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的两大名将张辽和高顺谁更有统兵作战能力?

三国的两大名将张辽和高顺谁更有统兵作战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18 更新时间:2024/1/4 3:35:13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逝于江都,谥曰刚侯,享年五十三岁。

高顺,他的字和出生时间出生地一直是个迷```历史上对其的介绍也很少“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

高顺的忠义我想大家也都了解。高顺的死更显得悲壮。

在地位上,两人同属吕布帐下大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只是吕布的八健将而已。而高顺与陈宫则是吕布的左右臂膀。每次吕布与敌作战,高顺都是作为主将。

“高顺引一军进小沛,敌桥蕤;陈宫引一军进沂都,敌陈纪;张辽、臧霸引一军出琅琊,敌雷薄;宋宪、魏续引一军出碣石, 敌陈兰;吕布自引一军出大道,敌张勋"。

:"布。。。令高顺领兵五万,袭玄德之后。玄德闻得此信,乘阴雨撤兵,弃盱眙而走,思欲东取广陵。比及高顺军来,玄德已去。"

”布……令高顺、张辽取沛城,攻玄德。令宋宪、魏续 西取汝、颖。布自总中军为三路救应。“

以上可见,高顺在吕布手下时,是足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张辽只为副将。

不过,吕布死后,高顺的武士道人生也终结了,张辽的辉煌才刚刚起步。以致后人对张辽赞赏有加,而忽视了这个曾与张辽一起并肩作战,甚至比张辽更具将才的高顺。

在武力上,高顺追随吕布见上帝去了,张辽降曹。两人自始至终都不可能有交手的机会,如果拿其他武将做参照物的话。高顺和上级武将交手的记录也只有和夏侯惇了。演义:“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周。惇不舍,亦绕阵追之。”这段描写的高顺之败颇有些狼狈。

再看张辽杀蒋奇、蹋顿。射死沮鹄。交手的有文丑,逍遥津战凌统、谷利……

就武力而言`参照物夏侯惇与文丑。高顺敌夏侯四五十合,张辽战文丑 :

“张辽、徐晃飞马齐出……文丑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一箭射正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也是败,也挺狼狈)。只不过还没近身,还不能很证明两人武力差距悬殊。

总的来说,张辽杀3将,又文丑武艺在夏侯惇之上,应算其武力略强高顺。

在统御能力上。高顺应比张辽稍强

两人都属于冷静型,善于分析形式作出决断的大将型人才。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萌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斩萌一臂。顺斩萌首,?舆性,送诣布"。高顺在发生兵变的时候,能处乱不惊,详细询问了叛乱的细节后迅速确认了叛乱主谋,严兵整甲,半夜之内就平定了叛乱,而且亲手砍杀了叛乱主谋郝萌。

张辽逍遥津面对孙权十万大军,能冷静的说服与其不和的李典,并设计伏兵。终获全胜。

高顺统兵作战的能力比张辽稍强。在吕布帐下时的地位也是一个证明。“陷阵营”的名号也不是白来的。

高顺是吕布最依赖的将领,即便他不信任高顺,但出兵作战或遇到内乱时最依靠的还是高顺。

高顺手下七百余死士,“每所攻,无不破者”号称“陷阵营”也是吕布的王牌精锐。

张辽作为八健将,出征时也只是作为高顺的副手。

逍遥津一役,张辽率八百骑大破孙权。或许正得宜于曾经与高顺共事吕布的日子哈:)

(喜欢张辽的朋友不要砸我)

智力和政治方面嘛,也没什么好说的,也很难比。一是高死的早了点,二是他们跟了吕布。就像张辽跟吕布时没什么这方面的表现一样。

高顺跟了吕布。他常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吕布连军师陈宫的话都可以不听,当然听不进高顺的忠言。在这种人手下,就无论谁辅佐都是被灭的命运。且在吕布军中,几乎没有政治可言,吕布一个无大志反覆无常的人,哪会需要什么政治。似乎他手下只要做到会打战,够猛就行了。除了一个陈宫,没第二个谋士(陈家都是曹操的人)。每次玩游戏选吕布的时候就郁闷~巡察、开垦、商业~我倒!叫我怎么发展啊!

