,用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明代就此画上句话。但是,崇祯后人的下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他的儿子们。

我们先来说说长平公主,后人很是可怜这位公主,当崇祯落下自己手中的剑时,对着自己的女儿说了一句话:“你为何要生在皇家呀?”这难道不也是崇祯对自身的一种感慨么?当时,长平公主只是失血过多晕厥了过去,后来,被人发现还活着,就将她送到她的外祖父周奎家中。

周奎并没有善待她,就将她搁于一边,也没请人治她的伤。这位公主居然于5天后苏醒了,周奎不愿意惹事,就将她交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倒没有见死不救,他让刘宗敏救治公主。等清兵进来后,长平公主就向清廷申请,她要出家,不过,被驳回了。

清廷为了“优化”自身形象,还替她完婚,只是,她早已心灰意冷,十八岁就过世了。

那么,崇祯儿子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在《明史·诸传》中,关于崇祯子嗣的记载是,他一共有7个儿子,其中,4位早夭。公元1644年,北京城陷时,皇太子16岁,皇三子14岁,皇四子10岁。据说,当时崇祯是让太监护着这三个儿子逃出北京城,这么做也许是存了一丝侥幸,希望明代还有扳回局面的可能。

不过,这三位儿子的下落,民间的说法可是各异,总体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下落不明”。

这里,我们来看看各个版本的故事吧:

一、命丧清廷。

在很多史籍中,如:《国寿录·崇祯太子》、《甲申传信录》以及《石匾书后集》都记载,当时,太子趁着李自成退出北京之际逃脱,只是又被吴三桂的手下抓了。不过,他又逃出并跑到周奎那,结果,被周奎献给了清廷,最终,经过一番确证,清廷将他杀了。

当年,清廷为了安抚天下百姓,很是刻意做出优待明代皇室人员的姿态,比如:给长平公主完婚,还赐给她府邸,还有钱财。所以,当清廷得到太子后,据说,罪名则是他冒名“太子”,一些指认他的人都未能幸免。由此也可以推测,清廷是有意封锁了相关的真相。

二、命丧吴三桂。

李自成不敌吴三桂和清兵联手,就和对方议和,于是,吴三桂就提出一个交换条件,只要李自成交出崇祯的三个儿子并退出北京,双方就不打了,李自成同意了。于是,就有人分析,这三人落于吴三桂之手后,不久便遇害了。

不过,这种说法还是有疑问,崇祯儿子的身份非同一般,吴三桂应是不会这么粗暴处理,除非他以此邀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直接交给清廷。

三、跟随李自成去向不明。

当年,太子这三人并没有逃出北京城,都成了李自成的俘虏,李自成倒是听取了他人的建议,不但没有杀他们,还给了封号,不过,就是降了一等。李自成和吴三桂对阵时,还将这三人带在身边,后来,他战败退出北京时,这三人也有跟着李自成,之后,就再也没有下了。

这种说法出处是《明季遗闻》、《明史纪事本末》、《明史》等,在《明季遗闻》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年,李自成败给吴三桂,很是狼狈回到北京,然后,就向西行,有人看见太子和二王也跟着。”后人觉得这种说法可信度蛮高,毕竟,作者邹流绮父子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成书年代很近。

不过,这种说法也值得推敲,真正有几人认识太子和二王呢?

四、出家为和尚。

李自成兵败后退出北京,太子得了机会逃出,一同逃出的还有他的老师李士淳。于是,二人就来到李士淳的老家广东嘉应州,二人于阴那山的深山中建立个寺庙“圣寿寺”,大殿名为“紫极殿”。据说,太子死后,庙里开始供着一尊“太子菩萨”的神位。直到清廷没了,大家才了解原委。

而李士淳的后人也声称,当年李士淳和太子一起回到家乡,共同出家做了和尚。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关于崇祯儿子下落的说法还很多,有说他后来逃出后,和太监高起先来到天津,然后,就出海南下了。还有说他是跑到了南京,不过,很快南京就被清兵攻陷,他被人献出给带到了北方,于是,也没有了音信。

