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三兄弟为什么会分别选择三家 他们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吗

诸葛亮三兄弟为什么会分别选择三家 他们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00 更新时间:2024/2/5 6:49:18

对诸葛亮兄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投靠魏蜀吴三家,他们到底是各为其主,还是在投机?三人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

对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有这样的评价: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三个人分别投靠魏蜀吴,并没有多少主动性,只能看作是命运的安排。

而在东汉末年动荡的岁月里,三兄弟的命运,倒是比什么“龙虎狗”的噱头,更耐人回味。

其实,所谓的三兄弟: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有些牵强。

诸葛亮确实是兄弟三人,分别是老大诸葛瑾、老二诸葛亮、老三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妹,这是一家人。魏国的诸葛诞是哪来的?

史书上只是说,诸葛诞是诸葛丰的后代。恰好,诸葛亮也是诸葛丰的后代。既然都是诸葛丰的后代,这不就是兄弟吗?

可是,诸葛丰是西汉时期的人物,而诸葛亮等人生于东汉末年。中间差了200多年。顶多了,他们只是共享一个祖先。即使住在一个村里,也都出了五服。如果不住在一起,恐怕谁也认识谁?

所以,所谓的诸葛三兄弟实际上是分属两家。

那这两家(诸葛亮家、诸葛诞家)是不是在一个村里住着呢?可能也没有。因为史书上说,诸葛亮的父亲是泰山郡丞(副市长),诸葛亮的堂叔(兼抚养人)诸葛玄是豫章太守(市长)。而诸葛家族的老家是山东临沂。

所以,至少在诸葛亮父亲一辈,他们就都是宦游在外,早就不在村里住了。

诸葛亮七八岁时,他父亲诸葛珪就病死,撂下了五个儿女(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个姐妹)。这时候,诸葛珪的堂弟诸葛玄赶过来,料理了他的后事,抚养了他的五个子女。

诸葛珪在哪死的?不知道。但诸葛玄抚养诸葛亮五兄妹的地方是在徐州。

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不久后,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谦。徐州发生了战事。诸葛玄为了躲避这场战事,带着诸葛亮兄妹从徐州跑到了庐江。又辗转跑到了荆州。

同一时期,诸葛诞在哪呢?没记载。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证明:诸葛亮的家族在辗转过程中,根本没有诸葛诞家族的身影。

所以说,诸葛诞与诸葛亮家族,根本就是各自发展的两个家族,关系不亲近,甚至根本就没有关系。

实际上,这两个家族只是都顶着一个“诸葛丰后人”的名头。为什么要顶这么个名头呢?

因为,诸葛丰是西汉的司隶校尉(朝廷一级的大佬),只是后来被贬,家族也就衰落了。以至于,诸葛丰之后的二百年,这个家族就没有出过名人或高官。

而散落在各地的诸葛丰的后人们,在自报名号时,仍然需要把这位老祖宗请出来——不然谁知道你是谁?那个时代还是看重出身的。

而巧的是,又正好是在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有一个姓诸葛的,又都是诸葛丰的后人。于是,人们牵强附会、生拉硬套的编排出什么“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再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推,发展出了诸如“三方下注”“分散投资风险”之类的阴谋论。让人发出“诸葛家族都是高人啊!”“太厉害了!”之类的感叹。

且不论这三个人在三国的地位不一样,就是他们最初分别投靠三方势力的初衷,也是被动的。

诸葛亮,正好在刘备活动的范围内生活,有说三顾茅庐,也有说毛遂自荐。但无论如何,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也是诸葛亮在当地生活了多年后,刘备才活动到此地。

诸葛瑾,是因为避难才流落到了江东。又通过孙权的亲信,再被推荐给了孙权。

诸葛诞,本身就一直生活在北方,又是士大夫阶层出身。他不去曹魏上班,能去哪?

