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智武子荀罃是晋国终结楚霸的最大功臣?

为什么说智武子荀罃是晋国终结楚霸的最大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41 更新时间:2024/1/5 16:27:43

智罃史称智武子,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十分出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智罃出生在晋国名门荀氏一族,他的父亲是被称为智庄子的荀首、晋国名将荀林父是其叔父,史称中行宣子的荀庚也是晋国少有的名臣。智罃一生传奇曲折,先是与父亲讨伐晋国被俘历经了九年的囚禁之苦,回到晋国后又经历了新旧两主的交替,年老丧子之痛。而这些都不能成为他为晋国奋斗一生的绊脚石。

而年仅25岁的新主晋悼公姬周在荀罃倾尽全力的辅佐之下,终于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了继楚国楚庄王熊侣之后,又一位让世人无比景仰的年轻霸主。在公元前589年和公元前573年这段期间,刚刚结束九年监禁的智罃回到晋国,得到自由回归祖国的他并未得到太多的重用,反而是一次次卷入了朝政权利争夺的内乱之战当中,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新旧君主交替的内乱斗争,旧主晋厉公被弑杀,新主晋悼公登基为王。

此后智罃就抱着“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决心全力辅助晋悼公并提出了“三驾疲楚”的战略计划来覆灭楚国。何谓“三驾疲楚”呢?智罃提出了将晋国中军一分为三,一队全力防范楚国进犯中原;二队则以防其余列国趁机袭击;三队则为后补战队,长期周而复始,尽力保证让一对军队在中原上征战!而其余两大主力军队则保留实力在晋国内修生养息。期间在趁乱出兵楚国的盟国郑国,如果郑国被围必定求援,楚国绝对不会放任郑国势力归顺晋国,长期以此类推这样不但能削弱拖垮楚国兵力,还能不断的让晋国的军队壮大变强!

晋悼公姬周允之,公元前566年晋悼公正式发布了设置四军八卿的诏书,而智罃被其委以重任,成为了晋国的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而这个任命也让智罃成为了家族第二位位极人臣的正卿!可就在此时,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名臣又遭遇了人生又一次新的打击和磨难, 智罃的儿子荀朔因病离世,给他带来了沉痛的心理打击。但是伤痛一阵后,他很快就有重新投入了“三驾疲楚”的军事战略工作当中。

公元前563年,晋国不断的攻打郑国疆土防线,楚国果然因为不能失去郑国这股势力和防线,不断的出兵解围,而在时楚国的国力已因为智罃的计划出现了虚弱的疲态!

后来智罃决定对郑国几大进攻力度,几经进攻,楚国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而郑国也对楚国的保护失去了信心,郑国的正卿子驷也提出了“晋来从晋,楚来从楚,唯强是从”而面对晋国的强大,郑国终于坚定了归顺晋国的决心!楚国令尹子囊很快就得悉了郑国的意图,他不甘心父亲楚庄王传下来的江山就此覆灭,为了震慑郑国决定出兵攻打。

后来郑国被逼又再度与其结盟。而智罃认为这个时候就是大力出兵攻打楚国的最好时机,很快晋国就联合其他归顺结盟的列国大力出兵最后一次对郑国进行围剿。郑国面对来势汹汹的晋国兵马,丝毫不敢轻举妄动,没多久就马上派出了使臣前来投降。随着郑国这道最后的防线瓦解,楚国的列国最强的霸业没多久后也随之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的两大名将张辽和高顺谁更有统兵作战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逝于江都,谥曰刚侯,享年五十三岁。高顺,他的字和出生时间出生地一直是个迷```历史上对其的介绍也很少“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

  • 揭《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描写详细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三顾茅庐”这事确实是真的,诸葛亮的《出师表

  • 曹操雷人语:赤壁之战 孤烧船自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武纪》:“建安十三年十二月

  • 猛张飞工笔画美人——粗中有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猛张飞工笔画美人——粗中有细。”这句话是有来历的。相传,张飞是个独生子,童年时性格非常粗暴,经常在外面惹事生非。其父张老对他又疼又恨,老得向找上门来的告状者赔礼道歉。对这孩子可怎么办呢?一天张飞的舅舅李老来了,张老就唉声叹气地向他诉苦。李老想了想,就推荐一位名叫王孝的先生。此人原是朝延一员武将,辞

  • 清朝最牛亲王一家出两皇帝 死后荣誉胜过十三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是第一代醇亲王,道光帝第七子,在道光的九个儿子中,除了第四子奕詝继位皇帝(咸丰帝)和早死幼殇者外,最出名的两个人,就是第六子恭亲王奕訢和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奕訢出名是因为他在同治、光绪两朝掌权日久,政绩卓著;奕譞出名,则是因为他家连续两代出了两个皇帝和一个摄政王

  • 大清第一任皇后 亲眼见证兄弟被丈夫劈成两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末年,女真部的叶赫那拉家族与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家族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当时流传着“灭建州者叶赫”的说法。但很巧的是,清朝的第一个皇后和最后一个下诏接受共和结束帝制的皇后,都是叶赫那拉氏。说起叶赫部,我们不得不提起这位孟古,她是皇太极的生母。孟古,也称为孟古哲哲。她是叶赫部首领杨吉砮的二女儿,生于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美男 嫪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的十大美男子,你都知道吗,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

    “毐性淫,欣然自以为奇遇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把无论是电子搜索还是“人肉搜索”几乎都用了,得到的结果依然如此:自古以来,姓嫪者大约就此一人,而名“毐”者也只此一个。那就是嫪毐。嫪毐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一定是不敢读的,它肯定不能叫“谬毒”,准确地读出来,应该叫Làoǎi。很多人习惯叫他“老

  • 雍正舅舅隆科多:抢了岳父小妾 害正妻成人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隆科多德妃的关系,康熙和隆科多是什么关系,雍正杀了多少大臣

    前几天,野史君写清朝唯一被皇帝在公开场合叫舅舅的大臣——隆科多。隆科多是一个很有故事性的人物,值得从很多方面去了解他,他的经历,他的家庭,他的受宠历程。隆科多有个妾室很出名,颇为传奇,隆科多对她宠爱到极致,而这个妾室很嚣张,隆科多最后的结局和她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的次子,更是康熙

  • 朱棣太凶残 夺得皇位后将侄子旧臣下油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标死后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被朱棣杀掉的大臣,榆木川朱棣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朱元璋建了国,随后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谁知,自己的儿子朱棣把朱允炆赶下了皇位,自己成了皇帝。朱棣以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发动了靖难之役。最后也顺利的攻占了京城,夺得皇位,自己的侄子也烧死在了皇宫。朱棣这个人性格和朱元璋有点像,

  • 皇后害怕过度宠幸而自杀 荒唐谣言气爆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锦县秀才金从善为皇后乌喇那拉氏鸣冤叫屈而被处斩。不过,这事说来还真不是个例,在他之前也曾发生过一件类似之事。那就是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七月,即距乌喇那拉氏幽死正好十年之时,留京办事大臣、大学士舒赫德突然接到一纸启禀,其中即事涉废后。这份署名为“都察院役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