这些故事的版本虽多,但却都没有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民间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人借着太子之名反清,自然牵涉了不少人命案。也许没有下落的消息,强于确证被杀吧,当时的民众希望能将满清赶走,所以,他们自然是希望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能由明代的正统后人来做。

参考资料:

【《明史》、《明季遗闻》、《国寿录·崇祯太子》、《甲申传信录》、《石匾书后集》、《明史纪事本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左良玉手握重兵却不救明朝 左良玉为什么还被捧为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左良玉和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攻克北京,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帝国灭亡。然而,在明帝国和南明弘光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时刻,明军的一位将领却始终按兵不动。这个将领名叫左良玉,其手头有80万大军。如果左良玉能主动出击,和农民军清军展开

  •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 两人到底谁对谁错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王朗,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都了解,诸葛亮在与王朗对阵之时,两人相互辩论,最终诸葛亮获胜,王朗从马背摔下,气绝身亡。很多人都了解诸葛亮骂死了王朗,但是很少有人会去了解诸葛亮和王朗当时在对阵中到底说什么,王朗为什么会气绝身亡?我们一起来往下看,这到

  • 王朗和诸葛亮对骂句句精辟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给了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王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演义无数的精彩细节中,有一段及其经典的桥段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那就是王朗和诸葛亮两人在阵前的好一阵对骂。王司徒口若悬河般的攻势之下,大有道德圣人的风采。实际上,王朗说的话并非无理取闹全无道理,但是在诸葛亮不卑不亢的回应之

  • 宋江当初如果不接受招安的话 宋江推翻宋朝的几率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宋代招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了解,该传讲述的是在动荡不安的北宋晚期以宋江为首的108个人聚集在梁山起义,以及在聚义之后在以宋江为首的人接受北宋代廷招安的故事。浩浩荡荡的起义最后以宋江等人接受北宋招安而告一阶段,但故事却未因此而结

  • 曹丕篡位后刘备为什么不救汉献帝 刘备说汉献帝已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和汉献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乱世的前期,汉献帝的政治价值是极高的。谁能够拥有皇帝,谁就拥有了道德和法理上的制高点。曹操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举从众多的诸侯中脱颖而出。这事儿如果放在刘备身上,其实收益会更大

  • 陈叔宝作为有名的荒唐皇帝 陈叔宝究竟做了什么荒唐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陈叔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对暴君的修饰词,例如昏聩未知、荒淫无度、大建宗庙、日常生活奢华、没理朝廷、日夜与嫔妃、佞臣沉溺于女色等,都能够用在陈叔宝的身上。一、当政。陈叔宝即位于公年582年末,他继位前,隋文帝杨坚一统北方地区,元代在他的整治下,轻徭薄赋,

  • 袁绍能成为董卓联盟的盟主 袁绍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袁绍实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这样一个经典桥段,那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在书中,因领地徐州被吕布占领而被迫投靠曹操的刘备整日以种菜为乐。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亭中饮酒食青梅。席间,二人对天下英雄进行了一番讨论,并最终以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

  • 韩信的初恋嫁给了屠夫 韩信为什么不把季桃抢回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韩信初恋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韩信在成为大将军之前,只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人,韩信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经常靠给别人洗衣服的老妈子接济,才能勉强度日,但是他心中装着千军万马,是一个有雄心征服天下的人,他天天背着一把剑,像楚国王世子弟一样的走在大

  • 韩信当初连饭都吃不饱 韩信的兵法是怎么学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兵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韩信,恐怕大家印象最深的的就是那一句俗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吧。而且众所周知,韩信是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留名的,所以他的能力是没话说的,但是他自幼家里的条件就不是太好。那么我们想想,他的军事才能到底是怎样学来的呢?难道

  • 为何独称韩信为兵仙 韩信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汉朝韩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别名韩重言,泗水郡淮阴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西汉开国功臣,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公元前208年,韩信投奔项梁,项梁在定陶之战中战死后,韩信归属项羽,在项羽手下多次献策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