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左良玉手握重兵却不救明朝 左良玉为什么还被捧为忠臣

左良玉手握重兵却不救明朝 左良玉为什么还被捧为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4/2/15 20:39:21

左良玉和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攻克北京,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帝国灭亡。

然而,在明帝国和南明弘光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时刻,明军的一位将领却始终按兵不动。这个将领名叫左良玉,其手头有80万大军。如果左良玉能主动出击,和农民军清军展开激战,明代或许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但非常惋惜的是,左良玉却带领80万大军一直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明帝国覆灭。更为离奇的是,眼睁睁看着明帝国灭亡的左良玉,竟然被捧为“忠臣”。

那么,手握重兵却不去救援明帝国的左良玉,为何被捧为忠臣呢?

上图_ 左良玉(1599年~1645年) ,字昆山,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省临清市)人

明代后期的腐败官场风气和左良玉

明代后期黑白颠倒的政治空气,给左良玉这样的“军事投机分子”以生存的土壤,这是左良玉被明末东林党人和明代其他官员捧为忠臣的“根本原因”。

明帝国官场风气的负面变化从嘉靖时期就开始,嘉靖皇帝执政的中后期,贪官严嵩以“和稀泥”的风格执掌朝政大权。首辅带头“和稀泥”,底下的大臣自然“认真模仿”。由于严嵩执政期间明代官场贪污成风,关心国家大事的官员自然就少了,以至于北方的蒙古人发动庚戌之变打到北京城下,朝廷也毫无反应。

到了嘉靖执政的最后几年,嘉靖皇帝已经意识到严嵩对官场风气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公元1562年,徐阶弹劾严嵩成功。最终,严嵩被没收家产,严世藩被斩首。徐阶成为新的明代首辅,明代恶劣的官场风气有所缓和。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后,重用高拱对明代的贪腐进行大力整顿。张居正上台后,又对明代的内政军事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明帝国续命数十年。

然而,随着高拱的离职和张居正被清算,明帝国刚刚恢复的良好政治风气又在万历皇帝“不上朝”风气的影响下逐渐被带坏了。到了万历执政的中后期,明代的党争越来越明显。浙党、楚党、东林党的争斗严重影响了明代士风。天年间,阉党头目魏忠贤疯狂排斥异己,迫害东林党人,明代官场进入自1368年开国以来最黑暗的时期。崇祯登基,魏忠贤倒台后,明代官场的恶劣党争依然在持续。

上图_ 魏忠贤(1568年-1627年)

这种恶劣的官场环境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排挤打压真正有能力,为人正直的官员,却黑白颠倒的重用那些没有能力,但“会来事”的官员。崇祯时期,在打击农民军战斗中屡建战功,但为人正直的名将曹文诏被屡次打压,最后阵亡在农民军的包围圈中。至于明军老将孙传庭卢象升等人,最后也不幸死于同僚的“挖坑”。

曹文诏、孙传庭和卢象升要么被打压,要么被同僚活活“坑死”,而战绩平平,又经常奸淫掳掠平民的左良玉却成为带领80万大军的大将军,还得到明代官员的一致认可,这就是明代后期官场腐败至极的直接证明。

左良玉“成功”的两大“秘诀”

通过左良玉“成功”的两大“秘诀”,我们就能从一个侧面看到明代后期官场是如何触目惊心的黑白颠倒?

第一,左良玉头上有人,不管打仗是否好坏,品行是否良好,有人就好晋升。

崇祯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左良玉只是明军中一位不起眼的低级军官。为了养家糊口,左良玉只好在东林党大官侯恂的底下打杂工。

侯恂是什么人?他是崇祯时期的户部尚书,在明帝国已经属于高级官员了。正是有了侯恂的推荐,左良玉就从明军中最不起眼的低级军官“火速晋升”为昌平副将军。正是有了侯恂的关照,即便左良玉做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比如奸淫掳掠,侯恂等官员也能帮左良玉“摆平”,再加上左良玉本人在和农民军作战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左良玉就在侯恂等官员的“细心关照”下快速晋升,从带兵数千人的低级军官成长为带兵80万人的高级将领。

第二,左良玉会来事,会作秀。

在晚明黑白颠倒的官场环境中,要想站稳脚跟,“会来事”是必不可少的功夫,而左良玉就是一位会来事的官员。早在侯恂底下打杂工的时候,左良玉的“拍马屁”就让侯恂非常高兴。前线战场需要人,侯恂就给左良玉来了个“火线提拔”,对于侯恂的特殊关照,左良玉更是感恩戴德,亲自给侯恂磕头。

在侯恂的关照下,打仗一般,情商极高的左良玉很快成为明代官员“高度评价”,有的明代官员甚至评价左良玉为“明代的忠臣”。为了迎合东林党等官员的评价,左良玉甚至还在战场上搞起了作秀。