张辽在跟随曹操后,被委任方面重任,智力政治方面多少也大有长进。比高顺应是强不少。

综合来讲,高顺武力略逊张辽,统兵作战能力高顺强于张辽,智力政治方面张辽强于高顺。

愚见``朋友们别扔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描写详细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三顾茅庐”这事确实是真的,诸葛亮的《出师表

  • 曹操雷人语:赤壁之战 孤烧船自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武纪》:“建安十三年十二月

  • 猛张飞工笔画美人——粗中有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猛张飞工笔画美人——粗中有细。”这句话是有来历的。相传,张飞是个独生子,童年时性格非常粗暴,经常在外面惹事生非。其父张老对他又疼又恨,老得向找上门来的告状者赔礼道歉。对这孩子可怎么办呢?一天张飞的舅舅李老来了,张老就唉声叹气地向他诉苦。李老想了想,就推荐一位名叫王孝的先生。此人原是朝延一员武将,辞

  • 清朝最牛亲王一家出两皇帝 死后荣誉胜过十三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是第一代醇亲王,道光帝第七子,在道光的九个儿子中,除了第四子奕詝继位皇帝(咸丰帝)和早死幼殇者外,最出名的两个人,就是第六子恭亲王奕訢和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奕訢出名是因为他在同治、光绪两朝掌权日久,政绩卓著;奕譞出名,则是因为他家连续两代出了两个皇帝和一个摄政王

  • 大清第一任皇后 亲眼见证兄弟被丈夫劈成两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末年,女真部的叶赫那拉家族与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家族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当时流传着“灭建州者叶赫”的说法。但很巧的是,清朝的第一个皇后和最后一个下诏接受共和结束帝制的皇后,都是叶赫那拉氏。说起叶赫部,我们不得不提起这位孟古,她是皇太极的生母。孟古,也称为孟古哲哲。她是叶赫部首领杨吉砮的二女儿,生于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美男 嫪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的十大美男子,你都知道吗,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

    “毐性淫,欣然自以为奇遇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把无论是电子搜索还是“人肉搜索”几乎都用了,得到的结果依然如此:自古以来,姓嫪者大约就此一人,而名“毐”者也只此一个。那就是嫪毐。嫪毐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一定是不敢读的,它肯定不能叫“谬毒”,准确地读出来,应该叫Làoǎi。很多人习惯叫他“老

  • 雍正舅舅隆科多:抢了岳父小妾 害正妻成人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隆科多德妃的关系,康熙和隆科多是什么关系,雍正杀了多少大臣

    前几天,野史君写清朝唯一被皇帝在公开场合叫舅舅的大臣——隆科多。隆科多是一个很有故事性的人物,值得从很多方面去了解他,他的经历,他的家庭,他的受宠历程。隆科多有个妾室很出名,颇为传奇,隆科多对她宠爱到极致,而这个妾室很嚣张,隆科多最后的结局和她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的次子,更是康熙

  • 朱棣太凶残 夺得皇位后将侄子旧臣下油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标死后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被朱棣杀掉的大臣,榆木川朱棣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朱元璋建了国,随后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谁知,自己的儿子朱棣把朱允炆赶下了皇位,自己成了皇帝。朱棣以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发动了靖难之役。最后也顺利的攻占了京城,夺得皇位,自己的侄子也烧死在了皇宫。朱棣这个人性格和朱元璋有点像,

  • 皇后害怕过度宠幸而自杀 荒唐谣言气爆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锦县秀才金从善为皇后乌喇那拉氏鸣冤叫屈而被处斩。不过,这事说来还真不是个例,在他之前也曾发生过一件类似之事。那就是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七月,即距乌喇那拉氏幽死正好十年之时,留京办事大臣、大学士舒赫德突然接到一纸启禀,其中即事涉废后。这份署名为“都察院役满吏

  • 为李煜翻案 历史误读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唐后主李煜传,宋太宗赐死李煜,一个关于李煜的故事

    通常提到南唐后主李煜,人们都会认为他是位成功的文人失败的君王。南唐的覆灭全部怪罪于李煜的昏庸无能,怪罪于他沉迷于风花雪月和治国无方,其实是有些片面的。据《五代史》《宋史》等记载,自李昪篡夺吴国皇位以来,南唐的国家政权就时刻面临着倾覆的危险,在那个战乱不堪的年代,李昪虽有治世之能,然而他却不思进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