所谓“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句话,出处是《世说新语》。尽管这部书年代比较早,却向来不被看做正史,只是当时人的野闻,类似于段子集锦。所以,并不能用《世说新语》去证明历史,只能当故事书看。

故事哪里吸引人?噱头呀。所谓的“龙虎狗”就是噱头而已。

所以,根本没有什么“三兄弟分别效力三国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兄弟关系很浅。诸葛亮的亲兄弟是大哥诸葛瑾、三弟诸葛均,至于诸葛诞,估计未成名前不一定知道彼此。他们能分别进入一方势力,大多也是命运的安排,本身的努力很小。

相比这些噱头,反而是这两个诸葛家族的真实历史,更能让人沉思。

鉴于诸葛诞与诸葛亮家族关系不大,也没有交集,先简单把这个家族的来龙去脉说一下。

诸葛诞是曹魏晚期的人物,最高做到曹魏的征东大将军,驻地与东吴接壤。由于司马昭上位后,清理了一批对自己不服的大臣。诸葛诞也怕被牵连,所以在得到东吴的支持后,他在寿春起兵反对司马昭。

一年后,诸葛诞被攻灭后,又被夷三族。不过,诸葛诞有一个女儿先前嫁给了司马昭的三弟司马伷。一个儿子诸葛靓作为质子留在了东吴。

诸葛靓后来做到了东吴大司马,抵抗西晋的进攻。没多久,东吴也被西晋灭亡。诸葛靓躲到了姐夫司马伷家里,算是保全了性命。因为父亲及家族被司马昭所杀,诸葛靓一辈子不做司马家的官,平时在家都不向北边坐。

而作为诸葛诞女婿的司马伷(司马懿第三子,司马昭异母弟),被封为西晋的琅琊王,即第一代琅琊王。

第三代琅琊王司马睿(司马伷的孙子)在西晋灭亡后,跑到南方另立中央,建立了东晋。

没错,因为反抗司马昭被夷三族的诸葛诞,他的曾外孙是东晋的开国皇帝。然后,那个发誓一辈子不做司马家的官的诸葛靓,他的两个儿子(诸葛颐、诸葛恢)又做了司马家的高官(尚书令、太常卿)。

这是诸葛诞及其家族的结局。

而诸葛亮家族的命运,是在徐州分叉的。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谦。为了避乱,家族分为两拨跑路。

一拨人是诸葛瑾。当时已经成年的诸葛瑾,独自跑到了江东,就加入了孙权的东吴阵营。

另一拨人是诸葛玄领着诸葛亮、诸葛均四姐弟。他们先跑到庐江,又辗转到南昌(诸葛玄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但官位还没坐热,又被人顶了。诸葛玄又带着子侄跑到荆州,投靠刘表,又被乱民所杀。

这时候,诸葛亮的两个姐妹,嫁给了荆州当地的大族——庞德家族、蒯祺家族。诸葛亮、诸葛均兄弟俩在南阳乡下种地。

之后,就是刘皇叔来到荆州,诸葛亮加入他的队伍。而诸葛均仍然在南阳乡下种地。最终,刘备带着队伍去了四川。等到在四川安定下来,诸葛亮也把诸葛均接到四川,做了长水校尉。

可以看出来,诸葛亮三兄弟在徐州分手(大哥诸葛瑾去江东,诸葛亮兄弟随着堂叔去荆州),是起源于一场突发事件(曹操打徐州造成的战乱)。

所以,他们根本也来不及谋划未来的发展路径。所谓的“分别下注”,也就无从谈起。且当时的诸葛亮还没成年(最多十岁)就跟着诸葛玄先后在庐江(合肥)、豫章(南昌)辗转。最终在荆州落脚了,可以依靠的堂叔诸葛玄却死在了这里。

如此辗转,根本也不像是谋划好的,就是小人物在乱世的逃难旅程——哪里有活命的机会,就去投奔哪里,左冲右突,毫无章法。

至于这三个兄弟的结局:

老大诸葛瑾在东吴攻打魏国失败后,没多久病死。儿子诸葛恪继起,做到了东吴太傅,大权独揽一时,最终落得被族诛的下场。

等于诸葛瑾在东吴混了两辈人,最后全家被杀。只有一个儿子诸葛乔,作为诸葛亮的继子,早年去了蜀汉,算是给他留下了一支血脉。因为诸葛瑾全家被杀,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晋再次改宗,接续了诸葛瑾一支的香火。但人是留在四川的。

老二诸葛亮在蜀汉攻打魏国的途中,病死在五丈原。儿子诸葛瞻及长孙诸葛尚在抵抗曹魏的入侵时战死。

老三诸葛均算是活得最久的,但也最能折射小人物在乱世的命运。他还没成年,父亲死在异乡。少年时期是跟着堂叔在辗转逃难中度过的。成年后,跟着二哥诸葛亮在蜀汉得到一份官职。晚年又经历了蜀汉灭国,被迁往洛阳。一生都是在逃难、迁徙中度过。