左良玉领导的大军战绩一般,在烧杀抢掠却是很多的。为了让朝中的官员忽略奸淫掳掠的罪行,左良玉竟然故作姿态的和读书人搞好关系。

比如,一个读书人的妻子被左良玉部队的军官抢走了,读书人让左良玉处理这件事,而读书人的妻子又贪恋部队的良好生活,不愿意和丈夫回去。左良玉如何处理这件荒唐事?左良玉没有让读书人和妻子夫妻团圆,而是让读书人娶了另外一位长相较好的妇女为妻子,杀掉了拒绝回家的读书人妻子。读书人对左良玉感恩戴德,左良玉“办事公道”的所谓“美名”就传出去了。

还有一次,左良玉的部队一路烧杀抢掠打到河南商丘附近,而商丘又是左良玉“恩师” 侯恂的老家。来到恩师老家,烧杀抢掠成习惯的左良玉竟然下令禁止在商丘烧杀抢掠,这是左良玉对侯恂的回报,也是左良玉成功的作秀。

正因为左良玉会来事,善于作秀,背后又有靠山,崇祯时期的大臣才把战绩平平,军纪极差的左良玉捧为“大明帝国的忠臣”,直至左良玉按兵不动,在一边“暗中观看”农民军攻克北京城,明代大臣也没有认识到左良玉投机者的真实面目。所以,左良玉的“忠臣”恰恰反映出崇祯时期官场黑白颠倒的整体局面。这样的官场,即便崇祯皇帝再勤政也无药可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 两人到底谁对谁错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王朗,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都了解,诸葛亮在与王朗对阵之时,两人相互辩论,最终诸葛亮获胜,王朗从马背摔下,气绝身亡。很多人都了解诸葛亮骂死了王朗,但是很少有人会去了解诸葛亮和王朗当时在对阵中到底说什么,王朗为什么会气绝身亡?我们一起来往下看,这到

  • 王朗和诸葛亮对骂句句精辟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给了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王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演义无数的精彩细节中,有一段及其经典的桥段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那就是王朗和诸葛亮两人在阵前的好一阵对骂。王司徒口若悬河般的攻势之下,大有道德圣人的风采。实际上,王朗说的话并非无理取闹全无道理,但是在诸葛亮不卑不亢的回应之

  • 宋江当初如果不接受招安的话 宋江推翻宋朝的几率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宋代招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了解,该传讲述的是在动荡不安的北宋晚期以宋江为首的108个人聚集在梁山起义,以及在聚义之后在以宋江为首的人接受北宋代廷招安的故事。浩浩荡荡的起义最后以宋江等人接受北宋招安而告一阶段,但故事却未因此而结

  • 曹丕篡位后刘备为什么不救汉献帝 刘备说汉献帝已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和汉献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乱世的前期,汉献帝的政治价值是极高的。谁能够拥有皇帝,谁就拥有了道德和法理上的制高点。曹操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举从众多的诸侯中脱颖而出。这事儿如果放在刘备身上,其实收益会更大

  • 陈叔宝作为有名的荒唐皇帝 陈叔宝究竟做了什么荒唐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陈叔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对暴君的修饰词,例如昏聩未知、荒淫无度、大建宗庙、日常生活奢华、没理朝廷、日夜与嫔妃、佞臣沉溺于女色等,都能够用在陈叔宝的身上。一、当政。陈叔宝即位于公年582年末,他继位前,隋文帝杨坚一统北方地区,元代在他的整治下,轻徭薄赋,

  • 袁绍能成为董卓联盟的盟主 袁绍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袁绍实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这样一个经典桥段,那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在书中,因领地徐州被吕布占领而被迫投靠曹操的刘备整日以种菜为乐。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亭中饮酒食青梅。席间,二人对天下英雄进行了一番讨论,并最终以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

  • 韩信的初恋嫁给了屠夫 韩信为什么不把季桃抢回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韩信初恋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韩信在成为大将军之前,只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人,韩信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经常靠给别人洗衣服的老妈子接济,才能勉强度日,但是他心中装着千军万马,是一个有雄心征服天下的人,他天天背着一把剑,像楚国王世子弟一样的走在大

  • 韩信当初连饭都吃不饱 韩信的兵法是怎么学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兵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韩信,恐怕大家印象最深的的就是那一句俗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吧。而且众所周知,韩信是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留名的,所以他的能力是没话说的,但是他自幼家里的条件就不是太好。那么我们想想,他的军事才能到底是怎样学来的呢?难道

  • 为何独称韩信为兵仙 韩信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汉朝韩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别名韩重言,泗水郡淮阴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西汉开国功臣,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公元前208年,韩信投奔项梁,项梁在定陶之战中战死后,韩信归属项羽,在项羽手下多次献策未

  • 揭秘韩信悲剧的结局 韩信最后为何没有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名将,他们都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与之相关的战役更是流传于后世,为人们所称道。一名卓越的军事将领,可能是一个王朝的支柱,他们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比如一代“兵仙”韩信。韩信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古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