老年的诸葛均死在了被迁徙到洛阳的路上。

最终留下来的,只有诸葛亮的一个孙子诸葛京、诸葛瑾的重孙子诸葛显。诸葛亮家族三四代人,在大时代裹挟下流落、辗转、艰难挣扎,遭遇族诛、战死,最终只剩下了诸葛京、诸葛显两个支脉。

所以说,谁的结局好呢?覆巢之下无完卵,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正史和演义有一定的区别 诸葛亮北伐有哪些异同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诸葛亮北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诸葛亮北伐到底是什么样的?正史和三国演义中的差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有相似的地方?第一次北伐(对应演义一出祁山)三国演义中赵云作为北伐先锋,“力斩五将”,和年轻的姜维打成平手,为我们展现了老当益壮的虎将形象。然而历史上是不存在这一事件的,因为当

  • 贺双卿: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却因错误的婚姻毁了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有一位出生于书香门第,擅于吟诗作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在清朝时期,也有这样一位女子,有着“清代李清照”之称,因为才华而被后人尊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她出身于农民人家,却自学成才,留下饱含深情的创作。然而她的才华并没有为其带来命运的转折,从生到死,

  • 年羹尧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雍正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对年羹尧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当初帮助雍正有功,又是雍正的宠臣,年羹尧为什么还被杀?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清代雍正四年,雍正皇帝让满朝文官每人写一首诗,这首诗的主旨是骂罪臣钱名世。结果,正詹事陈万策写得诗,被雍正评为第一名。陈万策写道:“名世已同名世罪

  • 出师表中诸葛亮都举荐过哪些人?最后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为了年少的后主刘禅和偌大的蜀汉基业,丞相诸葛亮可谓是操碎了心,在北伐前还写

  • 努尔哈赤盛宠她多年 死后皇太极却逼她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打败叶赫、哈达、乌拉等九部联军,布占泰被俘。努尔哈赤一直想分散各部势力,将布占泰释放,还拉拢布占泰,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布占泰。布占泰也礼尚往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弟弟,还将自己的侄女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才十二岁,阿巴亥七岁时父亲便去世了,由叔父布占泰抚养。努尔哈

  • 皇太极娶了姑侄三人 最受冷落却成了清朝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为了与明朝斗争,拉拢各部势力,蒙古科尔沁部也是其中之一。出于对政治的需要,公元1614年,科尔沁大领主莽古思将十六岁的女儿哲哲,嫁给努尔哈赤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率部下从赫图阿拉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扈尔奇山城,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婚后两人还算恩爱,但哲哲却一直没能怀孕,急坏了娘家人

  • 贵为皇后却未当成太后 生前受尽冷落死后被记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皇宫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十六岁的明武宗朱厚照迎娶皇后夏氏。夏氏,是军都督府夏儒的女儿,名字失载。夏氏容貌秀丽,性格温婉,被封为皇后。明武宗是明孝宗朱祐樘独子,两岁时就被立为太子,很得父母宠爱。明武宗从小就很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但围在他身边的太监太多,以刘瑾为首的“八

  • 张鲁是如何降曹北迁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无暇顾及汉中,遂拜张鲁为镇民中郎将(一作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统治巴、汉近三十年。后来有人在地下挖到了玉印,众人都想要尊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劝谏道:“汉川的百姓,户口超过十万,财富很多而且土地肥沃,四面地势险固;上可以匡扶天子,那就成为齐桓公、晋文公之流,最差也

  • 吕后让他观看人彘被吓得半死 又逼他娶姐姐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盈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刘邦与吕雉的儿子。刘盈只在位七年,一生都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中,盛年即殁。刘邦一向风流,与吕雉成婚之前就与曹氏相好,生下长子刘肥。刘盈虽不是长子,但吕雉毕竟是刘邦明媒正娶的妻子。刘邦称王后将刘盈封为王太子,称帝后又将其封为皇太子。公元前211年,刘邦还只是沛县的小亭长,家境也不富

  • 多尔衮和豪格的关居然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和豪格都是皇太极攻打明朝的得力干将,他们在战场上都屡立战功。有这叔侄二人的左右护卫,清朝初期的军事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两人却因为皇太极突然离世,为立遗嘱,争夺皇权,而剑拔弩张。豪格,受到实力强大的两黄旗将领拥护,图格尔、索尼、鳌拜等重臣都表示要拥戴肃亲王豪格为君主。论实力,豪格拥有正黄